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

吳禎萬萬沒有料到,花雲這個夯貨竟然到了自己前面,你丫的吹得那麼狠,臉皮呢?

可惜的是,沒等他質問,花雲就搶先發難了,“吳禎,吾兒在武學,你的兒子哪去了?”

哪去了?

我兒子在應天太學啊!

他微微遲疑,沒有說出口,花雲卻已經毫不客氣起來,“好啊,我就知道,你不老實?想來求藍先生幫忙!我告訴你,癡心妄想!藍先生爲人師表,一碗水端平,斷然不會幫你作弊的!”

藍玉怔了怔,其實我也沒有那麼正直……而且我和張相不一樣,他是稿費就夠吃了,還夠幾輩子人吃。

我不行啊,而且要想成爲武人表率,就沒法貪贓枉法,你們要是能孝敬點,我還是很高興的。

再有,藍玉也覺得稀罕,這幾個貨怎麼回事?

明明還義憤填膺,滿腔悲憤,替唐陸鳴不平……怎麼一轉眼就臉都不要了?

藍玉只覺得自己太年輕了,他還把握不住。

必須找人請教了,他想去張希孟的府邸,奈何張希孟去了宮裡,聽說是商議高等武學事宜了。

藍玉只能回家,坐了一會兒,他就去姐夫常遇春那裡。

常遇春的府邸佔地很大,裡面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遍地石鎖、木樁,還有個挺大的沙坑,圍着一圈,是平整的跑道,十八般兵器架子,是一樣不差。

常遇春持着長槍,耍得虎虎生威。

藍玉連忙擺手叫好,“姐夫,你這本事,去夫子廟撂地,都有富裕!一天十幾貫,比你的俸祿都多!”

常遇春氣得差點倒仰!

我堂堂一個國公,跑去當江湖賣藝的?

藍玉,要不是我打不過你姐,我能把你腦漿子捏出來。

“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藍玉咬了咬牙,“姐夫,我就問你件事,你說唐陸一桉,死得那麼慘,你們就沒有兔死狐悲的意思?怎麼就這麼快過來了?”

常遇春眉頭微皺,想了想,就哂笑道:“說不傷心,那是假的!可傷心又能怎麼樣?十多年征戰,哪個人不是見慣了生死,身邊的人倒下去就倒下去了。不管多傷心,不還是要站起來,繼續殺敵,你不往前衝殺,又憑什麼立足?”

藍玉稍微思忖了一陣,也點頭了,確實,這麼多年,大傢伙就是這麼過來的。現在有新的利益拋出來了,那麼大的一塊肥肉,誰還糾結唐勝宗和陸仲亨的死,誰就是腦子不好使,分不清輕重緩急了。

“姐夫,你有什麼打算沒有?往下要怎麼辦?”

常遇春摸了一把額頭的汗,輕笑道:“我能怎麼辦?陛下早就跟我訂了娃娃親,咱是太子的岳父。你說我除了老老實實,領兵打仗,我還能幹什麼?”

藍玉一怔,還真別說,自己姐夫不湖塗。

太子岳父,那就是未來國丈,嚴格算起來,也是外戚。

這個位置其實挺尷尬的,別說人家待見不待見你,常遇春本身也不敢隨便結交朋友,拉幫結夥……

難怪啊,大好的日子,只能在家裡練槍!

“可憐!好生可憐啊!看起來,還是我這個藍先生最舒服啊!”藍玉晃着拽上天的步伐,得意洋洋,回家睡覺去了,這一覺睡得格外香甜。

到了第二天,藍玉晃晃悠悠,剛到學校,就接到了通知,張相要來武學授課。

“張相,他要講什麼?”

耿炳文和平安都搖頭,“我們也不知道,不過張相能講什麼都是好的。都有好些年了,沒聽到張相講課,我們都準備了筆記。”

藍玉心說我成天去張相府上,可比你們有運氣多了。不過轉念一想,自己最好也準備點,閒聊天和正式授課,肯定不一樣。

話說回來,張希孟到底能講什麼,也着實讓藍玉好奇。

一轉眼七天過去,真正到了講課的這一天,張希孟一身月白色的長衫,戴着方巾,身形修長,飄飄灑灑,別的不說,照着他這個賣相塑一個神像。能直接放到東嶽廟,當成東華帝君供着。

值得一提,在京許多文武官吏,全都到了。

藍玉還看到了毛貴,很是驚訝。

“你們外務部不是很忙嗎,你來湊什麼熱鬧?”

毛貴白了他一眼,“藍玉啊,我聽說吧,你總是以張相學生自居,我可提醒你,畢竟我是跟張相一起發過文章,外務部就是依據張相文章來的,我這算是嫡傳,你最多是個旁聽的。”

藍玉頓時瞠目結舌,竟然無言以對。

“那我問你這位嫡傳弟子,張相今天要講什麼?你可知道?”

毛貴只是微微一笑,“知道,但無可奉告!”

……

“今天面對大傢伙,我想談的一個問題,就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張希孟笑容和煦,娓娓道來,“在先秦的時候,有人認爲我們居住的地方,是小九州,在赤縣神州之外,有八個小九州,構成中九州。而在中九州之外,又有大九州。”

“而在秦朝統一天下之前,我們這一片赤縣神州之地,天子居中,四周盡是諸侯,拱衛天子,這個叫五服制。我不是具體講這個的,大傢伙可以請禮部過來,他們說得肯定更好。”

張希孟繼續道:“秦漢以後天下一統,我們看待這個世界,就是我們居於天下之中,四周山海相隔,盡是蠻夷之地。不過隨着蒙古遠征,滅國無數,我們知道,在西域之外,還有遠大於中原的土地,說我們是天下中心,未免有些不合適了。”

“這些是我們過去的認識,我只是粗略說了下。接下來我想講的是,我們大明朝,需要什麼樣的秩序!我們該怎麼對待外面,如何看待蠻夷……”

張希孟說到這裡,故意停頓了一陣,讓大傢伙稍微思忖。

最先有所感悟的不是那些文臣,也不是藍玉,而是毛貴。

張希孟所講,正是他一直在鑽研的內容,先生還真是看得起自己啊!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下,我想前些時候,在重新規劃均田的時候,已經露出了端倪。就是在我們這片中原大地,在神州上國,奉行均田之策。准許女人讀書爲官。照顧窮人,大興教化,讓每個人都讀書識字。我們法令嚴明,聖君在朝,賢臣輔左。雖然在地理上,我們未必是天下的核心,但我們有着最繁榮的文化,有着最高等的文明,有着最博學的子民。在國家治理上面,遠遠超過其他蠻夷之地。”

“這就是華夏的核心,這個核心區域,向東,向南,都達到了大海。向北要推到荒漠草原,向西,到達西域。籠統點說,也就是漢唐故地,我們祖宗達到的極限。”

“這個核心區域之外,離着最近的一圈,應該是以皇室宗親,藩王封地爲主。這一圈由藩王掌控,他們儘量彷效大明,採取和大明類似的治理方式,在大明之外,形成一圈屬地,保護中原之地。”

“在藩王之外,要有一圈總督之地。這一圈主要的特點,我們會派遣總督,安排兵馬,互相通商,儘量讓他們貼近中原,但是可以准許當地的君王存在,只要接受大明冊封,聽從大明的旨意,並且願意接受總督管轄,就可以安享太平。”

“而在這一圈之外,就是需要控制關鍵節點的地方,比如一些海上的交通要路,我們必須掌握在手裡。至於最外一圈,只要能和大明順暢貿易,不發生衝突即可。”

張希孟娓娓道來,劃了一圈又一圈。

很多人是完全聽不懂,尤其是花雲這種,他屁股來回挪動,左顧右盼,心說劃了這麼多圈,咱到底是哪一圈的?

不會是在外面的一圈,根本沒人管吧?

這時候毛貴輕咳一聲,“張先生劃分的幾個等次,讓我也茅塞頓開啊!赤縣神州,中原核心。在這裡,是我們必須拿出心力,做到最好的地方。均田,教化,不能有半點差錯。誰敢違背天條,誰就要掉腦袋!”

“而在次一等,諸位藩王屬地,就可以稍微寬鬆一些,均田之政,不必那麼嚴格。”

花雲眼前一亮,就是可以兼併唄?

不過貌似他還不是藩王!

“藩王轄地之外,其實就類似原來的藩屬國,原來他們只要向中原納貢稱臣即可,中原王朝不大會干涉他們的事情。但是爲了確保這些國家忠於大明,奉行華夏教化,則需要安排總督前往。”

毛貴將目光落到了花雲等人的頭上,這幫武人總算明白過來,原來是讓他們去海外當總督啊!

什麼總督,分明是土皇帝啊!

這個好,實在是太好了!

在張希孟看來,任何國家的疆域都是有極限的,就像是蒙古帝國,疆域那麼遼闊,但是對不起,即便蒙哥汗在位的時候,西半部疆土也是由拔都掌控的。

等到元朝立國之外,西域之外,就跟大元朝只剩下名義上的關係了。

張希孟規劃了這三層,幾乎就是大明掌控的極限。

接下來就是一些關鍵的節點,要掌握在大明手裡。

最後針對那些力不能及的地方,只要保證通商,並且能瞭解他們的情況,也就足夠了。

在場衆人,靠着毛貴的解釋,勉強弄懂了張希孟的意思。

可問題是張相公講這個幹什麼啊?

能有什麼用?

乾脆讓我們往外面打就是了,還不是搶到哪裡,就是哪裡!

張相這次講的不如以前好,差評!

可就在這堂課剛剛結束,禮部就傳出消息,琉球中山國仰慕大明風華,自願歸附,請求上國派遣官民,教化蠻夷。

朱元章對於這個彈丸小國的請求格外重視……琉球心懷上國,忠心可嘉。仰慕華夏,雖爲蠻夷,實則與大明子民無異。

故此派遣總督一人,率領文士,攜帶書稿,渡海教化,自此之後,琉球爲華夏之國矣!

這道旨意下來,琉球雖然不大,但卻拔得頭籌。

而且之前高麗鼓動過不徵之國的事情,很可惜,在張希孟這裡,沒有不徵之國,只有自願歸附的華夏之國,還有不那麼聽話,需要教訓的蠻夷之國!

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
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