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

“天子所言自然沒有作假的可能,朕既然說了什麼,就一定會是什麼。地方組織開辦商行所產生的利潤除上繳正常的商業稅款以外都需要額外繳納一筆大明發展規劃署的一小筆管理費,而這筆管理費也不是白交..”

“如果某個地方衙門有發展的較爲良好的商號,缺少擴大經營的資金,這筆從全大明收上來的管理費也會由大明皇家銀行統一管理成立投資基金,用來投資各個地方所開辦的商號。”

“除此以外!都歸屬各個地方州縣衙門!”

話一說完,臺下一片譁然,這一次朝廷的會議帶來的驚喜原本可以說是如同湖面上因微風而泛起的波瀾。

眼下會議之上朱由檢說出的話就如同湖面上騰起的驚雷一般。

震的在場所有人都難以重新做好面部表情管理。

朱由檢揮了揮手,將一旁一位神色俊朗的中年男子叫上了臺前,對所有州縣官員介紹到:“這位就是大明發展規劃署的新任主管官員周鳴,是朕親自從戶部要來的賢才,將來大家可要多多支持他的工作啊。”

“那是自然!只要發展規劃署能夠爲民造福,臣自然願意多多支持。”

臺下一名官員實在忍不住了開口說道,雖然人多,但這位州縣官員的中氣很足,說話的聲音如同驚雷一般在衆人身旁炸響。

而朱由檢也是爽朗一笑,並未在意其有些逾越,說道:“那下面就由周愛卿來詳細給大家講一講這大明發展規劃署到底是做什麼的。”

第一次面對如此多的朝廷官員,周鳴卻並未顯露出緊張,從戶部侍郎搖身一變成爲陛下新政部門的掌舵人。

周鳴早已過了那遇點小波瀾就內心激動的時候了。

只見他開口說道:“大明發展規劃署將全力配合所有地方州縣的一切活動,其中不僅僅包括商業,還包括礦業、房產、土地審批、對外官方貿易許可等等一系列的批准,承蒙陛下信任,周鳴定當服務好諸位大人們。”

可以說朱由檢將初出茅廬的周鳴放在了一個很高的地位,主要原因是因爲周鳴曾受戶部郭允厚的保舉。

前往大明皇家管理學院進行了一個短期的官員培訓班,成績名列當期第一,結業之後便被當時遊蕩在皇家管理學院網羅人才的畢自嚴一把拽了過去。

準備作爲副手培養,在皇家稅務局工作的時候,這周鳴可謂一展其才華,衆人看不懂的賬目他利用新式記賬法,數個時辰便能將原本繁雜的賬目理清,做到井井有條。

那些雖是白話文,讀起來卻極爲饒口的稅收政策,周鳴只用寥寥數語便能向前去皇家稅務局諮詢稅收政策的商賈解釋清楚。

如此賢才更是讓畢自嚴愛不釋手。

卻沒承想,這樣一個賢才怎會被朱由檢看不到呢?

隨即一紙聖旨直接將周鳴從皇家稅務局又提溜了出來,出任新成立的大明發展規劃署內就職。

周鳴說了很多..

而朱由檢則在一旁的高臺之上默默注視着眼前的周鳴。

大明的官員..人才似乎也不少..

他腦海中又浮現了後世一套先進的官員任用體系,那便是遴選制度。

那種只要求最低出仕標準的官員任用制度將徹底打破朝廷與地方之間的官員晉升通道,讓州縣官員也有前來京師爲官的機會。

讓真正接納新學,學習西學,理解新政,具有才幹的年輕士子也能登上臺前。

周鳴在臺前說着,朱由檢卻想着是不是改日可以和吏部的周應秋再聊聊天了。

“所以在下所言就這麼多,更多的問題接下來各位大人都會在大明發展規劃署的第一次行文之中收到詳細的書面條陳解釋。”

臺下州縣官員甚至有人忍不住爲周鳴叫好,誰說京官皆是尸位素餐之輩?

他們看到了在朱由檢新政之下朝廷正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斷髮展,儘管這種發展速度有時會被人理解爲過於迅速不利於百姓接受。

但其實只要地方的州縣官員靈活運用,制度是死的,人卻是活的,發展規劃署的橫空出世正說明這個道理。

不怕你敢想,就怕你不敢想。

不怕你做不好,就怕你不敢做。

朱由檢所推行的新政核心正是如此,而今的大明官員雖然不同以往那般好乾,但卻不同於以往那般如同死水的朝廷。

而是更加靈活,更加積極,更加富有活力。

更多新的想法在源源不斷的注入大明,而朱由檢正是這一切的締造者,每一位大明的臣子正是這一切的見證者也是推動者。

周鳴說完便回首躬身向朱由檢行了個禮,便拱手退了下去。

“真正的新政不是表面上繡花,而是要深挖實幹,要讓百姓對朝廷,對州縣更加信任就離不開每一位身處當地的父母官,就離不開每一位肯願意爲百姓設身處地着想的父母官。”

“朕的皇家統計局在今年已經初步完成了所有州縣的分支機構全覆蓋,將對多項關乎民生的相關指標進行科學的詳細測算,在今後這項指標也會成爲官員選拔任用的一大參考。”

“本次研討會朝廷收到了不少地方州縣官員送上來的諫言摺子,朕倍感欣慰,本次會議結束在各位愛卿啓程之前將會對所有的摺子進行一個統計,對於提出切實、客觀、有用的諫言的官員,將留京進修後重新任用!”

州縣官員們的驚喜將不止於此。

朱由檢將更加詳細的所有條例都提前印刷成冊。

如今大明朝廷向下行文的頻率很高,幾乎每個月都有數次不同的文件被下發,所有的官員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斷的充電當中。

而之前原本被很多當地官員視爲政務輔佐的師爺一瞬間竟然緊俏起來。

官員散場,有序離開。

這一次的研討會似乎在這一刻就畫上了句號,但其影響力的不斷擴散纔剛剛開始。

朱由檢直白的話語更是讓所有的參會州縣官員都如同打了雞血一般。

第一百三十章 不斷襲擾的蒙古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第八十六章 收尾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四百一十九章 電報滴滴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望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一百一十章 客串老師的朱由檢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四百章 目標大海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的普利特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四百一十八章 廣州見聞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卷塵埃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口低三分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二十七章 套中套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七章 京營改編,天虎軍顯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四百二十章 皇帝回京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五百章 沒轍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生活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學院規模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五十五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
第一百三十章 不斷襲擾的蒙古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第八十六章 收尾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二百五十六章 事還不少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四百一十九章 電報滴滴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還有一羣讀書人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望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一百一十章 客串老師的朱由檢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四百章 目標大海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的普利特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四百一十八章 廣州見聞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卷塵埃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五十九章 有點麻煩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一百六十五章 周奎想出門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口低三分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四百六十五章 奪權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二十七章 套中套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七章 京營改編,天虎軍顯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四百二十章 皇帝回京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五百章 沒轍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生活第三百零一章 恐怖的大學院規模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五十五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