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

確實是大有可能,北方的市場打開,那些草原貴胄,甚至向西,通往西域,那裡還有更多的國家,絲綢可是這些人垂涎已久的好東西。

甚至還有一條絲綢之路等着他們呢!

初具生意人本色的沈如蘭,渴望着大明拿下更多的疆土,擁有更大的地盤,反正是生意越大越好。

從市場角度來看,確實如此。

只不過另外一些人,卻不是這個想法……譬如說有幾個衙門,就覺得燕雲之地,同中原隔絕日久,百姓雖然有所往來,但情況迥異,風俗不同。

相比起派遣官吏過去治理,似乎以羈縻之策,統治起來更加方便。

持有這種觀點的,竟然又以禮部爲主。

新任的禮部尚書陶凱認爲,以二十年之功,教化燕雲數百萬之衆,方能跟得上南方的腳步。

在此之前,似乎應該酌情考慮北方的問題,只恐怕在南方的策略,很難落實到北方。

陶凱還拿張希孟在中原之地推行的村社作爲例子。

這些村社是百姓集體勞作,五年之內,並不均田。如果放到了更北的燕雲之地,是不是該時間更長一些?

如果說一個衙門,能讓老朱如此煩心,禮部絕對當仁不讓,甚至還在戶部之上。

戶部那邊僅僅是貪墨嚴重了點,老朱撤換了幾次戶部尚書,又分出來稅務部,接下來還準備成立專門的工商部。

這一番折騰,總算是把戶部擺平了。

可是到了禮部這裡,哪怕分出了外務部,提出來的策略,依舊讓老朱處處看不慣,非常非常上火,恨不得給廢了那種。

“李先生,你告訴咱,禮部到底是怎麼回事?要不你去兼任禮部尚書算了!爲什麼他們弄出來的東西,咱怎麼瞧着怎麼彆扭!”

朱元璋很困惑,他還是真的想不明白,錢用壬被他弄去了山東,崔亮也回家賣烤山藥去了。

那麼多禮部官吏都被換了,結果卻還是這副樣子!

天底下還有不怕死的人?

非要排着隊送人頭?

李善長臉很黑,北伐光復,這種露臉的事情,他趕不上,結果手下人一出事,就讓他來背鍋,咱老李也跟大元皇帝一樣,屬鐵鍋的嗎?

這一次李善長乾脆把話挑明瞭。

“上位,如今恢復燕雲之地,別的不說,要不要開科取士?要不要興建學堂?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比如安排官吏,稅賦徵收,修建城池,編戶齊民,整理魚鱗冊、黃冊……事情多如牛毛啊!”

朱元璋的鼻子裡冷哼了一聲,“李先生,說起來不還是不願意吃苦嗎?覺得有人來搶了他們的好處,跟錢用壬一個德行。要不把禮部的這幫東西,再送去大都算了。”

李善長立刻道:“上位英明,臣這就去傳旨?”

老李的順滑弄得朱元璋都愣住了。

“李先生,你當真贊同這麼辦?”

李善長道:“確實如此,上位只要有吩咐,臣一定盡心竭力,不敢有絲毫遲疑。”

這下子反而讓朱元璋遲疑了,“李先生,這幫人這副德行,讓他們去燕雲之地,當真能把地方治理好?”

李善長心中暗喜,他已經摸到了一絲朱元璋的脈,這位皇帝是屬驢的,非要跟你對着幹。

你說不能殺,他非下手不可。可你要贊同他,這位沒準還會改變主意。

當然了,這些都是單獨面對朱元璋的時候,能用得上的。

如果張希孟在,你就趁早別胡思亂想了,不然人家君臣聯手,自作聰明的,必定死得很慘!

李善長見朱元璋有了疑問,便笑道:“上位,自古以來,把貪官污吏,發配邊疆,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嗎?蘇軾就被趕到了海南啊!現在燕雲之地,也差不多是天下一等荒蠻的所在,發配一些無能官吏過去,似乎也沒什麼不妥!”

“當然不妥!”朱元璋斷然搖頭道:“燕雲之地,同中原數百年隔絕,宛如化外之地。按理應該派遣精兵強將才是。派遣一堆無用的官吏,以他們的德行,萬一怠惰政務,引起民變,又該怎麼辦?”

朱元璋鄭重道:“李先生,咱覺得應該挑選本事最好的才行。”

李善長心中一動,陛下說的人不會是我吧?

不過想想,張希孟也不差,恰好張希孟又在大都,就讓他負責,也還不錯。

如果能把張希孟按在大都,那就更好了。

只可惜,李善長不敢多說一句話,生怕把自己陷進去。

“此事還要上位決斷,臣着實不知道啊!”

朱元璋重重吸口氣,擺了擺手,讓李善長退下去。

隨後老朱又思量許久,提起筆,給張希孟寫了一封信。

信中老朱已經講得很清楚。

光復燕雲,明明是很好的事情,普天同慶,百姓歡喜。

可就是有那麼一羣人,他們覺得拿下了燕雲,就多了一堆人來分好處,另外還有河北,山西,陝甘……幾乎翻了一倍!

這怎麼能行?

就算要收取這些地方,也要二十年間,不許北方人入朝。

“樂享江南,生怕動了他們的大餅……這就是朝臣的德行,咱正恨不得立刻誅殺了乾淨!”

朱元璋把自己的怒火都寫在了信裡,張希孟隔着兩千裡,都能感覺到老朱撲面而來的怒火。

這些官吏也太糊塗了吧?

爲什麼要前仆後繼,不斷觸怒天顏?

難道他們就不會順從老朱嗎?

貌似從歷史上看,還真不會……畢竟前後殺了那麼多人,貪官污吏,還是屢殺不絕!

張希孟看着書信,心中思忖,漸漸的,他心中瞭然。

如果非要說起來,似乎禮部還真有點冤枉。

別誤會,張希孟可沒替他們辯護的意思……隨着燕雲收復,大明疆土越來越大,如何統治新的地盤,確實需要一個策略。

禮部原本是負責典章制度的,如今又負責興學教化,所以他們出來,拿個對策,也是理所當然的。

其他各部都在後面慫恿,推着禮部向前。

而禮部還是一堆舊臣。

外務部分出去了,換了新腦袋。可別的還沒改。

按照這幫人的習慣,不壓制燕雲,簡直說不過去!

張希孟甚至能猜到,什麼二十年教化之說,都是他們悠着點,幾經刪改之後的東西,要是他們的原版建議,估計要繼續讓北方漢人爲奴爲婢,當牛做馬了!

“老爺,禮部如此可惡,要不乾脆廢了就是,我看單獨保留教化職責,其他的都不用他們摻和。”

張希孟呵呵一笑,“夫人高見……只是咱們也該師出有名啊!”

“師出有名?”江楠不解,卻是發現張希孟抓起了毛筆。

“莫非老爺要有什麼文章不成?”

張希孟笑着點頭,“醞釀了好長時間了,總算有機會寫出來了。”

說着,張希孟毫不猶豫在紙上寫下了三個字:大一統!

江楠微皺着眉頭,仔細看着,丈夫到底要寫什麼東西?

張希孟屏息凝神,運筆如飛,開始了寫作……自從始皇帝席捲六合,一統神州大地,便定下了書同文,車同軌的規矩,統一了文字度量衡。

從此之後,天下歸一,號爲大一統。

只是這個大一統,足夠嗎?

文字,軌距,度量衡,還有郡縣制……這些構成了秦之後,治理國家的基礎。

但僅僅是這些,能不能消除差異,讓人心真的凝聚起來?

似乎還遠遠不夠。

畢竟這些年來,文武差別,地域之間的衝突,廣泛存在。當初一座復旦學堂,就惹來了許多人的不滿。

ωωω ●тt kǎn ●C O 如今恢復燕雲之地,對整個朝局衝擊更大。

有人心中不滿,也是可以理解。

只是要如何消除這些錯誤的想法?

就必須要拿出新的理論。

張希孟揮筆寫下,繼承發展大一統精神,建設更高一層大一統的新局面!

新的大一統,必須包括共同的行爲準則,共同的文化認同,消除地域區隔,建立覆蓋整個大明的市場,方便商貨交流,人員往來。

所謂新的大一統,就是在大明朝之內,所有人必須得到公平的對待,這一點早在男女問題上,已經說了,落到南北上面,也是一般不二。

任何藐視其他區域,都是不可取的。

公平對待每一個人,推行教化,建立共同記憶,把整個國家捏在一起,讓所有人做到思想上的統一。

除此之外,那些各地的關卡,稅卡,地方勢力勾結在一起,盲目排外,限制外來商貨,甚至是欺壓外來人員……都是決不允許的。

必須建立起順暢的全國市場,確保商貨順暢流通。

書同文車同軌的大一統,只是在工具器物層面,初級的大一統。

文明一致,心靈統一,纔是更進一步的大一統。

而商貨人員往來順暢,彼此交流合作密切,纔是大一統的物質保障。

總而言之,如今的大明,需要超越漢唐,就需要在大一統上面做文章。

趙宋之所以當不起大一統的稱號,那是因爲趙宋未曾收復燕雲,九州不全。

大元朝席捲天下,疆域空前遼闊,當真就稱得起大一統嗎?

元廷區別對待百姓,重用蒙古人,色目人,將南方百姓視作牛馬,內部做不到公平合理,也不是大一統。

真正的大一統,既要有幅員遼闊的疆域,又要公平合理地對待疆域之中的每一個人。

如此方爲真正的大一統!

張希孟將文章寫完,檢查了幾遍之後,果斷密封,派人連夜送去應天……

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
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