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

菜市口,米市衚衕。

朱舜離開紫禁城沒多久,曾經是前任吏部尚書傳聲筒的鄭員外,現在已經官居一司副手員外郎的鄭員外,走進了位於米市衚衕的便宜坊。

鄭員外那身招搖的金色襴袍,早在吏部尚書去世沒多久就脫掉不穿了,當他改投在東林黨老供奉馮銓門下,又穿在了身上。

鄭員外招搖過市的來到便宜坊,倒不是爲了吃烤鴨,而是過來拜見恩師馮銓。

老宰輔馮銓有個習慣每隔五六天就要來一趟便宜坊,品嚐這裡以蓮子、茶葉、紅棗等填充烤制的蓮香烤鴨。

便宜坊東家專門爲這位老宰輔設立了一間雅閣,位置極佳,正對一座茶樓的後院,可以看到一片青翠竹林。

鄭員外走進青碧繪飾的便宜坊,徑直走上了二樓雅間,堂倌們也沒去阻攔。

畢竟敢在京城穿戴這麼一身金色襴袍的官僚鄉紳可不多,鄭員外也經常過來,堂倌們認出了這位是從五品的朝廷大官。

鄭員外來到雕竹木門,沒有進去,靜靜的在門口等着。

半柱香以後,一名美貌婢女端着一壺茶來到了門口。

鄭員外接過來走了進去。

房間的中間有一張黃花梨八仙桌,旁邊坐着一位身穿素色右衽衣的老儒,袖口以精巧廣繡手藝繡了幾株青竹。

身旁擺着一盆文竹,官窯碗碟上的紋路也是青竹,就連老儒手裡所用的筷子,也是青竹形狀。

這位東林黨老儒對於竹子的癡迷,當真到了可以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地步。

鄭員外端着一壺上好的蒙頂茶走到八仙桌旁邊,倒了一杯:“恩師,請用茶。”

老宰輔馮銓閉上眼睛慢慢品味自己帶來的貢茶,喝到第三杯,開始自顧自的說話了:“密雲的整飭兵備道有了空缺。”

一句莫名其妙的話,卻讓鄭員外心中一凜,恩師這是對他的考校。

鄭員外躊躇了片刻,不緊不慢的說道:“朱舜安排堂弟朱玉前往密雲縣擔任知縣,剛開始碰了一鼻子的灰,後來在那些作坊主的幫助下,開始在密雲縣興修水利。”

“弟子已經安排一名擅長農學的幕僚看過了,使用那種咱們一直得不到的大明蒸汽機,源源不斷的從潮河裡抽水,完全可以保證千畝官田不再缺水。”

“朱舜此舉的用心不難猜出,應該是爲了收買人心,就像當初利用宋家在順天府老百姓心裡的威望,平穩的推行工業派改革。”

說到這裡,鄭員外莫名的嘆了一口氣,不論是宋朝的王安石,還是本朝的張居正,改革派向來是以手腕強硬著稱。

全是以快刀斬亂麻的暴烈手段,強行推動改革,尤其是一定會死人。

本以爲突然崛起的朱舜會極力主張西法黨人,效仿王安石和張居正來上一場快刀斬亂麻的暴烈改革。

東林黨作爲玩弄人心的祖宗,都不用自己出手,有太多手段鼓動老百姓去進攻那些所謂的蒸汽工廠。

誰能想到年紀輕輕的朱舜,是個比內閣宰輔還要沉穩的怪胎,或是早就看透了人心這一層,一直用溫水煮青蛙的手段步步爲營的改革。

讓東林黨最擅長的手段無處施展,只能眼睜睜看着朱舜所說的工業革命在順天府徹底完成。

還沒死一名老百姓。

東林黨和晉商倒是吃了大虧,尤其是晉商直接從八大晉商成了五大晉商。

要知道每一朝的改革,手段越是暴烈,死亡的底層老百姓就越多,他們這些身具高位的官僚鄉紳不會受到影響,頂多就是貶官罷了。

朱舜在密雲縣興修水利,讓老百姓感恩戴德,應該就是在爲工業革命鋪路了。

老宰輔馮銓對於鄭員外的答覆還算是滿意,拿出尚未完成的浮雕三顧茅廬筆筒竹刻,用刻刀慢慢雕琢:“整飭兵備道手握衛所兵馬、錢糧、屯田等大權。”

第二句話說的也是很莫名其妙,鄭員外略微想了想,明白了老宰輔馮銓的用意。

密雲縣的官田也受到整飭密雲兵備道的節制,只要擔任了這份要職,朱舜以密雲爲支點收攏北方五州府民心的大計,將會功虧一簣。

除此之外,更爲重要的是可以通過這條通往草原的鎖匙,給大清國運送大宗緊俏貨物。

尤其是硝石、硫磺這兩樣製造火藥的朝廷專營物,大清國正在大力發展火器軍,有着很大的缺口。

只要能把硝石硫磺運到大清國,轉手就是十倍二十倍的銀利,比什麼生意都要掙錢。

鄭員外不留痕跡的看了一眼老宰輔馮銓,心底震動。

寧遠大捷,信王繼承大統剷除了閹黨,滿朝君子的衆正在朝,這一樁樁振奮人心的改變,明顯可以看出大明的氣數還未盡。

老宰輔馮銓這是何意,居然這麼明顯的暗示他去給大清國送去大宗的硝石硫磺。

難道,大清國真的可以入主中原,老宰輔在鋪一條後路?

但是大明這些年展現出來的實力,明顯氣數未盡,爲何要去給大清國當個奴才。

老宰輔馮銓落下最後一刀,把手裡浮雕三顧茅廬筆筒竹刻送給了鄭員外,示意他可以走了。

鄭員外捧着這個珍貴的浮雕三顧茅廬筆筒竹刻,面露沉思的走出了便宜坊,踏在熙熙攘攘的米市衚衕大街,無意中看見了精巧入微的諸葛亮。

驀地僵在了原地,很快又邁開了腳步,臉上露出了笑容。

鄭員外也喜歡看三國話本,在武將眼裡是一場場熱血大戰,在文臣眼裡是一場場陽謀奇計。

在鄭員外眼裡卻是一部貫穿整個三國的世家興衰史。

諸葛世家作爲荊襄的顯赫世家,推出龍虎犬三兄弟分別入仕了魏蜀吳,不論最後誰得了正統,諸葛世家始終都能保持興旺。

老宰輔應該是做了同樣的打算,明面上是大明東林黨的老供奉,可保馮家幾世富貴。

暗地裡爲大清國提供硝石硫磺,就算大清國入主了中原,老宰輔馮銓同樣是大清國的功臣。

鄭員外忽然握緊了竹刻筆筒,春風得意:“本官的機遇終於來了,只要本官控制了長城的出塞口,本官在恩師心裡的地位就無可替代了。”

“一身緋色官服也就指日可待了。”

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四百九十章 範家要發達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八十四章 施粥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四百零二章 孫傳庭的危機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一百章 飛梭織布機的徹底完成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三百七十八章 槍桿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五百八十章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六百零二章 搶天津府的土地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第二百二十二章 缺木材的新寧伯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八十四章 施粥第五百五十九章 囤積居奇第五百八十八章 全力打造高壓蒸汽機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一百四十二章 買走一片礦區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
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四百九十章 範家要發達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三百一十章 震懾人心的工業之城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八十四章 施粥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三十章 彈劾朱舜?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四百零二章 孫傳庭的危機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一百章 飛梭織布機的徹底完成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三百七十八章 槍桿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鑄炮法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四百一十章 火器的歷史性一刻第五百八十章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六百零二章 搶天津府的土地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三百六十八章 新任火箭營營長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第二百二十二章 缺木材的新寧伯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革命的改變第八十四章 施粥第五百五十九章 囤積居奇第五百八十八章 全力打造高壓蒸汽機第八十六章 搶手的紗線第一百四十二章 買走一片礦區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八十八章 歐羅巴的科學院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