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

??賈漢復想到各大倉庫儲存的海量原棉,默默的爲朱舜唸了一聲佛號,希望朱舜別倒下的太快,要不然就太無趣了。

主要是希望朱舜千萬別突然停止了棉條的買賣,只是消耗銀子,估計能撐上一年兩年。

倘若是停止了棉條的買賣,相當於給了老百姓活路,又斷了他們的活路。

東林黨可是玩弄人心的祖宗,有的是辦法煽風點火,扇動老百姓去砸了永定河岸邊一排排的蒸汽工廠。

賈漢復走出恩師的府邸,坐在一定綢緞蘇繡轎子裡,默默的開始覆盤恩師的廟算。

越是覆盤,越是心驚。

朱舜早在四年前就被恩師逼入了絕境!

四年後,也就是今年的崇禎六年,朱舜倘若是不買賣棉條的話,消耗完各種恩情以後,肯定是會被憤怒的老百姓砸爛蒸汽工廠。

就是蒸汽工廠摧毀了他們賴以生存的手工業。

買賣的棉條的話,只能用一個低廉的價格,這個低廉價格還要能讓老百姓在二錢一匹的順天大幅布面前賺錢。

棉條的價格,就不能高於一兩六錢銀子一擔,一擔棉花可以紡八匹布,二錢一匹。

一擔棉花紡出來的棉布,最多可以賣一兩六錢銀子。

而一擔梳理好的棉花,成本已經在一兩六錢銀子了。

所以要想讓老百姓賺錢,就得降低棉花的成本,一兩六錢銀子就是一條界限。

低於一兩六錢,老百姓才能賺錢。

高於一兩六錢,老百姓還是繼續賠錢。

但棉花的成本價已經在一兩六錢了,要想讓老百姓賺錢,朱舜只能不停的賠錢。

順天府在黃冊上的老百姓,一共是七十萬六千八百六十一口,需要的棉花不是一擔二擔,需要的是以萬計的棉花。

只是一錢銀子的差價,就足夠耗死朱舜了,何況差價足足有三錢銀子。

不賣,會激起民變。

賣,耗死自己。

中途停止,則會死的更快。

賈漢復突然笑了,民變,現在是誰都不敢觸碰的東西,只能耗死自己了。

想到朱舜要親手把自己毀了,還要眼睜睜的看着,賈漢覆沒來由的開懷大笑起來。

真以爲把持朝政的東林黨是酒囊飯袋?

早就給你算好的結局!

缺少棉花這件事,確實是一個難題,沒了原料紡織廠和手工業全部都要停工。

北直隸就是大明的重要棉花產區之一,可以通過京杭大運河,從北直隸的其他州府運來棉花。

只是這個運途上的消耗要計算清楚,朱舜再怎麼想讓大明變的更好,也不能損害自己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實業家階層。

運途消耗,倘若是超過了一兩三錢銀子一擔,棉條的價格就要上漲一些了。

漲價漲的倒不會太多,只是就怕東林黨會在這個時候煽風點火,說蒸汽工廠賣的棉條,價格低廉只是暫時的,真正是想要把控順天府的棉花價格。

只要把控了順天府的棉花價格,就會把價格大漲上去,喝老百姓的血。

朱舜準備把宋老太爺請出來,讓這位實業家的老供奉親自出馬,用最低的價錢買來大批量的棉花,儘量把成本控制在一兩二錢銀子一擔。

朱舜還沒走出京師大學堂的正房,曹文耀推着輪椅走了進來,他家的曹氏織布廠都快停產了,最近大兄曹文詔淘換損壞的甲冑武器,又需要大筆的銀子。

換成一般人早就着急的嘴上冒泡了,他還是那副不溫不火的樣子:“會長莫慌,有人給咱們送棉條了。”

朱舜坐回官帽椅上,從雕紋茶几上拿起汝窯青花茶壺,給曹文耀倒了一杯岕片茶,打趣道:“誰這麼好心。”

“難不成又是東林黨。”

曹文耀坐在輪椅上,接過了這杯好茶,聽到朱舜的打趣,以他不溫不火的脾氣竟是笑了:“會長難道會打卦測字不成,一猜就中。”

朱舜放下手裡的汝窯青花茶杯,也是笑了,笑的有些無奈:“說吧,東林黨又怎麼算計咱們了。”

外面正在下着大雨。

雨水敲打在門前的美人蕉上,發出動聽的水珠拍打蕉葉聲。

鏤紋木門忽然被推開了,宋應升撐着一把油紙傘走了過來,在門口跺了跺腳,走進了正房。

剛好聽到了兩人的對話,宋應升接過一杯溫熱的岕片茶,溫和笑道:“旁人聽說東林黨要針對自己。”

“即便是一方封疆大吏巡撫,也是臉色凝重的連夜喊來機幕,商量出一個對策來。”

“先生可倒好,巴不得東林黨算計自己。”

“哈哈——”

曹文耀和朱舜都是忍不住大笑了一聲。

朱舜邀着宋應升坐下:“兄長說笑了,不是巴不得,是東林黨自己非得往槍口上撞。”

“從剛開始的線膛槍,一直到現在的梳棉機,每次都沒想坑他們,是他們非得給自己挖坑跳進去。”

“我也很無奈。”

不溫不火的曹文耀,溫和如春風的宋應升,對視一眼,相視而笑。

哪裡是東林黨自己給自己挖坑,分明是朱舜推行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的新式機械太過無解了。

就拿朱舜第一次坑東林黨來說,鳥銃的有效射程最遠是五十步,鉛彈的命中率奇低,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一種常識。

誰能想到朱舜只是給鳥銃刻畫了幾條線,威力和準頭提高了那麼多。

還有治理旱災那一次,碰上了五十年難得一遇的旱災,只能祭祀龍王爺早點下雨。

這更是千百年的常識,誰也沒有辦法,張居正、王安石、王猛這樣的治世能臣也是束手無策。

誰能想到朱舜發明了蒸汽機,抽水的速度那叫一個驚人,沒用多長時間就真的變出了一片湖泊。

再是勝券在握的廟算,面對這等無解的工業革命,也只能自認倒黴。

這一次,也是。

曹文耀放下手裡的茶杯,不溫不火的繼續說道:“東林黨爲了讓咱們堅持住,以一兩銀子一擔的價錢,大批量的賣給咱們棉花。”

“當然了咱們的成本在‘一兩六錢銀子’,這個賠本的生意,時間越長賺的錢也就越多。”

賠本生意哪裡賺錢的道理。

朱舜和宋應升聽到曹文耀驢脣不對馬嘴的言辭,卻是又笑了。

朱舜給兩人各自添了一杯岕片茶,笑道:“兩位與我一起堅持住。”

曹文耀喝完手裡的岕片茶,伸出了汝窯青花茶杯。

宋應升喝完茶水,也是伸出了汝窯青花茶杯。

笑着,一起說了一句。

“再來一杯。”

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五十四章 搶劫莊子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槍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六章 珍妮紡紗機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學驢叫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業之城的辦法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個之父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清攻打山海關的方法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九十五章 朱舜的面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洗煤廠的落成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
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失的鑄幣權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七十八章 新式廠房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五十四章 搶劫莊子第二百二十章 梳棉機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九十三章 我有米涅手槍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一百五十四章 棉紡織工業化的第三步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六章 珍妮紡紗機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學驢叫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業之城的辦法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個之父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清攻打山海關的方法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九十五章 朱舜的面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洗煤廠的落成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