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外援

宋國的地圖形狀像一條金魚,從中線一分爲二,魚背在司城樂氏和向氏手中,魚腹則是被“叛軍”掌握。+,

戴邑司城樂氏的官署內,趙無恤指點着地圖對樂溷說道:“四公子和蕭叔大心的叛軍已經控制了商丘,只有宮城還在國君手裡,可既然國君願意下詔給彼輩,想來也是被控制住了。如今公子地自命爲太子,所幸戴邑這邊還有公孫糾,若是叛軍膽敢謀害國君,這邊便能立刻奉他爲新君……”

南子依然渺無音訊,但令人驚異的是,與她一起的公孫糾卻被送到了戴邑。這位小公孫暈乎乎的,一問三不知,只記得自己進了地道,剛見點光亮,冒出頭就被擊暈了,再醒來時已經到了戴邑,這讓南子的行蹤再度成迷。

女神失蹤,樂溷頓時神色慌亂,失去了方寸,他本來帶着樂氏族兵去了和鄭國交界的黃池築城防衛,聽聞商丘生變後趕回戴邑。也是不幸中的萬幸,叛軍到了蒙城後止步不前,司城樂氏的力量在動亂裡得到保存,現在還能拉出四五千人來。

可惜的是,七月份本是農民開始收谷的時節,宋國大亂之下,農時卻要耽誤了。

對此趙無恤卻很堅決:“不能耽誤,武卒的騎兵還剩四百餘,可以在南面警戒,舅兄則要在後方組織兵卒收割樂氏六邑的糧食,若是有機會,越過控制線去敵方地域割粟亦可!”

連鳥兒和碩鼠都知道,秋日要儲備過冬的糧食,對於人與人之間的征伐也是一樣的。古人早就說過。不能足糧,則不能足兵。在這場動亂結束時間未知的情況下,保證糧食的收穫和儲藏是首要的事情。或許到了冬天的對峙期。多一石少一石粟米,就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樂溷自己沒什麼主見,好在能從善如流,當時間到達八月初時,樂氏各邑的新谷入了倉,還在騎兵掩護下不斷越過控制線去對方領地上奪糧,宋國人稱之爲“縱兵掠芻粟”,趙無恤則將這種方式叫做“打草谷”。

小衝突逐漸演變爲兵卒拉鋸,但卻一直沒升級爲決定勝負的大戰。雙方都很謹慎,都在做春秋時期內亂的既定模式:尋找外援。

……

在軍事地理學上,往往把位於某個作戰地區核心、各方道路交匯的“兵家必爭之地”稱爲“樞紐區域”或“鎖鑰地點”。它是交戰雙

方對峙爭奪的熱點,其得失對戰爭的結局影響甚大,如果率先控制了這個區域,就會使自己處於有利的地位。

宋國、鄭國,就是這樣的地方。

宋地襟帶河濟,屏蔽淮徐,舟車之所會。商丘爲四望平坦之地。車馬通行無阻,所以從古到今自古逐鹿中原,從未有不以宋爲腰膂之地的。

鄭、宋兩國不僅地理位置重要,它們的國力在中原諸侯裡也是較爲強盛的。各有兵車千乘左右,在列國爭霸作戰中投向何方,影響至關重要。春秋幾次重大戰役。如城濮之戰是因爲晉、楚爭宋而引起的,而邲之戰、崤之戰、鄢陵之戰則緣於晉與秦、楚爭鄭。至於齊、晉、楚各自出兵伐鄭、伐宋的行動則不勝枚舉。

所以中原諸侯裡。就數鄭、宋兩國受列強侵略的次數最多,罹禍最深。是爭霸各方的首要征服對象。究其原因,這兩個國家位於東亞大陸的核心,這便是原罪!

宋國接壤的邦國甚多,牽扯的利害極大,於是一旦內亂,便會吸引無數的覬覦和干涉,他們渴望在宋國扶持親己的力量。

七十年前的魚石之亂,二十年前的華向之亂,都把周邊強國吸引來了,尤其是華向之亂,持續三年,晉、楚、吳、齊、鄭、周室王子朝、曹,各國干涉軍在宋境內打成了一鍋粥。

這一回也不例外,趙無恤這邊自不必說,曹伯帶着報復宋國,無論哪方獲勝都要索取點曹國失地的心思,在趙無恤迴歸戴邑後,就派了一師之衆到了邊境,叫囂着要進入。

西魯那邊,趙無恤也讓人回去調集五百武卒和一千邑兵過來,其餘的常備軍和預備役就繼續留守,以防不測。

身爲大夫,私自調兵處境參與別國內亂,這又是一種僭越了,在陶丘的子貢一邊盡忠盡責地幫忙轉運輜重,引趙氏兵南下,一邊暗自嘆息。

不過姻親遭難,趙無恤不得已而捲入,在理論上也說得過去,就是不知道曲阜那邊,夫子會讓魯國捲入宋亂麼?

結果是否定的,魯侯倒是參與外交事務上了癮,興沖沖地想要加入進去。但三桓保守,對魯國外的任何事漠不關心,孔子亦然,他在接到弟子司馬耕的求援後久久沉吟,然後做出了最像他風格的反應。

“魯國大宗伯孔子對蕭叔大心和四公子的叛亂表示了強烈譴責……”趙無恤無奈地搖了搖頭,真是似曾相識的場景。

……

“那魯國會有援兵麼?”樂氏真正的主事者,家宰陳寅關切地詢問。

“無有,司馬子牛不忿,已經離開魯國,打算前來投我了。”趙無恤苦笑,既然魯國不打算干涉,那他這個魯國大夫私自出兵的僭越行爲可算是坐實了,外戰外行內鬥內行的三桓會不會以此爲藉口,突然對自己發難?

雖然張孟談曾諫言過,希望他不過涉入宋亂太深,以免顧此而失彼,可事到如今哪能一走了之?幫司城樂氏守住基本盤,這是趙無恤的底線。

何況樂靈子雖然已經平安,但南子還音訊全無呢……雖然他也搞不清自己對這個妖媚公女是什麼感覺,但依舊有些關切。

陳寅嘆了口氣:“魯兵本來就沒什麼戰力,也不指望,不知晉國趙氏能否發兵相助?”趙氏在去年的戰爭裡一舉擊敗齊國。打出了威風,也打出了名聲。若是趙氏主力能來,則這場大亂的勝負就不再成問題了。

面對陳寅殷切的目光。趙無恤卻一下子想起了楚莊王時包圍了宋國,而晉國因爲邲之戰新敗,認爲“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晉人無法出兵援助,又不希望宋國太快投降,於是便派了個使者來。使者被楚人俘虜,讓他去商丘喊話讓宋人速降,結果使者卻說晉國援軍要到了……

老實巴交的宋國人就這麼信了。爲了晉國的一句假意承諾死守了三年,拒不投降,結果導致了易子而食,析骸而炊的慘象。

現如今,趙無恤想着,自己若是說:“趙師悉起,將至矣!”會不會讓樂氏和向氏軍心大定?

於是他答道:“已經發去了求援信,現在恐怕還沒到新田,雖然六卿各自爲政。而趙氏越過太行,跨越千里來援,也不容易做到……”

聞言後,陳寅臉上滿是失望之色。

“但我父親的性情陳家宰應當知曉。倘若得知姻親有難,絕不會等閒視之,等得到消息。他必定會興師起兵,來馳援樂氏!”

這不是趙無恤說謊。趙鞅的性格和歷代晉國君臣都有些不同,少了些陰謀和詭詐。卻多了幾番……英雄氣概?

老趙家也是一兩百年才能出這樣一位,前有趙簡子,後有武靈王,他們就像兩座奇峰,奠定了趙氏的立國和強盛。

陳寅聞言面露喜色,稍微放下心來,隨即又皺眉道:“我現在只是擔心,蕭叔大心和四公子那邊都會有哪些邦國前來相助?”

樂溷正好踱步過來,便出言道:“公子地、公子辰佔據了宋國偏西南的地域,與陳國接壤,陳國會不會發兵相助?”

趙無恤平日與張孟談經常暢談天下大勢,對局勢的洞察是遠勝大舅哥的,他答道:“陳國現在夾在吳、楚之間,自保不遐,不會援助叛黨。”

當年吳師入郢,派人來召喚陳人相助,陳懷公因爲國人公議未決,於是沒有助吳,也沒有助楚,而是閉境自守。到了兩年前,吳王闔閭又召見陳懷公,陳懷公害怕,只得前往吳國,闔閭生氣上次陳懷公不來,扣留了他,不久客死吳國。

陳國人於是立懷公之子越爲君,先君死於吳,這讓國人們悲憤不已,於是在情感上重新倒向了楚國。但吳國強盛,陳國隨時可能面臨吳人討伐,哪裡還有心思干涉宋亂?

“何況陳人就算加入,彼輩僅能召集一軍之衆,不足爲慮,現在的關鍵,還是在楚、吳、齊三國上面……”

想到這三個龐然大物,年近四旬的陳寅想起年少時的經歷,喃喃道:“若是三國加入,這場動盪就跟二十年前的華向之亂沒什麼兩樣了!”

趙無恤卻下了斷言:“首先,楚國人絕對不會來。”

樂溷茫然問到:“爲何?我聽聞楚王遷都於鄀,卻又把新都稱之爲‘載郢’,以示不忘其舊恥。他改革政治,很得民心,頗有振興之狀……”

趙無恤打斷了他的話:“楚國之政積重難返,新敗之國,少了十年根本無法復甦。再說現在楚國北境,有吳國在與其爭陳,還有附庸頓國不服楚王,又有附庸胡國乘着楚國衰弱,投靠吳國,大肆吞併鄰近的楚邑。頓、胡剛好封住了楚師北上宋國的道路,楚王連頓國、胡國都無法發兵鎮壓,何況宋乎?”

樂溷張了張嘴,覺得趙無恤說的還是有道理的,但他又問道:“那齊國、吳國呢?”

趙無恤有自己的自信:“只要我還控制着濟水、濮水、午道一天,齊國人就絕對無法派一兵一卒來宋國!”

“至於吳國……吳王頗有北上之志,而吳國太子夫差也是宋公的女婿,宋國有亂,絕無不來之理。只是不知道,彼輩是敵?是友?”

ps:晚上還有一章,求,求推薦票

第557章 虎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997章 心蕩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642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下)第11章 幸不辱命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32章 三裡歸附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938章 蟲豸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433章 傷寒(中)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69章 大宗小宗第544章 首誅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22章 贈我緇衣第774章 搬山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78章 朋比爲黨第1222章 大結局第835章 無私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835章 無私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732章 國人暴動 下第440章 靈鵲(下)第196章 成鄉!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1021章 宋裂第809章 魏策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652章 大風(9)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978章 秦騎趙騎第545 師徒、父子第15章 君子六藝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87章 豆在釜中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377章 夷夏之辯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491章 魚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1056章 西施(下)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409章 壞消息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1095章 無題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938章 蟲豸第509章 致師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92章 劍名獬豸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541章 新宋
第557章 虎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997章 心蕩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642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下)第11章 幸不辱命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32章 三裡歸附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938章 蟲豸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433章 傷寒(中)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69章 大宗小宗第544章 首誅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22章 贈我緇衣第774章 搬山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78章 朋比爲黨第1222章 大結局第835章 無私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835章 無私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732章 國人暴動 下第440章 靈鵲(下)第196章 成鄉!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1021章 宋裂第809章 魏策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652章 大風(9)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978章 秦騎趙騎第545 師徒、父子第15章 君子六藝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87章 豆在釜中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377章 夷夏之辯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491章 魚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1056章 西施(下)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409章 壞消息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1095章 無題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938章 蟲豸第509章 致師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92章 劍名獬豸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541章 新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