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控蒙之計

德川家光這樣的操作,無疑是將明正天皇如今已經不在京都的這件事情在整個倭國宣揚。

這是一個很危險的舉動,但這在德川家光看來卻是不得已爲之,如果單純的依靠現在的幕府,來和農民起義軍與大明軍隊雙線作戰。

德川家光對於自己能否贏得這場戰爭,持有相當悲觀的看法。

“明正啊明正!”

....

德川家光在江戶城內整日唸叨的明正,此刻正一臉興奮的坐在馬車上游覽京城街頭,身旁還有一位精通倭語的翻譯。

“興子!興子要吃那個!”

“那是什麼啊...!”

“那是冰糖葫蘆..”翻譯開口說道。

興子聽到之後更加興奮了,連忙說道:“興子要吃!叔叔曾經和興子說過,冰糖葫蘆甜又甜!”

“好好...”

或許這就是樂不思蜀的另外一種表達方式吧。

宮中,朱由檢看着身旁的徐光啓說道:“徐愛卿..怎麼近來都沒有見到你,反而今日你主動來尋朕了?”

徐光啓面色微微紅潤了一些。

開口便說道:“回陛下..臣此番前來,是有一事想要與陛下商議的,臣實在是拿不定主意...”

“哦?有什麼事情是你都拿不定主意的,說來朕也聽聽!”朱由檢喝了口茶,目光卻一直看着徐光啓。

“臣不知道,陛下是否是要在蒙古推行屯田制,如果如此的話...草原上又應當種些什麼呢?”

徐光啓的這番話,卻讓朱由檢一愣,當即說了一句:“之前種的是什麼?”

“陛下...蒙古人幾乎不從事農事..”

“對!是朕想錯了...屯田制的確是朕所想,玉米就很適合在草原上種植嘛,之後也能夠給他們養殖提供便利條件。”

徐光啓也點了點頭說道:“陛下,臣知道了..”

見徐光啓還是欲言又止,朱由檢也算是明白了..所謂蒙古到底要種植什麼,作爲農業部尚書,徐光啓自己心裡還能夠沒數嗎?

這不明擺着還有其他的話要說嗎?

“徐愛卿有什麼話直接說便是了,不用和朕藏着掖着。”

“陛下..臣有一事,想要和陛下說上一說...”

徐光啓隨後便和朱由檢介紹其了另外一件事,主要內容大致就是一旦要在蒙古草原上的三個行省推行屯田制度,那麼勢必會對草原短時間內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並且,屯田制有一個另外的問題。

就是會很容易就讓草原上的蒙古人數量得以增長,這種增長的速度徐光啓做過測算。

如果推廣順利,那麼這些蒙古人可能用不了十年時間,就能夠讓現在的人口數量增加出至少一半。

朱由檢聽完簡直有些目瞪口呆的說道:“怎麼可能?蒙古人如果有這樣的生育能力,草原上怎麼可能還會如此地廣人稀?”

“陛下..蒙古人少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他們的醫療條件實在是太差了,很多蒙古孩子甚至都活不過五歲就會夭折。”

“在草原上,一個孩子的出生對於整個部落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哪怕這個孩子並不是自己父親的種...其父親都不會直接將其拋棄,而是要繼續撫養長大..只因爲草原上能夠活下來一個人實在太不容易了!”

徐光啓的話說完,朱由檢低頭陷入了沉思..設立三個蒙古行省最開始的目的,就是想要通過不同的地域劃分。

將蒙古人控制在一個相對比較固定的區域,但是如果照着徐光啓的猜測,恐怕再過幾年,脆弱的草原就很難養活這麼多蒙古人了。

“徐愛卿..朕想問你,今年已經被大明州縣管轄的蒙古人數量,大概佔比有多少,另外他們今年到底種植了些什麼下去。”

徐光啓連忙開口迴應道:“陛下,有天虎軍的幫助..蒙古草原上現存的部落和牧民都很願意接受大明的改制。”

“現在已經有超過八成的牧民被劃分在了不同的區域,接受蒙古行省之中的州縣管轄,今年主要種的是小麥...”

“小麥?”朱由檢有些疑惑。

“陛下..小麥的種植主要還是河套行省和漠西行省在種植,而韃靼行省目前還是種植不了的,所以今年臣從遼東勻了一些玉米種子過去...”

“嗯..這很好,朝廷不可能無限期的貼補蒙古人。”朱由檢的說話聲音很輕,但徐光啓聽着卻嚐出了另外一種味道。

那就是或許再過不久,蒙古三個行省就不能夠獲得來自大明朝廷的貼補了,想想也是...

不過是過繼來的二兒子,怎麼可能如同親兒子一樣呢?、

“要想辦法控制一下現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人口,將來一定不能夠出現草原只能夠是蒙古人的草原這種事情...”

漢化,是朱由檢在對蒙古問題上最後的底線。

“陛下,如果要控制人口,那麼是不是要將一部分的蒙古人從行省之中遷移出來啊..”

“這倒不用,在蒙古內徵兵!組建天豹軍蒙古兵團,初期設立兩個騎兵師,馬背上的民族如果所有男人都去種地了,蒙古就廢了!”朱由檢說道。

蒙古騎兵難道就不能爲大明所用嗎?

這當然是可以的..在歷史上也有很多次的先例,更何況就連皇太極那傢伙都能夠利用手段將蒙古人玩的團團轉。

自己怎麼就不行??

天豹軍序列,也就是朱由檢爲未來殖民計劃準備的二流軍團,目前唯一成建制的,是正在安南加緊訓練的當地士兵。

之後每到一個地方,大明都要在當地組建天豹軍兵團。

這不僅僅能夠大大緩解大明的駐軍數量和壓力,最關鍵的是能夠在殖民的過程之中緩解一定的民怨壓力。

將出現的矛盾,都從大明轉向當地的天豹軍。

這對於大明來說是無比有利的。

“蒙人治蒙於鄉村,漢人治蒙於州縣,大明統蒙於朝野,控蒙之策應當徐徐圖之,但又應當有律可循,徐愛卿可按照農業部的規劃,統籌蒙古三個行省未來幾年的種植計劃。”

“臣,遵旨!”

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學院規模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四百四十五章 地稅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四章 內帑存銀,擺駕工部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荷蘭也瘋狂第二百八十三章 夜不收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五十四章 朝鮮難局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五十五章 打還是不打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四百九十七章 揍帶英一頓?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四百九十七章 揍帶英一頓?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四百四十七章 應對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四百六十一章 佟康的陰謀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二百一十四章 直隸肥皂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二十一章 不斷變化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三百七十五章 興子面聖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四百四十八章 機遇
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二百六十章 宋應星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學院規模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四百四十五章 地稅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四章 內帑存銀,擺駕工部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荷蘭也瘋狂第二百八十三章 夜不收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五十四章 朝鮮難局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五十五章 打還是不打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四百九十七章 揍帶英一頓?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四百九十七章 揍帶英一頓?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四百四十七章 應對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四百六十一章 佟康的陰謀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二百一十四章 直隸肥皂第三百二十四章 泉州查案第二十一章 不斷變化第三百二十一章 韃子學明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三百七十五章 興子面聖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四十四章 全國開徵!清查良田!第四百四十八章 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