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

話說五十多萬農民軍四路出擊,西北到底亂成什麼樣了呢?其實農民軍並沒有那些官員想象中的恐怖,不管是崇正朝還是崇禎朝農民軍的戰鬥力都不怎麼樣,他們的特長好像就是逃命,屢戰屢敗,屢敗屢逃,逃着逃着大明就不行了,當然那是崇禎朝的事,在崇正朝大明不存在不行的情況。

這樣說農民可能有人要不服了,農民軍怎麼會這麼菜,大明的京城不就是他們攻下的嗎,明朝不就是滅在他們手裡嗎?這個還真是擡舉他們了,李自成攻打京城的時候,那一路都是降降降降降,真正跟他打的沒幾個,直到寧武關才碰到個硬茬:守關總兵周遇吉,那一戰他幾十萬人馬圍毆人家幾千人,硬是付出了陣亡七萬多人的代價纔將寧武關攻下來,注意,不是傷亡,是陣亡了七萬多人,要所有明軍守將都跟周遇吉一樣有血性,他縱有百萬大軍,恐怕也打不到京城。

他們到了京城也是這個降,那個降,根本就沒人跟他們打,這裡還出了個千古奇冤,崇禎十二年就已經告老還鄉,在家裡住了都快六年的曹化淳竟然被那些無恥文人誣爲打開城門迎接義軍進城的‘守城太監’,曹化淳這槍躺的,真是要多冤有多冤啊。不管曹化淳怎麼冤,一個事實是不容否認的,那就是義軍是被人開門迎進京城的,並不是打進去的,至於是誰開的門,這是個千古迷案,或許就是那個誣衊曹化淳的人吧。

要說真打,李自成是真不怎麼滴,滿清就真跟他打了,結果他空有百萬大軍,打了不到一年就被人家滅了,要知道那個時候女真全族也就一百多萬,農民軍戰鬥力之差可見一斑。

所以,就算他們這會兒有五十多萬大軍,就算他們有四路出擊的‘妙計’,一個多月過去了,他們也沒取得什麼像樣的戰績,李自成是把洛陽給圍住了,張獻忠也把襄陽給圍住了,但都還沒打下來,羅汝才也帶着各路義軍挺進鳳陽府了,那也只是剛進去幾十裡地而已,光是武平衛的五萬守軍就讓他們束手無策,寸步難進。

這三路好歹都開打了,農民軍的主力高迎祥部在幹嘛呢?

這會兒他們正在找路呢,找通往西安的捷徑,或者說,他們正在尋死,尋找通往地獄的不歸路。

高迎祥這個人,怎麼說呢,在這些農民起義軍首領裡面,他可以說是最平凡的一個,他沒有府谷王王嘉胤的眼光,沒有紫金樑王自用的霸氣,沒有八大王張獻忠的兇殘,更沒有賽曹操羅汝才的智謀,他之所以能當上起義軍的首領,或許就是因爲他有一個厲害的外甥:未來的闖王,現在的闖將李自成。

李自成雖然不怎麼樣,但在這些起義軍首領裡面的卻是最厲害的,如果有李自成在高迎祥或許還不會走上這條不歸路,但偏偏在崇禎朝和崇正朝的時候李自成都不在,所以高迎祥註定要走上這條不歸路。

說的這麼恐怖,這到底是條什麼路呢?

這條路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子午谷,三國的時候,算無遺策的蜀相諸葛亮和天生反骨的蜀將魏延就因爲這條路產生過分歧。

魏延認爲,若由此路進攻,必可出其不意,拿下關中,直搗長安。

而諸葛亮認爲,若有人在此路設伏,必定導致全軍覆沒,絕對不能走這條路。

最後,魏延自然是拗不過諸葛亮,沒去成,如果他真的走上了這條路,或許後面就不用麻煩馬岱再給他一刀了,因爲這真是一條不歸路。

高迎祥自然沒有諸葛亮的智商,他甚至連魏延都不如,所以手下找到這條傳說中的直通長安之路後,他便毫不猶豫的率領二十萬大軍踏了上去。

話說崇禎朝那會兒西安的確是沒什麼人馬把守了,他跑過去偷襲還可以理解,這會兒西安可有孫傳庭的十萬大軍,他爲什麼還是要跑去偷襲呢?

這也是他命裡該絕,李自成當初提出四路出擊的妙計時就曾分析過,最有可能突破的就是西安這一路,因爲孫傳庭得知鳳陽被圍,絕對會揮兵去救,那裡可有當今小皇帝的祖墳,孫傳庭怎敢不去救。

李自成是不知道朱慈炅隨隨便便就能抽調幾十萬大軍,他認爲朝廷的兵馬都被後金給牽制住了,要不怎麼上次都快打到京城了也只有孫傳庭這一路人馬來救呢。

李自成不知道,高迎祥更不知道,他也認爲孫傳庭必定會去鳳陽馳援,明朝那會兒可沒有手機,沒人在西安打電話告訴他孫傳庭壓根就沒去,反正他認爲孫傳庭必去,所以,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偷襲’西安。

而孫傳庭呢,他早就收到了朱慈炅的密旨,小心反賊從子午谷偷襲!

好吧,其實不用朱慈炅提醒他也知道,歷史上可不就沒人提醒他,他同樣在子午谷把高迎祥給逮住了,這會兒有了皇上的提醒,他自然準備的更充分。

高迎祥還以爲他做的神不知鬼不覺呢,其實秦軍斥候早就和義軍中的錦衣衛密探搭上了線,他的一舉一動孫傳庭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他這邊剛踏入子午谷,出口那邊孫傳庭已經開始佈置埋伏,張開口袋,準備‘迎接’他大駕光臨了。

結局不用多說,高迎祥這次比崇禎朝那次還慘,這會兒秦軍可是裝備精良,不但有燧發槍還有手榴彈、榴彈炮,對付他們這些拿着大刀長矛甚至還有揹着鋤頭義軍簡直就是一邊倒的屠殺。

高迎祥敗的那叫一個慘啊,他率領二十萬義軍走了半個多月,剛剛抵達子午谷出口,還沒來得及慶賀一下,“轟轟轟”兩邊的山頭突然飛出無數炮彈,“啪啪啪”前後山谷中猛然出現一排又一排的明軍,二十多萬人被夾在狹長的山谷中,那炮彈和子彈就像雨點般的砸過來,不到半個時辰,山谷中就已經血流成何,二十萬義軍不是躺地上打滾,就是跪地上投降,當然還有很多都已經血肉模糊,打滾和投降的機會都沒了。

這次高迎祥連鑽進山洞躲起來的機會都沒了,直接被孫傳庭逮了個正着,二十萬義軍主力一個都沒逃掉!

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十一卷 第三十二章 四方皆動備軍需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二章 登基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九章 明爭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三卷 第九章 發展實業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七卷 第三十七章 石油提煉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二卷 第三章 秀女難選
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十一卷 第三十二章 四方皆動備軍需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二章 登基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九章 明爭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三卷 第九章 發展實業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七卷 第三十七章 石油提煉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二卷 第三章 秀女難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