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

作爲莊主的孔延訓並沒有在這裡迎接多爾袞,只留下一名親信武官在這裡迎接,不知道去哪裡了。

莊子的很簡陋,但是地方足夠大,駐紮五六萬大軍都沒有問題,畢竟這些不能種植任何東西的鹽鹼地極其廉價。

莊子內早就紮好了各種營帳,做好了飯菜,也燒好了熱水。

大清國的精銳們第一次坐船在海上行軍,很少有人能適應海上行軍的顛簸,一個個的臉色煞白。

吃了早就準備好的熱飯熱菜,又舒服的泡了一個腳,躺在暖和的營帳內睡了一覺。

第二天起來,大清國軍隊全部都是精神奕奕,恢復了應有的戰力。

多爾袞和屠格涅夫先率領麾下的八旗兵、哥薩克騎兵,長途奔襲,殺向了大明的京城。

剩餘的一萬四千用來攻城的火器營和步兵,全部是由多爾袞的親信鰲拜所率領,緊隨其後的趕往了大明京城。

就在多爾袞的正白旗八旗兵和屠格涅夫的哥薩克騎兵快要衝出昌黎縣的土地,好巧不巧的正好撞上了左良玉的援軍。

左良玉的品性很差,但他治軍作戰的能力在大明所有的武將裡,絕對是能夠排在前十。

崇禎四年在於與滿清的鬆杏之戰,左良玉功勞居於第一。

這些年中原各地流民四起,左良玉征戰中原多年,打的流民軍四處潰逃。

左良玉支援山海關所帶來的軍隊,就是他征戰多年所熬煉出來的精銳,爲了對付滿清的八旗兵還專門組建了一支重型火繩槍營。

這種佛郎機重型火槍重量在十八斤以上,口徑達到了驚人的六分到八分。

一般的火繩槍所發射的鉛彈重量大約是二錢八分,而這種重型拖拉機重型火箭槍所發射的鉛彈達到了驚人的一兩一錢二分。

能夠在五百步的位置殺死人和戰馬,在一百步左右的位置擊穿八釐厚鋼靶,歐羅巴的全身板甲厚度不過在五釐到七釐之間。

這支佛郎機火繩槍軍隊,正是他用來對付滿清八旗兵的壓軸後手。

左良玉的前鋒大軍發現了滿清的八旗兵,並沒有像其他官兵那樣望風而逃,他們畢竟是征戰中原多年的精銳。

立即擺開了陣勢,準備阻擋這支數量不少的正白旗八旗兵,並且派遣塘騎把消息傳到了後面的中營大帳。

左良玉這一次一共帶來了三萬大軍,以他的能力還能統帥更多的軍隊,但是他實在沒有那麼多錢糧養超過三萬的大軍。

三萬大軍可以說是他目前的極限了,但這三萬大軍全都是征戰中原多年的精銳,是與流寇交戰中浴血奮戰出來的悍卒。

左良玉碰到這一支正白旗八旗兵,第一反應就是山海關難不成被攻克了,但是想想又不對。

如果山海關真的被攻克了,他遇見的就不是幾千正白旗八旗兵了,就是幾萬八旗兵和大量的蒙八旗漢八旗。

但這裡只有正白旗八旗兵說明一個問題,這支八旗兵應該是從盧龍道奇襲過來的一支奇兵。

但有一點讓左良玉想不通,盧龍道明明在北方,這一支正白旗八旗兵卻是從東方的昌黎縣海岸邊趕過來。

這麼說來的話,這一支正白旗八旗兵應該是從海上坐着海船過來的,想到這裡左良玉忍不住笑了。

如果真的是從海上而來,說明這支八旗兵是一支孤兵,後面沒有了任何的援軍。

雖說這一支八旗兵的人數不少,少說也有三四千人,但左良玉卻有信心從這數千正白旗八旗兵身上咬下一塊肥肉來。

八旗兵確實是戰鬥力驚人,大明邊軍與八旗兵的互換人數達到了驚人的十換一。

左良玉就是出身于山海關的將領,他很清楚八旗兵的戰鬥力,這一次雖然不敢說能夠留下全部的正白旗八旗兵,不過他有信心留下來一千甚至兩千正白旗八旗兵。

原因就在於它的那支佛郎機重型火繩槍營人數多達四千人,一輪齊射過後,不敢說能夠殺死四千人。

這也是不可能的,往往是幾十甚至上百顆鉛彈才能殺死一名敵人,尤其是這種堪稱東方騎兵巔峰的八旗兵。

四千重型火繩槍營的第一輪齊射,能夠射殺兩三百八旗兵就已經滿足了,只要能把最前頭的兩三百八旗兵射殺足夠減緩騎兵的攻勢了。

對於八旗兵最大的優勢衝擊力,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後面手持長槍的精銳就可以壓上去。

左良玉這次帶來的軍隊沒有一個是整天喝酒賭錢的老爺兵,全都是從一場場大戰裡熬煉出來的悍卒,憑藉着多達三萬的精銳要是留不下一千八旗兵的話,以後明軍面對八旗兵只能跑了。

昌黎縣距離山海關不過幾十里的路程,新任遼東總督洪承疇很快就得知了昌黎縣的情況,也很快就明白了滿清的謀劃。

孔有德的三人進攻山海關的聲勢看似十分的浩大,其實不過是佯攻,真正的意圖在於掩護那支踏在中原土地上的八旗兵。

洪承疇立即抽調了一萬精銳,也是他多年熬煉出來的洪兵,一支能與孫傳庭的秦兵、盧象升的天雄軍相提並論的精銳中的精銳。

不管大明人對滿清有多大的偏見,整天破口大罵他們是野蠻不開化的蠻夷,但是滿清的親王貝勒們一個個確實都是驍勇善戰之輩。

洪承疇能夠在滿清做到兵部尚書的位置,後來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省,還不是分開經略而是總督大半個江南的軍務,就足夠說明洪承疇的才幹。

就在這一萬洪兵即將趕赴昌黎縣,洪承疇得知左良玉的三萬大軍在昌黎縣附近堵住了這一支八旗兵奇兵,放心了不少。

雖說左良玉的品性遭到世人的詬病,洪承疇對這個比流寇還能燒殺搶掠的左良玉,也有不少的看法。

但不得不承認左良玉治軍作戰的才能,在整個大明都十分的出彩,他所率領的那一支三萬大軍又是歷經一場場大戰熬煉出來的精銳。

把那隻應該是從海上踏在中原大地土地上的八旗兵打殘,應該是沒有多大問題。

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槍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五百六十三章 戰略處的應對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業魔改:輔糧變主糧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第一百一十一章 氣缸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五十四章 搶劫莊子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三百三十四章 開始做實驗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五百七十一章 殺了武官貳臣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五百八十一章 戰略處的爭執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們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五十九章 挑選鋪子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
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槍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五百六十三章 戰略處的應對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業魔改:輔糧變主糧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第一百一十一章 氣缸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五十四章 搶劫莊子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三百三十四章 開始做實驗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五百七十一章 殺了武官貳臣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五百八十一章 戰略處的爭執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們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五十九章 挑選鋪子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