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

“蓋聞天子之牧夷狄也,其義羈縻勿絕而已!”

馴馬雲羈、馴牛雲縻,這意思是,中夏對待四夷,就如牛馬受人羈縻一樣。所以羈縻算是一個帶有歧視性質的貶義詞,但趙無恤用起來,卻沒有任何心理障礙,翟人們聽着,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因爲這個時代的華夏,是東亞大陸上閃耀的唯一古典文明,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當趙氏政權勢力發展至邊疆,將代、河間、上地等戎狄之地納入統治之後,首先接觸到的是這樣一個歷史事實,那便是戎狄蠻夷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與中原地區很不一樣,遊獵採集,畜牧遷徙,刀耕火種,他們一些地方落後於中原,同時也各有特點。若是無視這種差別,依然用趙氏內部那一套來統治,只怕沒幾年這些地方就會受不統治造反,趙氏將陷入漫長的平叛中。

歷史上如秦、漢,都採用了先附庸化爲屬邦、屬國,再慢慢移民郡縣化,算是一種溫水煮青蛙,效果還算不錯,隴右、蜀、新秦中,這些地區都逐漸被同化。

於是趙無恤便博採他所知的各朝代經驗,在代、河間設郡縣的同時,也夾雜“道”,目標是慢慢將戎狄編戶齊民,進而華夏化。

至於他打算在陝北設置的“上郡”,情況更特殊些,這裡遠離趙氏的行政中心,只能通過幾個大河渡口溝通,趙氏暫時也不想派兵進入強行征服耗費力量。於是在上郡之下,按照各部族分地設置的“羈縻縣”便應運而生。

在政治上,任用白翟君長進行統治,經濟上讓原來的生產方式維持下去,滿足於徵收貢納,同時也要求他們交出部分青壯,組建附庸軍隊並形成建制,爲趙氏戍守邊防,這就是“羈縻制度”的實質。唐朝的經驗被照搬過來,等條件成熟,再土流並設,最終讓上郡與內地的差別消失。

面對這種統治方式,翟人們頓時感覺更能接受一些了,紛紛下拜附從,在“少樑砲”和趙氏鐵騎的威脅下,沒有人願意與之爲敵,他們那可憐巴巴的木柵城寨,怎麼可能抵擋得住如此可怕的攻擊?

砲聲隆隆中,趙無恤與翟人君長、使者們歃血爲盟,上地翟部效忠趙氏,如此一來,趙氏的第七個郡,“上郡”便在紙面上產生了。這是後來的延安、榆林一帶,東帶黃河,北控朔土,爲形勝之地。有了這裡,趙無恤可以拓展趙氏的西界,直接從北面俯視秦、魏,這對在河西蝸牛角上鬥得厲害的冤家……

郵成這下算是明白趙無恤邀請那些翟人來少樑的目的了,他興奮地說道:“有了上郡後,河西、少樑便像是趙氏掌下的玩物,騎兵自離石渡河,從高奴南侵河西、涇渭,如建瓴而下!”

年輕人眼光不錯,是一個可造之材,趙無恤笑道:“然,涓涓不絕,將成江河,此可謂戰勝於地利!”

完成了這次侵秦的主要戰略目的後,趙無恤再度回首目視少樑。

在巨砲轟擊下,想來少樑城中現在應該挺慘的吧,要知道,以南宋襄陽城“城防甲天下”的堅固,軍民整整堅守了五年之久,但就在回回炮開始轟鳴後,他們也在這最後一根稻草壓制下驚恐莫名,逾城投降者不知凡幾……也不知道秦人在這種劃時代的武器下,又能堅持多久呢?

……

從四年前得到河西起,子虎便奉命巡視加固過少樑城,它不若雍都那麼龐大,也不如桃林之塞那麼堅不可摧,但厚實夯土牆裡自有一股蘊涵的力量,高聳的城樓翼闕能將外敵的一切動作看在眼中,這讓置身其中的人覺得安全。

俗話說得好,高踞堅城,以一抵十,更何況他是以兩千秦卒和五千知兵,對抗兩萬不到的趙軍。因爲知果一直在強調趙軍野戰無敵,敵軍強渡龍門時秦軍也沒討到好處,所以子虎便聽從了知果的建議,退守少樑,反正裡面糧食足夠吃一年,就讓趙軍和自己慢慢耗吧。

然而才過了不到一個月,他就對這個決定追悔莫及。

轟隆!從天明到黃昏,城外一直響着如雷鳴般的巨大聲響,那是機械發石的聲音,而少樑的城牆也如同被夸父拎着巨錘砸擊一般,一下接一下地震顫着。

考慮到趙氏攻朝歌,以及汶水之戰的那種拋石武器,在知氏的建議下,少樑城本來被加固得足以防禦一般的投石機進攻,然而今日飛來的不是他們想象中的幾斤、幾十斤的小石頭,而是上百斤的大石!

十架巨砲,其中八架能用,它們連續發石,時不時會壞掉一架,但其餘的會立刻接上來,工匠也會迅速修理,過了一天,又能繼續對着城頭打砲了。

石彈打在城牆上,因爲是厚實的夯土牆,所以除了猛地震顫一下外,倒沒有出現整個牆體被轟開的情形,但令人擔憂的裂縫卻在一天比一天擴大,子虎擔心,東面城牆遲早會整塊垮塌掉,他也別無他法,只能在後面加固。

最慘的還是城頭,單薄的女牆已經被一掃而空,城樓也千瘡百孔,牆垣上的士卒沒了掩護,根本無人敢冒頭,畢竟是百多斤的大石頭,人沾上一下非死即殘,更有個倒黴的二五百主被飛來的巨石命中,成了一灘肉泥。

靠近牆垣的城內也遭了秧,一旦有石頭落下,一整間的茅屋就會直接坍塌,瓦屋也支離破碎。

城外矢石如雨,城中將士多死傷,在這種情況下,秦軍本來還算高昂的士氣,頓時一落千丈。

秦人是迷信的,面對這種他們無法理解的力量,不少人都在胡思亂想。

“這不會是陳寶神在幫助趙氏吧……”

陳寶,是岐山一帶的傳說,是一位由隕石衍生出來的秦地神明,傳說這位神或者一年不來一次,或者一年來好幾次,來的時候常常是夜間,他的光輝若流星,聲音若雄雞,化身則是巨大的隕石。

那些從城外飛來,殺人壞屋的飛石,在以訛傳訛之下,頓時染上了神秘的色彩,秦人同仇敵愾的士氣,就這麼被破壞殆盡,畢竟誰天天頭頂下石頭雨都扛不住。水淹城池的戰術,是令人窒息和不快的慢性死亡,但這種飛石攻城,卻是簡單粗暴,讓人打心底生出無力感來。

知氏的軍隊就更加不堪了,知瑤死後,知氏本來就只是苟延殘喘,知卒們面對如此猛烈的攻勢,連響應子虎號召,出城一戰的勇氣都沒有,只能縮在城中等死。

但在子虎的堅持下,秦人還是在努力反抗,當趙軍巨砲停止,徒卒嘗試着來攻城時,秦人突然暴起,從牆頭扔下成堆的柴草,又有人冒死探頭倒下一種桐油般的東西,接着幾個火把扔下,柴草上頓時烈火熊熊,將趙氏的衝車燒燬……

但隨着女牆完全被飛石削平,破碎橫飛的碎磚打得城頭弓手死傷慘重,調集過來人也無處躲藏,城頭火力被徹底壓制。而且趙氏也不是單單有巨砲,專用的大型雲梯、壓制城頭的土木高臺、對付守城兵的拍杆車,魯班有的是手段讓城內守卒難受。

雪上加霜的是,攻城開始後的第三天,秦人的城門被一顆石頭,不偏不倚地砸中了了。包銅的木製大門連續遭受轟擊,終於如同紙糊的一般被擊穿,左側門葉猛烈晃動,發出嘰嘰嘎嘎的難聽聲響,門上被打出一個巨大的窟窿。

在號角聲中,趙軍發動了衝鋒,他們殺入缺口,入目是被巨砲轟擊了三天後,一片狼藉的少樑城:無數房屋角樓倒塌,石頭幾乎將城內街道墊高了一層,秦軍和知軍則灰頭土臉,只能做一點無力的反抗。

子虎帶着剩下的一千人,退到了城池的西北角,他本欲死戰,卻得知知果已經在絕望下自刎而死,剩下的知卒也全部投降的消息……

這支殘兵的脊樑,在失去知瑤後已經無法挺立,如今巨砲轟擊下,徹底被砸斷了……

子虎憤憤不已,他試圖率軍從西門突圍,結果卻被早已等待在那的趙氏騎兵堵住,在箭雨下,不得已又退了回來。他現在成了甕中之鱉,傳來的是趙軍的勸降,但外面來一人,子虎便殺一人,他的失敗已經板上釘釘,也已經做好了帶着殘部死戰以報君恩的準備,巷戰裡趙武卒也只能化整爲零,在熟悉的里巷交戰,秦人有優勢,靠着他們不怕死的狠勁,至少也能拉着對方上千人一起去死吧?

如果說他的兄長子蒲是老成持重,遇事不驚,是秦國的盾,那子虎就是血氣方剛,箸冠已經被箭射落,披散着頭髮,他像一隻受傷的豹子般,等待着敵人來與他換命。

直到第三位使者戰戰兢兢地進來,傳達了趙無恤的親口所說的話。

“死,人之所畏也,然細細思量,死非勇也,忍辱不死者方爲勇也,君不聞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之事焉?”(~^~)

第71章 封建制度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956章 合縱(上)第807章 韓策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86章 汔可小康第942章 刑人(上)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645章 大風(2)第1095章 無題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894章 孫武子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75章 騂騂角弓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626章新婚夜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495章 墮四都!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762章 降 下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722章 公孫勝第938章 蟲豸第999章 殘城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445章 野心第936章 螽斯第463章 私掠6令第463章 私掠6令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409章 壞消息第344章 夜襲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640章 投機者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62章 公族之學第23章 君子如玉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354章 造紙術第242章 成人禮第934章 天道遠第997章 心蕩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1084章 死於安樂番外3 上帝之鞭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956章 合縱(上)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935章 人道彌
第71章 封建制度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956章 合縱(上)第807章 韓策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86章 汔可小康第942章 刑人(上)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645章 大風(2)第1095章 無題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894章 孫武子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75章 騂騂角弓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626章新婚夜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495章 墮四都!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762章 降 下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722章 公孫勝第938章 蟲豸第999章 殘城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445章 野心第936章 螽斯第463章 私掠6令第463章 私掠6令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409章 壞消息第344章 夜襲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640章 投機者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62章 公族之學第23章 君子如玉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354章 造紙術第242章 成人禮第934章 天道遠第997章 心蕩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1084章 死於安樂番外3 上帝之鞭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956章 合縱(上)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935章 人道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