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

李善長的話,讓朱元璋想到了什麼,他突然長嘆一聲,“接下來怎麼對付倭國,你們說了算吧!還有,朱棣,你多跟李先生學學,他能教你的東西,着實不少。”

老朱說完之後,就讓三個人退下。

這讓朱棣多少有點意外,他覺得老爹沒有這麼好說話,而且老爹還讓自己跟李善長學,這就很迷了。

老爹到底是想什麼啊?

“藍先生,多少指點一二啊!”

藍玉眼珠轉了轉,“對不住了,我還要領兵,大戰在即……告辭了。”藍玉沒搭理朱棣,直接潤了。

至於李善長,他繼續哼着小曲,唱着歌,樂顛顛走了。

只剩下朱棣,越想越迷糊,自己明明很用心鑽研師父的秘籍,竟然還是這樣子,比什麼都比不過,看什麼事情都迷糊……難道師父留了一手,故意沒教自己?

不會吧?

朱棣倍感失落,他垂頭喪氣,回到王府,就給張庶寧寫信,伱爹騙我,我爹也欺負我,這日子過不下去了,要不咱倆聯手,乾點大事算了!

朱棣的信還沒發出去,張希孟就被請到了行宮。

只不過今天的菜有點坑,只剩下一筐洗乾淨的蘿蔔。

老朱卻是很高興,還跟張希孟講,“這個蘿蔔真不錯,甜,一點不辣,比梨還好吃呢!”

張希孟無奈苦笑,“主公,就算這是一盆梨,也是不是太寒酸點了?要不要我出錢,給你弄幾個下酒菜,什麼羊羔,熊掌,我還是買得起的。”

朱元璋連連搖頭,“算了,你不明白,這窮酒喝起來,別有一番滋味。不是有句話,叫蘿蔔就酒嘎嘣脆嗎!咱就這麼喝,挺有意思的。”

張希孟被弄得沒辦法,也只好自己拿了一根蘿蔔,他還仔細瞧瞧,看看洗的乾淨不,朱元璋這人做事太糙,沒法子。

老朱就當沒看見,他一口蘿蔔一口酒,喝得特別高興,等一碗酒下肚,老朱才笑呵呵道:“上午的時候,李善長來回話的時候,跟咱說,當年算計張士誠的時候,咱們就無動於衷,看着他倒黴。提供了除幫助之外的一切支持!”

朱元璋笑道:“咱這纔想起來,原來當年的先生,還是一肚子壞水啊!”

張希孟低着頭啃着蘿蔔,突然幽幽道:“主公是感嘆,沒法回到當初了吧?”

朱元璋略微沉吟,就笑道:“沒錯,當初咱們不過是幾府之地,兩三萬兵馬,艱難求生,一心求活……什麼主意都能用,什麼話也都能說。相反,真正坐擁天下,屁股坐在了龍椅上,反而處處受制於人,什麼事情都要顧及,不是那麼爽利了。”

朱元璋道:“就拿這次倭國和高麗的事情來說,那些手段,說是上不得檯面,但是卻未必沒效果。咱心裡頭也清楚,可就是說不出來,不能那麼幹。”

張希孟怔了怔,突然抓起酒杯,猛灌了一口,火辣辣的感覺,在咽喉瀰漫,酒精開始融入身體,宛如鑰匙,捅開了話匣子。

“這也是我覺得培養燕王的必要。”張希孟道:“主公君臨天下,爲大明天子,爲華夏之主。有些話便不是主公能說的。譬如當下,主公若是對高麗有什麼不妥當的言辭,立刻會讓其他藩屬有想法,以後再想擺弄他們,也就不方便了。”

朱元璋咬了一大口蘿蔔,笑呵呵道:“咱是這樣,你張先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咱也是最近幾天,纔想明白,怪不得你要辭相。滿朝之士,都是你的門人弟子,你說一句話,他們必定會奉爲金科玉律。如此一來,你反而束手束腳,不好做事了。”

張希孟點頭,“對,按照咱們幾千年的傳統,總想着謀劃長遠,考慮方方面面,爲子孫做準備,爲萬世求太平……這樣一想,面對這些小國藩屬,就總是狠不下去,太顧及臉面、身份、地位,自我設限,束手束腳。其實有些時候,道德水平低一點,也不見得是壞處。咱們就吃虧在太君子上面了。”

老朱呵呵道:“所以現在的北平,有個老混賬李善長,有個不要臉的藍玉,還有個小崽子朱棣!張先生啊!你可真是處心積慮!”

張希孟咧嘴笑了笑,“這不是挺好嗎!主公還心疼了?”

朱元璋搖頭,“沒有,倭國如何,高麗如何,跟咱又有什麼關係!要不是身爲天子,不得不想得多一點,咱甚至巴不得他們都死光!”

張希孟笑道:“這不是挺好嗎,讓他們折騰,差不多了,主公再出手,也就是了。”

老朱又悶頭喝了兩碗酒,他突然道:“張先生,你說李善長還活着,能提醒後輩,當年是怎麼過來的。萬一連他都走了,以後的孩子們,會不會就什麼都不知道了?以爲打天下,治天下,就那麼容易,稀裡糊塗,犯錯越來越多?”

張希孟微微沉吟,“爲尊者諱,春秋筆法……這麼多年了,史書肯定要好好修的,到時候很多事情,自然會被抹去的。”

“不行!”

朱元璋突然低聲吼道:“絕對不行!咱不答應!”

張希孟渾身一震,急忙道:“主公,這也沒辦法的事情,哪怕英明睿智如唐太宗,人家也是把玄武門之變的前後,修了多少次,情理之中的事情。”

“那也不行!”朱元璋狠狠咬了一口蘿蔔,大口大口嚼着,氣勢豪邁,吞吐日月。

“張先生,咱捫心自問,自從起兵以來,沒有不可以說的事情。論起得國之正,咱也無愧於心。總而言之,咱朱元璋不需要什麼春秋筆法。”

張希孟笑了,“主公,你不需要春秋筆法,自然是聖君氣象。但我琢磨着,沒準人家會給你抹黑呢!”

老朱頓時怔住,良久無言。

又過了好一會兒,老朱才道:“張先生,這就是你總想着閉門著書的原因嗎?”

張希孟沒說什麼,只是淡然道:“我就算寫出來了,也未必有多少人當回事。總而言之,我盡力而爲,別的事情,尤其是幾十年,上百年的事情,就不說我能說得準的。”

張希孟聊到了這裡,顯得很是有些落寞。

朱元璋瞳孔微微收緊,他思忖再三,緩緩道:“先生此刻的擔憂,頗有孔夫子說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的味道!聖賢之道,被篡改的太多了,也無怪先生擔憂。”

老朱轉頭,和張希孟對視,十分認真道:“先生,當下咱還是天子,你也在盛年。咱們都不老,用不着暮氣沉沉。”

朱元璋突然目光閃爍,光芒四射,恍惚之間,讓張希孟都是一怔,這是回到了濠州城,還是臨淮鎮啊?

老朱的話總結起來,就是你得支棱起來啊!

你不能頹廢了。

咱現在還是大明天子,開國之君,你張相是當朝太師,門生故吏,遍及天下,當世聖賢,夫子在世。

以咱們君臣的地位,權勢……如果咱們也認命了,那試問其他人,還有希望嗎?誰還能讓天下變得更好啊?

就這麼因循守舊,小車不倒往前推嗎?

人人都要當李善長似的裱糊匠,什麼時候,糊不住了,就天崩地裂了?

老朱重重一拍桌子,厲聲道:“張先生,以前咱還沒想這麼多。可現在標兒越來越有天子氣象,他監國攝政,咱也放心。這些日子,咱就在想,難不成朱元璋真的可以退居田園,含飴弄孫了嗎?”

“今天和你聊到現在,咱突然覺得,還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咱不能自滿。你也不能懈怠!”

朱元璋當真是意氣風發,鬥志昂揚。

他一邊喝着酒,一邊跟張希孟說:“咱琢磨着第一件事,就是把起兵以來,所有的事情,講清楚,寫明白了。這事先生操刀,以咱的名義刊行。”

張希孟翻白眼了,“主公,你鼓足鬥志,想要做事,結果就是讓我給你寫書啊?”

朱元璋不客氣道:“怎麼?你還不願意啊?放心,到時候咱會給你一份潤筆費的。”

張希孟想了想,還是道:“潤筆費我就不要了,要不算咱們合著,稿費對半分怎麼樣?”

朱元璋看了看張希孟,“你跟咱說實話,你是不是覺得這事有利可圖?”

張希孟無奈一笑,你才知道啊,不然我的百萬稿費哪來的?別的不說,你朱元璋想要寫點什麼,那還不容易!

老朱又沉吟了少許,輕笑道:“你管咱要錢,就證明咱想對了。咱一定要親自寫點東西,把咱這輩子的事情說明白了。而且咱要規定後世子孫,必須仔細通讀,必須知道祖宗創業艱難,要好好守住基業,對得起祖輩辛苦!”

“對!咱要寫東西,必須現在就寫!”

老朱顯得格外興奮,他在地上來回走,不停踱步。

“張先生,你說咱要怎麼寫纔好?是詳細點,還是大略寫寫?不過咱還是想詳細些,可又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張希孟見老朱如此熱切,也只能道:“主公要不要分成三部曲,我剛剛琢磨了一下,主公的第一部,就叫《小地》,講小時候的事情,然後第二部叫《復興》,講立國的事情,第三部叫《墾荒地》,講開疆拓土的事情。”

朱元璋眉頭微皺,“分成三部倒是不錯,可這個名字,咱還要想想,好好想想!”

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
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三百八十二章 建立什麼樣的國家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