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

孫炎在應天,毫不客氣抓捕倭商,收繳財產,而且還下令報紙,刊登倭國的累累罪行,包括他們背信棄義,違逆上國,搶掠沿海百姓,劫奪財物,奴役生民……罪行累累,罄竹難書。

不光是寫這些空洞的文字,孫炎還真正找到了一些受到倭寇侵害的百姓,有人財產被搶走,有人親人被殺,有人骨肉分離……他們一聲聲杜鵑啼血般的控訴,將倭寇的罪行,完全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很多大明的子民,直到此刻,他們才清楚,原來盛世之下,還有那麼多人受害,一個蕞爾小國,竟然敢挑釁上邦,實在是罪該萬死。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這位孫相公,還真是挺厲害的。”朱棣捧着報紙,從頭看下來,忍不住看藍玉,“我說藍先生,你說孫相的本事,比你怎麼樣?”

藍玉翻了翻眼皮,他倒是睥睨天下,看不起什麼人,哪怕姐夫常遇春,也不放在心上,唯一能讓藍玉心服口服的,也就是張希孟。

他捫心自問,自己十幾歲開始,跟在張希孟身邊,是他提升境界最快的日子,學的本事,一直受用到現在。

但是吧,他也沒法否認,孫炎替張希孟整理文稿,處理各種事務,相比之下,孫炎學到的東西,比他多太多了,甚至連朱標等人都沒法比。

當然了,不是學得多,就一定厲害,可是從孫炎這一手操作,藍玉就不得不承認,孫炎的確學到了精髓,而且比他還猶有過之。

“東邊不亮西邊亮,內政不好解決,對外用兵,本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我就不明白,過去朝中那些人都是怎麼回事,這麼淺顯的道理都想不明白!”

朱棣翻了翻眼皮,“藍先生,你就別站着說話不腰疼了,對外用兵可是有風險的?父皇都告訴過我,番邦小國,荒涼僻遠,煙瘴橫行,山河複雜。縱然上國有精兵百萬,不懼任何敵人,也沒法和老天爺爭。蒙古人兩次討伐倭國,都遇到了海風,就是明證。所以父皇告誡我,必須小心用兵纔是!”

藍玉哼了一聲,“陛下講的自然沒錯……但是這個小心用兵,卻不是不打,而是在開打之前,要下足功夫!”

朱棣眉頭皺起,“什麼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藍玉道:“像孫炎這樣,要抓倭商,封鎖商路,禁絕貿易。要利用報紙,動員百姓,凝聚人心。自然還要知人善任,安排賢臣名將,又要仔細弄清楚倭國情況,做到萬無一失。”

藍玉總結道:“對外用兵是要小心,但是這個小心不是畏敵避戰,而是拿出足夠的本事,確保不管什麼局面,都能打得贏!”

朱棣眨巴了一下眼睛,也不得不點頭,藍玉這傢伙是真有些獨到之處。

“這麼說起來,孫相公和伱藍先生,是珠聯璧合了?”

藍玉沉吟再三,終於點了點頭,“朝廷總算來了一個靠譜的人了,有此人身居朝堂,咱們都能輕鬆一點。”

朱棣沉吟了一下,又道:“藍先生,我這裡最近又得到了一些消息,是有關倭國的,你看咱們該怎麼辦?”

藍玉斜了他一眼,“是那個什麼懷良王,良懷王?”

朱棣點頭。

藍玉道:“算了,咱們倆直接找罪魁禍首,問問那個老糊塗,他到底是怎麼辦的外務!他要是說不明白,我們就去找陛下。”

“父皇?你打算幹什麼?”

“自然是彈劾李善長欺君啊!”

朱棣大詫,“你,你想害死李相公啊?”

“害什麼害?咱們跟他合作,這種老狐狸,你手裡不捏着他的尾巴,他就能反過頭,把咱們坑了,我這叫有備無患!”

藍玉拉着朱棣,直接來找李善長。

他們來跟李善長算賬,確實是有道理的。

哪怕大明成立了外務部,對外的瞭解情況,提上了一個層次,但中書省依舊鬧了笑話……大明立國之後,沿海有倭寇作亂。

明朝這邊,派遣使者譴責倭國,要他們約束倭寇,不許襲擾大明沿海。

毛貴根據情況,已經向中書省回報情況,眼下倭國是室町幕府說了算,倭酋已經被架空。

應該下旨給室町幕府,讓他們立刻遵照旨意辦理。

可這事情到了中書省的會議上,立刻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我們不管倭國如何,這個室町幕府,不過是武人柄國,屬於藩鎮僭越,如果我們給室町幕府下旨,那意味着什麼?

咱大明承認倭國的武夫作亂嗎?

鼓勵臣子架空君王?

這算什麼事?

完全不合理啊!

所以不管你倭國怎麼想,在大明這邊,我們只承認正統,不認什麼幕府將軍。

毛貴跟這幫人爭不過,就只能按照他們的意思,給倭國王族下旨,然後就得到了那份懷良親王的中二文,把朱元璋氣了個夠嗆,決定要對倭國用兵。

好笑的是,由於毛貴反對,中書省讓翰林院負責起草國書,還把懷良王弄成了良懷王,惹出了大笑話。

這事情也是藍玉在備戰期間弄清楚的。

此刻再看那封倭國國書,就有那麼一點點滑稽了。

並不是倭國目空一切,自大無人,沒把大明放在眼裡。

叫嚷着要和大明相逢賀蘭山下。

實在是這個懷良親王根本約束不了幕府,又不能明說,只能假裝強硬。而且開篇他就以臣自居,這麼想來,也不是那麼大逆不道。

歸根到底,問題還出在李善長的身上,你這個老貨,就不能好好下功夫?研究一下外面的情況,能累死你啊?

“李相公,實不相瞞,剛剛室町幕府的將軍足利義滿已經送來了國書,願意懲辦倭寇,向大明納貢稱臣。這個足利義滿似乎只比燕王大兩歲,還沒有太子殿下大!”藍玉冷笑道:“你當初要是同意,直接給足利義滿下旨,倭國的事情,沒準早就解決了,哪裡用得着這麼麻煩?”

李善長坐在那裡,安然不動,就算心裡頭慚愧,但是表面上絕對不讓你看出一點端倪!

“藍玉,老夫要是當初就這麼辦了,哪裡還有你立功的機會啊?你說是不是?”李善長笑呵呵道。

藍玉頓時瞠目結舌,您老人家的無恥,確實讓人五體投地!

朱棣忍不住道:“李先生,現在幕府送來了國書,他們已經懼怕了的大明的天兵,我們該怎麼辦?”

李善長突然挺直腰板,厲聲道:“什麼怎麼辦?一個亂國武夫,也敢給大明寫國書?他們算什麼東西?不聽!駁回!出兵!”

朱棣一怔,脫口而出道:“李先生是說將錯就錯?”

李善長大搖其頭,“什麼將錯就錯?上國豈能有錯?你們這些年輕後輩,真是讓老夫上火!別沒事把不好的詞兒,往自己身上套。就算有錯,那也是倭國的錯,懂了嗎?”

朱棣頷首,“懂了,就是不光要心黑,還要臉皮厚!”

李善長氣得翻白眼,“燕王,你真該多讀點書!”

朱棣搖頭,“算了吧,我可不想讀成您老這樣!”

從李善長這裡出來,朱棣仰天長嘆,在遇到張先生之前,我還是個好人。遇到張先生之後,我一度覺得自己學壞了。可直到此刻我才清楚,壞是沒有止境的!

這個姓李的,罷免他的相位,簡直便宜他了。

應該千刀萬剮,做成人皮枕頭!

當然了,此刻沒人在乎朱棣怎麼想。

室町幕府的書信被打回去,而且還來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指責足利義滿欺君罔上,大逆不道,上國必定發天兵討伐。

這封信送去,倭國上下,再度震撼,很顯然,戰爭已經越來越近了。

經過了一番激烈商討,倭國認爲,不能指望着再來一次神風。

恰好之前對高麗用兵,他們在高麗南部,還有些據點。

此刻正好向高麗增兵,抵禦大明的進攻!

或者乾脆搶先攻擊高麗,沒準還能飲馬中原。

果然,室町幕府決定增兵高麗,並且開始向北推進。

戰鼓隆隆,烽火狼煙。

高麗這邊,足足投入了五萬多人,和倭國決戰。

大事出乎預料,高麗兵馬一開戰,就全軍崩潰……士兵爭搶着逃跑,越是普通的士兵,跑得就越快。

根本沒有人願意替高麗的那些貴胄拼命!

老百姓或許不懂得別的道理,可辛旽主張分田,他們這夥人都成了高麗貴胄的眼中釘,肉中刺。

雖然大傢伙也清楚,辛旽那夥人很難成功,但是卻不妨礙普通士兵,唾棄高麗貴胄。

可怕的潰敗,席捲而來,高麗剛開戰,就丟失了三百里疆土,倭國兵馬,高歌猛進,所向披靡。

這下子高麗慌了,不得不向大明求助。

此時連朱元璋都驚動了,他立刻把三個人找來,李善長,藍玉,朱棣,一起站在朱元璋面前。

老朱還算是客氣,給李善長一個座位。

“咱要討伐倭國,弄了這麼長時間,你們寸功未立不說,還讓倭國長驅直入,這,這算什麼事?你們到底有沒有辦法?”

朱棣不敢說話,只能看這兩位,藍玉也是默不作聲,只有李善長道:“上位,眼前的局勢,只能說喜憂參半。”

朱元璋眉頭緊皺,“什麼意思?”

“就是對高麗很不好,但是倭國的情況還不錯!”

老朱氣得翻白眼了,“咱問你,要怎麼辦?”

李善長微微搖頭,“什麼都不幹!”

“那高麗求助呢?”

“我們只提供除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朱元璋勃然大怒,這時候李善長又補充了一句,“當初張士誠向咱們求助,張太師就是這麼應付的。”

“是嗎?”朱元璋的怒火,瞬間消失了大半……

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
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