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

毫無根基的孫炎,突然脫穎而出,登上相位。

衆人在短暫吃驚之後,更想看熱鬧,誰知道他能幹幾天?一年?還是半年?

要不咱們開個盤,歡迎大傢伙下注,看看誰能猜得準。無論如何,大家也不會覺得能超過一年。

沒法子,這個倒黴位置,實在是太難坐了。

眼下的大明,就是諸神齊聚,李善長雖然罷官,但是他用的舊人尚在。

張希孟不再管具體的事情,但是他的門生弟子,遍及朝野,甚至這一次罷免李善長,這些人就出了大力氣。

而且老朱尚在,天子高居九重,雖然這一次太子驅逐了李善長,初步樹立權威,但是大傢伙都公認的,只要老朱尚在,就有一言九鼎的權柄。

提到了朱標,這位監國太子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解決了李善長,接下來他要怎麼處理朝政,人們也說不好。

除此之外,就是徐達統御的御史臺,還有背後的勳貴武人,他們又是什麼想法,更沒人說得準!

反正上面有天子,太子,下面有張相人馬,李相人馬,旁邊還有勳貴武臣,待時而動。

試問一個小小的孫炎,能得罪哪一方?

只要一個處理不妥,他就可以滾蛋了,絕對沒有僥倖。

甚至有人還預測,孫炎只是暫時拿來充數的,等陛下和張太師談妥了,就會有新的人選。

總而言之,無一例外,都不看好孫炎。

他這一次拜相,甚至都沒有人來道賀。

面對此情此景,孫炎也是一聲長嘆,無可奈何。我就這麼不招人待見?孫炎盤算了再三,他先召開一場會議……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御史臺,翰林院。

各方齊集一堂,孫炎的主題也很簡單,就是讓大傢伙暢所欲言,看看接下來要怎麼辦……孫炎擺出了一副虛心求教的態度,效果還算是不錯,各方都暢所欲言,毫不顧忌。

這也是李善長在位的時候,很難做到的。

畢竟老李很多事情,都已經有了定見,召集大傢伙過來,就是走個過場,你要是猜不透老李的心思,沒準還會倒黴。

可孫炎不一樣,他人畜無害,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因此衆人都敞開了談論,有人提出吏治的問題,現在是左相,右相,一起空缺,孫炎執掌中書,門下此刻還缺一位宰相。

是遞補新的宰相,還是另外安排……中書、門下,應該怎麼分工?

這問題孫炎只能咧嘴,我要是有那麼大權柄,還用得着聽你們的嗎?

不過雖然他沒法解決,但是孫炎依舊老老實實,記在了小本上。

隨後徐達提出了一個問題,各地倉場的虧空怎麼辦?

李善長罷相,就是因爲監督不嚴,用人不當,現在新相上任,該拿出對策纔是。

孫炎打起精神,立刻告訴徐達,原來的清查,還要繼續,而且要嚴查,如果還有問題,絕不姑息養奸。

孫炎甚至表示,可以從山東開始,有差錯,他願意負責。

他的這個表態,還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讚許,至少有點以身作則的氣象。

可接下來一些老生常談的事情,讓孫炎腦殼疼,主要是財政的虧空,各地賑災,還有地方的教育,黃河治理,漕運,海運……

一天會議下來,孫炎只覺得手都不會動了。

這也太兇險了,你們把我當成什麼人了?

神仙降世嗎?

這些破事,張希孟在京城,沒有主意,只能出去講學,李善長也解決不了,還把官位都丟了。

我孫炎何德何能,居然能解決這些事情?

你們是太高估我的本事,還是想看我的哈哈笑?

孫炎一連忙活了好幾天,也沒有什麼頭緒。

但偏偏這時候朱標請他過去,議論政務。

孫炎死的心都有了。

殿下,要不你再想想,還有別人嗎?

朱標沒有客氣,“現在朝政一團亂麻,李相去職以後,朝廷上下,都混亂一團,孫相,你要拿出方略纔是。”

孫相?

我不是叫孫炎嗎?

他愣了片刻,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中書丞相了。

身份變化太大,一時適應不過來。

殿下問自己辦法?

有什麼辦法?

朝廷重要人事,他管不了,清查府庫,也不是他能左右的……可以說朱標關心的事情,他一樣也解決不了。

東宮大殿,陷入詭異的沉默,汗水從孫炎的鬢角流下,多少有點尷尬,必須找個事情才行。

“那個……殿下,臣,臣琢磨着,陛下已經下旨征討倭國,爲什麼應天還有不少倭國人在?”孫炎急中生智,想起了這件事。

朱標一怔,你問我啊?

他長嘆一聲,“這事情毛貴毛尚書提到過,原本他的意思是將外面人員往來,都納入外務部,可李相公覺得上國自古好客,來去不禁,因此只需外務部管理使者,不許干涉商賈往來。你說的那些人,應該是倭商!”

這下子孫炎長出一口氣,總算有主意了。

“殿下,臣在山東的時候,曾經巡視海防,擊退數次倭寇來犯,還俘虜了不少倭寇。根據臣的瞭解,這些倭商一旦到了海上,拿起兵器,就是倭寇。搶掠船隻,甚至登陸之後,禍害百姓,都是有的。而且他們能出海經商,背後都有大人物撐腰,如果非要把他們區分開,也很困難。”

朱標略微一怔,“也有這麼一說,那孫相以爲如何?”

“驅逐!”孫炎來了精神,“殿下,自從大明立國以來,沿海倭患不斷,百姓飽受搶掠之苦。黎民苦痛,常在我心。臣以爲朝廷務必拿出強硬的措施,徹底解決倭患,還百姓一個太平。這第一步,就是盡數驅逐倭國商賈,讓他們滾出大明。”

朱標心頭一動,連忙道:“孫相,咱們現在和倭國通商,以絲綢等物,換取倭國金銀,其實我們是賺錢的,填補戶部虧空。你現在禁絕貿易,久之必定傷損大明啊!”

孫炎搖頭,“殿下,臣以爲不然。既然陛下決定討伐倭國,這便是大明上下的決斷,生意上的損失,以後可以彌補,甚至還能賺得更多。但是在當下,我們必須忍受一些損失,上下一心,征討倭國,而不能猶猶豫豫,坐失良機。”

孫炎這套話語,讓朱標頗爲震動。

其實孫炎提出了個一個很好的問題,一旦成爲大明的敵人,能不能做生意呢?有人或許覺得,有賺幹嘛不做?

你們打你們的,我們掙我們的。

可孫炎卻認爲,要是對外用兵,必是上下一心,各種手段齊出,沒道理那邊打仗,這邊還繼續生意往來,這說不過去!

朱標思量再三,終於點頭,“孫相,此事就按你的意思辦吧!”

從東宮出來,孫炎長出了口氣。

我的娘啊,可算是有事可做了。

說實話,孫炎真沒想太多,他單純就想找點事情,以此破局。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他這個新相,要是連一把火都點不着,確實如別人的看法一樣,他該滾蛋了。

只不過萬般事情,都不是那麼好做的。

他能力威望,全都不夠,勉強去做,也只能把自己搭進去。

沒有辦法,只能委屈委屈倭商了!

孫炎把自己的決定公佈出去……出乎預料,整個朝堂,都是一片支持之聲,原本針鋒相對的各方,全都贊同,至少也不反對。

孫炎都懵了,這招這麼好使嗎?

既然如此,那就甩開膀子,狠狠幹吧!

孫炎一聲令下,封了市舶司,隨後散出去兵馬,沿海,長江,各地會館,反正有倭商的地方,就別放過。

短短時間裡,明朝這邊,一共抓起來五百多名倭商。

瞬間人心振奮,稱讚孫相手段霹靂,報紙上,連篇累牘,甚至有人稱孫炎,是心懷百姓的國之良相……

我的老天爺啊!

什麼時候給我這麼高的評價了?

真是受寵若驚。

孫炎還不算糊塗,他也咂摸出滋味來了,對倭國用兵,在張希孟這一派,是對外開拓,重塑華夏秩序,自然要大力支持。

徐達這些勳貴,那就不用說了,天下承平日久,急需開疆拓土,建功立業。

借倭寇人頭,鑄我功業。

至於李善長的故舊,這些人雖然不太願意打仗,但是在當下,折騰倭寇,總比折騰他們來得好。

唯一說起來,有些意見的就是那些出口貿易的商人,不過經過一番溝通,這幫人幾乎一夜變臉,反而成了最支持用兵的。

孫炎提出了兩件事,正中商人心坎。

其一,大明的貨物,要用大明的船隻……也就是說,鼓勵發展大明的商船隊,主動開闢海外航路。

生產的貨物,自己運輸,利潤全都歸自己。

其二,孫炎認爲倭國只是以土產金銀,換取大明的貨物……他們應該打開國門,准許糧食貿易,甚至同意向大明提供勞力。還有大明貨物進入倭國之後,面對高額的抽成,這也要解決。

總而言之,咱們大明不能只是生產物美價廉的商品,還要主導貿易航路,制定貿易規則!

試問這麼通情達理的孫相公,商人如何不支持啊?

就這樣,孫炎幾乎以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方式,站穩了腳跟,有了自己的基本盤。不過孫炎也不傻,牛皮已經吹出去了,能不能成,還要看將士們的本事。

萬一打輸了,他也完了。

因此孫炎立刻給張希孟寫了一封信,詢問昔日的老闆,到底能不能打贏,您倒是說句話啊!

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七十章 好官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
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五百五十一章 諭燕雲檄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七十章 好官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