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攻佔印尼(1)

德軍在膠州大敗,德皇威廉二世氣急敗壞。威廉二世即位時,德國的經濟較30年前有了極大的提高,在海外貿易中也嶄露頭角,所以威廉二世對德國的擴張有更大的野心,他期望通過奪取海外殖民地、擴張德國海外影響力、提高德國海軍實力,使德國成爲新一代的“帝國”。在他眼中,德國必將成爲超越英國的世界最大帝國。爲了實現他個人的野心,威廉二世敢於踢開一切阻礙他野心的絆腳石。1890年3月,他就以廢除限制皇權的法令爲藉口,革去了鐵血宰相俾斯麥的職務,並在5年肅清了俾斯麥的殘餘勢力,對德國內政官員“大換血”。

1903年,李經述卻聯手英國,將德國勢力趕出了膠州和山東,德國在遠東幾乎沒有了立足之地,德國媒體稱這是德意志的恥辱,對德皇威廉二世來說,這就是“卡諾莎之辱”。

“卡諾莎之辱”的典故是一段有趣的歷史。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趁德國國內局勢未穩之際,命令德皇亨利四世放棄任命德國境內各教會主教的權利,並宣佈教皇的地位高於一切世俗政權,甚至可以罷免皇帝。對此,亨利四世以召集德意志主教會議,宣佈廢黜教皇相對抗。國王亨利四世與教皇爭權奪利,鬥爭日益激烈,發展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亨利想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教皇則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權都剝奪殆盡。於是格列高利七世發佈敕令,廢黜德皇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解除臣民對他的效忠誓約。與此同時德國國內以公爵魯道夫爲首鬧獨立的一些諸侯宣稱,倘若亨利四世不能得到教皇的寬恕,他們將不承認他的君主地位。教皇不僅要德國人反對亨利,也在其他國家掀起了反亨利浪潮。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亨利四世被迫妥協。他再也無法顧及自己高貴的國王身份,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風雪嚴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諾莎城堡向教皇“懺悔罪過”,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達之前去了意大利北部的卡諾莎行宮。亨利沒有辦法,只好又前往卡諾莎拜見教皇。教皇緊閉城堡大門,不讓亨利進來。爲了保住皇帝寶座,亨利忍辱站在城堡門前求饒。當時大雪紛飛,地凍天寒,身爲帝王之尊的亨利帶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赤足披氈,一直在雪地站了三天三夜,教皇纔開門相迎,饒恕了他。教皇格列高裡七世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兒子直到讓亨利四世受盡了精神上的侮辱後才恩賜給這位懺悔者一個赦罪的吻。這就是“卡諾莎之辱”。此後,“卡諾莎之辱”在西方世界成爲屈辱投降的代名詞。

德皇威廉二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他對國民宣告,他要像祖輩那樣,靠武力洗刷“卡諾莎之辱”。因爲當年亨利恢復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國後,集中精力整治內部,平息以魯道夫爲首的諸侯反對派,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內部反抗勢力逐一告滅。到1080年,亨利四世立即揮戈南下,將矛頭直指意大利,準備以武力血洗“卡諾莎之辱”。1084年,德皇大軍攻陷羅馬。格列高利七世匆忙出逃。次年,格列高利七世在孤獨中客死意大利南部的薩萊諾。

德皇威廉二世爲了洗刷恥辱,不惜寫信給“世仇”法國的總理,建議德國、法國、荷蘭組成聯合艦隊,在南洋給中國沉重打擊!荷蘭女王對德國的這個提議求之不得,立即答應了,而且還以從法國獲得戰爭貸款爲條件,說服法國政府支持德國、法國、荷蘭結盟。

這時,中國要攻佔印尼,據需要同時面對德國、法國、荷蘭的艦隊。國內有些人對中國出兵南洋能否成功抱有懷疑,袁世凱等人也去找李經述,李經述出兵印尼的決心很堅決,馬上派人聯繫英國,讓英國封鎖馬六甲海峽,這樣即便德國、法國、荷蘭結盟,他們的艦隊要想支援印尼那將十分困難。

英國和荷蘭的關係,其實一直都不怎麼樣,19世紀以來,英、荷殖民勢力爲控制馬六甲海峽,進行過多次角逐,所以李經述提出中國佔領印尼後中英瓜分南洋的計劃,英國政府很有興趣合作,不僅派軍艦封死了馬六甲海峽,而且還允許中國的軍艦租用英國在南洋的各港口,中國政府的債券,英國商人也積極申購,他們看好中國的海軍。

於是,李經述請袁世凱、段祺瑞等人擬定作戰計劃。他看了段祺瑞和劉步蟾等人擬定的作戰計劃:中國的軍隊從東、西、北三面推進到爪哇島近接近地,控制婆羅洲,西里伯斯、蘇門答臘等島嶼,從海上封鎖爪哇島接近地域,然後從東西兩岸同時上陸,佔領爪哇,並完成對整個荷屬印度各島的佔領。這個計劃不錯,可行性很大,李經述表示贊同。

爲佔領印度尼西亞,李經述簽發總統令,投入聶士成的第六軍,共有兩個師另加1個獨立旅,一共十萬人投入戰鬥,海軍主要是劉步蟾的海軍第一艦隊和黎元洪的第三艦隊,動用南海基地和新購置的大漢級戰列艦,共計40艘巡洋鐵甲戰艦參戰。

1903年底,正當荷蘭人以爲中國人都在過農曆新年時,中國的軍隊就開始了對印尼的征戰,首先要拿下的島嶼是蘇門答臘島。因爲蘇門答臘島自古以來山區出產黃金,16世紀時,因“金洲”之名,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險家遠赴蘇門答臘尋金。一旦拿下蘇門答臘,中國的戰爭經費將大大緩解。

蘇門答臘是印度尼西亞第二大島嶼,東臨南海和爪哇島,東南與爪哇島遙接,佔印尼國土地面積的1/4,除了黃金,還有大量石油,錫、鐵和橡膠資源,是亞洲最富饒的殖民地之一,在印尼的經濟地位僅次於爪哇島。更重要的是,此時荷蘭還未完全佔領蘇門答臘,1873年3月,荷蘭派戰艦入侵印尼蘇門答臘島北端。挑起亞齊戰爭。陷入了亞齊人民抗荷鬥爭汪洋中,亞齊地方封建首領擁立新蘇丹。領導亞齊人民繼續開展抗荷鬥爭。1881年,荷蘭殖民政府宣佈亞齊戰爭已經結束,但實際上荷蘭軍隊僅控制交通幹線,亞齊戰爭處於相持階段。荷蘭殖民者已耗費上億盾的軍費,這也是荷蘭不肯以三百萬銀元的低價把印尼賣給中國的原因。

佔領蘇門答臘島,主要也是大海戰。當時荷蘭、法國、德國的聯合艦隊共有巡洋艦8艘、炮艦12艘參加此次海戰。大海戰在南蘇門答臘的巨港展開。巨港1903年已經是一個巨大的海軍基地,荷蘭人花費了整整十五年時間和數百萬美元的巨資創建。

那天下午,巨港港口一切正常,像多雨週末的下午一樣平靜,中國的艦隊偷襲了巨港。大部分的時間,烏雲籠罩着港口的天空,給中國去偷襲巨港的艦隊提供了一道天然盾牌。荷蘭人更沒有想到,中國的艦隊偷襲竟然不是發生在晚上,而是下午,劉步蟾是一員悍將,頗懂“孫子兵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怎麼回事?中國人來偷襲?他們不過春節??怎麼我們一點消息都沒收到?”站在“威廉米娜女王”號旗艦的甲板上,新任荷蘭遠東艦隊總司令、荷蘭海軍上將菲爾卡德魯很驚訝,他身高5英尺4英寸,脖子很粗短,遠看好像腦袋下面沒有過渡就直接連接了身體,他當年52歲,有28年的時間是在海軍中度過的,作戰經驗豐富,他發現一艘中國的驅逐艦駛進港口時,已經太晚了,半個小時之內,停放在巨港西南邊的7艘戰艦,已經遭受了攻擊,港口上空升起了巨大的黑煙。

當一枚中國的魚雷擊中緊挨着“威廉米娜女王”號的巡洋艦“阿姆斯特丹”號的時候,它的焊接處被巨大的爆炸產生的衝擊波震開了,在旁邊的驅逐艦,一顆炸彈擊中了它的彈藥庫,隨後產生的爆炸碎片四處飛濺。

當第一顆炸彈爆炸的時候,荷蘭“阿姆斯特丹”號炮艦船長耶加特西和他的夥伴們,站在陳舊的驅逐艦上,身穿他們硬挺的白色服裝,衣服上佩戴着金色的編織物,一臉茫然,在他的周圍,到處都在爆炸。

中國巡洋艦上的重炮也開火了,萬炮齊發,整個海洋上空的炮彈好像被投擲了大量沙子,一顆炸彈擊中了“阿姆斯特丹”號的中部,另外兩顆落在了戰艦的兩頭,爆炸導致戰艦幾處起火。偷襲得手,劉步蟾很興奮,在“共和”號戰艦的甲板上,揮舞着手臂,指揮炮手:“給我狠狠地轟那些荷蘭人!”

“阿姆斯特丹”號同時被兩枚魚雷擊中,兩個左艙推進軸停止了轉動,操舵裝置也失靈了,一個信號發送到耶加特西艦長:“戰艦失控,開始傾斜。”

當“阿姆斯特丹”號戰艦開始傾斜時,它旁邊的巡洋艦“朱麗安娜”號靠近過來,想看看能否提供什麼幫助。但當這艘戰艦靠攏時,又有3枚魚雷飛來,其中1枚擊中了“朱麗安娜”號巡洋艦的方向舵,於是,它也失去了控制。

荷蘭海軍上將菲爾卡德魯趕緊指揮戰艦反擊,七千噸級的荷蘭“公主號”戰艦和‘桑那亞利‘號加足馬力,想衝出中國的軍艦包圍圈。但隨即,鄧世昌指揮的“大漢”級戰列艦也開火了,發出了一聲巨大的聲響,一顆炸彈命中“公主號”戰艦的第二層炮塔,它還遭到了好幾枚魚雷的攻擊,炸彈穿過甲板,在前彈藥庫爆炸,隨着一陣巨大的衝擊波,這顆炸彈和“公主”號上的彈藥一同爆炸了,這次大爆炸幾乎震動了整個海港,在它周圍幾百碼之外都可以感受到這股衝擊波,熾熱的碎片飛向船身四周。

荷蘭“桑那亞利”號也立即被點燃了,變成了一個大火塔,高達500英尺。接着又有3顆炸彈命中此軍艦,船身迅速地開始下沉,還沒等整個船體傾覆,1000多名官兵就伴隨着軍艦葬身大海,幾百名渾身沾滿污穢、疲憊不堪的士兵緊貼着海面破碎的殘留懸浮物,或者在滿是浮油的海面上漂浮着,他們就好像在蜂巢中的度假者。

菲爾卡德魯艦長命令所有的人都集中到甲板上來,準備開始戰鬥,但他身邊的幾個軍官抓住他,迫使他和他們一起離開了戰艦。一顆炸彈擊中了“威廉米娜女王”號戰艦,它噴涌出黑煙,大船就像一個巨大的雪橇顫動着。在另一艘軍艦“布里德羅德”號的船橋上,菲爾卡德魯將軍和荷蘭海軍上校利茲爾,緊挨着站着,雙目生硬地直視着前方,他們一直保持這個姿勢站立着,痛苦地看着“威廉米娜”號傾覆並沉入了海底。

濃煙籠罩了整個巨港基地。充斥着燃燒的橡膠氣味和死亡的氣息。中國的軍隊300門克虜伯大炮同時開火,鋪天蓋地的炮彈一起向蘇門答臘上的荷蘭軍隊襲來,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第一批中國陸軍兩萬人登陸,在西南海岸線進攻,佔領了蘇門答臘的巨港,中國的軍隊首戰告捷!!

1904年1月4日,中國第一批登陸部隊經抵達了蘇門答臘島的南部地區,荷蘭潰不成軍,但他們不甘心,已經開始忙着炸燬多年的勞動果實和投資的財富,包括油田、儲油罐和巨大的荷蘭殼牌煉油基地,中國從海上立即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炮擊。

荷蘭海軍上將菲爾卡德魯被手下軍官救走後,中國6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和8艘運兵船組成的龐大艦隊乘風破浪,勢不可擋,從姆斯河入海口處拋錨起航,距離巨港10英里,王士珍的步兵師開始登陸,中國海陸軍隊人數和武器都佔優勢,在絕望的情緒中,荷蘭的守衛部隊向河道中釋放了大量的石油,並放火焚燒,企圖阻止中國的軍隊的登陸,但被中國鐵甲鉅艦升起重炮一頓炮轟,就撤掉了,中國的軍隊連夜佔領了巨港,連同蘇門答臘島剩下的石油儲備,成功邁出了武力攻佔印尼的第一步!!

中國佔領蘇門答臘之後,李經述簽發總統令,實行鐵血掠奪政策:無條件開發當地礦產,當地華人爲第一種族,享有超越法律的地位。印尼土著有反抗者,一律沒收財產坑殺!

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251章 楊翠喜妓案(3)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34章 沙俄皇太子來訪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228章 中美強硬聲明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0章 奪取菲律賓(1)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23章 李鴻章的對手第147章 堅船利炮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5章 購買軍艦第7章 特大旱災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38章 獵熊行動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200章 挺進尼泊爾第107章 強國之夢第161章 五年工業化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39章 倒胡雪巖的陷阱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3章 百科全書第21章 開辦魚雷專業第105章 康有爲來訪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236章 詭異謀殺行動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98章 上架感言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228章 中美強硬聲明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69章 袁克定摔殘第10章 奪取菲律賓(1)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16章 朝鮮暴亂第140章 五國聯軍第192章 瓜分俄國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7章 特大旱災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125章 殺破十萬旗軍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227章 世紀大海戰(2)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40章 與日本開戰(2)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263章 袁克文案(3)第199章 攻下錫金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98章 上架感言第19章 四國博弈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191章 莫斯科崩潰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2章 落魄書生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37章 議和風波第39章 倒胡雪巖的陷阱第184章 權力鬥爭
第141章 燒掉靖國神社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230章 出兵新加坡第251章 楊翠喜妓案(3)第255章 偉大的戰士第34章 沙俄皇太子來訪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228章 中美強硬聲明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29章 權力變局(2)第10章 奪取菲律賓(1)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23章 李鴻章的對手第147章 堅船利炮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5章 購買軍艦第7章 特大旱災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38章 研發坦克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38章 獵熊行動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200章 挺進尼泊爾第107章 強國之夢第161章 五年工業化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39章 倒胡雪巖的陷阱第224章 無畏級戰艦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3章 百科全書第21章 開辦魚雷專業第105章 康有爲來訪第259章 上海交際花案(1)第151章 血洗俄城(上)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265章 德先生與賽先生第236章 詭異謀殺行動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211章 巴黎告急第98章 上架感言第223章 火雞國的野望第228章 中美強硬聲明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204章 英國妥協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69章 袁克定摔殘第10章 奪取菲律賓(1)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16章 朝鮮暴亂第140章 五國聯軍第192章 瓜分俄國第180章 杯水主義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7章 特大旱災第21章 袁世凱進宮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125章 殺破十萬旗軍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227章 世紀大海戰(2)第15章 朝鮮的家事第40章 與日本開戰(2)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214章 英法大反攻第237章 沙皇退位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263章 袁克文案(3)第199章 攻下錫金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53章 日本屈辱求和第194章 消逝的愛情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第36章 鎮南關大捷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98章 上架感言第19章 四國博弈第10章 中國復興會第191章 莫斯科崩潰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2章 落魄書生第20章 北洋水師學堂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238章 東方強國第37章 議和風波第39章 倒胡雪巖的陷阱第184章 權力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