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

這次殿試名爲恩科,並沒有點什麼狀元、榜眼、探花,只是純爲選拔人才而已,當然,被我們崇正皇帝朱慈炅選中的人升官發財那是免不了的,現在大明的人都知道,皇上提拔官員那叫一個不拘一格啊,只要被他看上了,那升官的速度絕對如同火箭一般。

其實,朱慈炅並不是胡亂提拔,能被他看上的基本上是青史留名的大忠臣,這些人本身就才能與忠誠齊備,又經過了歷史的考驗,用起來自然無需擔心什麼。

不過這次這兩位他還真沒聽說過,所以他並沒有馬上提拔,而是先讓兩人回去休息,至於這個官職,要等他看完了他們的資料再說。

這次來殿試的人本來就經過了東廠的嚴密考察,他們的個人履歷東廠自然調查的一清二楚,只是資料太多,朱慈炅事先懶得一一查看而已,反正只有選上的人他纔會提拔,到時候再看被選拔之人的資料省事多了。

朱慈炅回到自己的私人書房後便吩咐曹化淳將徐孚遠和夏允彝資料取來,曹化淳出去吩咐了一聲,很快便有兩個太監各捧着一沓資料彎腰走進來,跪地雙手舉到朱慈炅跟前。

這兩人以後可至關重要,不能有一點問題,所以朱慈炅接過資料後便認真的看起來。

剛一打開徐孚遠的資料朱慈炅便是一愣,這徐孚遠竟然是南直隸松江華亭人,那可是他恩師徐光啓的家鄉,他與恩師是同一個地方人,又都姓徐,不會是什麼親戚吧!他趕緊往後看去,結果,兩人並不是什麼親戚,不過這徐孚遠出身也不低,他曾祖父的兄長竟然是嘉靖和萬曆兩朝的首輔徐階!

既是名門之後,品行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果然,這徐孚遠常懷報國之心,讀書發奮刻苦,嘗與奉天知府陳子龍主編《皇明經世文編》,高中進士之後隨陳子龍遠赴遼東,任海州知州,做事兢兢業業,雖爲一州之尊卻經常下田間地頭,與平民百姓一起勞作,鼓勵生產,可以說遼東的大豐收,他功不可沒。

人才啊,朱慈炅沒想到,他這選拔人來學習電磁學知識呢,卻選拔出一位如此勤勉的官員,能得到東廠如此評價,爲官肯定沒得話說,這樣的人自然要大力提拔。

能覓得如此良才,朱慈炅心情好到不行,他對後面的夏允彝要求已經不是那麼高了,想着大概看看就行了,只要沒什麼太大的問題,就一併教了,反正教一個也是教,教兩個也是教,教完讓他給徐孚遠當副手就行了。

他隨意翻開夏允彝的資料一看,差點咬到自己的舌頭,這夏允彝竟然也是南直隸松江華亭人!

只是他不是什麼名門之後,但卻比徐孚遠還出名,陳子龍對他的器重尤在徐孚遠之上,直接把他拉去奉天府當副手,任知府同知。此人做事更爲勤勉,協助陳子龍把奉天下面各州縣管理的井井有條,可以說遼東的大豐收就是他和陳子龍主持的結果。

世上竟然有如此湊巧之事,這兩人包括陳子龍,難道松江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竟然出了如此多的人才,雖說那裡是後世的上海灘,但這會兒還只是個普通的小縣城,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啊,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朱慈炅正覺得奇怪呢,外面突然傳來曹化淳的通報聲:“啓稟皇上,徐光啓徐大人求見。”

正巧,恩師也是松江人,正好問問他,朱慈炅急忙道:“快宣。”

很快,徐光啓便出現在門口,他並不是一個人過來的,後面還跟着王承恩和五個太監,那五個太監手裡都捧着也個方形木盤,木盤上整整齊齊的擺放着一沓沓的奏摺。

這是要讓朱慈炅批閱奏摺嗎?當然不是,我們的崇正皇帝可沒有批閱奏摺的習慣,看到那比小學生家庭作業還多的奏摺他就頭疼,哪裡會去幹那苦差。

貌似他的御用批閱工朱由檢親王已經去歐陸了,這奏摺又必須天天批閱,怎麼辦呢?

這事自然難不倒朱慈炅,宮中的司禮監秉筆太監也是專門幫皇上批閱奏摺的,他乾脆讓幾個秉筆太監輪流批閱,不過,他可不像先皇天啓帝把批閱奏摺的大權完全交給秉筆太監,對國家大事不聞不問,他規定,每天的奏摺批閱完以後都必須拿過來讓他檢查。

不過,他這個檢查並不是全檢,除了十來封重要的奏摺他要過目之外,其他的普通奏摺他只是抽個十來份看看,這就跟後世檢查大批量產品一樣,沒百件或者千件裡面抽查一件,如果抽查出了問題,那這批產品就麻煩了,同樣,他如果抽查一封有問題的奏摺,那這個秉筆太監就麻煩了。

另外他還安排了內閣大學士每天輪流監督,每份奏摺的批紅都經過了內閣大學士的檢查,這樣雙重檢查之下出問題的可能性幾乎爲零,而且秉筆太監也不敢仗着批閱奏摺的權力胡來。

本來徐光啓是不用輪班的,畢竟他都七十多歲了,朱慈炅都害怕他休息不夠,怎麼會讓他勞累呢,但他執意要來輪班,朱慈炅也沒轍,只能由着他了。

徐光啓並沒有因爲自己是帝師而倨傲,也沒有因爲自己年邁體衰而失了禮節,一進書房他便恭敬的走到朱慈炅面前,擡手行禮道:”微臣參見皇上。“

那架勢,接着就要往地上跪了,朱慈炅趕緊上前一把扶住徐光啓的胳臂,殷切的道:”恩師免禮,曹化淳,快,賜坐。“

後面的曹化淳早就把椅子準備好了,聞言趕緊把椅子搬上來,放到徐光啓的身後,徐光啓還待退讓,朱慈炅卻是輕輕的把他扶到椅子上坐下來,微笑着勸道:”恩師,你年事已高,不能久站,快坐下來,不要累着了。“

徐光啓這才顫巍巍的坐下來,儘量撐直上身,擺出一副恭聽聖訓的樣子。

朱慈炅無奈的搖了搖頭,回到主位,一伸手,自有一個太監舉起手中的木盤,跪行到他跟前。

他拿起一份有特殊標註的重要奏摺,邊看邊說道:”恩師,徐孚遠和夏允彝您認識嗎?“

徐光啓聞言,點頭道:”回皇上的話,微臣認識。“

朱慈炅只是隨口問問而已,沒想到徐光啓還真認識這兩人,他不由奇道:”噢,難道是懋中介紹給您認識的?“

徐光啓卻是搖頭感慨道:”那裡需要子龍介紹啊,他們都是勤奮好學的好孩子,微臣退隱在家那幾年,他們經常跟着子龍來微臣家中聽講,無論是天文數學還是農學軍事他們都學的很是認真,微臣跟他們雖無師徒之名,卻也不曾吝嗇教授,一生所學差不多都教給他們了。“

朱慈炅聞言恍然大悟,原來不是松江那地方有什麼特別,而是松江有徐光啓這樣的名師,恩師就是厲害,退隱在家幾年,不但編撰出了《農政全書》還帶出了這麼多優秀的人才。

一時間,與徐光啓相處的一幕幕出現在他的腦海,恩師雖然沒有真正教授過他什麼知識,但一直在後面默默的支持着他,每次他不方便出面的時候都是恩師頂在前面,不知道爲他背了多少黑鍋。

當上內閣首輔之後,恩師更是不辭辛勞,爲他把朝堂上下管理的井井有條,還幫他培養出了一批批軍工人才,一步步把軍工體系建立起來,可以說,大明之所以有今天,他朱慈炅之所以有今天,徐光啓絕對要居首功。

現在恩師都七十四了,自己曾多次勸他回家養老,他卻一直眷戀不去,朱慈炅知道,恩師不是眷戀權勢,而是放心不下自己這個弟子,或許在他眼裡,自己永遠是那個剛剛登上帝位,需要人扶助的小皇帝吧。

朱慈炅偷偷的看着恩師的滿頭銀髮,淚水不禁模糊了他的視線,他真怕恩師哪一天突然就去了,到時候讓他怎麼報師恩啊!

不行,自己不能留下永久的遺憾,師恩必須馬上就報!

想到這裡,他把奏摺放回木盤,揮了揮手,哽咽道:”不看了,發下去吧。“

王承恩聞言,趕緊領着一幫太監捧着奏摺退出書房,徐光啓對朱慈炅可是熟悉無比,自然聽出了皇上聲音有點不對勁,他立馬擔心的問道:”皇上,您這是怎麼了,哪裡不舒服嗎?“

朱慈炅偷偷抹了一把眼淚,清了請嗓子,微笑道:”朕沒事,恩師不用擔心。“

徐光啓聞言仍是不信,邊仔細的打量朱慈炅,邊奉勸道:”皇上,若是感覺那裡不舒服就趕緊傳太醫吧,不能諱疾忌醫啊!“

朱慈炅並沒有答話,而是搖了搖手,站起來朗聲道:”曹化淳,擬旨。“

曹化淳聞言,一溜煙走過來,翻出一張空白聖旨,提筆候着。

朱慈炅接着朗聲道:”帝師徐光啓忠睿勤勉,勞苦功高,是爲大明之柱石,百官之楷模,特授太師銜,封柱國公,年俸萬石,世襲罔替。“

曹化淳自然是毫不猶豫,唰唰唰的寫起來,徐光啓卻是嚇的站起來,驚呼道:”皇上,使不得啊,微臣何德何能,怎當得起太師之職,國公之位,請皇上收回成命。“

說罷就待跪下去,朱慈炅卻是一把扶住他,含淚道:”沒有恩師哪有哪有今日之朕,今日之大明,太師和國公都不足以報答師恩之萬一,恩師您就不要推辭了。“

說罷,他朝曹化淳使了個眼色,催他快點。

曹化淳連忙取出大印,啪的往聖旨上一蓋,然後使勁往聖旨上吹起來,待墨跡稍幹便將聖旨送到朱慈炅跟前。

朱慈炅結果聖旨,一把塞到徐光啓手裡,堅定的道:”恩師,朕意已決,您就收下吧。“

徐光啓都被他這突如其來的封賞給弄蒙了,只能呆呆的看着手上的聖旨,爲難的道:”這,這,這......。“

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十六卷 第四十七章 瘋狂咆哮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十六卷 第四十七章 瘋狂咆哮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潰千里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貿易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四卷 第十四章 商戰演練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貿易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衛大遷移
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十六卷 第四十七章 瘋狂咆哮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十六卷 第四十七章 瘋狂咆哮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潰千里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貿易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四卷 第十四章 商戰演練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貿易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衛大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