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缺木材的新寧伯

崇禎六年。

年關剛過,朱舜回到了0號實驗小院,開始對工業母機進行研究。

製造機器成爲一個獨立的工業部門,是因爲四種工業母機的發明,朱舜一次只能研究一種,考慮再三,決定先研究鏜牀。

鏜牀可以對鋼鐵進行螺紋、外圓、端面的加工,不僅可以用來打造蒸汽機的活塞汽缸、分離式冷凝器、離心式調速器等等零部件。

在軍工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膛線的刻畫從此實現蒸汽化生產,配合機械鑽牀、機械鋸牀、機械衝牀。

線膛槍大規模列裝的時代,就可以開啓了。

朱舜最應該先研究機械鑽牀和機械衝牀,本着人才不用放着浪費的原則,去年就把水力鑽牀的改造和機械衝牀的研究,交給了王徵。

王徵帶着幾名還算滿意的天才學子,正在全力以赴的研究機械鑽牀和機械衝牀,都快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畢竟,朱舜每個月不僅批了五百兩的經費,還許下重若。

只要發明了這兩種新式機械,每一臺的專利費是一萬兩白銀。

鑽到錢眼裡的王徵,都恨不得不睡覺,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設計圖紙,找木匠打造模型,找鑄匠打造真實的機械,試驗是否成功。

很久沒有出現的新寧伯公子,閒來無事,在永定河沿岸的蒸汽工廠晃盪了幾圈,瞧見了切割原木就像切割泥胚的機械鋸牀。

工廠主朱壽還沒來得及招呼他,新寧伯公子騎上遼東大馬,八百里加急一樣趕回了府邸,腦袋上的紅綢軟巾掉了,都不知道。

新寧伯公子跳下戰馬,綢緞袖子隨意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衝向了正房。

新寧伯最近遇上了一件難事,新寧伯家裡的字號,主要是大批量買賣官帽椅、八仙桌這些傢俱。

從去年開始,新寧伯就感覺市面上的木材價格,有些不太對勁,當時忙着和山東清河船廠商討採買福船,沒怎麼放在心上。

等到新寧伯從山東趕回來,市面上的木材居然被人一掃而空了。

新寧伯派人去北直隸各地的林場詢問,這些林場一年以內的木材,也都被一名大商賈預定了。

新寧伯手裡的十幾處傢俱作坊沒了木材,很快就停止了打造,家裡的字號受到了重創。

新寧伯的家裡雖然不像大明最爲煊赫的那幾位王爺,家有僕僮萬指,但家大業大的伯爺府少說也有千指。

這麼多的家丁親隨,每個月的月錢就要上萬兩銀子,還不算春分冬至的各種賞賜,以及糧食酒肉的消耗。

新寧伯最近很是憂愁,這都已經過去三四個月了,伯爺府還是隻出不進。

再這麼下去的話,伯爺府就只能遣散僕僮,斷尾求生了。

想他新寧伯在京城裡怎麼說也是一位伯爺,如果真是這樣,旁人不管新寧伯遭遇了什麼變故,只會罵他是個崽賣爺田的敗家子,連祖宗的家業都守不住,成爲整個京城的笑柄。

新寧伯只能繼續掏空家底,死撐着伯爺府的顏面,免得死了以後沒有臉面對列祖列宗。

一間琉璃大瓦正房內,新寧伯坐在紫檀官帽椅上,拿着一本道藏,希望能用這本道藏壓下心底的憂慮。

左右兩邊的紫檀官帽椅上,坐着幾位身穿長衫的機幕,正在商討對策。

已經來回商量了幾個月了,始終沒有拿出一個解決的計策,只能在這裡浪費茶水。

一位中年機幕突然想到了一條可行的計策,脫口而出:“伯爺在琉璃河附近有一處大林場。”

“只要多招募一些匠人,咱們自己生產木材,這個自然就解決了。”

另一名年邁機幕,喝了一口岕片茶,搖頭道:“計策是個根本解決問題的好計策,卻不實用。”

“要想提供充足的木材,最少需要四五千名匠人,一兩百還好說,找其他的勳貴公侯借一借,或許能夠湊齊。”

“四五千?甭說是順天府北直隸了,整個黃河以北能夠找來五百名匠人都算是老天保佑。”

中年機幕提出瞭解決難題的計策,這條計策卻又衍生出跟多的難題。

年邁機幕已經摟着說了,何止是找不來五百名匠人,能夠找來三百人就不錯了。

招納的畢竟不是普通苦力,而是能夠熟練使用各種刨子、鑿子、角尺的手藝人。

鄉野間的老百姓一抓一大把,這些手藝人早就被各家作坊招納走了,市面上哪裡還能剩下多少。

新寧伯放下手裡的道藏,準備離開了,再商量一年也找不出來一個解決的計策,只能派遣一名心腹去接觸翟崇儉了。

就在新寧伯起身離開,機幕們一籌莫展的時候,滿頭汗水的新寧伯公子推開鏤紋木門,氣喘吁吁的小跑着邁過了門檻。

機幕們全部起身告退。

新寧伯本來就是滿腹憂愁,看見長子這副冒冒失失的樣子,呵斥道:“你個沒出息的東西,整日就知道捉雞鬥犬,早晚有一天非得萬物喪失不可。”

“從明日開始,滾回書房抄書,你要是再敢出門,爲父打斷你的狗腿。”

新寧伯公子好不容易找到了救活自家字號的辦法,興沖沖的跑回來,又被父親罵了一個狗血噴頭。

蒙受了巨大冤屈的新寧伯公子,眼睛一熱,差點掉下眼淚,摔門走了出去:“孩兒平時是不成器。”

“但孩兒好歹也姓譚,知道要守住家裡的字號,孩兒已經找到解決的辦法了,信不信由你。”

“信的話,就去北平機械局。”

新寧伯平時訓斥長子,長子總是沒皮沒臉的冷哼一聲,騎上遼東大馬,繼續去找狐朋狗友廝混。

從來沒像今天這樣,爲自己辯解過。

新寧伯聽到一句親切的孩兒,張了張嘴,想要喊住長子,因爲他從裡面聽到了莫大的疏遠。

礙於一位嚴父的面子,新寧伯只是張了張嘴,沒有把話說出來。

嘆息一聲,坐回紫檀官帽椅上,索然無味的喝茶。

沒過多久,新寧伯低嘆了一句罷了,中氣十足的喊道:“管家,備轎。”

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六百零二章 搶天津府的土地了!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個之父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業魔改:輔糧變主糧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五百四十九章 對全世界的佈局第四百八十四章 冊封三順王的目的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轟擊和蘭艦隊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五百八十八章 全力打造高壓蒸汽機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變蛟的新戰術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四百九十章 範家要發達了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始殺鄉紳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業派的力量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633.第629章 京城劇變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
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二百零四章 炸死倭寇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六百零二章 搶天津府的土地了!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個之父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業魔改:輔糧變主糧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五百四十九章 對全世界的佈局第四百八十四章 冊封三順王的目的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轟擊和蘭艦隊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五百八十八章 全力打造高壓蒸汽機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變蛟的新戰術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彈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四百九十章 範家要發達了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四十四章 東林黨又作妖了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五百五十一章 開始殺鄉紳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業派的力量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633.第629章 京城劇變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四百三十九章 蠻不講理的陸軍講武堂學員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