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計謀是不錯,卻有一個很大的漏洞,工業派又不是提線木偶怎麼會聽東林黨的話只帶十臺大明蒸汽機。

以王正志的才學,又能夠下苦功夫去鑽營這件事,明顯不會給自己留下這麼大一個漏洞。

這也是他刻意留下的,目的爲了就是讓吏部尚書說句話,不過很快讓他失望了。

這位自從當上吏部尚書的新人

任吏部尚書,常年都是一副讓人看不透的平靜表情,讓人猜不透他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就連說話都很少,不好畢竟說多了透露出來的東西也多,很容易讓人從他說的話裡分析出來一些事情。

他不說話有人幫他說話,親信幕僚作爲吏部尚書從剛剛步入官場時的幕僚,相處了這麼多年兩人甚至達到了相濡以沫的地步。

當然了這個相濡以沫,並不是夫妻之間的相濡以沫,而是相差無幾的一種默契。

吏部尚書不說話,親信幕僚代替說出了關於這件事的疑問:“王郎中能有這份苦工實在是難得可貴。”

“不過,這裡面有一個很明顯的紕漏,那就是如何讓工業派只帶十臺大明蒸汽機過去。”

王正志對於自己沒能讓吏部尚書破例,不免有些失望,很快就緩過來了,他過來又不是爲了讓吏部尚書破例的。

王正志很快就把這件事腦子裡清除出去,繼續說道:“這話說的很在理,下官也早就考慮到了。”

“大部分人做官或者說其他的行當也好,就像太史公說的那樣,天下攘攘皆爲利來天下熙熙皆爲利往。”

“只要咱們給出一個足夠的利,誘導工業派這麼做,就一定能起到作用。”

“具體怎麼利誘,就看吏部尚書舍不捨的一個天津府的知府了。”

在場的都是官場上的翹楚,還是天底下最有才學的一撮人,不用多說也大致明白接下來意思了。

親信幕僚點了點頭,明白的說道:“王郎中的意思,應該是一個人。”

親信幕僚也沒說多少,只是說出了一個人,就讓王正志明白這位親信幕僚居然是真的猜到了他的意思了。

朱舜的幺弟朱玉。

工業派眼看控制不了廟堂,或者說在廟堂根本黨爭不過東林黨,在朱舜的建議下放棄了對中書廟堂的爭奪,轉而去爭奪地方的控制權。

這個想法真是愚蠢之極,地方官哪有中樞廟堂的官員權力大。

王正志接下來就是要利用這一點,朱舜既然去爭奪地方上的官職,不會不想培植自己的勢力。

就從朱舜的舅哥宋應晶來看,他已經在培養自己人了,只要放出一個消息能讓他的表弟朱玉擔任天津府知府。工業派絕對不會放在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畢竟錯過了這個機會,東林黨絕對不會送給工業派這麼一個官職了。

天津府的知府雖然不是順天府應天府這樣的正三品重臣,官職也不低了,已經邁入高官行列的正四品。

大明的狀元郎能夠做到這個位置都不容易,在朱玉這個年紀也就二十幾歲,就更不可能了。

不過,東林黨現在給他這個機會,工業派絕對會不惜一切代價把這個機會拿在手裡。

王正志點點頭,贊同了親信幕僚的說法:“不錯,就是要藉助朱玉完成這件事。”

“咱們東林黨在朝堂上只要表現出一副衛國爲民的樣子,爲了賑濟災民治理旱情,只要能夠把天津府的旱情治理好,什麼都能捨棄。”

“再說了這裡面還摻雜着重大利益,可以讓朱玉去當天津府的知府,工業派不會不動心的。”

“只要動心了就好辦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提出要求了,只能允許他們帶上十臺大明蒸汽機,這樣一來,下官前面說的一切都會成立了。”

王正志耗費了幾年的苦工去鑽研大明蒸汽機,這條計策不可能是一兩天想出來的,爲了這些計策也是前前後後推算了大半年的時間。

儘量把這裡面所有的紕漏補齊,也儘量的萬無一失,這纔有了環環相扣的只報五萬畝實際十萬畝。

到後面還有個三十萬畝的萬無一失。

當然了,這一切的一切只爲了一件事,升官發財。

至於因爲這件事,會不會因爲耽誤了治理旱情,會不會餓死天津府大量的老百姓。

王正志一點也不會去在乎,他現在只關心自己能不能爬到六部侍郎的位置,一步步的成爲一位內閣宰輔。

王正志說完自己多年來的苦功,目光轉向了吏部尚書,希望吏部尚書能夠同意這件事。

至於能不能同意,王正志還是有幾成的把握,當然在來之前他是有十成的把握。

只不過在見到了吏部尚書之後,見到了他那雙始終保持平靜的眼神,心裡這纔有了遲疑。

不過他這份遲疑明顯是不必要的,就在王正志覺得沒有希望的時候。

吏部尚書點了點頭。

這也是王正志從進來到現在,吏部尚書唯一有的一點表情,就是這麼一點表情頓時讓他心裡出現了大喜。

得到吏部尚書的同意,王正志就不在這裡多呆了,拱了拱手離開了吏部衙門。

等到王正志離開了吏部衙門,來到了工部衙門忽然感到了一陣後怕。

想他王正志自詡才學無雙,智謀過人,可他從進入吏部衙門那一刻起,情緒就一直在吏部尚書的控制裡。

吏部尚書沒有任何的言語,只是通過一雙平靜的眼睛,還有最後的輕輕點頭。

就像是在操縱牽線木偶一般,操縱着他這個工部尚書的左膀右臂,也是一司的一把手。

後怕過後,王正志不得不感慨了一句:“看來能做成吏部尚書的人,以前那位也好,現在的這位也好,沒有一個是好相與的。”

半個月以後,朱舜和太子朱慈烺從密雲縣回來了,得到了一個消息。

東林黨居然同意讓朱玉擔任天津府知府。

擔任那個未來的天津港的地方最高長官。

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三百九十四章 試炮結果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廠房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五百四十五章 全部殺光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四百八十一章 豪格的憤怒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五十九章 挑選鋪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第九十二章 爆發瘟疫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三百零一章 工業之城的防禦問題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個小兔崽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搶朱舜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一百一十五章 巴結黃永發第一百一十五章 巴結黃永發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
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三百九十四章 試炮結果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廠房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五百四十五章 全部殺光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四百八十一章 豪格的憤怒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五十九章 挑選鋪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大收穫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個勳貴一臺戲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決晉商最好用的辦法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第九十二章 爆發瘟疫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五百一十三章 鄉紳們的罪行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三百零一章 工業之城的防禦問題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個小兔崽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搶朱舜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三十一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一百一十五章 巴結黃永發第一百一十五章 巴結黃永發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第三百二十四章 爭搶新式火器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一百七十四章 捆綁曹文詔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