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道、勢、術

ps:推薦一本科舉的好書《寒門首輔》,大家可以試試,12點之前還有一章。

……

據趙無恤所知,道家之徒,天生反戰,後來的黃老學派更是將這一思想發揮到了極致,一切戰爭,在他們眼中都是罪惡的!

究其根源,還是老子本人,他生於亂世,耳聞馬亂,目睹兵荒,對戰爭極其厭惡,所以一生好生惡殺,反對君王屢肇兵端。

可惜作爲守藏室小吏,曾視爲明君之選的王子朝也在奪位之戰中失敗,老子終究無法左右時局。但他由“道”出發,推演出“柔弱”、“不爭”的人格,又由“柔弱”、“不爭”導引出的反戰思想,並在當世蕩起了經久不息的人文精神的漣漪,而任章,就是這些漣漪中的一環。

任章在奏疏裡所言,無非還是老子那一套,但也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東西。

他憐惜國財民力,對趙無恤痛陳戰爭之禍:“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他反對窮兵黷武,藐視兇器利刃,痛斥攻城略地,詛咒塗炭生靈的行爲:“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他珍愛和平生活,勸誡趙無恤息兵:“臣聞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總之一句話,就是請求趙無恤息兵,不要年年打仗,多把精力用在改善民生上,攻城利器的製造,差不多就得了。這之後,任章又闡明瞭自己的理念。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以道御兵,人主方能至於王道?”趙無恤無奈地搖了搖頭,在讀完魯班那份詳略無比的奏疏後,再看任章這一份,就感覺滿是虛妄之詞,他有些興致缺缺了。

任章的想法是好的,他覺得趙氏已的領土已經足夠廣闊,民衆已經足夠多了,與其一味對外動兵,還不如好好開發荒野,養育人民,何必與別國爲難,讓百姓流血呢?他獻計讓韓鄭爲了成皋而大打出手,未嘗沒有讓趙氏周邊鄰居忙於戰亂,而趙氏自安的意思。

但恰逢大爭之世,列國爭衡不進則退,道家這套反戰主張就有點不適時宜了。道家本來就是小國寡民,地方自治那一套,與趙無恤力圖化家爲國,打造的****集權南轅北轍。

隨着七郡一都的設置,內部官職改革接近尾聲,平準均輸的推行,趙氏已經從政治和經濟上完成了中央集權。接下來,只需要再穩定一下趙氏霸權秩序下的各國,讓晉魯走上一體化的進程,就可以着手進行混一中原的戰爭了。

在這種情形下,趙無恤擴建軍隊還來不及,又豈能聽從任章那一套,搞什麼“罷兵”“不爭”呢?

想來黃老學派只能在漢初民生凋敝,天下急需和平時興盛一時,稍後便被歷史淘汰,也有其道理吧。

因爲任何一個雄才大略,想要有所作爲的君王,都不會以黃老爲國策的。

趙無恤需要的,是能幫助他實現目標的東西。

比如尊王攘夷,比如九州同源,比如君權神授,比如法的精神,比如分久必合……

所以,他用人是不拘一格的,當世的各種學說:巫、史、儒、名法、公輸、管子、道家,甚至是齊國術士,只要是能有裨益於這些策略的流派,他都會選擇性地使用。

但任章這件事讓他有所警覺,因爲趙氏內部愜意於安樂,開始對戰爭消極的人,並不在少數啊。所幸多數貴族大夫想要獲取榮耀,下層的兵卒庶民則想得到財富和土地,只要把控好賞賜的度和量,這些人的慾望永遠無法滿足,戰爭的呼聲,就會永不衰竭。

當然了,其實對外獲取土地,顛覆別國政權的方法,也不單單戰爭一種。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若權謀與外交能解決的事情,趙無恤也不會動用武力。

等明年開春後,正好在衛國試一試伐謀、伐交的效果。

他想了想後,在奏疏上寫下了一番勉勵之詞,讓任章知道,君主已經吸取了他的意見,會加以考慮的,你以後要再接再厲,繼續保持進諫。但實際上,趙無恤卻會將他調離中樞,遠離決策圈,去地方上安民和財,無爲而治去吧……

任章還是沒融匯貫通啊,他忘了,老子之學裡不僅有反戰,還有道、勢、術。

以勢養道,以術謀勢。有道無持,道乃虛空,有恃無道,其恃也忽。

雖然趙無恤把任章提出的反戰請求扔到一邊,但他老師姑布子卿獻上的“人君南面之術”,倒是可以好好學學,對趙無恤而言,這纔是道家最有價值的東西呢!

……

將任章的奏疏扔到一邊,案几上的燈燭又下去了一截,已經開始打瞌睡的宮裝女婢連忙過來添油更換,趙無恤隨她們擺弄,他自己則嗅着樂靈子配置的醒神薰香,閉目養神。

聽說秦始皇每天要批閱一百二十斤的奏章,因爲是用竹簡寫成,所以大概20到30萬字之間,閱讀量已經極其恐怖。

趙無恤算了算,自己每天大概要批六七萬字,比秦始皇差遠了,又因爲各郡縣奏章統一採用輕便的竹紙,所以讀書批閱不再是體力活。不過隨着趙氏疆域日漸廣闊,官僚機構日益增加,趙無恤日常需要處理的事務也開始遞增,每天都要忙碌到入夜。

天天這麼勞累,也不是個辦法啊。

趙無恤根據自己多年經驗,結合姑布子卿獻上的人君南面之術,知道”善爲君者,勞於論人,而逸於治事“。他有自知之明,爲君者並不需要大事小事都事必躬親,而是要善於任用下屬爲自己分擔任務。

“看來是時候再招幾位爲我篩選文書的近臣筆吏了……”

隨着項橐去做監察御史,趙無恤身邊的近臣出現了空缺,他也曾考慮過用任章,但任章已經把趙氏內部強大的主戰派得罪了個遍,無法引爲近臣……此人的性格,和漢武帝時的道家汲黯頗爲相似。加上他的思想與趙氏國策不符,所以趙無恤已經在心中將其悄悄劃去了。

於是他只能考慮新的人選,共需要三人,趙無恤已經想好了,一名大夫子弟,一名士人,一名黎庶,讓各階層都無話可說。

其餘倆人的名額已定下,還剩一個,趙無恤想着最好要有臨漳學宮背景,而且聰明好學。因爲這些帶在身邊的近侍文秘,也是卓拔爲趙氏重臣的一條捷徑,他的選擇,要讓在臨漳學宮裡的士人看到希望,畢竟進入學宮之時,他們都和趙氏簽了“賣身契”的……

其實學宮大祭酒萇弘已經將幾個人選遞上來了,就壓在奏疏下面,只是一個小紙條,寫了三人人選的名、字。

趙無恤只掃了一眼,目光就被其中一個吸引住了。

“卜商,字子夏?”

(~^~)

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22章 贈我緇衣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770章 死於此!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59章 首禍者死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1128章 巧捷惟萬端第1161章 如龍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1216章 時也,命也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34章 巡視鄉里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1章 家族黑歷史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774章 搬山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835章 無私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912章 沸鼎(下)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24章 周髀數字第39章 逼門而入第774章 搬山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41章 釜底抽薪第33章 魏舒方陣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956章 合縱(上)第912章 沸鼎(下)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456章 盜跖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1096章 濟北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576章 繼業者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
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22章 贈我緇衣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770章 死於此!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59章 首禍者死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1128章 巧捷惟萬端第1161章 如龍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1216章 時也,命也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34章 巡視鄉里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1章 家族黑歷史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774章 搬山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835章 無私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912章 沸鼎(下)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24章 周髀數字第39章 逼門而入第774章 搬山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41章 釜底抽薪第33章 魏舒方陣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956章 合縱(上)第912章 沸鼎(下)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456章 盜跖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1096章 濟北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576章 繼業者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