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

大暑時節,

旱情達到了最嚴峻的情形,這場大旱不只是在順天府產生了影響,整個北直隸都受到了大旱的影響。

好在順天府以外的官倉儲備了不少的糧食,開倉放糧以後,勉強穩定了北直隸各州府的災民。

作爲京畿重地的順天府,卻出了很大的問題,官倉裡的糧食居然被小吏們賣了,爲了掩蓋罪行全部換成了沙子和石頭。

崇禎震怒之下,下令殺了那些倒賣官倉糧食的小吏們,但誰都清楚小吏背後一定有幕後主使。

只不過幕後主使的勢力太大,崇禎作爲大明天子也動不了,因爲是東林黨。

崇禎本來是想拿四大晉商之一的王家開刀,卻遭到滿朝東林黨官員的反對,無奈只能不了了之了。

暖閣內。

崇禎召集了真正可以信得過的重臣們,商議應對這一次旱災的對策,儘量讓順天府的老百姓儘量少死一些。

這些重臣裡多了一位囚犯,還關押在大理寺監牢的孫傳庭,倒不是崇禎不放他出來,奇怪的是孫傳庭自己不願意出來。

孫傳庭似乎喜歡上了大理寺監牢,長住在了那裡,東廠督公王承恩便安排人給孫傳庭收拾了一間還算像樣的廂房。

更奇怪的是,孫傳庭不僅沒去住那間頗爲雅緻的廂房,還經常和一羣重刑犯混跡在一起。

如果說孫傳庭的前兩個決定只是奇怪的話,後面發生的一件事就是詭異了,

隨着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那些誰也不服,曾經都有人揚言要把皇帝老子的腦袋給擰下來的窮兇極惡之徒。

在不知道孫傳庭真實身份的情況下,大理寺監牢裡的窮兇極惡之徒,居然全都變成了虔誠的信徒。

他們信奉的不是哪位廟裡的佛陀菩薩,而是看起來斯斯文文的孫傳庭。

能夠進入大理寺監牢的可不是一般人,全都是犯了大罪的窮兇極惡之徒,最少也憑藉個人的勇武,一人單挑殺死了二十幾名邊軍。

畢竟,窮兇極惡之徒也不是那麼好當的,一般的老百姓哪裡有資格配得上窮兇極惡四個字,全都是犯了罪行的人才。

要麼是極其聰穎的讀書人,要不就是有一身極其高明武藝的武夫,這才能配得上窮兇極惡四個字。

東林黨這段時間以來最爲得意的一件事,就是每次都栽在朱舜手裡以後,終於辦成了值得一提的一件事。

把孫傳庭給拉下了馬,關押在了大理寺監牢,重重地打擊了工業派。

東林黨沒想到的是,就像滿清自以爲攻下大淩河堡佔了很大的便宜,卻不知道自己釋放了怎樣一位凶神。

東林黨沾沾自喜的把孫傳庭關押在大理寺監牢,怎麼也想不到,孫傳庭居然把天底下最有才幹的一羣窮兇極惡之徒變成了自己的信徒。

而人才和窮兇極惡之徒是相通的,只有最拔尖的人才,纔有可能成爲最厲害的囚徒。

孫傳庭當初在西北擔任三邊總督的時候,一直最苦惱的一件事,就是自己沒能經過幾十年的資歷熬煉身邊沒有可用之人。

現在可倒好,東林黨幫他彌補了這個最大的短板,還是一幫子最稱心如意的短板。

要是換成了其他正兒八經讀書人出身的人才,讓他們跟着孫傳庭一起殺光某個州府福的官僚鄉紳,九成以上的讀書人都不敢。

這羣窮兇極惡之徒可就不一樣了,他們都敢放出話說要把皇帝的腦袋擰下來,更不要說他們最爲痛恨的官僚鄉紳了。

等到被孫傳庭帶出去了,孫傳庭不殺都不行了。

孫傳庭對於處理缺糧這種事挺有經驗,當初在延綏鎮的時候也缺糧食,官僚鄉紳全部殺光就解決了。

他不是不懂政事,就是因爲孫傳庭太懂得政事了,才明白一味的和東林黨扯皮永遠處理不了這種事。

只有快刀斬亂麻的全部殺光,這樣纔是最好用的策略,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唯一沒有穿官服的孫傳庭,穿着他那件青色布衣走了出去:“解決這件事很簡單,罪臣帶着秦兵去一趟王家便可。”

孫傳庭這句話說的輕飄飄,在場所有重臣們聽到耳朵裡卻感覺有些涼颼颼。

孫傳庭這是要血洗了王家。

殺了王家很簡單,孫傳庭以後的仕途也就完了,崇禎哪裡捨得用孫傳庭這個未來的江南總督,換一個晉商的命。

崇禎立即否決了孫傳庭的建言:“這件事稍後再議,諸位愛卿可還有其他的策略。”

這句話落下,暖閣內陷入了沉默,沒有任何人說話。

這不是行軍打仗,也不是民生治理,而是一場大旱災。

這可是天災,任何計謀在天災面前也不值一提,計謀再好也不可能憑空變出來一頃湖泊。

崇禎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再明白這個道理,也要解決這個旱災。

再過半個月時間,就到了夏糧豐收的時節了,老百姓手裡的餘糧也就會吃完了。

老百姓用來備荒的糧食,一般都是儲備到夏糧或者秋糧豐收,以今年的情況來看,順天府的老百姓肯定是顆粒無收了。

到時候如果不能抽調出來一大批糧食的話,每拖上一天,順天府的老百姓就要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

崇禎作爲大明的天子,再是困難,也得解決這個旱災。

總不能眼睜睜看着大明子民餓死,看着順天府變成餓殍遍地的人間地獄。

在場的重臣們都明白旱情的嚴重性,卻也都是無計可施,只能期望老天爺能夠下一場大雨了。

這些堪稱大明最有才學的重臣們,沉默了很久一直說不出話來,在天災面前都感到了深深的無力感。

崇禎也是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無力感,心裡發慌的難受,甚至都有些喘不上氣了。

又過了一炷香時間,崇禎實在是受不了暖閣內的沉悶氣氛,只能沒話找話的說了一句:“要是工業侯在這裡就好了。”

鎮遠侯聽到崇禎的這句話,聽出了皇帝開始泄氣了,立即堵住皇帝的心氣:“皇上,咱們要儘快想想其它的辦法,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工業侯身上。”

“這可是天災,就算工業侯在這裡也不可能憑空變出來一片湖泊來。”

“我能!”

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第二百四十六章 正式成立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搶朱舜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國土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業之城的辦法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五百八十八章 全力打造高壓蒸汽機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級天才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634.第630章 工業崛起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
第五百五十章 密雲官紳的對策第二百四十六章 正式成立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搶朱舜第四百二十章 有人要割裂國土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業之城的辦法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五百八十八章 全力打造高壓蒸汽機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級天才第九十八章 新式織機誕生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畢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六百一十七章 東林黨的好人卡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634.第630章 工業崛起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藥工廠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