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

隨着其中一人的提議,衆人紛紛解開自己的錢囊,從中取出剛剛發下來的大明帝國龍元。

開始湊起了銀子。

正如最先開口的人所言,其實牛二喜留在這裡,不僅僅是代表他們這一批軍戶唯一留在開平衛的唯一一個人這麼簡單。

更重要的是,能夠替他們在他們來不了的時候。

祭奠那些在開平衛戍邊時候死去的兄弟們。

逢年過節,不至於前來祭奠的人一個都不認識。

對於他們來說,牛二喜留在這裡,同樣像是給他們一個念想。

“二喜,你過來,兄弟們有話想和你說....”

聽到昔日的兄弟們叫他的名字二喜沒有絲毫的猶豫,快步走了過來...

....

許久之後,人羣散盡。

牛二喜手中捧着重重的一袋龍元,早已是淚流滿面。

如今是什麼世道,百姓才過了幾天好日子,家家戶戶都不富裕,表面上看不少人一口氣拿了一二百兩銀子,多的還有三百多塊龍元的。

但實際上算起來呢?

銀子是到手了,往後的日子又靠什麼作爲活計呢?

可給牛二喜塞銀子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人猶豫過。

人都走了。

跟着騾馬車隊回去了,牛二喜被留在了開平衛。

連長看着被留下來的二喜開口說道:“正好,你留在這裡了,幫我們介紹介紹開平衛吧。”

牛二喜的神色突然從原本的黯淡轉爲了激動。

開口說道:“好!”

“要說這開平衛啊!那可是要追溯到洪武二年,洪武皇帝設立開平衛,到永樂年間又被改了地方,宣德年間又被撤除。”

“隨後開平衛又被重新設立了起來,儘管規模已經大不如前,當年還是千戶衛所的開平衛徹底成了軍戶駐紮的一個小小衛所,但這裡之前還是很重要很繁華的地方的...”

那天虎軍連長名爲羅民升,聽到牛二喜的話也點了點頭說道:“我也看出來了..這裡之前一定是個很輝煌的地方,你放心之後咱們一起來駐紮開平衛,一定替朝廷守好這裡。”

牛二喜的眼神之中突然增添了一些別樣的光澤。

衝着羅民升說道:“連長,我還不知道你叫啥名字呢?”

“叫我老羅就行了。”

“連長,你是咋當兵的啊....”二喜又開口說道。

“我原本是京營的兵,後來天虎軍來回改制,我也就從大頭兵變班長變教員,一直到了現在成了大明天虎軍戍邊第一師的一個連長了。”

“...連長,你說我能留在開平衛嗎?”

牛二喜的這個問題,徹底難住了羅民升,但看着眼前這位年齡其實並不大的二喜看向自己真摯的眼神。

羅民升彷彿看見了自己當初在山東招收難民參加天虎軍所看到的眼神一樣。

..沉寂了片刻,他看向二喜說道:“連長還能說假話?我說你能留下來,就一定可以!”

....

開平衛的故事只是大明這一次大規模對於邊境衛所改制的縮影,朱由檢的動作其實很快,在各個地方都進行了部署工作。

主要原則就是一條,快速有序。

一定不能夠在這中間被人鑽了空子,一切比較重要的地方衛所更是派遣了大量的天虎軍士兵進行輪換之後再逐步撤出。

東暖閣內的朱由檢神色有些黯淡。

平南軍的進展並不順利,河南、江西的暴雨讓他們前往廣東的路上格外溼滑,這一點也是朱由檢沒有想到的。

不過,他已經想到了解決方法..

【搜索..《大明晴雨錄》!】

【叮!搜索成功,《晴雨錄》崇禎時期1積分..《晴雨錄》萬曆時期1積分...】

萬曆時期要來做什麼?

朱由檢隨即凝神兌換出了崇禎時期的大明《晴雨錄》。

大明朝各地自古以來,均建有“觀象臺”,進行天文、氣象觀測。

其中有著名的北京古觀象臺和南京雞鳴山觀象臺。

此外,各地州、縣,也負有觀測任務,凡有災異現象,特別是風災、雨災等氣象災害,都必須呈奏。

同時許多地方都要定期上奏《晴雨錄》、《雨雪糧價》等報告,各地官員也有大量的有關當地天氣、氣候及氣象災害的奏摺。

最終被一同記載在《晴雨錄》之中。

【兌換成功...!】

而翻開這本記載着未來大明氣象詳細記錄的資料,只不過這樣的東西只能朱由檢自己來看。

翻看完未來的天氣走向後。

朱由檢重新收起這本《晴雨錄》,開口向屋外說了一句“王伴伴..”

這份氣象資料對於大明很是重要,但同樣對於朱由檢更是如此。

至於原因,也只有一個,那就是這樣的東西如果利用的好,那麼就會是他朱由檢極大的助力,首先最直接的一點就是能夠掌控好未來一切在大明境內的氣候變化,提早做出安排。

哪裡有旱災,可以提前部署。

行軍打仗,什麼時候有惡劣的天氣條件,也能夠提早的安排時間躲避錯開。

只不過對於一些可能會發生的地質災害,類似於地震海嘯這樣的,朱由檢並不準備提前發出預警。

最多是在數月之前,提前以其他的理由調配物資到附近。

這個秘密將會永遠只有朱由檢一個人知道,就連那本從系統內抽取出來的書籍,朱由檢也只是大致翻閱了一番後,重新放回了系統倉庫內。

王承恩的速度很快,當然這也是因爲他本來就在門外候着,朱由檢每一次使用系統的時候,周圍都是沒有任何人存在的。

畢竟,系統雖然別人看不到。

但朱由檢不時的表情變化,是做不了假的。

“皇爺..老奴在。”

見王承恩進來了,朱由檢率先開口說道:“八百里加急讓人去趕霍維華,告訴他!朕要求他退至河南,接到朕的旨意之後再繼續計劃。”

“是..”沒有任何遲疑,王承恩便連聲答道。

清洗廣東福建宗族的事情,保密的很好,可以說連這一次前往廣東、福建的兩軍士兵,都還以爲真的是爲了前去鎮壓安南。

只不過提前在當地進行一番休整而已。

第五十八章 還錢?那是萬萬不能的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明電氣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三百八十九章 順利登陸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辦了國丈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子來啦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三百五十四章 倭國起義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一百四十七章 樂極生悲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四十三章 崇禎再上朝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容錯過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三百七十八章 目標江戶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忽悠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三百二十八章 軍營講話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忽悠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八十章 痛打切格勒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二百九十三章 農業機械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三百九十四章 控蒙之計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堂議策第一百零二章 奇襲旅順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獲勝利第二百五十四章 天虎軍入山東第四百一十七章 辦了國丈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
第五十八章 還錢?那是萬萬不能的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明電氣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三百八十九章 順利登陸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辦了國丈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子來啦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三百五十四章 倭國起義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二百四十九章 鐵路建設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一百四十七章 樂極生悲第四百七十七章 收容所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局勢轉變有點快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四十三章 崇禎再上朝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容錯過第八章 一億三千萬,震驚朱由檢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三百七十八章 目標江戶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忽悠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三百二十八章 軍營講話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忽悠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二百八十章 痛打切格勒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第二百一十二章 養豬很重要第二百九十三章 農業機械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十九章 畢子寅叛變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三百九十四章 控蒙之計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二百四十四章 硝石取冰也算神蹟?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五十九章 調動第四百九十八章 實力很重要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堂議策第一百零二章 奇襲旅順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獲勝利第二百五十四章 天虎軍入山東第四百一十七章 辦了國丈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