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

時間進入魯侯宋十一年春,魯國過去幾個月生的劇變早已傳遍諸侯,孟孫何忌奔齊後,齊侯當然又扮演起熱心腸的東方伯長形象。他在朝堂上當着鄭、衛、北燕使節的面怒斥趙無恤是擅權奪政的逆臣,杵臼痛心疾,春耕過後,他就要兵去攻打魯國,爲三桓討公道。

在齊侯想象中,魯國的大夫們一定對趙無恤的獨裁充滿了憤怒和不滿,只要齊師兵臨魯地,魯人一定會挾壺漿以迎友軍。

可現實是殘酷的,他在泰山南麓的幾次小規模試探均以失敗告終,趙無恤在齊魯邊境部署了整整兩師半的兵卒,據守夾谷、陽關等險隘,齊國無機可乘。

齊侯心有不甘,想着要不要違背諾言,再度徵召都邑民衆攻魯,如今春暖花開,應當不會重演前年冬天的悲劇,陳氏也在如此慫恿。

但他很快就沒功夫去管趙無恤了,原來趙氏得了晉侯之命,令邯鄲氏攻衛,以報復衛國背叛。邯鄲氏迫於君命和趙氏宗主的壓力,只能奮力攻之,因爲王孫賈在濮陽的緣故,戰鬥力低下的彌子瑕被邯鄲氏打得潰敗,趙氏大旗居然插到了濮陽西門外。

於是衛侯連連向齊國告急,齊侯只能將準備攻魯的一軍調去衛國,幫衛人防禦,溫縣兵和邯鄲兵這才退到大河以西。

於是魯國人渡過了一個和平的二月,春耕6續展開,縣制改革順利進行,西魯五縣的大夫們開始打包府庫,帶着家眷和家臣前往東地。他們這會不再抱怨了,趙無恤爲了安撫這些曾有助於自己的大夫,將朝廷的各種高官職位不要錢地安到他們頭上。

什麼小司馬,小司寇,小宗伯,少傅、少師、少保,不一而足這大大滿足了大夫們的虛榮心。但這些曾經顯赫的職位,如今卻沒有任何實權,只是一個虛名而已。

因爲魯國這幾日又多了個新的機構:幕府。

趙無恤已經是卿,有權開府立家。於是魯國在朝廷官署之外。又多了一個行政機構,那就是大將軍幕府。按趙無恤的解釋,“幕”意指軍隊的帳幕,“府”指放兵甲和財貨的府庫,治國爲府。行軍爲幕,大將軍得到國君授權,代爲統治魯國。

曲阜的舊貴族們已經麻木了,趙無恤的新政如同雨後春筍,一個勁地往外冒,他們反對無效,只能閉着眼接受。

唯有柳下季心中不忿,再度去孔丘家中向老友訴苦。

“趙無恤還口口聲聲說這是效仿周公之政,讓國君能垂拱而治,而各官署效率低下。該裁撤裁撤,該合併合併。他會在幕府中徵辟賢能,將國事交給他們管理即可,真是荒謬!這不單是讓卿大夫無事可做,更是將國君變成虛位啊!仲尼,你怎麼看?”

孔丘倒沒有太憤怒,只是淡淡地點評道:“觚不觚,觚哉?趙子泰這是以周禮之名,行僭越之實。”

觚不像個觚了,這也算是觚嗎?在孔子的思想中。周禮是根本不可更動的,從井田到刑罰,從音樂到酒具,周禮規定的一切都是盡善盡美的。甚至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趙無恤推行縣制,他不反對,但這所謂的幕府統治,卻是他難以接受的。

可惜,能坐而論道,卻不能起而施政。雖難以接受,也只能眼不見心不煩。

他嘆息道:“原本我還認爲,齊一變可至於魯,魯一變而至於道,可現如今魯國卻變得讓我認不出來了,去矣,去矣!吾道不行,魯國失禮,我可以遠行了。”

“仲尼,你要走?”柳下季本欲挽留,可一想,現如今連他的職權也被那所謂的幕府僚吏們架空,頗有些心灰意冷,孔丘留下來還能做什麼呢?

他無力地揮手道:“走罷,走罷,若非我是公族之後,放心不下國君,我也要隨你一同去國了,不過,你要去往何處?”

“天下之大,何處不可去?我曾聞,中國失禮,求諸四夷,連周公之國都禮樂崩壞了,這世間還有哪裡殘存着古樸的禮儀呢?也許最偏僻的四夷之地纔有罷我會先去東方的九夷之地,住上一些時日。”

所謂九夷,指的是邾、莒、郯等夷人建立的小邦,比起魯國來說,實在是過於偏僻遼遠了,柳下季皺眉道:“去哪兒不好,九夷僻陋,何苦居之?”

孔丘笑道:“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打算先去顓臾,拜祭東蒙山,再去莒國海邊的紀障城,傳聞那裡的百姓淳厚且皆博學,可以一觀。隨後再去邾國,邾國太子好學,曾使人來問過我婚姻娶嫁的禮儀,我在鄒城裡有許多弟子,衣食無着時可以去投奔他們”

望着志向在魯國受阻,卻依然笑呵呵的孔丘,柳下季放心了,沒錯,這纔是他認識的仲尼,看來他已經從墮四都裡走出來了,他開始正視自己的失敗,並且坦然接受了。

但他會不會因此失去了曾經的銳意進取和百折不撓?柳下季不知道。

“我已不敢自稱知曉天命了,等到六十歲時,唯願能修身至大成,聽得進逆耳之言,縱然舉世皆是詈罵之聲也無所謂,此爲耳順也”

臨別時,孔丘拍了拍老友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若還想在魯國撐下去,你也應當如此”

道德君子們義憤填膺,其實在多數魯人看來,這所謂的幕府,不就是家臣制度換個名稱麼?

趙氏幕府中設置了上百名等級分明,職權不一的家臣,他們不在朝廷編制之內,只對大將軍負責。雖然沒有太高爵位,家臣們卻可以被授權擔任重要職務。這就好比過去陽虎只是季氏家宰,當他代季氏出征、理政時,魯國大夫卻要俯聽命一般。

“趙子泰此舉,是將‘祭由寡人,政由寧氏’正式化了”

韓虎沒有失望,他在魯國足足呆了三個多月沒有白費,在他和謀主段規看來,這幕府制度上可溯到宗周的命士之制,下則強化了如今卿大夫的家臣制度,只是將原本三卿執政的魯國,徹底變成了大將軍趙無恤的一言堂。

韓虎若有所思:“自打趙無恤入主曲阜,魯國的朝廷官署就漸漸被架空,如今更是徹底失勢,至少在設縣的地域,就全由幕府統治了。”

段規補充說:“東地大夫們也不自由,他們需要將嫡子留在鄆城,庶子或女兒留在曲阜,每逢節慶還要來曲阜朝拜國君,再去鄆城覲見大將軍,此爲參覲交代,除了孟氏外,無人能倖免。如此一來,大夫們雖然在領邑內還能自主,但卻不敢有叛心了。”

“西魯的大夫們待遇稍好些,在西魯五縣保留了住宅、宗廟和湯沐小邑,還能獲得高官職位,可惜已是虛銜,只是趙子泰的籠絡手段而已。”

兩人在館舍裡討論到深夜,韓虎才嘆息道:“若趙子泰繼續實行魯國的都邑制,則魯國依然擺脫不了積貧積弱;若他強行在全魯推行縣制,則會逼得大夫們反叛,勾結外國侵魯,一不小心他的一切都會毀於一旦”

“但一方面在西部設縣,另一方面在東地保留都邑大夫,最後還設了一個幕府來統籌全魯,一環接一環,真是可怖。也不知道是他自己想出來的,還是他的謀主張孟談想出來的”

段規也凜然,入魯前他多次聽韓虎誇讚張孟談,說他是當年泮宮最聰明的人,得之上可成霸業,下可安黎庶。最初段規還不信,現如今卻不得不佩服。

“君子若是齊人不盡全力干涉的話,趙子泰在魯國的地位恐怕是不可動搖了,假以時日,他便能整合全魯,過頭介入晉國六卿之爭”

這就好比本就強大的趙氏一變爲二,而且縱使在晉國內部覆滅,在魯國也有一支“東趙”延續下去,幾乎是立於不敗之地。

韓虎頷道:“然,趙氏不可與之爲敵,只能與之爲友,等晉國後,我會將這幾個月的見聞一一告知祖父,一定要鞏固與趙氏的姻親和友誼。”

他自嘲道:“先前我還笑話魏駒凡事都要效仿趙氏,如今看來,他纔是對的,我韓氏也不得不效仿了,至少招賢納士,訓練族兵是必須做的!”

段規心中大愧,趙無恤在張孟談輔佐下有了今日,自己也跟了君子一年了,卻沒有一件能稱道的獻言獻策,真是慚愧。

想到韓虎說的想加深與趙氏的關係,他突然靈機一動,出主意道:“君子,我聽聞趙氏有女名季嬴,如今已年近十九,按照禮制,女子二十而嫁,她也到許嫁之齡了。傳聞此女絕美,冠絕晉國,近幾年來提親者絡繹不絕,但限於身份不足,統統被拒絕。她是趙鞅愛女,還是趙子泰之姐,君子莫不如請上軍佐去向趙氏提親,若能迎娶季嬴,則趙韓兩家在伯魯與君女外,又多了一層姻親!兩家關係可以永固!”

韓虎摸了摸無須的下巴,認真考慮了起來。

自家姐姐韓姬性情高傲,不識大體,嫁給伯魯後非但沒能拉近趙韓關係,反而鬧了不少尷尬,實在是無法依賴啊段規說得對,爲了韓氏的未來,只能由自己頂上了!

他點了點頭,笑道:“多謝子矩了,此事可以考慮,若能因此拉近韓氏與東西二趙的關係,當記你一個大功!”

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865章 大業第1220章 !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657章 大風(14)第733章 虎狼!第960章 銅鞮宮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958章 意外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359章 季嬴第4章 單騎走馬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541章 新宋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127章 仁哉賢主!第648章 大風(5)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638章 抽刀斷水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58章 雨夜驚變(下)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25章 國野矛盾第4章 單騎走馬第324章 亂(下)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785章 家人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638章 抽刀斷水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237章 道路輿第25章 國野矛盾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600章 阿姊(上)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933章 天災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904章 巨輪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168章 有女同車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799章 趙魏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576章 繼業者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519章 漁父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941章 他死了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834章 石渠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
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865章 大業第1220章 !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657章 大風(14)第733章 虎狼!第960章 銅鞮宮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958章 意外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359章 季嬴第4章 單騎走馬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541章 新宋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127章 仁哉賢主!第648章 大風(5)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638章 抽刀斷水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58章 雨夜驚變(下)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25章 國野矛盾第4章 單騎走馬第324章 亂(下)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785章 家人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638章 抽刀斷水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237章 道路輿第25章 國野矛盾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600章 阿姊(上)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933章 天災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904章 巨輪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168章 有女同車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799章 趙魏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576章 繼業者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519章 漁父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941章 他死了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834章 石渠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