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打仗首先得把敵我雙方的情況都摸清楚,這麼簡單的道理朱慈炅還是知道的,他令秦良玉在三千營招募了一千精銳,經過簡單的斥候訓練之後,便全部派往薊州以北的蒙古草原,去刺探皇太極的情況,看他到底什麼時候來偷襲。

朱慈炅本來不準備啓用三千營的,因爲他們都是蒙元投靠過來的。但是這次卻正好需要用到他們,朱慈炅也不是死板的人,爲了心中的一點芥蒂就把三千營永遠雪藏這種蠢事他自然是不會做的,去蒙古草原刺探情報還是派地地道道的蒙古人最好。

將三千營的精銳派出去之後朱慈炅又密令孫承宗速速趕回京師,畢竟自己對大明的邊軍一點都不瞭解,還是聽聽孫承宗的意見比較好。

先期的準備工作就只能做這些了,在不知彼又不知己的情況下,朱慈炅自然不會瞎指揮,一切都要等蒙古草原的情報和孫承宗回來之後再做安排,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試試這燧髮式手雷和地雷的威力到底如何。

王恭廠已經逐漸步入正軌,畢懋康和宋應星又是專家中的專家,像燧髮式手雷和地雷這麼簡單的東西,他們自然是手到擒來。朱慈炅將燧髮式手雷和地雷的草圖畫出來以後,他們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把樣品做出來了。

接下來的測試工作也不用朱慈炅操心,在他的提點下,測試工作也逐漸進入了專業化軌道,現在測試武器威力用的再也不是簡單的木板了,而是簡易的人形木偶,而且木偶身上還分別穿着軟甲、鎖子甲和盔甲。

測試結果出乎了朱慈炅的預料,軟甲基本上擋不住四射的鋼針;鎖子甲也不行,鋼針會從甲片的間隙中鑽進去,防護效果比軟甲還差;只有盔甲才能擋住鋼針,但是手腳還有面部等沒有防護的位置還是不行,照樣插滿了鋼針。總的來說現在的士兵裝備是沒有辦法防禦這暴雨梨花針般的手雷和地雷的,只要一炸開,方圓五米之內所有人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既然效果比預期的還要好,那自然要可勁的造,朱慈炅直接下令,燧發槍的生產全部停了,所有人全力生產手雷和地雷,反正再過一年新型燧發槍的圖紙就有了,再造這些簡易的燧發槍簡直就是浪費資源。

燧髮式手雷和地雷的工藝其實十分簡單,殼體直接鑄出來再在口子上車個螺紋就行了,燧發裝置也和簡易的燧發槍差不多,而且做手雷和地雷不用車槍管也不用做子彈,只要做殼體和燧發裝置就行了,這速度自然是奇快無比,就王恭廠現有的一千多人,一天做一千個手雷或者是地雷都沒問題。

朱慈炅還嫌不夠快,又下旨將工部所有的鐵匠和石匠全部召集起來,鐵匠專門負責鑄造殼體,石匠則負責加工燧石並將燧石裝在彈片上。這樣原來王恭廠的工人只要負責機牀加工就行了,效率又提高了一倍,一天足足能生產出兩千多顆手雷或者地雷。

這次主要是守城,手雷的作用比地雷要大,所以朱慈炅規定每天先生產兩千顆手雷,剩下的時間再生產地雷,能做多少是多少,也不強求數量。

正當王恭廠開始瘋狂造雷時,孫承宗終於趕回京師,他也顧不得休息,一回京師便來到皇宮參見崇正皇帝朱慈炅。

朱慈炅將他召到御書房,開門見山就是一句:”太傅,朕接到密報,後金將繞道蒙古草原,從薊州鎮方向偷襲京師!“

孫承宗聞言並沒有驚慌,他走到早已掛好的地圖跟前,滿臉凝重的道:”後金現在最多能組織十萬兵馬前來偷襲,他們是不可能攻破京師的,這其中必定有詐。“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孫承宗都不用看後世的史書,就能猜出皇太極這是在聲東擊西,朱慈炅滿臉欽佩的問道:”那太傅認爲他們想幹什麼?“

孫承宗盯着地圖仔細看了一會兒便肯定的回答道:”微臣認爲他們想奪取薊州鎮,切斷遼東和京師的聯繫!“

朱慈炅簡直佩服的五體投地,孫承宗竟然看一會兒地圖就能將皇太極的意圖猜個**不離十!

崇禎當皇帝那會兒就是太不相信別人了,其實袁崇煥也看出了皇太極的意圖,兩次上書示警,崇禎皇帝都不予理睬,結果皇太極真的來了,而且還把薊州鎮給佔了,崇禎皇帝竟然將袁崇煥給凌遲了!不得不說,這絕對有惱羞成怒的成分在裡面。

朱慈炅自然不會做崇禎那種傻事,他再不待見袁崇煥也不會把他給殺了,而且現在遼東做主的是孫承宗,提出後金會偷襲京城的又是他崇正皇帝朱慈炅,這次皇太極想輕輕鬆鬆的拿下薊州鎮怕是不可能的了。

既然孫承宗判斷正確,朱慈炅自然不會再囉嗦,他直截了當的請教道:”那太傅認爲我們該怎麼保住薊州鎮?“

孫承宗皺眉沉思了一會兒,搖頭嘆息道:”要力保薊州鎮就必須將遼東的主力全調到遵化附近,到時候皇太極如果直接攻打寧錦防線,我們怕是來不及回援了。“

朱慈炅聞言一拍額頭,連忙將書桌上的一份測試報告交給孫承宗,尷尬道:”朕把這個忘了,太傅先看看再下定論吧。“

孫承宗疑惑的結果測試報告,匆匆的看了起來,看着看着,他眼睛慢慢變大,最後連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他驚喜的問道:”皇上,真的有此神物嗎?“

朱慈炅沾沾自喜的道:“王恭廠可不是白建的,現在正全力生產手雷和地雷呢。”

孫承宗又迫不及待的問道:“那一天能做多少?”

朱慈炅自豪的回答道:“手雷兩千顆,地雷三百顆左右。”

孫承宗聞言對着地圖計算起來:“一天兩千顆,十天就是兩萬顆,現在蒙古草原牧草旺盛,正是修養生息的時候,皇太極不大可能興兵,只有等到十月牧草枯萎,他纔會進犯。從現在到十月還有一百餘天,也就是說可以造出二十萬顆手雷。遵化到京城沿線共有大小城池十六座,每座城池最少可以分發一萬顆手雷,皇上,守得住,我們絕對守得住!”

朱慈炅聽到這個答案長吁了一口氣,誠懇的請教道:“請問太傅這兵馬又如何調動呢?”

孫承宗早已成竹在胸,聞言毫不猶豫的對着地圖指點道:

“令昌平總兵尤世威領兵三萬駐守密雲、懷柔、順義,每城一萬人馬,各配手雷一萬;

令宣府總兵侯世祿領兵三萬駐守三河、平谷、通州,每城一萬人馬,各配手雷一萬;

令大同總兵滿桂領兵四萬駐守薊州、香河、玉田,其中薊州兩萬人馬配手雷兩萬,香河、玉田各一萬人馬,各配手雷一萬;

令薊州鎮巡撫王元雅率薊州五萬兵馬全部集結於遵化和三屯營,其中遵化三萬人馬配手雷三萬,三屯營兩萬人馬配手雷兩萬;

令山海關總兵趙率教領兵三萬駐守永平、遷安、灤州,每城一萬人馬,各配手雷一萬;

剩餘手雷留守京城用,地雷則可令錦衣衛選五千精銳埋於後金軍必經之路,京城有五軍營和神機營精兵將近六萬,根本就不用擔心,只要各總兵注意守好自己的防區,後金肯定一座城池都拿不下來。“

朱慈炅對着地圖分析了一下孫承宗的部署,感覺這樣調兵遣將已經是最好的安排了,不由贊同道:”好,就依太傅所言。“

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六卷 第四十七章 瘋狂咆哮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穫果實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十五卷 第四十六章 飛速支援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七卷 第十六章 抵達果阿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序章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
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六卷 第四十七章 瘋狂咆哮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穫果實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十五卷 第四十六章 飛速支援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七卷 第十六章 抵達果阿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序章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