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

有些話不需要張希孟多說,他點破了一點,江楠就知道怎麼辦了。

事實上這麼多年,江楠在打擊假幣的問題上,已經得心應手。

尤其是陸洲,他在這方面,簡直堪稱權威,而且陸續又招募了三十幾人,他們構成了一個強悍的反假幣局,專門提供建議指導。

幾乎任何假幣,都逃不過他們的監督。

當然了,這種無本萬利的生意,還是有無數人,前赴後繼,百死不悔。但是大明朝廷,已經能把假幣控制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不至於危害貨幣信譽。

只不過這一次的情況有點特殊,對方用的根本不是假幣,而是貨真價實的真幣,只不過可能沒有加蓋標記罷了。

因此需要格外小心。

江楠要求各處分行,加強戒備,如果發現某地貨幣流量突然大增,務必要小心應付,及時上報,不許懈怠。

同時江楠又聯絡了度支局,還有拱衛司……反正大明上下,都已經動員了起來,嚴陣以待。

區區李善長,何德何能,竟然掉到了這麼個天羅地網之中,老李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

他的想法不算複雜,因爲貨幣完全一致,他的高麗就會被大明徹底吞下去,從而成爲一個尋常的省份,他這個身份就沒有價值了。

所以老李務必要爭一爭。

就算鬧到了老朱那裡,他也沒什麼好怕的,反正作爲功臣,分封海外,是老朱定下來的,這才幾天時間?

你朱元章就要出爾反爾,放棄承諾?

不能吧,不能這麼過分吧!

李善長覺得憑着自己的老面子,還能折騰,並不需要害怕什麼。

他這麼想,張希孟卻不這麼看,因爲這一次的事情,很可能會給老李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讓他至死不忘的那種。

因此張希孟也在知會自己的學生,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除此之外,張希孟也去了老朱那邊,尤其是城外的莊園,萬一有什麼事情,儘快應付……朱元章卻是不知道這些,他一顆心都撲在了九鼎鑄造上面。

朱棣進獻的黃金,絕對夠鑄造一尊金鼎了,但是這批黃金原則上來自天竺,應該用作“天竺鼎”,而不能用來鑄造華夏鼎。

“先生,你說天竺那邊的鼎,應該叫什麼名字?”老朱一邊收着花生,一邊隨口問道。

張希孟眼皮想了想,笑道:“主公,要不叫梵洲怎麼樣?”

“梵洲?”老朱也沉吟了一陣子,“不錯,天竺人不都追求梵我合一的境界嗎!現在給他們改名梵洲,實在是實至名歸,就這麼定下了!”

毫無疑問,有張希孟和老朱在,以後的世界地圖,肯定會有不同的區分方式。

華夏爲赤縣神州,天竺爲梵洲,大食可以稱作“真洲”,東羅馬叫“羅洲”,西歐叫什麼……張希孟一時還沒想好。

反正整個世界,都要按照大明的習慣,重新劃分。

皇孫朱雄英也越來越大了,小傢伙長得眉清目秀,五官柔和,和老朱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三代人下來,朱元章那種棱角分明,充滿了陽剛殺氣,已經變得溫文爾雅,書卷氣十足。

朱雄英這幾年確實看了不少書,什麼齊民要術,夢溪筆談,他都十分熟悉。

相比讀書,朱雄英的實踐成果更加驚人。

他參與種植了大批的新作物,什麼土豆、地瓜、玉米、花生……都是從這個莊園走出去,大肆播種,從而改變整個大明朝。

朱雄英面對綠油油的莊稼地,發出了深深的感嘆。

“皇爺爺,你說莊稼到底是靠着什麼生長?”

朱元章看了看張希孟,心說你要是知道,就說說啊!

張希孟神遊天外,他才懶得廢話,讓孩子自己探索不是挺好的嗎!

“那,那自然是陽光雨露,還有地裡的肥料唄!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你不是早就知道了嗎?”

朱雄英點頭,“我是知道了,可是前不久我幫着皇祖母打理種的花的時候,我發現當初放進去的土,現在清理出來,份量還是差不多的。要是按皇爺爺的說法,要用到地裡的肥料,那爲什麼土壤沒有減少?”

這下子又把老朱問住了,他無言以對。

“張先生,你該說句話了!”

張希孟無奈苦笑,“陛下,臣也不是全知全能,不過殿下倒是提出了一個好問題。咱們種了這麼多年的地,到底是什麼,讓莊稼成長起來,還真沒有說清楚。如果能仔細研究,找出結論,田地裡缺什麼,就增加什麼,沒準就能讓糧食產量成倍增加。到了那時候,九州華夏,就再也不用受飢餓之苦,永遠能吃飽飯了。”

老朱眉頭聳動,心中感嘆。

“咱的乖孫子啊,你琢磨這些事情挺好的,可你要知道,皇祖父替你打下了這麼大的江山社稷。你爹又精心打理,勵精圖治。早晚會有一天,要傳到你的頭上。你可不能沉溺這些事情,你還是要學治國的。”

朱雄英一向很老實聽話,但是聽朱元章這麼講,小傢伙難得沉默了,過了好一會兒,他才道:“我不想學!”

老朱渾身一震,這要是別人,他早就大耳刮子扇過去了。

奈何這是他最在乎的皇孫,哪裡下得去手啊!

“你跟皇祖父說,爲啥不願意學?”

朱雄英撓了撓頭,“不爲什麼啊!皇祖父,你看我研究植物遺傳,研究對了就是對的,我想研究作物生產,成功了就能增加畝產……數字擺在那裡,實實在在,觸手可及。我能知道怎麼回事。可是你說的治國,我也鬧不清楚,什麼算是好,什麼算是壞……勵精圖治,未必能強國,無爲而治,也可能萬民樂業。我總覺得,有我沒我,就是那麼回事。反正我也沒有皇祖父的睿智神武,也沒有父親的兢兢業業,我就是想幹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朱雄英說着,突然擡起頭,盯着老朱道:“皇祖父,我的想法,你會不會失望?”

朱元章眉頭微微皺起,一時間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張先生,這回你該說點什麼了吧!”

張希孟想了想,無奈道:“殿下,你不能這麼想的……正因爲殿下的存在,朝中官吏纔有了價值啊!尤其是中書省的那些人……他們每天忙碌,收集各地消息,上呈殿下,忙忙碌碌,兢兢業業,要不是殿下,這些人不就白忙活了嗎?殿下說是不是?”

“哦!這麼說起來,那還有點用啊!”小傢伙認真道:“那我會學學的,就是不一定能學好。”

朱元章聽着,簡直要哭了,好傢伙,這纔到第三代人,就要成爲擺設咋地?

堂堂天子,就是爲了讓一羣當官的能有事幹,不至於閒着無聊……要真是這樣,咱把中書省解散算了!

老朱怒火中燒,張希孟則是閉口不言,眼睛望天。

隨你怎麼想吧,反正趨勢大概如此,也很難改變。

頭一代天子大刀闊斧,勵精圖治,打出個太平盛世,交給第二代人。

上位內守成之主,如果能接住這個局,不至於崩塌,還能延續下去,就算是好本事了。

到了第三代人,垂拱而治,按照習慣,往下運行就好。

當真不能指望太多,只要朱雄英不搞戰略收縮,不廢船隊,不放棄安南,不偃武修文,他就比歷史上的仁宣強多了。

你朱元章要懂得知足!

老朱臉色陰沉,過了許久,到底沒有發作,只是長嘆一聲。

“先生,你說最近有沒有什麼新奇的消息,跟咱說說,讓咱也樂呵一下?”

張希孟笑道:“主公,要說這事,我還真聽說了,有個叫張信的人,正在應天開了一家借貸商行。”

“張信?咱好像聽過啊!”

張希孟點頭,“確實,他原來是科舉的頭名,結果不願意去縣城爲官,就主動放棄了。畢竟不願意當狀元的人,還是多少有點名氣的。”

豈止是有點名氣,簡直是名聲赫赫好不好!

時間發展到了現在,大明朝雖然還有進士科,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考上之後,很難直接成爲高官,就連翰林院這種清貴衙門也進不去。

需要道下面歷練,然後才能往上爬。

雖然他們升官會很快,但是到底不如歷史上的風光。

而且隨着讀書人越來越多,總不能人均文曲星吧?

所以狀元也不是那麼金貴,只不過大多數人依舊願意在這裡面卷。

但凡是總有例外,比如說這位狀元張信,他主動放棄了功名,跑去經商。折騰了兩三年,也不知道他到底幹了什麼。

但是最近卻開了一家放貸的商行,提供大批貸款。

這倒也沒什麼,最奇怪的是,他這個商行似乎有着無限的資金,不光沒有向銀行借貸,也沒有吸收富商投資。

彷彿就憑着自己的錢財,在源源不斷地往外放貸……

“主公,會考試可不代表着能點石成金啊!他這個本事,屬實讓人驚訝!”

老朱眉頭緊皺,“查!給咱好好查!咱就厭惡這種空手套白狼的!”

張希孟點頭,足足一個月之後,陸洲帶着結果,先找到了張希孟,這一天李善長進獻的那一批黃金,也送到了應天。

“太師,根據我的查驗,張信商行提供的一批貸款,裡面的編號,屬實同寶鈔局印給高麗的是一批!”

陸洲說着把證據放在了張希孟面前,“太師,李韓王到底是栽了!”

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三十章 淮西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
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三十章 淮西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