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

就在王正志陷入極度的絕望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一件事,也是東林黨很擅長的一件事。

欺上瞞下。

按照王正志的推算,朱玉爲了逃避這一次的罪責,沒能治理旱災的罪責。

肯定是用了一些取巧的手段,這種手段對於東林黨出身的王正志來說,太過於熟悉了。

只需要把天子鑾駕路過的地方,盡心盡力的把表面文章做好就可以了。

已經陷入絕望的王勝志,瞬間又燃起了一絲希望,那就是天津府各縣根本就沒有治理好旱災。

眼前這大片的規整稻田,只不過是朱玉爲了掩飾罪責,只把官道兩側的土地治理好了旱災。

王正志越想越有可能,畢竟順天府真正的後手是四十萬畝旱災土地,而不是十萬畝。

想到這裡,王正志鬆了一口氣,心思沉穩的坐在了官轎裡。

朱舜騎在一匹遼東大馬上,陪伴在崇禎的鑾架左右,一直注意着不遠處王正志的情況。

當他看見王正志周圍的綢緞官轎,鳥獸散的全部離開以後,對於東林黨見利忘義沒感到任何的意外。

王正志讓東林黨失去了一個天津府,還是把這個知府的大權交給了工業派,足夠讓他失去所有的權勢了。

要不了多久,沒了權勢的王正志就會因爲吃相難看,被大晉商扔進永定河裡。

朱舜心裡的那本貳臣傳上,又會少一位滿清的中樞重臣。

滿清的戶部侍郎。

前往天津三衛的這一路上,看着大片大片的金黃色稻田,長着顆粒飽滿的稻穗。

崇禎望着遍地金黃的景色,傳到鼻子裡的稻香,心情愉悅的同時又有一股子心曠神怡。

這種五穀豐登的景色,看起來比江南苑林,比各種瀑布雪景都要美太多了。

因爲這種美景,代表着一件事。

這裡的百姓豐衣足食。

一直來到天津三衛,這一路上的景象全都是豐衣足食的美景,美得讓崇禎感覺像是做夢一般。

崇禎雖然久居深宮,但從各地傳上來的旱情奏章,知道大明老百姓過着什麼樣的日子。

他怎麼也沒想到,在這片已經發生了旱災的地方,還有這麼一幅天府之國的景象。

崇禎內心深處的滿心歡喜,甚至是比朝廷裡所有的西法黨人,比朱舜都要欣喜萬分。

要不是爲了保持自己的威儀,崇禎幾乎滿心歡喜的掉下眼淚。

不爲了別的。

只爲了一件事。

大明老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了。

崇禎每天這麼的勤政,就連衣服破爛了也只是讓皇后娘娘給縫縫補補,繼續穿在身上。

這麼的簡樸,不就爲了讓大明的老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

如今這個目的達到了,還是這麼一副豐衣足食的景象。

平野上全是大片大片的顆粒飽滿稻穀。

一望無際。

滿眼盡是金燦燦。

崇禎怎能不激動得落下淚來,早在心裡就把朱玉的權知,給去掉了。

但現在這個朝堂可不是他崇禎全權說了算,不僅內閣有着封迴天子奏章的大權。

就連奏章下達了六部各部,如果不遂了東林黨的心意,也會陽奉陰違,造成不執行甚至反着來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崇禎也是心知肚明的,畢竟東廠又重新給大力發展了起來。

就算是心知肚明,也是毫無辦法的,朝堂裡的大大小小官員全是東林黨。

順天府知府宋應晶,天津府知府朱玉,這兩件事倒是讓崇禎心裡有了其他的心思。

只要工業派能夠控制所有的州府,讓這些爲國爲民的工業派治理國家。

朝廷裡的東林黨官職再高,權力看着再大,實際上已經被工業派架空了。

關於這一點,朱舜和戰略處的幾位大才商議了很久,用的是太祖的農村包圍城市思想。

抵達天津府的治所天津三衛,崇禎的鑾駕擺在了知府衙門,把這裡當成了臨時的行宮。

可是當崇禎見到朱玉的知府衙門,心裡就不僅是把權知兩個字換掉了,甚至有了讓這個雖然很黑卻很俊俏的年輕人,當一方巡撫的念頭。

東林黨修建的知府衙門,一個比一個富麗堂皇,有山有水不說,有的甚至還在衙門的後院修建了小湖。

這些銀子從哪裡來的,肯定不是東林黨自掏腰包,全是東林黨知府搜刮的民脂民膏。

甚至還有朝廷發放下去的各種賑災銀子。

朱玉的這個知府衙門可倒好,簡陋的還不如一個縣衙,就是一排看起來比較堅固的木屋,外面圍了一圈土牆罷了。

因爲這件事,東林黨似乎是找到了彈劾朱玉的藉口,一個個亢奮的開始彈劾朱玉。

“啓稟天子,朱玉連一個行宮都沒給天子準備,明顯是大不敬。”

““朱玉對天子太不敬了,臣建議立即拿掉朱玉的天津府知府官帽子。”

“拿掉官帽子?哪裡會這麼簡單,臣建議把朱玉關進刑部大牢等候秋後問斬。”

簡陋的知府衙門前,崇禎望着那些一個比一個亢奮的東林黨人,帷幕後面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站在不遠處的朱舜,拍了拍幺弟朱玉的肩膀,讓他無需緊張。

這羣東林黨人彈劾的越厲害,朱舜那張平靜臉容上的笑容也就越濃,幾乎快要笑出聲了。

這哪裡是在彈劾天津府知府朱玉,分明是在歌頌他的清廉美德。

崇禎可不是隻會享受的乾隆,要是換成了乾隆,給那位大清國國主修建的行宮這麼簡陋。

可不就是一個關進刑部大牢那麼簡單的,輕了斬首示衆,重了滿門抄斬。

崇禎作爲一個極其儉樸的皇帝,心裡清楚朝廷裡的東林黨是個什麼樣。

行宮越是簡樸,反而是越能得到崇禎的看重。

這些東林黨官員一個個在這起勁的彈劾知府衙門的簡陋,不就是在向崇禎稱讚朱玉的清廉美德。

彈劾到最後,崇禎實在是聽不下去了,給身邊的大漢校尉擺了擺。

宿衛在鑾駕左右的大漢校尉們,手持棍棒走了過去,把這些東林黨高官推出來的跳樑小醜亂棍打出去。

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們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五百六十章 大明第一座水庫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業魔改:輔糧變主糧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業中心的地點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一百二十一章 朱舜是我大哥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六百零二章 搶天津府的土地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633.第629章 京城劇變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九十五章 朱舜的面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五百八十章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五十五章西法黨人的狂笑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二百四十六章 正式成立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
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們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五百六十章 大明第一座水庫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業魔改:輔糧變主糧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業中心的地點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一百二十一章 朱舜是我大哥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六百零二章 搶天津府的土地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633.第629章 京城劇變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一百零三章 飛梭織布機的效率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九十五章 朱舜的面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五百八十章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五十五章西法黨人的狂笑第四百二十九章 洗煤廠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二百四十六章 正式成立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