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不絕如縷

……

外面萬餘大軍圍城,城內卻僅有千餘守卒,而且城垣低矮,甲兵劣鈍。杞維倒是有自知之明,他乖乖地聽從了子夏的“請求”,打開城門,同意魯軍的“借道”,並願意無償提供趙軍十日的口糧——杞國的總人口不到三萬,再多的話他也拿不出來。

這之後,杞維將一切事務都交給淳于城的大夫們處理,自己跑回簡陋的宮室裡生悶氣去了。他生氣的不是子夏爲趙侯來杞國探路的意圖,而是氣他不願意說實話,未曾把自己當做朋友。

子夏也是位君子,見杞維如此,心有慚愧,在他的斡旋下,這支魯軍總算是照顧了杞國,大軍沒有進入淳于城,而是在外駐紮。他們在休憩一夜後便前往緣陵,只留下少數人隨子夏看護後路,統籌糧草。

正如子夏所言,他們這次行經杞國,的確是爲了借道而來。這支軍隊的統帥是在趙吳戰爭裡立下大功的冉求,在前年淮泗地區的戰爭結束後,冉求便被調到東魯,配合駐守莒城的國、高、晏三家反攻琅琊。

投靠齊國的莒子在國內沒什麼號召力,大夫們寧可投靠趙國也不願意跟着他一起發瘋。進攻很順利,在奪回琅琊,解救琅琊山上已經當了快一年野人的徐承和水軍將士後,冉求又奉命在莒國駐紮,在趙國伐齊的戰爭裡,作爲東線統帥,麾下除了東魯一個軍外,還有晏氏、鮑氏的家兵。

齊國在其東境也有幾段長城,一直從穆陵關延伸到即墨城,然而冉求早就看出來了,這段長城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杞國。

齊國在即墨城和穆陵關都駐紮重兵,唯獨杞國是個空白區,子夏以遊士身份入杞國探訪,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掘開一段長城,沿着濰水進入淳于,再深入齊國腹地,就成了東線的既定戰略。

如今戰略已經完成了一半,不過對於主帥冉求,以及許多魯國人而言,他們對於腳下的杞國,一向是沒有什麼好感的。

當年杞國弱小,夾在齊國、魯國之間,經常受到侵擾,歷史上魯國就多次藉口杞君不敬,多次攻打杞國,侵佔杞國田地。杞國爲求自保,便和晉國結盟,杞隱公做成了一次一本萬利的買賣:他將女兒送給晉悼公爲妾,結果就生下了晉平公。

這下杞國就相當於抱上了一個大腿,等到晉平公長大後,拗不過老媽的耳旁風,決定扶持杞國,幫助他們把都城遷回淳于。非但如此,晉還爲杞國向魯國討要杞田,魯國被迫答應。

可暗地裡上,魯人對於晉國過分偏袒杞國十分憤怒,他們憤憤不平地說道:“杞國,是夏朝的後代,而用夷禮。魯國,是周公的後代,而與晉國同姓。如今晉國不擔心周室的衰微,反而保護夏朝的殘餘,真是豈有此理!把杞國全部送給魯國還差不多,豈能損害魯國利益而肥杞!”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四五十年,兩代人的時間,然而有些根深蒂固的地域性格是難以扭轉的。在冉求等魯國士人心目中,現如今魯國既然已經和趙車同軌書同文,幾乎合爲一體,那就應該把當年晉國沒有做的事情做掉,將杞國的城邑併入魯國疆域!至於杞人,把他們遷到某個窮鄉僻壤繼續祭祀夏后氏社稷即可。

不過這些話尚在冉求肚子裡,沒有輕易說出來。上一次因爲司馬子牛的死,導致冉求情緒激動多說了一些對於南子和天道教的是非,這間接導致趙無恤將宋國分割,讓樂氏駐守彭城,如今兩年過去了,宋國依舊是東西分治的狀態。

冉求很有分寸,對君臣關係十分敏感,他知道,有些話要看準時機來說才行,而且他也不能確定,此戰若能一舉破齊,趙侯會如何對待齊、魯、杞,乃至於莒國。

這東方的形勢,依然未明啊……

但有一點冉求是肯定的,那就是不管是哪一國,戰後如何被分割,延續也好,滅亡也好,新生也好,大家都必須老老實實呆在趙侯劃定的新秩序之下!

就這樣,在七月初時,冉求讓鮑息率領他的家兵數千人拖住穆陵關齊軍,讓晏圉帶着數千人進攻齊國東方重鎮即墨,他自己則帶着主力,利用杞國這處空白,一路北上,深入齊國腹地,飲馬濰河下游,也就是後世的濰坊。

抵達此處後,冉求距離他的戰略目標已經很近了。

邶殿,這就是冉求即將進攻的地方!

……

邶殿,也就是後世的山東昌邑,這裡原本是東夷萊夷的地盤,在兩百年前,齊莊公征服此處後,開始設立邶殿,經過兩個世紀的發展,這裡已經開發得不錯,被齊國作爲東方的別都,擁有一片繁榮的城邑羣,人口近十萬,煮鹽業和漁業都很發達,是膠西的核心地帶。

除了經濟發達外,此地還南亙濰河,北枕少海,山川襟帶,屏蔽

東西,是連接臨淄和東萊的要地,所以趙無恤纔在制定戰略時,讓東線的冉求以此作爲進軍終點。

只可惜,冉求還是來的晚了那麼幾天,在兵臨邶殿後他才得知,就在數日前,陳恆已經從臨淄帶着數千人來到邶殿,卻未作太多停頓,留下一些兵卒斷後後,便渡過濰水、膠萊河繼續東去了。

“這陳恆真是比狐狸還狡猾,更長着一隻犬馬般的鼻子。”冉求知道陳恆是君上最難纏的敵人,倒不是因爲他強大,而是鍥而不捨地與趙侯作對,大概是因爲他們都是竊國大盜的緣故?

若能將陳恆殺死或擒拿,必然是大功一件,這次又讓他跑了,冉求不免有些遺憾。

不過他還是截住了陳恆的尾巴,後方有陳氏族人陳豹帶着一批貴族和百姓過來,便被魯軍阻攔,不得前進,如此一來,齊國便被割裂爲東西兩段了。

冉求謹慎,沒有貿然渡過濰水去追擊陳恆,東萊地區丘陵密佈,不熟悉地形交通的話很容易吃虧。他的任務就是攻克邶殿,扼死東萊,然後向西與趙無恤匯合。

七月上旬,經過近十天的鏖戰後,人心惶惶的邶殿終於被攻克,冉求留下千餘人駐留此地後,便帶着主力向西進發,七月十五日,濟南、長城、膠西三支軍隊完成會師,除了都城和東萊,齊國其餘地區均已被趙魯軍隊攻克。

就這樣,近十萬大軍包圍了臨淄,齊國的社稷,陳氏的存亡,不絕如縷!(~^~)

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256章 趙武卒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444章 叛徒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837章 運河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123章食不厭精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65章 暮春三月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942章 刑人(上)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769章 當歸(下)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93章 鼓而成列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54章 冬至(三)第76章 一步之遙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5章 東門館驛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69章 大宗小宗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742章 暴行第1136章 樓煩第658章 大風(完)第112章 少虡煌煌 上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999章 殘城第19章 錦瑟無端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47 2章 學校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783章 雌虎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837章 運河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925章 《用間篇》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414章 堅壁清野番外1 《史記.西秦世家(上)》白話譯文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799章 趙魏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1119章 雙頭鷹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273章 狐假虎威第76章 一步之遙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86章 汔可小康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280章 父與子(上)
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256章 趙武卒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444章 叛徒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837章 運河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123章食不厭精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65章 暮春三月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942章 刑人(上)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769章 當歸(下)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93章 鼓而成列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54章 冬至(三)第76章 一步之遙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5章 東門館驛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69章 大宗小宗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742章 暴行第1136章 樓煩第658章 大風(完)第112章 少虡煌煌 上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999章 殘城第19章 錦瑟無端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47 2章 學校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783章 雌虎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837章 運河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925章 《用間篇》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414章 堅壁清野番外1 《史記.西秦世家(上)》白話譯文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799章 趙魏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1119章 雙頭鷹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273章 狐假虎威第76章 一步之遙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86章 汔可小康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280章 父與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