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

高迎祥率軍在峽谷遇襲以後領着殘兵敗將一路退入洪洞縣城,他一邊修整,一邊派人急報王自用:盧閻王太兇猛,我所率的騎兵隊伍已然被他打殘,望速率義軍主力前來相助,不然洪洞恐怕亦將不保。

且不說那王自用率領三十六營的二十多萬主力到了哪裡,盧象升嚐到了燧發槍的甜頭之後,膽子是越來越大了,他剛打掃完戰場便命人通知趙城的張立位和王國忠,留下一千火槍兵守城,其餘人馬速速帶着攻城器械到洪洞城下與他匯合!

於是,當天晚上,高迎祥便發現盧閻王追上來了,而且還不止四萬人馬,起碼有**萬!

這一夜,洪洞裡的義軍可以說徹夜未眠,**萬朝廷大軍兵臨城下,誰能安穩的睡着啊,一個不好可就有頭睡覺沒頭起牀了!

盧象升並沒有連夜發起進攻,兩日之內連下三城,還伏擊了賊寇的騎兵,手下的將士可以說已經累到不行了,讓他們休息一晚也無妨,反正賊寇的主力一兩天內是不可能趕到洪洞的,可他**萬大軍攻一個洪洞縣卻不需要一兩天!

他這不是盲目自信,要城裡面是兩萬多賊寇的步兵,他可能一兩天還攻不下來,因爲步兵中有刀盾兵,甚至有巨盾兵,只要組成盾陣,燧發槍的威力就大打折扣了,攻城戰中己方並不能佔據絕對優勢。但現在洪洞縣裡面大部分都是騎兵,騎兵可很少有舉盾的,他們是不可能組成盾陣的,沒有盾陣,他們就是移動的靶子!

所以,盧象升下令讓手下的將士好好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早上還讓他們有條不紊的吃了早飯,這纔開始攻城。

一方是好吃好睡,連戰連勝的官軍,一邊是倉皇逃竄,連覺都睡不安穩的賊寇,這攻城戰的結果可想而知。而且盧象升爲了迅速拿下洪洞並沒有四面圍攻,如果將四面圍住,城裡的賊寇肯定會拼死反抗,那時候就要費一番手腳了;只狂攻一面的話,城裡的賊寇一旦頂不住便會逃跑,反而容易得手些。

高迎祥果然無心戀戰,盧象升在北面狂攻了一個時辰之後,他便領着兩萬騎兵從南門逃跑了,至於原來守城的賊寇,那就只能降了。

盧象升並沒有繼續追擊,前面可是平陽府的治所臨汾城,是山西有數的大城,賊寇留下了近萬人把守,而且王自用所率的賊寇主力算算時間也快到臨汾了,別跑過去一頭給撞上了。

現在天雄軍雖然歷經了幾戰,但正式操練卻沒有多長時間,完全是趕鴨子上架,硬撐的,真要遇到了二十多萬賊寇還不知道幹不幹的過呢。

盧象升這邊不主動進攻,賊寇那邊自然不會傻傻的跑過來攻城,燧發槍那攻擊距離,想想都讓人絕望,在平原上還可以用盾陣抵擋,你要跑去攻城,那簡直就是去給人當靶子。

雙方就這樣在洪洞和臨汾一線開始了漫長的對峙,盧象升乘機把天雄軍拉到平陽以北操練了一番,相繼收復了石樓、永和、大寧等地,天雄軍的戰陣和配合越來越熟練逐漸達到了京營精銳的水準。

盧象升並沒有急於向臨汾發起進攻,皇上可是說了,等王恭廠擴建完成,就要開始試製新式火炮了,到那時,有火炮之助,臨汾的城牆再高都沒用!

盧象升和天雄軍這邊暫且按下不表,且看看孫傳庭和秦軍的情況。

話說孫傳庭上任陝西總督之後並沒有像盧象升一樣隨意的劃拉了一些衛所將十萬大軍招滿,而是親自跑去榆林附近招兵去了。

這榆林可不得了,榆林明朝那會兒不叫榆林市而叫榆林鎮,是明朝九邊之一,從明初開始,榆林就重兵雲集之地,歷年來與蒙古韃靼部征戰不休,武備從來就沒有鬆懈過。

榆林鎮的面積不大,自西南向東北雖然有兩百多裡,整個轄地卻像一個勺子一樣狹窄,最窄的地方都不到十里寬,但就這麼一塊狹長的小地方卻有三十多個衛所,屯軍之多可想而知!

這裡的百姓可以說都是軍戶,自明初開始就不怎麼種地,傳統職業就是當兵,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軍餉。平時街坊鄰居聊天,談論的也不是你家種了多少地,我家收了多少糧,而是東家老頭子打過哪些地方,西家小子砍了多少人頭,民風之彪悍那可不是吹出來的。

據說李自成縱橫陝西那會兒就在榆林吃了幾次悶虧,他實在氣不過,派了十萬大軍前來征討,結果一個小小的榆林縣城硬是打了八天才打下來!勸人家投降,人家直接一句:“吾榆林之人,男不知耕,女不知織。縣官轉餉以食我,垂三百年來矣,忠義節俠著於九邊,肯爲賊屈耶?”,榆林人的忠勇可見一斑。

還有決定明清氣運的錦州決戰,吳三桂帶着明軍主力無恥的跑了,關寧鐵騎也撤回了寧遠,引得錦州十萬明軍炸了營,一路向南倉惶逃竄。唯有三萬秦軍將士巋然不動,最後剩下幾百人時竟然決死突擊皇太極的中軍,嚇得御營正黃旗都跑了一大半,最後皇太極不得不拔刀親自上陣,才轉危爲安!

榆林人可以說是明朝職業軍人的典範,孫傳庭要招兵自然是要招榆林兵。

這些年正逢大明經濟不景氣,邊軍的數量日漸壓縮,榆林三十多個衛所,邊軍竟然不到三萬!以當兵爲生的榆林人都快活不下去了,正好這時候孫傳庭來招兵,榆林軍民自然是興奮到不行,壓根就不用去喊,一窩蜂全來了。

按一個衛所五千軍戶計算,榆林大概有十五六萬軍戶,除去三萬邊軍,應該只剩下十二三萬兵源了,但來報名的十五萬都不止,害得孫傳庭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才把沒招上的五萬多人勸回去!

這榆林兵的素質自然是不用說,稍加訓練陣型、陣列就排的像模像樣,行軍、紮營更是不用孫傳庭管,因爲他們好多都是軍帳里長大的!

崇正四年這會兒陝西的賊寇原本就不多,大部隊都跑山西平陽府那邊吃香的喝辣的去了,留下的都是幾千人一股的流寇。對全是榆林兵的秦軍來說這些賊寇就是一盤盤菜,剿起來那叫一個輕鬆加愉快,遇到賊寇的時候都不用孫傳庭動員,他們自己就嚎叫着衝上去了,那速度,好像前面有錢撿一樣。對於榆林兵來說,賊寇的人頭可不就是錢嘛!

後面祖大弼這個二愣子來了更加不得了,一天到晚帶着這幫嗷嗷叫的榆林兵到處找賊寇,一遇到賊寇就爭先恐後搶的不亦樂乎,搞的陝西境內的賊寇聞風喪膽,但凡有點辦法的都跑山西去了。

所以,不到三個月時間,陝西境內基本上見不到義軍的蹤跡了,整個西北的義軍幾乎全部聚集到了山西平陽府。

義軍主力三十六營是二十多萬,盧象升的天雄軍和孫傳庭的秦軍加起來也是二十餘萬,現在天雄軍和秦軍都逐漸成型了,戰鬥力已經超過了義軍。貌似只要讓孫傳庭在西線發起攻擊,直奔臨汾以南,就可以來個鐵壁合圍,將義軍主力清剿乾淨了。

會是這樣的嗎?本卷終了,且看下卷分解。

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六卷 第四十一章 盟國出手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十八卷 第七十章 協助盟友之墨西哥城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三卷 第十九章 攔截商船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三卷 第十七章 花魁大會第二十章 明月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四卷 第五十二章 蘇祿海戰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
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六卷 第四十一章 盟國出手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十八卷 第七十章 協助盟友之墨西哥城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二卷 第二十二章 艱難的思考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三卷 第十九章 攔截商船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三卷 第十七章 花魁大會第二十章 明月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四卷 第五十二章 蘇祿海戰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