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坑日本人

在琉球戰場,劉銘傳和李經述痛擊日本人。李經述估計,西鄉從道在琉球慘敗,日本人肯定會惱羞成怒,和大清國開戰。這樣一來,大清國正好可以名正言順趁日本沒強大,把它滅了,改置成中國的行省,永絕後患。

但沒想到日本鬼子狡猾狡猾滴,想和1874年在臺灣那樣,打不過就通過外交來找中國要賠款。日本政府說服了英國和美國駐日公使支持,派森有禮爲特使,以被擊沉的“無畏”號是英國軍艦爲由,到北京的總理衙門“狐假虎威”,索賠100萬兩白銀。

恭親王一看日本人來勢洶洶,毫不猶豫把這燙手山芋扔給了李鴻章,李鴻章知道李經述懂得外交和日語,便讓他陪同劉銘傳去和森有禮的代表團談判。

正如李鴻章所說,世界上做什麼事都有規矩,也就是規則。當時的國際外交,有萬國公法、日內瓦公約等國際規則,如果傻兮兮不懂,即便你很強大,不守規矩,與全世界爲敵,直接把外國的外交人員抓起來嚴刑拷打,難免會被認爲是野蠻國家,會被全世界揍得鼻青臉腫,晚清在這方面吃虧太多了,圓明園就是因爲這個原因被燒的!對此,李經述心知肚明。這一次,李經述決定好好和森有禮這貨講講“理”,以國際法服日本人!

森有禮當然也不是等閒之輩,此人禿頭,1847年出生於鹿兒島,十八歲到英國倫敦大學留學,在華盛頓呆過三年,當駐美大使。中國的第一批留美幼童1872年纔派出,森有禮這樣的外交人才,在當時的大清國,沒有敵手,可惜他碰到了李經述。李經述見森有禮前,溫習了有關國際公法的書,換了一件嶄新的灰色長袍,就和劉銘傳去保定的直隸總督府,等森有禮來較量。

森有禮帶着一馬車資料來了,還帶了一個翻譯,叫鄭永寧,日本駐中國公使,他說起來是華裔日本人,先祖是明朝遺臣鄭芝龍,鄭芝龍有個鉅著名的兒子,叫鄭成功!

森有禮很狡猾,除了翻譯,還邀請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等五國駐華公使或參贊旁聽,目的就是想用國際法給中國施壓。那天,森有禮腦門光亮,穿着黑色燕尾服,帶着同樣西裝革履的鄭永寧,跑來保定總督府興師問罪。

談判是在一個長桌上舉行,森有禮、鄭永寧與劉銘傳、李經述對面而坐,其他國家的外交人員圍觀,兩個書記員做筆錄。森有禮一坐下就發動了猛烈的攻勢:“日本佔領琉球,關大清國什麼事?”

李經述不緊不慢地說:“琉球自古爲中國藩屬,國王都是我大清皇帝封的,你說關不關我們的事?”

鄭永寧咳嗽了兩聲,暗示森有禮,可以在中國和琉球締結的條約漏洞上做文章。森有禮心領神會,拿出一份中國和琉球的約書,得意笑道:“中國不管琉球內政,和琉球的條約上,沒有明確註明琉球是中國的附屬國。”

李經述一聽,認真問道:“沒有寫明嗎?”

鄭永寧笑道:“我們研究了三天,類似的條款真沒有。”

李經述哈哈大笑,說:“那好辦,下次再去琉球,我們找他們補上,琉球人一定很樂意。”

森有禮哭笑不得,說:“原本大清國說琉球屬番外之地,爲何現在又要插手琉球之事?”

李經述拿出一封信,給各國外交人員展示:“諸位請看,這是琉球國王尚泰給大清國皇帝的血書,上面的文字,全部是漢字,充分說明了琉球,是我大清的藩屬國,裡面的內容,字字是血,控訴了日本人如何不講人權,虐待琉球的王室和島民。”

森有禮一聽李經述還懂人權,徹底悶了,語無倫次:“中國擊沉了英國軍艦‘無畏’號,理應賠白銀100萬兩。”

李經述依然很淡定,心想買一艘“無畏”號估計也就六十萬兩白銀,日本人還真敢獅子大開口,於是問道:“請問‘無畏’號當時掛的日本旗還是英國旗?”

森有禮說:“日本旗,但這軍艦屬於英國,日本是租來用的。”李經述一笑,反問:“這麼說來,如果各國租界上出了事,是不是也要中國負責?在座的諸位公使怎麼看?”

到1875年,英國、美國和法國等都在上海、天津等地設立了多塊租界,按日本人的邏輯,租界上的事還得中國人說了算,他們當然不幹了,紛紛譴責森有禮強詞奪理。

談了兩個時辰,森有禮一點便宜都沒佔到,心裡防線徹底崩潰了,起身一拍桌子,不談了:“吾國民好戰,到時候一旦開戰,中國自食惡果。”

劉銘傳一聽,一拳頭把三寸厚的木桌砸出一個窟窿,罵道:“他孃的,我等的就是這句話!你小日本三萬兵,我大清四萬萬人,一人一口唾沫就淹死你們!”

這一次,日本人灰溜溜地空手而歸。打鐵趁熱,回到天津,李經述向李鴻章建議大清駐軍琉球和朝鮮,將臺灣改制成行省,保奏劉銘傳當臺灣巡撫,和內陸形成四角之勢,這樣即使不滅了日本,也會讓日本寸步難行。

李鴻章上奏朝廷,翁同龢那老頭卻又跳出反對,說日本人兩次戰敗,肯定不敢再打臺灣的主意,恭親王也認爲現在開發臺灣條件不成熟,日本這種彈丸小國,不是大清的主要對手,現在要集中軍事力量對付西北的沙俄,駐軍朝鮮和琉球沒有必要。加上美國和英國從中周旋,爲了息事寧人,總理衙門竟然派大臣崇厚單獨跟日本人簽署了議和協議。

李經述聽說後,憂心忡忡,對李鴻章說:“這次海戰失敗後,日本必然會大批購買軍艦,中國如果不購買軍艦,將來會很危險。而且硬件不是最重要的,軍艦大清國可以買,我最擔心的是人才。日本五六年前就已成立海軍學校和陸軍士官學校,會培養出大批軍事人才,中國必須要開辦北洋水師學堂,同時儘快派優秀的軍官到德國軍校學習!”

“爲父盡力而爲吧!”李鴻章嘆了一口氣,道:“崇厚只是條約簽署者,這可能是恭親王的意思。自同治皇帝死後,慈安太后很少管政事了,現在掌管軍機處的恭親王和慈禧太后的意見越來越不一致,現在清流正盛,黨徒頗多,張佩綸、寶廷、陳寶琛、鄧承修這些年輕人大膽敢言,號稱‘御前四諫’,其實空談誤國,連李鴻藻還被起用爲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爲父處處受到掣肘,很多事不好辦了!”

李鴻章的嘆息,讓李經述突然意識到,即便是李鴻章這樣官居一品的大員,身在腐爛落後的官僚體制,辦什麼事也是帶着鐐銬跳舞,自己要積攢力量,開公司辦實業什麼的,國內也很難有市場,最好是到海外去!1879年的美國,倒是一塊不錯的創業樂土!從百科全書中,李經述看到,美國的專利保護制度比較完善,股市也比較發達,而且這時候很多常見的東西都還沒有發明,比如鎢絲電燈,交流電,可口可樂等!

最重要的是,李經述有了自己的原始資本,30萬兩白銀的軍購,大清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給了百分之五回扣,也就是一萬五千兩白銀,清朝是一個以白銀爲本位的國家,由於白銀爲流通貨幣,晚清時八兩白銀換一兩黃金,金本位時代,一美元價值一克半黃金左右,而一兩當時爲37克,按這比值算下來,一兩白銀價值3美元左右,而一萬五千兩白銀就大約相當於5萬美元,這在當時算一筆鉅款,美國法律規定,有十萬美元資本就可以自由成立銀行了!

就在這時,容閎帶着容雪來和李鴻章辭行。容閎還特別感謝李經述,對李鴻章道:“這次多虧了令公子在聯誼會上仗義執言,又收回了琉球,朝廷那幫清流黨人才閉了嘴,終於是保住了這些留美幼童。不知道令公子可可有興趣到美利堅哥倫比亞大學唸書,下官跟那所學校的校長是老朋友了,可以寫信推薦!李公子到了哥大,和小女就是校友了。”

容閎的建議猶如雪中送炭,李經述心裡暗自高興,哥倫比亞是和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齊名的世界頂級大學,地處美國紐約的曼哈頓,自己正好可以留學創業兩不誤,還可以和容雪一起讀書,真是天上掉下的大好事!

但李鴻章貌似有點不樂意,他還是想李經述走科舉功名的老路。李經述看出了李鴻章的猶疑,他極力說服李鴻章讓自己學經世之學,利用這三四年時間還可以去德國、英國、法國等國進行技術考察,爲訂購鐵甲艦船做準備,將來回國也能幫助父親搞洋務!家裡有哥哥李經方走科舉大道就行。李經方當時也在現場,他也想弟弟趁早離開父親身邊,幫着說情。

世界上哪有拗得過愛子的父母呢?李鴻章也還算思想開明,看李經述執意要走,就點頭答應了。臨走,李鴻章還給李經述準備了五千兩白銀的路費,還讓馬格里同兒子一起去紐約。李鴻章承諾馬格里回國後就讓他官復原職,馬格里便愉快答應同去。同去的還有照顧李經述起居生活的丫鬟秦月,護衛他安全的家任保鏢唐殿卿。

1879年8月,李經述、馬格里、詹天佑、唐紹儀、容雪、容閎等一行飄洋過海,乘坐“聖路易號”郵輪抵達紐約港,郵輪呼呼放出嫋嫋的白色蒸汽。李經述第一次踏上一百多年前的美國國土,感覺一切都是那麼新鮮。這一天,紐約港天氣晴朗,水面上浮動着幾絲霧氣,蔚藍的天空飄蕩着幾朵雲彩。他和容雪一起站在“聖路易號”船首的甲板上,放眼遠眺,容蓉指着前方如畫的美景介紹:“你瞧,那就是斯坦特島、長島的綠色山丘和新澤西海岸,它們在天藍色的海水襯托下,多美呀!”

李經述點點頭,微微一笑,意識到自己就要禍害美國了,自己的事業,就要從片自由的熱土騰飛!這時的美國,是資本最自由的時代!儘管這時紐約港還沒矗立起高大的自由女神像,李經述還是滿腹豪情念出了那首後來舉世聞名的詩:“讓那些因爲渴望呼吸到自由空氣,而歷經長途跋涉也已疲憊不堪,身無分文的人們,相互依偎着投入我的懷抱吧!我站在金門口,高舉着自由的火炬歡迎你們!”

《穿越1879》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117章 廢黜光緒(中)第249章 楊翠喜妓案(1)第22章 三個朝鮮小妾第98章 上架感言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22章 遇到貴人第160章 建設海軍強國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148章 臥底張作霖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100章 廣島之戰(下)第12章 盧漢鐵路第17章 中日大戰(上)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147章 堅船利炮第266章 花花公子第221章 西線無戰事第234章 崩潰中的沙俄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187章 斯大林奪權第215章 中國的態度第146章 新文化運動第21章 開辦魚雷專業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33章 海上霸權第132章 對日本宣戰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5章 購買軍艦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7章 特大旱災第264章 袁克文案(4)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135章 大裁者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108章 讓子彈飛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268章 奧匈帝國崩潰第200章 挺進尼泊爾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100章 廣島之戰(下)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98章 上架感言第169章 攻佔印尼(1)第34章 沙俄皇太子來訪第33章 臺灣保衛戰(1)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179章 鞭打斯大林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222章 羊羣效應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31章 大敗法軍第253章 拜訪魯迅第50章 執掌北洋水師第37章 議和風波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260章 上海交際花案(2)第268章 奧匈帝國崩潰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7章 收復琉球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164章 幹掉法國艦隊第30章 出兵越南
第117章 廢黜光緒(中)第249章 楊翠喜妓案(1)第22章 三個朝鮮小妾第98章 上架感言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165章 華夷之辨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22章 遇到貴人第160章 建設海軍強國第198章 不丹迴歸中國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148章 臥底張作霖第202章 裁者的末日第100章 廣島之戰(下)第12章 盧漢鐵路第17章 中日大戰(上)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195章 中國中立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147章 堅船利炮第266章 花花公子第221章 西線無戰事第234章 崩潰中的沙俄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187章 斯大林奪權第215章 中國的態度第146章 新文化運動第21章 開辦魚雷專業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33章 海上霸權第132章 對日本宣戰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239章 世界在變化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5章 購買軍艦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5章 權力與女人(2)第7章 特大旱災第264章 袁克文案(4)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135章 大裁者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145章 五億美金第108章 讓子彈飛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29章 李鴻章家族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268章 奧匈帝國崩潰第200章 挺進尼泊爾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168章 收回膠州和澳門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109章 中西文明衝突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100章 廣島之戰(下)第35章 臺灣保衛戰(3)第26章 中國的摩根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186章 武裝干涉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98章 上架感言第169章 攻佔印尼(1)第34章 沙俄皇太子來訪第33章 臺灣保衛戰(1)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179章 鞭打斯大林第149章 英雄救美第222章 羊羣效應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31章 大敗法軍第253章 拜訪魯迅第50章 執掌北洋水師第37章 議和風波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260章 上海交際花案(2)第268章 奧匈帝國崩潰第111章 山東新政第7章 收復琉球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164章 幹掉法國艦隊第30章 出兵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