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牝雞司晨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站在門樓上,望着商丘滿城素縞,趙無恤只說出了這麼一句話。

這是全城在爲宋公服國喪,天子之喪,國人要服九九八十一日,諸侯之喪,七七四十九天方能解除。但同時,這也是宋國貴族們集體的喪葬。

短短兩個月,宋國朝堂像是立秋收粟,秋分種麥,地裡的糧食換了一茬又一茬。

距離趙無恤率軍開進商丘城已經過去了三天,局勢已經穩定下來,所有叛黨餘孽都已被掃清。但大亂之後,宋國統治的基礎,卿大夫之家十室六空,事後一清點宋國貴族的殘餘人數,簡直是令人咋舌。

最受重創的莫過於公室,非但國君身死,他的四個弟弟裡,大司徒公子地在孟諸戰敗後沒能逃脫騎兵的追逐,成了俘虜;公子辰則直接死於左翼的潰敗中,事後追問,是虞喜立下的大功,他們的家眷在宋公瘋狂的報復中幾乎沒有倖存,連幼子也被插到矛上戳死。公子石彄則死於同母哥哥公子仲佗之手,公子仲佗又在弒殺宋公欒後又被宮甲亂戈砍死……

亂,真他媽亂,這就是趙無恤對宋國的直觀感受,與之相比,魯國公族內部那點鬥爭簡直是過家家。

所以現如今公室無主,宋公正室夫人已死,尚未立新夫人,其餘嬪妃因爲沒爲他生下兒子,並不受寵愛,於是最年長的公女南子便隱隱成了公室力量的繼承者。她又是個有手段的,於是乎,數百宮甲,近千豎人、寺人、隸妾紛紛向南子委質效忠,她控制了宮牆之內。

“這不是牝雞司晨麼?”司馬耕耿直,沒有看到這其中的諸多利益糾葛,便來找趙無恤抱怨道:“如此一來,豈不是和樂大心在檄文上說的一模一樣了?”

趙無恤有些憐憫地看着司馬耕。子牛大兄弟啊,你究竟是怎麼在宋國這部倫理劇裡活到第三季的?而且還每次都站對了隊……

無恤這幾天一直在致力於控制外郭和各個城門,指點大舅哥在各個緊要職位上安插人手,對宮中的事情也不太上心:“如今公室能說得上話的人就剩下南子了。她不掌控宮廷,難不成還要汝等卿大夫進宮中去佈置國君喪葬,親自下場管理寺人、宮女不成?男主外,女主內,沒什麼不妥的。”

司馬耕啞然。隨後又道:“南子對宋公喪葬佈置得極爲妥當,連司禮們也挑不出毛病來,這我也知道,可她非但管這些內事,還牢牢把持着內府的財帛……”

“誰讓商丘一日三亂,叫亂兵搶了府庫,只有宮中內庫倖存?現如今除非逼宮讓南子交出財帛,否則別想強行從她手中要出分毫來。”

趙無恤也有些苦惱,且不說宋公之死尚有疑點,反正公子仲佗死無對證。皇瑗也定了案,他一個魯國小司寇犯不着跑宋國來翻案,也就這麼着了。讓人詫異的是,南子不知是受了什麼刺激,對權勢變得極其渴望,她控制宮廷,一些個宋公的如夫人想要鬧騰奪勢,卻被南子施以雷霆手段,當場打死,碩大的宋宮頓時噤若寒蟬。接受了易主的現實。

其勢已成,已經不好拔除了,更何況,趙無恤也需要一個能配合自己與樂氏的人居於宮內穩定公室。拔除幹嘛?

南子雖然把持着城內的財源,但她對司馬耕去要錢帛犒賞兵卒,收斂屍體等事情一概是配合的。往趙無恤和樂氏營中送來的糧食衣帛更是從不短缺,這是個聰明的女人,她清楚自己能在宋宮立足,是因爲這兩家默許的緣故。她知道一旦城外虎視眈眈的向氏兄弟和吳國太子夫差進城來瓜分勝利果實的話,就又是另一番場面了。

遭逢弒君大亂後,商丘內的權力出現了一個真空期,且不說公室,原本的六卿裡,右師樂大心全家被戮殺於東市,他自己也被車裂於宮門之前。其餘向氏兄弟被逐出了商丘,現如今還被關在城門外和夫差一起喝西北風呢!

於是城內的宋卿就只剩下大司城樂溷和大司寇皇瑗了。

趙無恤之所以還留着皇瑗,是因爲他雖然控制了商丘,但整個宋國局勢未定,叛黨餘孽還據守蕭邑,鄭國人還留在境內,門邊的吳人和向氏更是賴着不走。趙無恤需要一向穩重的皇瑗和耿直忠誠的司馬耕幫助樂溷處理政務、穩定局面,畢竟大舅哥的能力管一個百乘之家還勉強,主宰一個千乘之國就夠嗆了,先想辦法守住勝利果實,再圖更多吧。

於是除了南子牢牢將宮室攢在手心外,趙氏和司城樂氏的兵卒控制了商丘通往外界各門及廣闊的外郭地區,皇氏則乖順地退到內城各門駐守。

外郭,內城,宮廷,三重門樓,三個勢力正隱隱形成,在趙無恤眼中,這也是未來組成宋國朝政格局的基礎。

不過他左看右看,似乎還差點什麼,對了!後宮不該由公女霸佔一輩子,還差一個國君!

……

“國無君則不安,君位不可久懸,還望二卿與公室能早日定下人選……”第一個提出此事的還是司馬耕,傳聞孔子三月無君則惴惴不安,司馬子牛和夫子一個性情,總之得給自己找一個國君侍奉,心裡纔算安生。

擇立新君是一國大事,宋公死後,宮廷第一次對外開放,正殿佈置着老國君靈堂,偏殿則收拾出來,作爲公議場所,選出新的國君。

春秋時各國卿權極重,所以諸侯的太子若是年紀不夠大,能力不夠強,往往不能繼位,反倒是一羣卿士湊在一起開個會,從衆多公子公孫裡選出自己中意者。

比較出名的,就是趙無恤的祖先趙宣子立嗣,反覆幾次反悔,趕走了狐氏,矇騙了秦國人,最後選了晉靈公爲國君那樁事了,這是趙氏的黑歷史之一,此外魯昭公也是這麼選出來的……

九月二十這天清晨,城中兵力最盛的趙無恤被邀請作爲賓客與會,其實所謂公議,其實也就走一個過場,做給史官看一下罷了。

空空蕩蕩沒站幾個人的偏殿上,南子坐在帷幕之內,作爲公室的唯一代表。從趙無恤的位置看去,淡淡薄幕後的美人穿着一身素縞,身形似乎消瘦了不少,眼睛時不時朝趙無恤對瞥一下,隔着垂簾看不出情緒,但趙無恤總覺得其中有幾分意味深長。

自打他進入商丘後,還沒和南子單獨相處過呢,不知爲何她也不主動找來。或許是害怕宋公剛死,她還戴着孝,不好在衆目睽睽下貿然行事?

正想着,卻聽皇瑗輕咳一聲道:“先君宣公曾言,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宋之常也……”

樂溷接口道:“雖然,但四公子或死或囚,皆不肖,非嫡君之選也!”

皇瑗被南子忽悠着迎了趙無恤和樂氏入城後,知道自己處於劣勢,也不敢再爭什麼執政位子了。所以大舅哥樂溷這兩天一直在幹正卿的活,他已經進入了角色,一板一眼繼續着擇君的程序。

一如他們所說,宋國是兩種繼承法則交替進行,既然宋公無子,按理來說該輪到幾個弟弟。但他的四個倒黴弟弟已經掛了三個,剩下一個也被扣上叛逆的帽子,想繼位是不可能了,於是便只剩下唯一人選擇……

這個人選,還得由公室代表南子提出。

她的聲音因爲這幾天日夜哭喪,頗有些沙啞,往昔那魅惑人心的功效卻絲毫未減,反而增添了幾分成熟:“先君在世時常言,有賢侄公孫糾,可以繼承大統……”

殿內的二卿自然稱善,公孫糾,這個不起眼的子姓少年,一下子成了香餑餑,幾乎是板上釘釘,他就是未來的宋國國君!

這也是皇瑗不敢與樂溷相爭的原因,公孫糾因爲種種緣故,剛好就在司城樂氏手上,安置在離商丘有一天半路程的戴邑。

於是舉行宋公欒的喪葬,迎立公孫糾,這便是在場衆人未來要做的兩件大事,辭舊迎新,開始宋國新的紀元。

將成爲趙無恤和趙氏穩定盟友的新紀元!

帷幕後很少說話的南子突然嚴肅了起來:“但迎立公孫糾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吳軍和向氏的兵車還堵在城外遲遲不退,彼輩不忿被拒之門外,叫囂着一定要進城來,公孫從戴邑過來恐怕會被彼等所劫,不知兩位卿士和趙小司寇打算如何處置?”

趙無恤這一刻有種戲劇感,南子彷彿是垂簾聽政的女主一般。

當然,這念頭也就想想而已,宋國雖然婦權較重,女子可以有自己的私產和田土,士與國人之女甚至可以自由擇婿。但女主臨朝這種事情恆古未有,世人恐怕不能輕易接受,在宋國,頂了天也就宋襄公夫人干涉過幾年政務,廢了一個國君而已。

嚐到權力滋味的樂溷膽子也肥了起來:“莫不如出兵攻打?”他在心裡算了一筆賬,趙、樂、皇三家加一塊,在城內共有兵卒五千,加上對吳人這幾日在城外劫掠不滿的國人,湊個萬把人去將吳軍驅逐似乎行得通。

趙無恤搖了搖頭:“若是夫差不忿,回吳國後點上五千吳甲回來報復呢?”按照夫差的性情,這是有可能的,邢敖現在被夫差帶在身邊,無法爲他實時傳遞消息,但趙無恤理智地認爲,現在和吳國人徹底翻臉有些不妥。

連續兩個月的大亂,宋國已經傷得夠深,沒必要再打一場與吳國,與向氏的戰爭了。

他看着帷幕後的南子說道:“我有一計,可以不費一兵一卒,便能讓吳國人讓出道路,撤離城邊……”

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1161章 如龍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442章 天逐第988章 叛國罪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1007章 卸甲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673章 盡棄前嫌?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355章 公輸紙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73章 泮宮公學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23章 君子如玉第769章 當歸(下)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442章 天逐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355章 公輸紙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514章 突騎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996章 楚巫第799章 趙魏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9章 姑布子卿第1162章 大道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1134章 東胡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469章 第藥第912章 沸鼎(下)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469章 第藥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1085章 徐偃王第636章 中行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152章 欲殺之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25章 國野矛盾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55章 冬至(四)第956章 合縱(上)第16章 春秋數學家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942章 刑人(上)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1005章 決戰風陵渡(中)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657章 大風(14)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1220章 !
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1161章 如龍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442章 天逐第988章 叛國罪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1007章 卸甲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673章 盡棄前嫌?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355章 公輸紙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73章 泮宮公學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23章 君子如玉第769章 當歸(下)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442章 天逐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355章 公輸紙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514章 突騎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996章 楚巫第799章 趙魏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9章 姑布子卿第1162章 大道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1134章 東胡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469章 第藥第912章 沸鼎(下)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469章 第藥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1085章 徐偃王第636章 中行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152章 欲殺之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25章 國野矛盾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55章 冬至(四)第956章 合縱(上)第16章 春秋數學家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942章 刑人(上)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1005章 決戰風陵渡(中)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657章 大風(14)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1220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