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

丹水以西二十里,光狼城。

由百戶小邑改造而成的晉軍大本營並不寬敞,各家的代表和將吏一擁而入後,便將大帳站得滿滿當當的,都在等待主帥知瑤下令。

戰爭已經進行到第四個年頭,晉國人才凋零,無能戰的大將,於是知瑤便漸漸從一個偏師統帥脫穎而出。滅仇由之戰,少水之戰,破銅鞮、拔上黨之戰,臺谷之戰,重新奪長子之戰,但凡晉軍取得的勝利,基本都是由他指揮的。

他的兄長知宵,卻打了一場敗仗,歸來後一蹶不振,兄弟二人高下立判。

所以祖父知伯躒便響應輿情,將他卓拔爲上大夫、中軍司馬,代國君和執政統帥三軍!

可知瑤心中卻沒有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的喜悅,這兩年裡,趙氏放緩了攻勢,晉國各家有了喘息的機會,但周邊的大網卻一絲絲的被收緊:中行滅亡了,中山國成爲新的敵人;懼怕強權的周室反覆,收回了伐趙的號召;鄭國在奪取陰地後,也匆匆脫離了晉國這艘要翻的大船,和趙氏請平,與宋國舉行邊界談判。

結果就是趙氏在消化新徵服的領地,知氏卻未能得到休息,太行天險已經是雙方共有,敵人隨時可能會發動進攻,戰爭的主動權,已經完全落入了他們手中!

果不其然,今年入秋後,府庫裡再度積滿糧食的趙氏終於忍不住了,他們明攻幾經易手的長子,實際卻調兵直插泫氏邑,打算抄晉軍後路,但知瑤反應很快,他判斷出了趙氏的打算,立刻集結了上黨的軍隊,將趙氏先鋒擊退。

但長子還是重歸趙氏,趙軍達到了初期戰略目的,不單光復長子,在上黨山地邊緣站穩了腳跟,田賁部如同釘子一般,成功進入丹水盆地,有利於大部隊充分展開作戰。

到這時候,知瑤已經意識到了,這次試探不同於以往小打小鬧的牽制******,而是大張旗鼓的進攻!

警訊越來越多,而且都來自丹水以東的不同地方,斥候報來的趙軍旗號足足有二十個師之多。對於趙氏手下的兵力,知瑤平日還是做過一些功課的,趙無恤已經非同日而語,全職當兵的武卒超過了一萬人,更有分別從河內、邯鄲、魯國徵召的三軍近四萬人,外加韓氏可以提供的一軍,機動兵力足足有六萬之多!這還不包括較弱的地方駐戍部隊。

這次,趙氏至少帶了五萬,外加一萬民夫,幾乎傾盡治下所有兵馬而來。

知瑤算是正式領教了趙軍全力以赴的厲害,他開始以主帥的身份調遣各家力量。總的來說,知氏有兩軍,魏氏有兩軍,公室有一軍,範氏殘黨有半軍,其餘大夫之家也能湊個半軍,明明上不輸於趙氏,可他們還得留人防守,所以集中在上黨地區的人數較趙軍略少,僅有不到五萬。

既然兵力不如對方,士氣也不如,以守爲主是較明智的決定。知瑤便以大營所在的光狼城爲中心,以丹水爲天然屏障,還利用當地的山石夯土,沿着丹水修築了一條長達二十里的壁壘,只要趙軍敢渡河攻擊,就立刻半渡而擊之。

依託於一條河水和一條山脈的防線,終於擋住了趙軍的步伐,趙軍一個月內多次進攻也無法前進,數次挑戰,知瑤都不予理睬,於是雙方進入兩個月的對峙期。

可隨着時間慢慢流逝,知瑤赫然發現自己上當了,趙無恤這次進攻,打的是一手連環子,叫人防不勝防。在他注意力被吸引在名爲“長平”的這塊彈丸之地時,北方卻出了大簍子!

……

收到晉陽的報警是七天前的事情,七天來陸續又有三撥信使來到軍前,原來,仇由已被中山國奪回,趙軍通過那裡進入太原盆地,晉陽地區的代人猝不及防,很快就被擊敗,晉國的北邊,重新插上趙氏旗幟。

對於這些信使,知瑤痛下狠手,無一例外地將其斬殺,因爲他要穩定軍心封鎖消息,這點小事也還難不倒他。

因爲他知道,知氏家臣還好說,若帳下的大夫們得知這一消息,只怕就一鬨而散了……

局勢雖然已經風雨飄搖,但好歹新絳晉侯的旗幟還在,知氏魏氏主力尚存。樑嬰父等大夫與趙氏積怨太深,只怕自己投降後像魯國的大夫一樣失去一切,故而還存着將趙氏趕到太行以東,劃太行而治的想法。

沒錯,以戰促和,這就是知氏目前的指望。

“我若不想讓大軍不戰而潰,便只有在消息傳開前,硬着頭皮與趙無恤決戰一場了……打贏了這一仗,將趙氏趕到山東,再收兵回去收拾殘局!”

但這可是決定晉國歸屬終戰,數萬將士生死的抉擇啊。知瑤雖然崛起如彗星般迅速,卻依然是個不滿三十的年輕人,此時此刻,看着火光下各懷心思的衆人,一時間,他對自己的決定又有些動搖起來……

有人站了出來,請他屏退左右,又用一席話幫他下定了決心:“子玉(知瑤的字),吾等必須與趙軍交戰,再拖下去,糧食將盡,大軍便不戰而潰了!”

……

帳內離知瑤最近的人,在他耳邊低聲說出這番話的人,是魏駒,魏氏的世子,也是魏氏表示忠於晉侯的人質,數年未見,他已經蓄起了濃濃的軟須,身高八尺,頗有魏氏世代武人的風範。

知氏與魏氏的關係並非沒有耿介,兩年前,魏氏的小宗呂行在知宵進攻溫縣時提前帶着船隊撤離,導致知氏偏師全軍覆沒,知宵全靠萇弘庇護才得以走脫。

知伯躒十分震怒,要魏氏給出解釋,魏氏方面將罪過全部歸於小宗令狐博和呂行自作主張。這兩人一個被驅逐不知所蹤一個被貶斥在行伍裡,算是給知氏一個交代。

爲了讓知氏徹底打消猜疑,魏氏的家主魏侈卻主動前往新絳,相當於代替兒子做人質,知魏同盟也才得以維繫下去。

正因爲這種種變數,魏駒才能站在大帳裡,在知瑤猶豫時,說了這一番話。

“過去兩年間,趙無恤控制了孟門、軹關,不斷派兵來西邊襲擾,並利用空城長子引誘我軍進攻,消耗吾等力量。幾次反覆後,軍旅疲憊,耕作耽擱……”

“知氏在太行一線的領地產量極少,河西倒是有不少良田,這兩年軍用基本靠河西田和我魏氏曲沃、安邑的糧倉維持,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如今子玉集中五萬人于丹水西岸,百里饋糧,內外之費,兵卒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粟米數千石,府庫已空空如也,不能再拖下去了!”

“子騰說的有理……”知瑤點了點頭,他對魏氏談不上信任,卻迫於形勢只能依靠他們。

脣亡齒寒,這是虢虞兩國留下的歷史教訓,若這時候他們相互猜疑背棄,只會被趙氏輕易擊破,全取晉國,想來魏氏也明白這個道理吧。

他打消了自己的種種猶疑,作爲大軍統帥,最忌諱的就是當斷不斷,哪怕晉陽那邊不出事,自己沒有時間慢悠悠與趙無恤對峙了。

“不過趙無恤只怕一直在等着吾等主動進攻,吾等雖然佔據了上黨山地之利,可丹水以東也一樣,泫氏以東有山名曰摩天嶺,爲谷地的制高點,易守難攻。我軍若貿然出擊,並不佔優勢,反而容易中了趙無恤的詭計,你與他交情匪淺,應該知道他的戰法。”

說起與趙無恤的“交情”,魏駒有些尷尬,溫縣桃園結義衆所周知,可韓虎兢兢業業地站在趙氏一邊,他卻與兩人的敵人爲伍,驕傲的知瑤與他的關係,可稱不上友善,就算是現在,話裡還帶着刺呢!

但他想到那位新尋來的家臣所說的話,很快就揮去了一絲不快,笑道:“子玉代替執政統領三軍,如何作戰自然由你做主,吾等聽你號令便是。”

”善!子騰你來看地圖。”

知瑤點了點地圖上丹水的源頭丹朱嶺,嶺東的小村長平,又一直劃到南面的光狼城和泫氏邑一帶,這便是戰場的全貌。

“對峙的戰線南北長達十餘里,斥候南北通報得半個時辰,戰局瞬息萬變,絕不可能等主帥下令,所以趙軍各營壘必然有戰時自行抉擇之權。”

魏駒點了點頭:”此言有理,我軍亦是如此,那子玉的打算是?“

”誘敵先擊!“

知瑤已經胸有成竹,如今還沒有被趙軍大敗過的晉人將吏寥寥無幾,他就是其中之一。

己方兵力雖然不如趙軍,但卻控制了上黨地區的交通要道,踞險而守,這地勢大軍根本展不開,兵力優勢完全無法發揮,只能在丹水谷地裡進行零散的交鋒。讓諸侯聞之色變的趙軍騎兵優勢在於速度和衝擊力,在這種硬扛的攻防戰中無法發揮,這種情況下,軍中兵卒多爲太行地區山民的知軍或許還有一絲勝算…… wωw• тt kān• co

知瑤的手再度重重敲在長平處:“斥候探明,長平附近駐紮的趙軍將吏名爲田賁,吾等若效仿城濮之戰晉軍退避三舍之計,讓丹朱嶺的士鮒軍更換營地,做出撤離的架勢。田賁喜歡冒進,一定不會錯過。待趙軍渡河來追擊時,吾等便讓伏兵從側面半渡而擊,以此作爲此戰的突破口,一舉攻到丹水東面,將趙無恤擊敗!“

(~^~)

第194章 醫扁鵲第242章 成人禮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442章 天逐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48章 請君憐惜第644章 大風(1)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96章 莫如兄弟第237章 道路輿第650章 大風(7)第599章 夙願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793章 四君子第16章 春秋數學家第809章 魏策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433章 傷寒(中)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1002章 跖之徒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600章 阿姊(上)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769章 當歸(下)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591章 天道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434章 傷寒(下)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543章 宮闕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769章 當歸(下)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509章 致師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第783章 雌虎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366章 不朽者第1070章 太宰嚭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462章 反壟斷第123章食不厭精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710章 陶朱第1070章 太宰嚭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237章 道路輿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350章 錦上添花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937章 神蝗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492章 侯犯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860章 古史辯第640章 投機者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607章 妻、子、媵、妾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519章 漁父第576章 繼業者第347章 闞止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1042章 君莫舞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26章 猛士歸心第545 師徒、父子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23章 君子如玉
第194章 醫扁鵲第242章 成人禮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442章 天逐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48章 請君憐惜第644章 大風(1)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96章 莫如兄弟第237章 道路輿第650章 大風(7)第599章 夙願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793章 四君子第16章 春秋數學家第809章 魏策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433章 傷寒(中)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1002章 跖之徒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600章 阿姊(上)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769章 當歸(下)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591章 天道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434章 傷寒(下)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543章 宮闕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769章 當歸(下)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509章 致師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第783章 雌虎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366章 不朽者第1070章 太宰嚭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462章 反壟斷第123章食不厭精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710章 陶朱第1070章 太宰嚭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237章 道路輿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350章 錦上添花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937章 神蝗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492章 侯犯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860章 古史辯第640章 投機者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607章 妻、子、媵、妾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519章 漁父第576章 繼業者第347章 闞止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1042章 君莫舞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26章 猛士歸心第545 師徒、父子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23章 君子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