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

天雄軍這個名字並不是盧象升起的,是崇正皇帝朱慈炅親自命名的,至於爲什麼叫天雄軍,盧象升也不是很瞭解。

孫傳庭手下的軍隊皇上也給取名了,叫秦軍,這個名字就比較好理解了,陝西是古時秦國的發源地,在陝西招的兵自然叫秦軍。

盧象升想來想去,也只想到一個與天雄二字有關的事情,好像他原來出任知府的大名府有個地方就叫天雄,但這兵是在山西招的啊,爲什麼要叫天雄軍呢?

其實,朱慈炅給盧象升手下的軍隊取名天雄軍是有原因的,他雖然不知道大名府有個地方叫天雄,但他知道孫承宗和袁崇煥訓練出來的廣寧鐵騎、盧象升操練出來的天雄軍還有孫傳庭手下的秦軍是頂頂有名的明末三大精銳,崇禎朝那會兒連京營都不靠譜,唯有這三大精銳可以和後金鐵騎正面硬拼而不落下風。

既然有這麼輝煌的歷史,天雄軍這個名號自然是不能埋沒了,他之所以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盧象升能像歷史上一樣,操練出一支天下聞名的雄師。

天雄軍爲什麼會這麼厲害呢?曾經有所謂的磚家分析,說什麼天雄軍中大多是父子、兄弟、親友、同鄉、同學關係,所以異常團結,隨便死一個,都能憤怒一堆人,所以戰鬥力很強。

好吧,這個理由很好很強大,明朝那會兒有沒有同學這個說法暫且就不去討論了,關於這父子一說就有很大的問題,一家人如果把父子都送上前線了,那這家人還怎麼活?

還有是同鄉就會戰鬥力強,這未免有點太牽強了,明朝那會兒又沒有全國大徵兵,軍隊一般都是分片招的,同一支軍隊裡又有幾個不是同鄉,上百萬軍隊裡面怎麼就幾萬人戰鬥力強呢?

兵法有云:百萬之衆不用命,不如萬人之鬥也。這正是明末明軍的真實寫照,一百萬軍心渙散的明軍還真不如盧象升手下一萬天雄軍戰鬥力強。

盧象升的天雄軍強就強在凝聚力上,這個凝聚力並不是那些磚家所分析的是因爲大家都是父子、兄弟、親友、同鄉、同學關係,而是因爲盧象升身先士卒,因爲盧象升能和士兵們同甘共苦。

史書給盧象升的評價就是,他善於馭下,士卒願意替他效死力。

讓士卒願意替你效死力可沒那麼容易,而盧象升就有這個人格魅力。

一般人如果猛然之間有了五百萬兩,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要好好享受一番,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不管是不是軍費,五百萬兩,用個幾千兩總沒問題吧。但是他沒有,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享受,而是士兵的溫飽。

所以,五百萬兩到手以後,他沒有想過要爲自己花一分錢,但一聽說士兵們要發棉衣、靴子、棉被,他毫不猶豫的就訂了,要發軍帳,訂,要準備糧草,訂,一百多萬兩花出去他眉頭都不皺一下。但一涉及到他自己,一個帥帳就多四十兩銀子,他都捨不得花。

還有,一般人如果榮升一省總督,起碼要大擺筵席,廣宴親朋,他卻是一接到任命就往太原趕,從來就沒想過要慶賀的問題。

到了太原他也沒有去應酬當地官吏的宴請,而是帶着親衛整理營地,準備迎接新兵的到來。

現在曹文詔帶着一衆將領和一千關寧鐵騎來了,他的幹勁就更足了,營地整理完了,他竟然帶着衆人開始爲新兵扎帳篷了!

這個連曹文詔都看不下去了,規勸道:“紮營也是新兵訓練內容,您這都替他們紮好了,他們豈不是連紮營都學不會!”

盧象升卻回答道:“以後紮營的機會多的是,我這給他們扎個樣板出來他們就知道應該怎麼紮營了,再說他們都是從山西各地趕過來的,一路勞頓,先讓他們休息一晚纔有精神,大不了過幾天就讓他們拆了再重新紮一次!”

曹文詔拗不過他,只得跟着他一起紮營,兩千多人扎一萬來個軍帳其實也費不了多少事情,就算平均每人每天只能扎一個軍帳,五天時間也就扎完了。

於是一個月期滿,等新兵們前來報到的時候發現營帳都整整齊齊的紮好了,而且軍服、靴子、棉被都按人頭分別堆放在營帳裡,他們只要換上衣服隨着軍官們去領武器就行了!

當他們聽說這是總督大人帶人親手給他們紮好的,爲的就是能讓他們第一天能好好休息一下,一個個都感動的不行了,有這樣的將領,下面的士兵好意思不聽他的嗎?

當然,這個營帳據說是過幾天就要拆了重新紮一遍的,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哪怕是拆了重新紮十遍呢,關鍵是將領能爲他們着想,跟着這樣的將領讓人感覺心裡踏實。

在盧象升的規劃下,營地裡一切都井然有序,去武庫領武器的時候卻出了問題,倒不是武器數量不夠,畢竟大明曾有兩百多萬軍隊,這些軍隊去屯田的時候武器都是要上繳的,就算再來十萬人武器也是夠的。關鍵是這武器的生鏽了,保養的再好,放個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不生鏽那是不可能的。

刀槍盾戟什麼的倒還罷了,把表面的鏽跡磨掉湊合着還能用,這弓箭就不行了,弓身已經鏽的沒什麼彈力了,弓弦更是一拉就斷,壓根就用不了了。

怎麼辦呢?崇禎朝那會兒盧象升是自己組織人造了一批強弩,令賊寇聞風喪膽,現在他強弩都不用造了,還有更厲害的燧發槍呢,皇上可是保證了,一個月最少給他發一萬把新型燧發槍,這比他自己造強弩快多了。

盧象升見弓箭都不行了,乾脆就不要弓箭兵了,全部換成長槍,燧發槍裝上刺刀之後近戰就更長槍差不多,先讓士兵訓練一下長槍的突刺和格擋也好。

那這十萬大軍具體怎麼分類呢?大明軍隊的標配一般都是三七開,也就是說十萬大軍裡面一般都是三萬騎兵,七萬步兵。但由於長年沒有參加戰鬥,有的軍戶甚至是幾輩子都在屯田,騎兵的戰馬數量已經嚴重不足了,特別是西北大旱以來,人都吃不飽了,誰還有心思管馬啊。所以這次招來的新兵,帶了馬來的才堪堪兩萬人,那兩萬匹馬裡面,真正能當戰馬用的也就一萬來匹,其他的要麼瘦骨嶙峋,要麼老態龍鍾,更有的是騾子是馬都還有待分辨!

盧象升沒辦法,只得在十萬新兵中剔出一萬體質較差的,每人配備一匹沒用的戰馬,直接讓他們當運輸兵得了,至於馬車,車輪子倒是可以買現成的,車身那就自己造吧,整個馬車買下來畢竟太貴了,山西多山,木頭還是不缺的。

剩下的九萬人馬,盧象升做了詳細的劃分,一萬騎兵由前鋒總兵曹文詔統領,副將張弘業則統領兩萬刀盾兵,參將王承胤和張叔嘉各領一萬長戟兵,其他四個參將則各領一萬長槍兵。第二天就開始操練,熟悉戰陣和各自的兵器,長槍兵還要跟京營親衛學習燧發槍射擊和裝彈,等配齊四萬燧發槍,大軍就可以出征了。

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一章 暗鬥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八卷 第四章 寶島東番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序章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七卷 第十六章 抵達果阿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八卷 第三十四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中)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七卷 第十八章 經濟殖民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
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一章 暗鬥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八卷 第四章 寶島東番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序章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七卷 第十六章 抵達果阿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八卷 第三十四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中)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七卷 第十八章 經濟殖民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