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

盧象升聽到斥候的彙報,不由嗤笑了一聲,這些賊寇還真幼稚啊,明知道翼城有二三十萬人馬在等着他,他還會傻乎乎的一頭扎進去嗎?平陽府又不是華山之巔,只有一條路能進去,進平陽府的路多了,從陽城翻過莽莽羣山進入翼城地界算是最難走的一條路了,他何必舍易求難呢?

從陽城往西翻山越嶺抵達翼城起碼要五六天,從陽城往北延官道趕往汾州也只要五六天時間,而汾州的南邊就是靈石城,是朝廷在平陽府最後的據點。盧象升原來就計劃從汾州進入平陽府,先到靈石城休整一下再去剿賊,那會兒靈石城南邊的霍州還有一兩萬賊寇呢,現在主力全跑翼城去了,能留下幾千人據守就不錯了,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盧象升略微在地圖上研究了一陣就有了主意,他令副將張弘業帶領此次襲營中受傷的一萬名士卒留在王嘉胤大營虛張聲勢,而自己卻帶着九萬主力繞道潞安府往汾州趕去。

一路上晝伏夜行,五天後大軍便趕到汾州,盧象升並沒有馬上進入平陽府地界,而是先派人去靈石城瞭解了一下情況。

賊寇果然以爲他會直接進攻西南方向的翼城,主力全部跑那邊去了,靈石城附近的霍州和汾西都只留下兩三千人馬把守。

如此良機自然是不能錯過,盧象升立馬率領大軍秘密遷移到靈石城北面十餘里處的一處山谷隱藏起來,然後密令平陽知府如此如此......。

第二天,靈石城出現詭異的一幕,平陽知府不知道腦子抽了什麼瘋,竟然將僅有的五千守軍派出去四千,兩千派往西南門的汾西城,兩千派往正南面的霍州城,就在城下不到兩百步處安營紮寨,造起攻城器械來!

派兩千人去攻打兩千多人把守的城池,這是神經病犯了吧?你當城池裡面的兩千多賊寇是紙糊的啊!

《孫子兵法》有云: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你要攻城,不說十倍的兵力,起碼要有五倍的兵力吧,比敵人的兵力還少,還跑去攻城,那是找死,恐怕還沒攻上城牆人就全死光了!

平陽城的守軍彷彿就是吃錯藥了般,完全不管兵法,就在那使勁的造攻城器械,而且他們造的攻城器械還很單調,就是雲梯和井闌。那雲梯倒還罷了,反正就兩根柱子一些橫擔,是個人都不會造錯;那井闌就有點奇怪了,城牆明明只有兩人高,他們卻造三人高的井闌,而且還不帶輪子的,矗在那裡造了一排又一排,不知道他們是真不會造呢,還是算錯了城牆的高度。

城牆上的賊寇笑的都快抽瘋了,時不時就有賊寇跳上箭垛,站上面使勁嘲諷,一時之間污言穢語不絕於耳,什麼:

“喂,對面的,你們是不是腦子有病啊,井闌要帶輪子的知道不?”

“哎呀,我好怕啊,你們造這麼多不帶輪子的井闌不是想笑死我們吧?”

“你們這樣虛張聲勢,不是想引我們出城來打你們吧,我們有你們那麼蠢嗎?”

“喂,吃飯時間到了,你媽媽叫你們回去吃飯了,哈哈哈哈。”

平陽守軍彷彿着了魔一般,不管城牆上的賊寇怎麼嘲諷,就是矇頭一頓造,那雲梯都夠上萬人用了,他們還是不停的造不停的造,那井闌都快排的跟城牆一樣寬了,他們還是不停的造,不停的造。

到了第五天下午,他們終於停下來了,此時井闌已經排的和對面的城牆一樣寬了,雲梯更是擺了一地,怕是夠兩三萬人用了。他們就那樣把東西造好的井闌和雲梯扔在那裡,人卻是回營休息去了。

城裡的賊寇也不是傻子,憑藉城牆的優勢他們兩千多人可以完全碾壓對面的官軍,但如果衝下去跟他們在平地上打,怕是再來一倍的人都打不過他們。這些賊寇可不像王嘉胤的手下那樣久經沙場,他們也就是剛放下鋤頭的農民而已,蠻力是有那麼一把子,仍個滾石檑木什麼的可能比官軍還有勁,甚至拉弓射箭他們也會,反正是守城,拉開弓往下射就行了,一蓬箭雨下去總能射中幾十上百人。但要是真刀實槍的拼殺,估計他們兩三個人都打不過一個官軍。

城牆上的賊寇不下來,城牆下的官兵也不進攻,一晚上就這樣在平靜中渡過了。

到了第六天一早,城牆上的賊寇再往下看去的時候卻是嚇的差點從城牆上栽下去。

城牆下不知道什麼時候來了無數的官兵,密密麻麻的數都數不清楚,那些背火槍的正使勁往井闌上爬,而那些什麼刀盾兵,長槍兵,長戟兵卻擡着雲梯站成一排又一排,這架勢,怕是想把雲梯鋪滿整個城牆。

來的自然是盧象升手下的大軍,他將一萬運輸兵留下看守大營,其餘八萬人馬,他親自率領四萬去攻霍州城,曹文詔帶着另外四萬去攻汾西城。

此時,霍州城下,四萬大軍雲集,盧象升站在正中間的雲梯前靜靜的等候着。

其實進攻一個只有兩三千人把守的小城池並不用四萬人馬,盧象升之所以這樣安排,首先,這次用的是一種全新的戰術,那就是用燧發槍進行火力壓制,誰都沒這麼幹過,具體效果怎麼樣還不得而知,自然是要多準備些人馬。

然後,時間不等人,他必須速戰速決,一舉拿下霍州和汾西,別看翼城在平陽的西南角,其實離霍州也就兩百多裡地,快馬加鞭一天就到了,他之所以讓平陽知府先來造攻城器械就是這個原因。

如果他一開始就率大軍前來,那事情可能就沒這麼簡單了,霍州和汾西城裡的賊寇肯定會快馬通知翼城的三十六營,如果那邊馬上做出反應派出所有騎兵來援,一去一來也就兩天時間。

他這邊就算他九萬大軍全過來了也必須造攻城器械,人不可能憑空登上城牆,而且人再多,造攻城器械也要一兩天,到那時,還沒開始攻城賊寇的騎兵就到了,三十六營騎兵加起來可有五六萬,九萬人攻擊五六萬人把守的城池,沒有十天半個月是下不來的,而過個十來天賊寇的步兵早就到了,到那時,別說攻城了,他這九萬大軍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個問題。

所以他讓平陽知府先各派兩千人馬來造攻城器械,這樣的話城裡的賊寇只會當平陽知府是腦袋抽瘋了,就算他們派人通知了翼城的賊寇,翼城那邊也不會怎麼在意。而攻城器械一旦造好,只要人夠多,破城也就是一兩個時辰的事情,到那時賊寇就無力迴天了。

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不想造成太多的傷亡,畢竟他總共就九萬人,賊寇可是有二十多萬,如果攻城戰中傷亡太大,他面對賊寇主力的時候就捉襟見肘了。

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八卷 第二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二章 登基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三卷 第九章 發展實業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二卷 第八章 人渣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
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八卷 第二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二章 登基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三卷 第九章 發展實業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二卷 第八章 人渣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