對於燕王靖難的這段歷史,在穿越之前的王戈,瞭解的並不多,只是因爲一些小說、影視劇的影響,大概地記得一些故事、人物,知道最後的贏家是朱棣,知道靖難功臣裡有朱能張玉,知道過程並不輕鬆,並不爲人所看好,最後贏得險之又險。
但具體的細節,卻瞭解得不多。
在靖難開始之前,王戈並不想做太多出格的事情,以免影響歷史走勢,讓朱棣沒有機會起事,或者被扼殺在起事之前。但既然現在靖難已經開始,那他就沒有那麼多顧慮了,想辦法爲燕王提升實力,幫他打贏仗就是了。至於會不會改變歷史,也考慮不了那麼多。否則的話,他不如早早攢了錢去做富家翁好了。
在成功“勸服”晉王朱濟熺起兵呼應燕王后,王戈又很順利地從大同救出了被軟禁的代王朱桂。
朱桂亦是朱元璋封的九大塞王之一,雖然只有二十多歲,但在洪武二十六年,就已經率兵隨其兄晉王朱棡一起出塞,參與北征。但他武勇是有幾分,謀略卻幾乎爲零。
朱桂性情暴虐,又有幾把子力氣,喜歡拿個大銅錘捶人腦門,一有不順心的事,就要錘人出氣。而且極爲好色,經常當街擄奪女子入宮,在封地名聲狼藉。老實說建文帝削他的藩,是讓封地百姓大快人心的事情。
王戈將朱桂放出後,這貨就開始到處找自己的大錘,要錘人復仇了,還是費了不小的力氣,纔將他勸住。
大同相比山西更加靠近北方,是真正的北地邊疆,經常要直面蒙元鐵騎的騷擾。朱桂莽歸莽,麾下的親衛戰力卻是不俗,山西行都司下轄的衛所邊軍,也都是精銳善戰之師。
他們早年北征的時候,都多受晉王朱棡統帥,雖說大明的軍事制度是將不專軍、軍不私將,有戰事時才由兵部發印任命、調派主帥。但多年征戰都在同一人麾下,軍功、犒賞之類都會受到那人很大的影響,自然而然地會有偏向。就好像北平各衛所、要塞、關礙的將官,都要更親近和敬畏燕王,燕王一旦佔優,就立刻聞風歸順一樣。雖然朱棡已故,新的晉王朱濟熺在軍中沒有那麼大的威信,但加上代王,影響力就差不多了。
相比起來,山西一地,建文帝並沒有做太多針對性的佈置,代王被削後甚至直接就軟禁原封地,就可以看出來,確實沒把他太放在眼裡——對朱允炆而言,真正能威脅到他帝位的,也就是燕王一人。其他的,都是順應削藩政策而已。
在宋俊茂被殺後,山西都指揮使司羣龍無首,其轄下太原附近的衛所,爲晉王的兵馬挾制和收攏部分,其他的基本都按兵不動,等候朝廷命令。而治所在大同的山西行都指揮使司,在王戈拿下大同後,同樣被他所控制,都指揮使被俘,由與晉王關係較好的都指揮僉事暫代其職,其下各衛所兵馬也盡歸王戈編下,名義上還是代王的人馬。
雖然是要起兵和朝廷對抗,但名義上是清君側、靖國難,而且是晉、代、燕三大塞王同時舉事,對於下面的中低層將士而言,倒也沒有那麼難以接受。
而對有些人而言,更是看到了升官發財、一步登天的良機。這世上最大的功勞,除了開國之功,就是“從龍之功”了。有眼力,有腦子的,都意識到,真正的大佬是誰。所以王戈也因此可以收攏一批“親信”,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控制大同歸順的兵馬。
不過他畢竟不是真正的統兵大將,也沒有一個正式的身份,沒有辦法真正地領兵。
他也沒有打算真的領兵,而是準備將代王忽悠去北平,讓他把麾下的精銳親衛和收編的大同兵馬都帶去一部分。到時候,留下的人自然更好統轄管理,而朱桂到了北平後,以他的手段,被他那四哥搓圓捏扁幾乎是沒有懸念的事情,那些兵馬純是給燕王“輸血”和補充了。
表面上看,現在大同最高權力者自然是重獲自由的代王,然後就是晉王派來的兵馬主將。但實際上,不論是大同的兵馬還是晉王的護衛親軍,都知道王戈纔是真正在後面發號施令的人。
曾經有兩名代王的親信狗腿對王戈態度不遜,甚至想要動手,直接就被王戈給斬了,然後給代王報了個兩人私通建文帝要出賣他,代王信以爲真,也便沒有計較。但下面的人卻是都知道,這個並沒有什麼實職和頭銜的年輕人,卻是個真正的狠角色。
很多大同府的守軍更是知道,晉王的兵馬是如何兵不血刃毫不費力地攻入城中的——就是王戈和一隊人馬,提前潛伏入城,先是燒了都司衙門,吸引了注意力,然後直接悄沒聲息地拿下了城門,放了晉王軍隊的先鋒入城,又裡應外合地破了代王府,準確地找到了被軟禁的代王。而在這之前,已經以代王的名義,召集了數百被削奪的代王親衛於城中接應。
這城中,似乎早就被他滲透,被安插了無數探子一般。
王戈自然沒法在大同城中安插無數探子,實際上他此次大同之行如此順利,既有早先讓樑博偉、孫洪做的先手安排,也有沈宏的關係在裡面。這位山西富商,在大同城中,亦有不少的關係。
但正當王戈和陳望等人清點着大同的府庫,看看要運送多少物資往北平和太原去時,卻有一名親衛來報,說代王被人刺殺。
這消息被王戈給嚇了一跳,他今天剛說動代王,讓他往北平支援,這時候要是被刺殺掛了,那可要平添不少變數。
好在往王府的路上,就得到消息,代王並未受傷,刺客也已被擒下。
當王戈趕到的時候,剛好看到驚魂未定的代王朱桂一手拿着銅錘,一手扯下那身材嬌小刺客的面巾。
竟是一名女子,或者應該說,是個看起來不過十二、三歲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