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

見到韃子更換了攻城隊伍,城牆上的天虎軍並未驚慌。

只是默不作聲的檢查手中的槍械和腰間彈藥盒內裝着的子彈,畢竟他們知道對於他們來說手中的槍就是在戰場上活命的唯一保障。

只不過在眼下的這種情況下來說,豪格註定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

因爲此次叩關原意是爲了與大明溝通議和,爲眼下動盪的滿洲爭取一定的發展時間,皇太極出發的時候就沒有想過攻城,更沒有想過一旦要攻城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

只不過因爲畢自肅的強硬,加之皇太極想要在和談之前取得更多的談判籌碼。

於是纔有了眼下紮營關寧城之外,接連流水般交替進攻的場面。

“兄弟們,等會一定要記住,把這羣韃子放近了打,我們第二旅的兄弟們現在都在城牆上呢!韃子上不來!”

“放近了打!”

從新兵訓練手冊中帶英士兵那裡學來的分段射擊技術只能應付一下攻擊,而天虎軍爲了應對更多的防守場景的需要。

專門制定了新式的防守射擊方式,最大程度上的保留了每一個士兵的戰鬥力,同時避免因爲齊射導致的防守射擊火力短暫消失。

蒙脫不願意再和畢自肅待在後面,反而是和所有的天虎軍戰士一樣,手持一把嶄新的米涅步槍邁上了防守一線,也就是城牆之上。

這一點讓畢自肅很是詫異,不經意間似乎感受到了這支軍隊的別樣之處。

在這裡,上下級分明靠的是軍銜和職務。

但所做的事情卻是一樣的,有時候甚至會感覺他們都是一樣的。

沒有什麼區別不同,只不過是分工不同罷了。

事實上,畢自肅的想法是很正確的,由於軍校的框架還沒有完全搭建起來,眼下的天虎軍各級軍官緊缺,大多都是將那些在訓練過程中,軍事體能、素質以及一些軍事管理能力、戰場指揮科目中獲得高分成績的士兵們。

一起統一接受來自更加先進的戰場訓練手冊的培訓,當然說是培訓,實際上困難可謂重重。

每一位想要成爲天虎軍第一批軍官的士兵們,都付出了常人難以忍受的代價。

畢竟,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朱由檢不敢把自己寶貴的天虎軍交給一個孬種去帶。

關寧城外。

豪格沒有絲毫的猶豫。

在麾下正藍旗士兵集結的時間裡,他沒有眼睜睜的看着鑲藍旗就那麼的退下來,畢竟自己麾下士兵的命也是命。

仗着皇太極的虎皮,豪格成功忽悠了鑲藍旗旗主,同意讓兩個牛錄上去繼續做小規模的試探攻擊,直到正藍旗開始衝鋒。

這邊城牆之上。

羽箭像不要錢一樣往下飄,一瞬間就如同向遠方潑水一般。

但凡只要有鑲藍旗的滿人士兵膽敢靠近,那麼立刻就會迎來如暴雨一般的羽箭點名,因爲對於羽箭的消耗,說句實在的蒙脫真的一點也不心疼。

可那是蒙脫不心疼,畢自肅看見這一幕可以說嘴角都在抽搐。

奈何眼下整個關寧關隘的防務都已經交給了天虎軍,其實他也對天虎軍沒有那麼放心。

只不過形勢比人強,自己麾下疲憊不堪的明軍如果沒有天虎軍的及時馳援,估計關寧城被攻破也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也便只能將心中所想的話藏在心中。

畢竟天虎軍背後站的可是朱由檢啊。

關寧城外。

豪格已經徹底清點了其麾下所有士兵並集合好了。

而且在出兵之前還與皇太極打了聲招呼,從正黃旗那又順來了三個牛錄的精兵。

要知道這眼下的滿洲,就數正黃旗和鑲黃旗的滿洲士兵的訓練最好,待遇最好,雖說所有滿洲人都被編入了八旗,而自古以來就是放下刀劍就是牧民,提起刀劍就是戰士的滿洲人自然是沒有訓練這種意識的。

所以皇太極麾下的兩旗纔會如此寶貴。

見日頭高升,已經到了眼下一天中最暖和的時候了,雖然此刻如果能夠躲在帳篷裡喝美酒是最愜意的。

但眼下的建奴軍營外,豪格正意氣風發,滿臉自信的看着遠處的關寧關隘。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

自從野狼谷一戰後,天虎軍對待韃子的態度同樣也發生了大轉彎。

韃子很強,這沒有錯,但是他們打敗過韃子。

眼下儘管豪格在城牆不遠處點兵點將的拉起了正藍旗大部分的家當出來,可天虎軍將士的心中沒有害怕與恐懼,只有興奮和緊張。

他們就如蒙脫旅長提前和他們說過的那樣。

在手中的米涅步槍面前,這些人和荒漠上四處竄動的野兔子沒有絲毫區別。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集合,還會衝鋒,還會嘗試不斷靠近登上牆頭。

這不就是最好的靶子嗎?

一如往常時訓練的那樣,所有人都把自己的子彈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做着大戰前最後的準備。

只可惜,目前的大明還缺少新兵訓練手冊中所說的新式大炮。

整天唸叨大炮射程之內皆是真理的朱由檢雖然口水都快兜不住了,可只是只能想想而已。

原因很簡單。

西洋的垃圾貨色看不上,後世的高檔玩意抽不出。

不過米涅步槍的強大讓朱由檢一時半會並不着急,只要能夠在短期內解決遼東的問題,或者準確的說能夠給大明此刻國內更多的喘息之機,那麼不出數年,就不是建奴研究什麼時候來劫掠一番大明。

而是朱由檢研究研究要不要直接把滿洲從地圖上抹去。

系統每天都在貢獻各種各樣、各行各業的工具書或理論書籍,極大意義上充實了大明此刻脆弱的科學體系。

正在不斷的接受來自後世書籍中所構建出的完善科學體系的大明,即將展開的就是最樸實也最暴力的工業革命。

馬蹄聲。

馬嘶叫的聲音。

共同在建奴大營外充斥着。

安靜又不安靜的場面。

隨着豪格手中的長刀重重揮下,衝擊!攻城!開始了!

“所有步兵,快速進入射擊位置!”

“輜重!後勤!工兵!保障好所有人的安全!”

好在有險可依,從上到下的射擊如同點名打兔子,蒙脫正凝視等待着最後的結果。

第一百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一百七十章 吃飯很重要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快遞要下崗?第五十四章 朝鮮難局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三百六十八章 廢除裹腳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四百六十章 獲勝第三百九十二章 絢爛焰火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口低三分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子來啦第一百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四百二十七章 東安計劃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忽悠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三百六十八章 廢除裹腳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五十八章 還錢?那是萬萬不能的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直隸肥皂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三章 朝堂之爭,東林落敗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燈結綵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四百四十八章 機遇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四百九十七章 揍帶英一頓?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揍帶英一頓?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三百四十九章 放寬限制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
第一百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一百七十章 吃飯很重要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快遞要下崗?第五十四章 朝鮮難局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四百零六章 擺弄輿論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三百六十八章 廢除裹腳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太極的來信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四百六十章 獲勝第三百九十二章 絢爛焰火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二百四十六章 漢人的新生活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口低三分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子來啦第一百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四百二十七章 東安計劃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忽悠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四百六十九章 再度哭窮郭允厚第三百六十八章 廢除裹腳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五十八章 還錢?那是萬萬不能的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改善之策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直隸肥皂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三百八十四章 田中秀傑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三章 朝堂之爭,東林落敗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燈結綵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四百四十八章 機遇第一百四十章 城門異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方爲你傾倒第四百九十七章 揍帶英一頓?第三百九十章 先行一步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揍帶英一頓?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三百四十九章 放寬限制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