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

盧象升指揮作戰有個習慣,那就是先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讓所有將領負責指揮各自的隊伍,而他,一旦戰鬥開始他只負責衝鋒,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

這次也不例外,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所有的士兵都有各自的將領指揮,而他只要等着衝鋒就行了。

在各自將領的指揮下,一隊隊火槍兵快速的登上井闌,排成上中下三排,只等一聲令下,便可以開槍壓制城牆上的賊寇了;所有刀盾兵、長槍兵、長戟兵都已經將雲梯架到肩上,只等一聲令下,便可以衝到城牆下,開始登城戰了。

終於,火槍兵全部就位,副將張立位大聲指揮道:“第一排瞄準......放,第二排瞄準......放,第三排瞄準......放。”

隨着張立位的指揮聲火槍手一排排的開槍往城牆上射去,井闌距城牆一百五十步,正是燧發槍的精確打擊範圍,這個距離如果打中了,絕對是一槍一個窟窿。再加上井闌比城牆高了一米多,居高臨下,城牆上的賊寇只要離開城牆根就會變成靶子。

火力壓制很成功,城牆上的賊寇開始還不知道對面什麼意思,第一輪槍雨過後,這面城牆上幾乎有一半賊寇變成了篩子,他們終於知道燧發槍的厲害了,一個個嚇的蹲在箭垛下面,連頭都不敢擡一下。

盧象升見此情景,舉起關刀大吼一聲:“衝啊。”

然後,便拎着大刀往城牆衝去。

後面擡雲梯的士兵早已熟悉了他的作風,他剛一吼完,所有人立馬跟着大吼一聲:“衝啊。”,

然後,便擡着雲梯往城牆衝去。

城牆上的賊寇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一聽到下面的響動城牆上的賊寇頭目便瘋狂的指揮着倖存的賊寇,讓他們擡起滾石和檑木,準備往下丟。

但他們剛離開箭垛,還身子都沒站直,迎接他們的又是張立位的大喝聲:“第一排瞄準......放,第二排瞄準......放,第三排瞄準......放。”

於是,又有一部分賊寇變成了篩子,這下,賊寇再也不敢露頭了。

這次攻城可以說輕而易舉,盧象升才衝上城牆砍翻幾個不長眼睛的賊寇小頭目,所有的賊寇就繳械投降了。

這仗真沒法打了,一開始就被壓在箭垛下面頭都擡不起來,然後衝上來一個官軍的將領還這麼生猛,那大刀舞的,就跟閃電一樣,刀光過去,人頭飛起,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還怎麼打?

盧象升見燧發槍的威力如此驚人,不禁又有了新的想法,他一面令平陽的兩千守軍前來換防,打掃戰場,一面令人去通知留守大營的一萬運輸兵速速拔營前來,聽候調遣。同時,他還派人前去通知汾西那邊的曹文詔,攻下汾西后就不要管了,火速領軍前來霍州聽令,剩下的事情交給兩千平陽守軍去處理就行了。

霍州攻城戰快如閃電,汾西那邊自然也慢不到那裡去,所以曹文詔率領的四萬大軍和留在靈石的一萬運輸兵幾乎同時到達霍州城外。

從現場的情況來看,攻下一座只有兩三千人駐守的小城根本就不需要這麼多人馬,火槍兵有個一千就夠了,再多那子彈都浪費了,而盧象升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卻需要很多很多火槍兵,因爲他想去埋伏賊寇的騎兵!

他簡單的將大軍重新分配了一下,讓張立位和王國忠率領一萬長槍兵、一萬當盾兵和一千火槍兵護着五千運輸兵,將霍州城下的井闌和雲梯運到南面的趙城,一鼓作氣拿下趙城。

而他則帶着曹文詔等一衆將領,領着剩下的兩萬火槍手、一萬騎兵、兩萬長槍兵、一萬長戟兵和五千運輸兵,帶着糧草和營帳向趙城和洪洞之間的官道趕去。

霍州和汾西留守的義軍其實早就將官軍進攻的消息傳到翼城了,奈何這官軍也太搞笑了,兩千人去攻擊兩千多人駐守的城池,能攻下來纔怪呢。所以翼城的一衆義軍首領並沒有把這當回事,他們關注的是陽城的盧閻王,據探子來報,盧閻王正在陽城外加緊休整,他手下的那些傷兵好像也恢復的差不多了,可能再過幾日就要向翼城進發了。

至於霍州和汾西,先讓官軍攻着吧,等官軍增兵了再說,如果官軍不增兵,那就說都不用說了,絕對是攻不下來的。

沒想到過了五六天之後陽城那邊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霍州和汾西卻相繼急報,官軍增兵了,而且一增就是幾萬,霍州和汾西怕是守不住了!

這個時候這些義軍首領再不知道中計了,那就是傻叉了,他們聚到一起一合計,既然盧閻王到了霍州,那就去霍州跟他幹吧,至於陽城,還是不要管了,從翼城到陽城要五六天,有這五六天時間都夠盧閻王從霍州殺到翼城了。而且陽城那邊也不知道盧閻王在留了多少兵馬,萬一要是一把沒拿下陽城,那他們就要腹背受敵了。

義軍首領的商議結果和盧象升猜測的一樣,他們將所有騎兵都集合到一起,讓高迎祥和李自成領着先快馬加鞭趕到霍州,看能把霍州保住不,如果沒保住,那就退守趙城。步兵則是隨後出發,只要高迎祥和李自成能在霍州和趙城拖個四五天,那盧閻王就真的要見閻王去了。

三十六路義軍的騎兵加起來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按官軍的比例三七開,那就是**萬,當然,義軍現在還沒發展到那個地步,騎兵佔的比例還沒那麼高,但基數擺在那裡,沒有**萬,五六萬還是有的。

收到消息之後的第二天早上,高迎祥和李自成便率領五萬多騎兵出發了,這騎兵如果瘋跑起來,一個時辰就可以跑**十里地,如果要保存戰力,用一般速度趕路的話,一個時辰也能跑五六十里,所以纔到午時高迎祥他們就已經越過洪洞趕往趙城了。

跑着跑着前面突然出現一個大峽谷,在《孫子兵法》九地篇中,這種地方叫做圍地或者死地,是非常危險的地方,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果沒有這種勇氣,那就不要進入這種地方。

按理說大軍經過峽谷地形的時候都要派偵騎先行,等確定沒有危險了,再全軍通過。但這裡是趙城和洪洞之間,而現在盧閻王攻擊的是霍州和汾西,趙城並沒有傳來急報,也就是說現在趙城還是義軍的勢力範圍,根本不可能有敵軍出現。再說這峽谷寬有將近三百步,兩邊的山嶺離官道都有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離,一般的弓箭手是射不了這麼遠的,而且官道兩邊都是砂石地,一眼就能看通透,壓根就不可能有埋伏,所以高迎祥沒有派出偵騎,也沒有讓大軍停下來,而是直接進了峽谷。

第十五章 引導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一章 暗鬥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七卷 第三十七章 石油提煉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
第十五章 引導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一章 暗鬥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七卷 第三十七章 石油提煉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