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

各地守軍整編成正規軍團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會兒大明除了有京遼和京東兩條鐵路,其他地方還處於交通基本靠走的階段,如果讓他們來京城集結,恐怕有些守軍過年都要在路上過了,朱慈炅想了想,還是把集結地點定在了襄陽城,那裡基本處於大明現在疆域的中心位置,從各省過去路途都差不多,只要把軍團主將派過去就行了,這樣就省卻了各路人馬大半趕路的時間。

正規軍團的編制既定,接下來就是預備兵團了,這預備兵團主要是補充戰損用的,也就是屯衛和正規軍團的中間環節,崇正朝以前大明主要還是以冷兵器爲主,直接從屯衛調人,稍微操練一下差不多就能投入戰鬥了,現在可不行,如果不會開槍開炮,招過來起碼得訓練幾個月,如果是在戰時,肯定會貽誤戰機,所以朱慈炅決定組建三個預備軍團。

有了預備軍團就能先將屯衛召集起來,訓練一下火槍和火炮的基本操作,一旦正規軍團出現傷亡,馬上就能補充戰損,而且平時朝廷需要大量用人的時候,直接把預備軍團拉過去就行了,方便的很,比如賑災,比如這次西北開挖河渠。

至於預備兵團的主將,朱慈炅也想好了,就是洪承疇、左良玉和吳三桂,這三個人可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將,當然,他們這個名並不是什麼好名聲,因爲他們最後都投降了滿清!

朱慈炅本來是想將他們打壓下去,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的,但這幾個人卻偏偏都有真材實料,而且現在後金都被他趕到蒙古草原去了,建朝稱帝建立滿清也只能噁心一下他而已,這三個人壓根就沒有機會展現他們軟骨頭的一面,人家又沒有犯錯誤,放着不用,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了。

特別是這個吳三桂,他出身於遼西將門世家,父親是原錦州總兵吳襄,他舅舅是現東瀛第一軍團主將祖大壽,按明朝的軍制,他就是積祖蔭也應該提拔爲總兵了,問題這貨不但出身好,而且還有真本事,他崇正二年參加武舉就差點奪魁,後面參加遼東的一系列大戰表現都相當突出,僅憑軍功就已經晉升爲總兵了,這麼一個根正苗紅才能出衆的將領不提拔,恐怕整個遼東一系的將領都會有意見。

現在好了,直接提拔他爲軍團主將,升到頂了,大家總該沒話說了吧!

不過這個軍團主將只是個花架子而已,不能直接參加戰鬥不說,這裝備朱慈炅也沒打算給他們配齊,就是操練一下新兵而已,配那麼多武器裝備幹什麼,每個軍團配上一萬把二四式燧發槍和一百門三一七式榴彈炮就行了,而且都是一等軍團淘汰下來的舊貨!

這三個人這輩子基本上就這樣了,預備軍團是不用參加戰鬥的,不參加戰鬥就沒法獲得軍功,沒有軍功就不能升職,讓他們在預備軍團主將的位置上終老去吧。

陸軍的編制大概就這樣定下來了,大明陸軍現在共有正規軍團十三個,預備兵團三個,總計一百六十萬人馬。

其中一等軍團有:

秦良玉統帥的禁衛軍第一軍團;

盧象升統帥的天雄軍;

曹文詔統帥的關寧軍;

二等軍團有:

孫傳庭統帥的秦軍;

滿桂統帥的遼東軍;

毛文龍統帥的東江軍;

三等軍團有:

史可法統帥的禁衛軍第二軍團;

曹文詔統帥的邊防軍第一軍團;

馬祥麟統帥的邊防軍第二軍團;

侯世祿統帥的遠征軍第一軍團;

秦翼明統帥的遠征軍第二軍團;

秦拱明統帥的定遼軍;

李明甫統帥的武威軍;

預備軍團有:

洪承疇統帥的陝西預備兵團;

左良玉統帥的山西預備兵團;

吳三桂統帥的河南預備兵團;

對各級軍團的裝備朱慈炅也做了統一的規定,具體的配置是:

一等軍團騎兵五萬,炮兵一萬,步兵四萬,配三一七式榴彈炮、四一七式榴彈炮、五一八式榴彈炮、六二零式榴彈炮各二百五十門,騎兵和步兵每人配轉輪步槍一把,手雷五顆,炮兵每人配左輪手槍一把,手雷兩顆。

二等軍團騎兵三萬,炮兵一萬,步兵六萬,配三一七式榴彈炮、四一七式榴彈炮、五一八式榴彈炮各三百門,騎兵每人配轉輪步槍一把,手雷五顆,步兵每人配二四式燧發槍一把,手雷五顆,炮兵每人配左輪手槍一把,手雷兩顆。

三等軍團炮兵一萬,步兵九萬,配三一七式榴彈炮、四一七式榴彈炮各四百門,步兵每人配二四式燧發槍一把,手雷五顆,炮兵每人配左輪手槍一把,手雷兩顆。

對於軍銜和軍職朱慈炅也做了統一的規定,爲圖方便省事,他很無恥的盜用了後世的軍銜體系,只是加上了明朝的品級而已。

軍團主將統稱軍團司令,軍銜都是上將,肩章都是兩槓三花,一等軍團司令爲正一品五星上將,軍帽上鑲五顆星,二等軍團司令爲從一品四星上將,三等軍團司令爲正二品三星上將,預備軍團司令爲從二品一星上將;

每個軍團分爲兩個軍,每個軍五萬人馬,主將統稱爲軍長,中將軍銜,正三品,肩章兩槓兩花;

每個軍分爲五個師,每個師一萬人馬,主將統稱爲師長,少將軍銜,正四品,肩章兩槓一花;

每個師分爲兩個團,每個團五千人馬,長官稱爲團長,上校軍銜,正五品,肩章兩槓三星;

每個團分爲五個營,每個營一千人馬,長官稱爲營長,中校軍銜,正六品,肩章兩槓兩星;

每個營分爲五個連,每個連兩百人馬,長官稱爲連長,少校軍銜,正七品,肩章兩槓一星;

每個連分爲兩個排,每個排一百人馬,長官爲排長,上尉軍銜,從七品,肩章一槓三星;

每個排分爲五個班,每個班二十,長官爲排長,中尉軍銜,正九品,肩章一槓兩星;

每個班分爲四個伍,每個伍五人,長官爲伍長,少尉軍銜,從九品,肩章一槓一星;

朱慈炅相信,大明的陸軍整編之後絕對可以稱的上是陸上霸主級的存在,只要不同時與幾個強國開戰,在陸上,大明基本上無敵!

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六卷 第四十七章 瘋狂咆哮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驚喜不斷(四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序章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十八卷 第十五章 圍魏救趙,假道伐虢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
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六卷 第四十七章 瘋狂咆哮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驚喜不斷(四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序章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十八卷 第十五章 圍魏救趙,假道伐虢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