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

“大人...若是我們簽了這協定,一定能夠保證我等下半輩子榮華富貴嗎?”

一位蒙古貴族實在按捺不住內心的複雜,遲疑了一會後擡起頭看着張倫說道。

而張倫則是一臉認真,直言說道:

“你們還有選擇的餘地嗎?”

是啊..他們還有選擇的餘地嗎?這樣的疑惑頓時在所有在場的幾位蒙古貴族心頭升起。

皇太極要他們出兵,他們二話沒說跟着皇太極就想辦法給部落之中寫信,要所有能夠拿起武器,坐穩馬背的男人全部走上戰場。

全然沒有想過失敗會是什麼樣的下場。

時至今日,哪裡還有反悔這麼一說。

最終也只能一個一個的神情落寞的低下了頭,張倫順勢便開口說道:“大明最講誠信,簽了吧!別浪費我們彼此的時間,簽完之後本官也會差人幫諸位洗漱一番,好好吃一頓。”

好好吃一頓?

此刻這對於這些蒙古貴族而言簡直是莫大的驚喜。

從被皇太極差人一腳踹到前往大明的馬車上開始,直到到了大明,這羣可憐的蒙古貴族一直都沒有吃過什麼像樣的東西。

畢竟在大明的大牢裡,每天吃什麼東西那是要根據你兜裡有多少錢來決定的...

而這些蒙古貴族從後金走的時候,就連苦茶子差點都保不住了,一身的家當都被皇太極搜刮的乾乾淨淨。

哪裡還有錢在大牢這種高消費場所消費。

說起來,他們倒也不算孤單...當初的那批東林黨,如今還有不少人在裡面陪着他們呢..

“大人!我們籤!一定要帶我們去吃飯啊!”

“是是是!吃飯吃飯,大勢已定!一定要先吃飯!”

張倫輕輕一笑,重新拿起手中的協定代大明簽過之後遞給了那些蒙古貴族。

過了片刻之後,張倫笑着搖了搖頭:“早這麼痛快不就好了...浪費本官的時間。”

“來人,送幾位蒙古貴族們去吃飯...哦不,以後是蒙古行省的臣民了!”

“是..大人,屬下這就下去安排!”一旁的侍衛在衆多蒙古貴族期盼的眼神之中連忙領命,之後見張倫轉身離去,纔再度開口說道:“諸位..隨着一起走吧!”

而在張倫走出門後不久,一名侍衛連忙湊了上來,在張倫耳邊言語了幾句。

“大人..那羣蒙古人..”

誰料,張倫此刻正等着給朱由檢彙報這個好消息,哪裡還顧得上那些在他眼中已經失去價值的蒙古人,隨口便說道:“什麼蒙古人?”

“是..屬下明白了。”

隨着那些蒙古貴族們在外吃飽喝足,優哉遊哉的回了大牢之中,只是幾道刀光閃過。

整個草原上..再也不會有什麼貴族存在了。

...

宮內,朱由檢擺弄着手中的兩份協定,衝着張倫便說道:“果然朕將這件事交給你來辦是看對人了,這麼短的時間內那些蒙古人便將這協定簽了。”

張倫正站在一旁,面不改色般說道:“回稟陛下,臣不敢居功,能順利簽訂此協約都是陛下文治武功、天虎軍將士奮力拼殺得來,而非臣之功勞。”

朱由檢有些滿意的點了點頭,有能力還不主動爲自己攬功,這等人才也註定是可以培養一番的。

“明年春天,朕決定再次向蒙古用兵!朕這一次,要徹底的拿下整個蒙古!”

但在一旁的張倫似乎有些顧慮,只聽他開口說道:“陛下,明年春季朝着蒙古用兵臣並未覺得有何不妥,只是明年年初時不恰好也是向安南開戰之時嗎?會不會...”

誠然,朱由檢頓時聽明白了張倫話中的憂慮,但還是面色一正說道:“如今形勢風雲變化,草原上更是如此,若非冬季草原之上的環境實在惡劣不堪,朕都決定在這個冬天就要全盤收下蒙古。”

“陛下...臣以爲還是有些不妥的,蒙古地域遼闊,人煙稀少,並且剛剛被大明收至囊中,一時半會恐怕難以治理...”

“哦?愛卿也有一番見解?那便講講。”

朱由檢起了愛才的心思,轉過頭還向着一旁的王伴伴開口說道:“傳話下去,朕今天與張愛卿一同用膳,下去安排一番。”

“老奴這就前去安排。”

王承恩推門便走出了東暖閣,而朱由檢再一次轉過頭來衝着張倫聽其開口說道。

“陛下..蒙古地域遼闊,臣以爲先行應當將蒙古劃分爲至少三個行省來管轄,並統一調配漢臣,鼓勵挖掘蒙臣治蒙,並按照陛下之前的設想逐步推進建設草原城池,方可讓朝廷政令徹底貫穿草原東西!”

朱由檢聽懂了,這種模式在後世似乎也有出現過,只聽朱由檢再次開口說道:“若是如此以來,朕擔心恐怕時間就會變得很長啊。”

“陛下..自古以來,統治異族就不是一件簡單之事,俗話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若是想要讓草原之上長治久安,那麼恐怕的確不能夠急於求成,而是應當繼續徐徐圖之。”

步步爲營的戰略在朱由檢看來儘管有些保守,可朱由檢卻不得不承認現在張倫所說的一切是一個針對於蒙古事宜的好想法。

可這樣的好想法,的確得是有人來做纔是。

總不能每天都將蒙古草原上的大小事務都堆滿到朱由檢的龍案上吧,若是如此,恐怕就得累死人了。

可誰來..

朱由檢看着眼前的張倫,似乎覺得就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其品級也足夠,年齡尚且也不高,若是能夠去一趟蒙古可謂是最佳人選了。

“張愛卿,朕想知道,若是由你來將蒙古進行分配爲三個行省,應當如何劃定界限呢?”

只聽張倫躬了躬身後再度說道:“回稟陛下,若是由臣來做,那便是將河套、漠西、韃靼,以三塊地區爲界限分割爲三個行省。”

“這是爲何?”

“陛下,臣以爲,現有的三塊地區形成是有其歷史原因在的,不能貿然改變,反而延續此界線對大明來說更有好處。”

張倫說的沒有錯,如今蒙古人佔據的三塊地方之間有着很大的區別,就以河套地區爲例。

其十分靠近現有的大明銀川府,那一帶可謂水土肥沃,在後世更有着塞上江南之美譽,只要能夠構建起完善的水利設施,那麼將來也會成爲塞上糧倉。

而漠西,儘管自然條件並非上等,可煤炭資源豐富,後世就有煤都之美名。

韃靼更是能夠成爲整個京師北邊最佳的天然屏障。

分爲三個行省,朱由檢心裡清楚,張倫的想法儘管看起來直接,但卻要勝於現有朝堂上其他大臣提出的按照部落或比例劃分行省的方法。

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二百五十五章 覆滅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二章 系統出現,危機醞釀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願回國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七十二章 福建東廠入局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一十七章 辦了國丈第六十章 鑄幣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一百零二章 奇襲旅順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蓮行刺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三百六十六章 纏足之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三百九十二章 絢爛焰火第五十四章 朝鮮難局第四百一十六章 周奎作妖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的普利特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着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標幕府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三百九十四章 控蒙之計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六十章 鑄幣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雲變化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二百五十五章 覆滅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二章 系統出現,危機醞釀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願回國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七十二章 福建東廠入局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一十七章 辦了國丈第六十章 鑄幣第四百九十六章 堡壘計劃第一百零二章 奇襲旅順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蓮行刺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軟的多爾袞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三百六十六章 纏足之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三百九十二章 絢爛焰火第五十四章 朝鮮難局第四百一十六章 周奎作妖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四百零三章 皇室專列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的普利特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二百八十六章 衝擊膠着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標幕府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三百九十四章 控蒙之計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六十章 鑄幣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雲變化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