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

張希孟和老朱提到了勳章,這倒不是張希孟閒着無聊,想要往胸前掛點什麼……實在是這麼多年下來,大明發展到了今天,急需要這麼一套體系,激勵人心,指引方向。

譬如說夏知鳳這種,在科學上有了巨大突破的能人,要怎麼獎勵?

老朱都說了,給錢給官,都不合適,封爵又太過了。

而且有許多發現不及夏知鳳的,也應該賞賜,直接給個伯爵,那樣的話,爵位也太不值錢了。

其實還要一種選擇,就是散階,比如江楠,她就靠着特進光祿大夫的散階,換上了一品玉帶,享受一品待遇。

只不過這套散階體系,只是給文武官員設置的。

如果是個普通人,就不適合了。

總不能把稍微有點成就的,都算上官吏吧!

再有很多人,以普通人之軀,僥倖成就大事,這種也要賞賜……總而言之,光靠着官職勳爵,已經嚴重不夠用了。

所以必須設立一整套勳章體系,來獎勵有功之臣。

張希孟和朱元璋掰着手指頭一算,好傢伙,需要獎勵的人,還真是不少。

首先大明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再造華夏之功,肯定要有所表示。

在所有勳章的至高位置上,就是華夏英雄這一項。

張希孟提議,要用黃金製作勳章……這個華夏英雄勳章,正面是山河社稷,背面是萬里長城,上面用大紅綬帶,喜慶吉祥。端莊大方。

毫無疑問,這個勳章要花很多黃金,用料不菲。

但老朱還是答應了,“先生,徐達,常遇春,馮國用,胡大海,他們都該有一份,去世的人,也要追授。至於先生,你也不要拒絕,這也是你該得的!”

張希孟眉頭挑動,終於還是點頭,“主公,這個華夏英雄勳章,不光是統軍大將,包括衝鋒陷陣的功臣,還有開疆拓土的勇士,甚至是完成環球航行的功臣,他們都該有一份。這些人都讓我中華兒女,有了更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找回了我們的尊嚴體面,理應獎勵……另外臣提議,以華夏英雄勳章爲藍本,外面增加各式寶石裝點,稱爲勝利勳章,只是授予爲國家贏得主要大戰勝利的功臣。譬如徐達打贏湖口大戰,收復北平,譬如藍玉這一次的嶺北之戰!”

老朱想了想,也表示贊同,華夏英雄雖然地位最高,但是相對廣泛,可以授勳的範圍非常廣闊。

而勝利勳章則是針對主要的領兵大將,大明功臣。

唯有真正立下大功的人,才能獲得。

屬於含金量非常高的。

一句話,能拿到勝利勳章,必是有封公資格的大將。

這也算是給老兄弟們的甜頭。

朱元璋全都表示贊同。

敲定了這兩項之後,其餘的勳章就豐富起來。

比如張希孟提議設立科學進步獎章,主要是獎勵在科研領域當中,取得突出貢獻的人才。

另外他還建議,針對過去二十年征戰,涌現出來的英雄人物,設立大明功勳獎章……張希孟和朱元璋規劃着獎項安排,確定授獎標準,然後又聊着應該獲獎的人員。

他們越聊越是感慨,彷彿重溫了過去二十年的經歷,再一次金戈鐵馬,橫掃天下。聊到了這些年裡,那些稀奇古怪,不可思議的人和事,兩個人都能開懷大笑,歡喜好一會兒。

結果就是老朱迫不及待,要頒佈勳章,召集這些人進京。

藉着頒獎的機會,再和老朋友們見見面,重溫一下昔日的崢嶸歲月。

“咱也到了天命之年,不再年輕了,這次授勳務必要辦得熱鬧一點……至於開銷,讓宗正寺出,走皇家的賬。”

老朱沉吟了一下,又道:“製作勳章和獎章的金銀寶石,也是咱出……對了,給朱棣下個旨意,他要是方便,就多進獻點。還有,授獎的文書,讓太師寫,他辛苦點吧!”

好傢伙,老朱出錢打造,張太師親自手書,這玩意絕對能當丹書鐵券用了。

論起效果只怕還會更好。

過去朱元璋也賜過金牌,金碗等等,如今大量頒發勳章,也是理所當然。

值得一提,在商討誰能拿到第一枚華夏英雄勳章的時候,人們發生了激烈爭吵。

因爲按照張希孟的標準,有些人就繞不過去。

比如說韓山童!

這位可是紅巾大起義點炮仗的那個,雖然他剛剛聚集三千人,就被地方官拿下,屬於出師未捷身先死。

但是對不起,人家就是開山鼻祖。

隨後劉福通的韓宋,包括芝麻李、布王三、郭子興等等,都是響應追隨,這點誰也不能否認。

既然起兵抗元,恢復華夏山河是英雄壯舉,總不能只算徐達常遇春的北伐吧?

而且這一次也明白說了,死人也要追授,韓山童就沒有理由不給。

甚至方國珍,他開闢小琉球,也是有功的。

另外郭子興作爲老朱的引路人,也不能不算吧!

張希孟主持討論,孫炎,宋濂,劉伯溫,還有其餘衆人湊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弄得跟個菜市場似的。

這麼大的一個獎項,這麼重要的舉動,絕對要公允合理,經得起推敲。

張希孟也只能把大傢伙的意見彙總,讓後去見朱元璋。

“主公,韓山童雖然早早死了,但是小明王韓林兒還在,還有郭天敘、張天佑,他們也都活着呢!”

老朱一聽,忍不住翻了翻眼皮,別人也就算了,郭天敘和張天佑他們怎麼還有臉活着啊?這可真是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

不過當初朱元璋登基的時候,也是請了這倆人觀禮的,這才十多年,人家活得好好的,也沒什麼奇怪的。

老朱沉吟再三,終於點頭。

“那就都來吧!該給的咱都給,至於如何算是公平合理,先生多拿捏一下。”

張希孟點頭,接下了這個任務。

伴隨着消息傳出,沉寂的大明朝野,又熱鬧了起來。

立國之後的太平年景,已經讓人們都忘記了,其實戰亂結束的時間不長,昔日那些風雲人物,還都沒有死去。

譬如說小明王韓林兒,他就活得好好的。

今年的韓林兒還不到四十歲,他在一箇中學,擔任文學教師。

平時的韓林兒早出晚歸,用心教學,任勞任怨,遇到了加班,也從不多言。

在數年前,他娶了一個年輕的寡婦,夫妻成親之後,也算是和睦。

現在膝下還有個三歲的女兒,小丫頭古靈精怪的,很是有趣。

就在韓林兒以爲可以了此一生的時候,突然有官府的人找到了他。

那一刻韓林兒的心是冰涼的。

完了!

到底還是逃不過!

我沒有幹什麼啊!

但是對不起,自古以來,除掉他們這種人,又需要什麼理由。只是苦了家中的妻兒,早知如此,又何必成親。

是我害了伱們啊!

就在韓林兒萬念俱灰,想要一死了之的時候,對面的官吏送來了一張大紅的燙金請帖。

“是太師府代陛下發的,你可真有福氣啊!”

韓林兒都不知道邁的哪條腿,當他進入家門,妻子直接迎了上來,責備道:“讓你買點鹽,你怎麼不記得?我還要醃鹹菜呢,過些日子,沒有吃的,又該怪我了,真是氣死人。”

她解下圍裙,推開韓林兒,要出去買鹽。

可就在她推韓林兒的剎那,韓林兒伸手一把抱住了妻子。

“我,我要進京了!”

妻子哪裡相信,狠狠瞪了韓林兒一眼,“你做什麼夢啊!趕快放開我,去晚了鹽鋪就關門了!”

韓林兒一隻手攬着妻子,另一隻手拿起燙金的請帖,晃了晃,“瞧瞧吧!”

女人怔了一下,明顯不敢置信,她不識字,但是還能看出請帖做工精細,絕不是隨便路邊的貨色。

婦人忍不住揪着韓林兒的胸前,低聲道:“我的爺,你到底是什麼身份啊?”

韓林兒咧嘴憨笑,“我說我當過皇帝,你信嗎?”

……

同樣的請帖,也送到了星子縣,送到了一個正在田裡耕地的小老頭手裡。

他叫張子明。

曾幾何時,他靠着一個人,拿下了安慶城。

然後論功行賞,他分到了一塊田,離着濟民學堂只有三十里。

這是天底下公認最好的學區……可以考入濟民蒙學,小學,中學,一路念下去,那就是大明朝最頂尖兒的人才,最值錢的學位。

但是很可惜,雖然有着絕佳的條件,奈何孩子不爭氣。

張子明的娃只磕磕碰碰,唸到了小學,中學就考不上去。張子明也是很無奈,老子拼了命,給你掙出來的基業,你卻不知道珍惜,簡直氣死人了。

這幾年張子明耕田種地,都不怎麼上心,他還給誰幹啊?

就在這時候,突然有人找到了他。

“老張,快回家瞧瞧吧,有人往你們家送請帖了。”

張子明怔了怔,忍不住罵道:“又是出錢隨份子,算什麼喜事?”

他嘴上這麼說,但還是提着鋤頭,返回了家裡。

等他拿到了請帖,揉了揉眼睛,再三看過之後,張子明突然大驚失色。

“是陛下!是張相!他們還沒有忘了我!沒有啊!”

張子明猛然趴在地上,磕頭作響,老淚橫流,“謝陛下天恩!謝陛下天恩啊!”

院子外面,全都是來看熱鬧的鄉親,紛紛露出羨慕的目光。

瞧見沒有,陛下不會忘記功臣的,老張的面子,可真是大!

這一輩子,算是值了!

(本章完)

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十八章 不屈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七十章 好官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
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十八章 不屈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七十章 好官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元羣賢也湊齊了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