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

朱元章相當憤怒,他總覺得農業是根本,商業只是調節各地物產,互通有無而已。雖然不可或缺,但絕不能喧賓奪主。

所以未來的皇帝治國,必須以農業爲國家根本。

可偏偏張希孟不這樣看,很顯然他是主張農爲基礎,工商富國。

也就是說,農業只是國家的地基,想要往上走,必須靠着工商業,才能發展壯大,富國裕民……一個人把工商當成附屬,一個人把工商業當成寶貝疙瘩兒。

雖然不說是針鋒相對吧,也可以說是南轅北轍。

朱元章一直想對張庶寧下手,也是打算從下一代開始影響,爭取小張站在自己這邊……讓老朱萬萬想不到的是,沒把小張弄到手,反而把小朱給賠進去了。

這才幾天啊,自己教的那些就都忘了?

朱標這崽子一門心思鼓搗起來商賈之事,這算什麼啊?

自己的教育太失敗了吧!

“妹子,你說說,咱該怎麼辦,有什麼好辦法,警告他張希孟不?”

馬氏輕笑了一聲,隨後竟然一屁股坐在了朱元章的龍椅上,讓老朱在旁邊站着,她笑呵呵道:“怎麼?我教的兒子,你欺負張先生幹什麼?”

“你,你教的?”朱元章驚問道:“你教他什麼了?”

“也沒有什麼,就是讓他去被服廠瞧瞧,看看蘇州的紡車,又去了寶鈔局,糧食銀行……畢竟這都是咱們家的產業,他這個少東家也該知道知道。”

馬氏說得輕飄飄的,可朱元章腦袋瞬間大了,他似乎意識到了一件事!

壞了!

又讓張希孟給算計了。

或者說從很早開始,張希孟就在他的身邊佈局,最最關鍵的馬皇后被拉了過去,成了大明最大的商人。

雖然馬皇后不看重那點錢,但是工商富國的理念她還是有的。

偏偏朱元章又總是御駕親征,結果朱標就被馬皇后影響了。

不是說小朱剛去北平就變了,而是早早就埋下了伏筆!

張希孟!

算你狠!

朱元章對誰都能下得去手,唯獨有那麼幾個人,他無可奈何,其中最無奈的就是夫人馬氏……

“妹子,你,你就不怕標兒學壞了?你這麼縱容他不行的。”老朱痛心疾首。

馬氏呵呵道:“陛下聖明,又在北平好幾個月,你應該知道,北平那邊的土地,一年只能收穫一季莊稼,對吧?”

朱元章下意識點頭,“是,確實只是一季,那又怎麼了?”

“去年剛剛拿下大都,又百廢待興,一片蕭條。現在距離春耕還有兩個月,等到秋收,大半年就過去了!現在那邊什麼都缺,沒有糧食,沒有種子,沒有百姓,沒有農具……重八,你說這樣的情形,你讓他們怎麼辦?老老實實捱餓,等產糧了再說?”

朱元章瞬間被問住了,“這個……咱也知道不行,要不是太難,爲什麼交給張先生啊!他主意多!”

“主意再多,也沒法憑空變出糧食,他能做的無非是利用鹽啊,木材啊,這些能變成錢的東西,吸引商人,向北平販運物資罷了。這不就是開中法的最初用意嗎?”

朱元章哼道:“這咱都知道,咱是說不該讓標兒摻和這些,他可是一國儲君,怎麼能?”

“怎麼能什麼?”馬氏笑道:“你是不是還要說我也不該碰啊!還要講女子無才便是德,你是不是還打算刊行女戒,教訓我後宮不得干政?”

馬皇后毫不客氣質問,朱元章只覺得脖子冒涼氣,渾身不寒而慄,夫人發起火來,着實嚇人。

他連忙辯解道:“咱沒有這個意思,咱就是覺得標兒年紀太小了,萬一沉溺其中,把持不住,我怕他學得奸猾了,那就不好了。”

馬氏深吸口氣,突然道:“重八,你覺得張先生是奸佞小人嗎?”

“自然不是!”

“這就對了。”馬皇后道:“重八啊,兒孫自有兒孫福,你打下了這麼大的天下,從一個小和尚變成了九五至尊……你們心自問,到底成在哪裡?你有把握把標兒教好?讓他像你一樣做事?”

朱元章無奈苦笑道:“咱知道不行,纔給他物色師父的。”

“然後你想讓張先生再教出一個朱重八?不行的!做不到的!”馬氏語重心長道:“我看標兒現在挺好的,他同情戍邊將士,知道得來疆土不容易守住。他在想辦法,在用心做事。這就好了。”

馬氏又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重八啊,自古以來,給雄主當兒子不容易,你別逼得太緊了。”

老朱皺着眉頭,他想要辯解,當爹的哪有不希望孩子好的,可馬氏卻攔住了他,“重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你拼了命要教好標兒,結果下面人會拿出百倍的心思,一起逼迫孩子……他纔多大啊!要是不想着這些,我怎麼捨得把他送去北平,你明白嗎?”

老朱愕然良久,終歸是一聲長嘆,不再言語,他突然大步往外面走,直接去了朱老四的住處,發現這小子正在吭吭唧唧爬樹,老朱一伸手把他抱下去,直接夾在了腋下。

“走,咱帶你騎馬去!”

朱棣頓了一下,小眼睛轉了好幾圈,發現老爹不是撒謊,終於咧嘴大笑,手舞足蹈。

朱元章把朱棣放在自己的面前,父子同乘一馬,從應天衝出去,直接去城外狩獵去了……

陛下帶着皇四子去打獵,又把儲君發配去了北平。

幾乎一瞬間,就成了應天最熱門的話題。

按理說皇太子的地位無人撼動,也不可能撼動。大傢伙都朝着東宮使勁兒。如果不是有張希孟在,搶太子師的人都能擠破頭,文官武將,一個個無所不用其極。

可現在一看,這板上釘釘的事情,怎麼也有了變數啊?

大傢伙開始把目光放在了朱棣身上,結果很遺憾,除了一大堆的黑歷史之外,這位皇四子簡直一無是處。

捉弄老師,在奉天殿撒尿,就差把皇宮給點着了。

這麼個頑劣的小東西,怎麼跟懂事的皇太子比啊?

大傢伙是百思不得其解,莫非咱們陛下腦子壞了?不喜歡好孩子,反而喜歡鬧騰的?

要不要讓自己孩子也紈絝一點,在應天街頭橫行,沒準還能引起天子注意?

也好簡在帝心!

應天人心浮動,想什麼的都有,只是朱標卻管不了這些了,他正在參與一項很重要的技術創新!

沒錯,就是張希孟親自主抓的,目前大明最大的科研攻堅項目……曬鹽!

這事張希孟早就跟胡大海說過,胡大海也確實做了。

代價就是老胡拉了足足三天肚子,那麼壯的一個人,險些垮了。

原來曬鹽這個舉動吧,早就有了,很難說從什麼時候開始,竈戶把海水引入鹽田,利用陽光蒸發,待下面有晶體析出,就把上面濃縮之後的海水取走,用盤子煎,用鍋煮,這就是煮海爲鹽。

是不是有點尷尬?

下面已經有鹽析出了,爲什麼不繼續蒸發?

這樣一來,不用鐵鍋,不用木柴,直接就能得到食鹽,豈不美哉?

張希孟這麼想的結果就是胡大海拉了好幾天,險些丟了老命。

用海水直接曬出來的鹽雜質太多,衛生條件不過關……經過反覆試驗,選取乾淨的海水,最後曬出來的鹽,也僅僅能喂牲口,人是根本別想了。

曬鹽的工藝關係到張希孟的通盤計劃,食鹽商行能不能成功,竈戶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全都看這一次創新了。

沒辦法,他只能親自上陣了。

經過了一番觀察,張希孟也弄明白了,竈戶將濃縮的海水運回家裡,會靜置一段時間,讓雜質沉澱,他們把清澈的海水倒入鍋中,然後再大火燒煮。

這樣一來,雜質少了,又有高溫殺菌,水份蒸發……大部分有害的東西都能除去,生產出來的鹽,也就達到了人食用的標準。

所以說老百姓的智慧還是很了得的,許多做法,那也是有深意的。

張希孟反覆推敲了一下,他決定先把食鹽曬出來,然後把曬出來的海鹽倒入清水,沖洗上面的雜質。

可是這麼做之後,鹽又溶於水中,繼續用鍋煮嗎?

那不是脫褲子放屁嗎?

很顯然,已經有人用異樣的目光看着張希孟了。

就連宋廉都低聲唸叨:“張相,便是孔夫子,也不能事事皆知的!”

這句話彷佛戳到了張希孟的痛處,孔夫子不行,咱行!

張希孟下了狠心,他把曬出來的粗鹽,重新用清水溶解……不就是要除去雜質嗎?

誰說一定要用鐵鍋煮的?

張希孟讓人取來了石子,粗砂,細沙……然後把這些東西,分層放在木桶之中,然後在下面開個孔。

將溶解之後的鹽水倒入木桶,層層過濾,出來的鹽水立刻清澈了許多。

張希孟依舊不滿意,又加入了一些木炭,吸附髒東西,然後再過濾。

足足折騰了五次之後,他才讓人用磚石搭建一個蒸發池。

這一次再把清澈的鹽水倒入其中,等待了時間過去。

漸漸的,兩三天之後,池子地下出現了結晶,隨後結晶越來越多,鋪滿了整個池底。

一夜風后,竟然得到了潔白如雪的食鹽!

那些有經驗的鹽工捏在手裡,稍微嚐了嚐,就露出了笑容。

這鹽比他們弄得還好!

在另一邊,朱標已經撅着屁股,給他爹裝了滿滿一罐子……畢竟他也是跟着忙活來的。

朱標甚至打算請他爹幫忙,賜下御鹽之名,賣個好價錢!

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
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