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

山西宣承布政使司位於大明中部偏北,東臨京師,西接陝西,南邊與河南接壤,北邊就是蒙古韃靼部。自明初以來,山西一直是邊防重鎮,境內就有大明九邊中的大同鎮和太原鎮,晉商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依靠供應邊軍物資而起家,最後富甲天下。

山西下設五府兩州,布政使衙門設在中部的太原府,盧象升接到任命以後立馬就帶着皇上親自安排的一千京營親衛趕往太原,由於山西緊鄰京師,所以他是這一批任命的總督裡面除了史可法外第一個上任的。

盧象升可以說是文官中的一個異類,他雖然是江南文人,卻自幼就喜歡騎射,在學文的同時還不忘習武,就這他都能考上進士,證明他不是一般的厲害,而是一個全能型的人才。

其實,早在大名府任知府的時候他就想徵兵去剿滅當地的流寇了,但還沒付諸行動就被皇上招到了京師,任命爲京營副將。

對其他文人來說,這種任命可能有點難以接受,但對盧象升來說卻是正中下懷,因爲他自小就有領軍打仗的夢想,現在榮升京營副將,可以說夢想就快實現了。京營可是皇上的親軍,以現在大明的形勢,遲早會有仗打,要知道明朝的皇帝就沒幾個不好鬥的!

沒想到這京營還沒參戰,他就被派往山西,總督一省兵馬,負責剿滅反賊。這怎麼能不讓他喜出望外,只要招齊大軍,他的理想立馬就能實現了。所以,他一接到命令就急匆匆的趕到太原府,連氣都沒歇一口,便跑到山西都指揮使司將一幫頭頭腦腦全部召集起來,商討徵兵事宜。

他爲什麼跑到都指揮使司而不去布政使衙門呢?這裡就要介紹一下明朝的地方官制了。

明朝那會兒地方行政單位不叫省而叫宣承布政使司,一個省的最高行政長官不叫省長也不叫書記,而叫左布政使和右布政使,都是二品封疆大吏,主管一省的民政工作。

地方上除了宣承布政使司還有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揮使司,這三個衙門合稱三司,都是一省的最高機關,在級別上是平級的,只是分管的事物不一樣。宣承布政使司負責民政,提刑按察司負責刑獄,都指揮使司負責軍事。

而總督和巡撫並不是地方的常設官員,而是在省級之上設置的臨時官員,全稱分別是:“總督某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和“巡撫某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也就是說這總督和巡撫是朝廷派下來臨時處理地方軍務的,事情結束了這總督和巡撫並不會留在地方,而是回朝廷覆命,官復原職。

盧象升這個總督雖然職權比地方上的三司都高,但他主要是來負責軍務的,所以他到了太原以後,便直接去了都指揮使司而不是宣承布政使司。

明朝的軍戶都是世襲的,不打仗的時候軍戶就變成了屯田衛,由各百戶官管理,十個百戶上面有一個千戶,五個千戶所上面就有一個衛所,而衛所上面就是都指揮使司了。

明朝的都指揮使司其實並不是作戰單位,而是一個軍政管理機構,主要負責的管理屯衛的籍貫和日常操練,真正作戰的時候朝廷會派總兵或者巡撫或者總督來統帥部隊,那個時候就跟都指揮使司沒什麼關係了。

所以,盧象升來到山西都指揮使司並不是要從這裡直接領兵去作戰,都指揮使司可以說一個兵都沒有,他手下只有軍戶。你說要多少兵馬,拿兵部的調令來,我給你徵召,武器和裝備也可以在武庫裡領取,至於糧草和餉銀嗎,對不起了,你自己去問朝廷要,我們概不負責!

盧象升查閱了一下山西都指揮使司戶籍本,軍戶數量倒是夠的,山西曆來都是軍事重鎮,大明朝廷不知道在這裡駐紮過多少兵馬,直接留下來屯田的自然少不了,要知道大明開國的時候可有兩百七十萬大軍,這些軍隊大部分最後都變成了屯衛,而且有一多半都屯守在大明的九邊,每個邊防重鎮最少十多萬軍戶,而山西就有兩個邊防重鎮,所以,在山西都指揮司管轄下的軍戶就不下三十萬!

三十多萬軍戶裡面抽調十萬大軍自然是沒有問題的,盧象升劃拉出離邊境比較遠的二十個衛所,讓山西都指揮使司直接在每個衛所徵召五千人馬,十萬大軍的兵源問題就算是解決了,武器和盔甲等大軍齊集以後直接到武庫去領取就行了,剩下的就是操練了,這些倒是沒多大問題,盧象升畢竟在京營跟着秦良玉學習了將近三年,再加上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軍迷,操練軍隊自然不在話下。

關鍵就是糧草和餉銀了,倒不是說皇上沒給他準備糧餉,皇上給了,在出徵之前皇上就把糧餉親自交到他手上了,而且給的還不是三百萬兩,而是五百萬兩--銀票!

懷揣這五百萬兩銀票盧象升真的有點忐忑,這一大卷信紙不像信紙,草紙不像草紙的銀票真的能換來五百萬兩白銀嗎?雖說君無戲言,他也不懷疑皇上的爲人,但,那可是五百萬兩啊!

盧象升在都指揮使司處理完徵兵的事宜便領着親衛向日興隆山西分號行去,一路上他總感覺心裡有點不踏實,這要是提不到銀子可就麻煩大了。

他剛一進日興隆分號,一個掌櫃模樣的老頭便迎上來拱手一禮道:“敢問可是盧總督,盧大人?”

盧象升倒是不好奇這老頭能把他認出來,他上任又不是什麼秘密行動,雖然沒有大張旗鼓,但陣勢擺在那呢,這麼多親衛,不是新上任的總督又會是誰。

他直接從懷裡取出一張銀票遞給那老頭,試探道:“你就是這裡的掌櫃吧?這個可以馬上兌換嗎?”

那老頭並沒有接過銀票,也沒有馬上回答他,而是躬着身把他請進一間會客室,並親手爲他倒上熱茶,然後,從他手中接過銀票仔細辨別了一下,這才肯定的答覆道:“銀票沒有問題,自然是能馬上兌換的。”

銀票的面額可是十萬兩的,這掌櫃竟然臉不紅氣不喘的,光這份鎮定就讓盧象升刮目相看了。他索性將懷裡所有銀票一把全取出來,繼續試探道:“那這些呢?”

那掌櫃將銀票接過來,一一查看了一遍,又肯定的答覆道:“十萬兩面額的銀票五十張,總共是五百萬兩,需要調撥一下,三天之內可以給您全部兌換成銀子。不過這是異地兌換,我們要收半成的手續費,總共只能給您兌換475萬兩銀子。”

盧象升有點不敢相信的問道:“你們真的有這麼多現銀?”

那掌櫃聞言自豪的道:“我們日興隆可是大明最大的商號,股本總值已經增長到五萬萬兩了,一省的分號連幾百萬兩現銀都湊不齊那豈不是要鬧笑話了。”

五萬萬兩!盧象升感覺這錢多的都有點超出他的認知了,聽說這日興隆的幕後大老闆就是當朝一品大員,五軍都督府左都督,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

他這總督雖然是個臨時性的虛銜,但也算是一品大員啊,可他全部家產加起來連五千兩都不到,人家可是五萬萬兩,這傢伙不會把大明的國庫搬自己家裡了吧!

他不知道,這日興隆商號還真就是大明的隱藏國庫,而且幕後大老闆也不是駱養性,而是崇正皇帝朱慈炅。

當然,我們的小皇帝對親信還是很大方的,盧象升只要通過了這次考驗,把農民起義軍給剿滅了,別說五千兩,就算是五萬兩,五十萬兩朱慈炅都有可能賞給他。

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二卷 第二十九章 葡萄牙王儲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熱氣球定位(下)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籌劃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
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二卷 第二十九章 葡萄牙王儲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熱氣球定位(下)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籌劃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