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

送走了施維拉,朱慈炅突然間想起了鐵礦石運輸的問題,海上還好說,有施維拉自己的商船送過來,但是到了天津衛的港口以後就必須用馬車轉運到京城了。

京城到天津衛的港口距離不遠,大約是兩百五十里左右,快馬加鞭的話三個多時辰就能到,但問題是馬車拉着貨可不能快馬加鞭,只能慢慢走,所以馬車拉滿貨從天津趕到京城最少需要兩天時間,算上裝車和卸貨的時間,差不多就是三天。

而且像明朝這種泥土路,一輛馬車最多就能拉一千斤左右,再多的話,路給碾爛了不說,馬車輪子還經常陷進泥土坑裡,拉都拉不出來。

這樣算下來,兩百萬斤鐵礦石就需要兩千輛馬車拉三天時間,做成武器之後再發往遼東走水路的話又差不多是兩千輛馬車三天時間,還有四十萬大軍的糧草輜重餉銀,光這些來回轉運,兩千輛馬車一個月到頭基本上沒得休息。

這還只是軍用物資的運輸,如果經濟發展起來了,貨物的運輸量那才叫一個恐怖呢,怕不得幾萬人,弄幾萬輛馬車來回不停的轉運,那樣的話人吃馬嚼的再加上餉銀和損耗,一個月下來光運輸就要花上十萬兩!

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研製蒸汽動力火車,那樣的話,做幾個火車頭,每個拉幾節貨運車廂,只要十來個人來開火車,完全可以頂幾萬人馬的運輸量。而且等蒸汽火車技術成熟以後還可以搞客運,那時候平民百姓來往於京津兩地就方便多了,所謂要想富先修路,人流和物流方便了,經濟慢慢就會盤活,可以說沒什麼比修路更能刺激地方經濟發展了。

其實以大明現在蒸汽動力應用技術的發展程度早就可以造出蒸汽動力火車了,以前之所以朱慈炅沒想着要造火車,主要還是一個成本的問題。

火車的造價就不說了,光說這鐵路,要知道一米標準軌道的重量就是一百多斤,雙向來回的鐵路一排就是四根軌道,就拿京城和天津衛這段距離來算,兩百五十里就是十二萬多米,一排四根一米就是五百多斤,十二萬多米就是六十多萬斤,換算成鐵礦石的話就是一百三十萬斤鐵礦石!再加上枕木和修鐵路的人工,光這一段鐵路就要耗費幾個月時間加上幾十萬兩白銀!

以前沒有這麼大的運輸量,那做出來就等於是在浪費錢,現在就不一樣了,運輸量這麼大,做出來不但不是浪費錢,反而是在節省錢。

既然條件已經具備了,那就開始‘研發’吧,要說這蒸汽動力火車朱慈炅還真沒見過實物,他前世那個年代蒸汽動力火車早就被淘汰了,最差的都是內燃機車,一般的高速列車都是電力機車,不過還好很多介紹科技發展史的書都提到過蒸汽動力機車,他也看到過幾篇介紹的文章,這蒸汽動力機車並不怎麼複雜,他努力回想了一下就記起大概的結構了。

蒸汽動力機車主要由鍋爐、汽機、車架走行部件和煤水車四大部分組成,鍋爐這個就不用多說了,主要就是用煤把水燒成蒸汽的,這個現在已經很成熟了,在王恭廠就有很多鍋爐,從最初最簡單的就跟個燒水壺一樣的東西,已經改進成帶安全閥門、簡單的水位表、簡單的蒸汽壓力錶等附屬裝置的新型鍋爐了,跟現代鍋爐基本上差不多,完全夠蒸汽動力火車用了。

汽機其實就是用活塞帶動車輪旋轉,從而推動機車運行的一套東西,這個跟機牀上用的氣缸、活塞和傳動裝置差不多,只是大一點而已,以宋應星他們的技術,這個也完全沒有問題。

車架行走部件也不是很複雜,主要就是推動輪和前後轉向輪再加上彈簧減震裝置和後面車皮的牽引裝置,這個對於見過火車的人來說都不復雜,只是沒見過火車的人要憑空想象出來有點困難而已。

最後的煤水車就更簡單了,就是裝煤和水還有其他一些備件的,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總的來說,現在要‘研製’出蒸汽動力火車,唯一的難點就在於車架行走部件,因爲宋應星他們都沒見過現成的火車,沒有直觀的概念,憑空想象是比較難的。當然,如果讓朱慈炅去做,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但他現在可是皇上,怎麼可能去幹那‘粗活’呢,所以,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要引導宋應星他們把車架行走部件做出來,其他三個部分可以說都是現成的,到時候往上疊加就行了。

怎麼引導呢?朱慈炅絞盡腦汁終於想起一個簡單的東西,那就是一般機械組裝車間內部轉運零部件用的平板軌道車。這東西真的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就是四個鐵輪子,上面一塊大平板。但這東西卻跟火車卻有類似的地方,因爲這種平板車也是卡在鐵軌道上運行的,當然這個鐵軌的不是真正的火車軌道,而是埋在地上的兩根方鋼或者角鋼。

別看這平板軌道車簡單,如果在中間加上幾個推動輪可不就跟火車下面看上去差不多嗎!

想到這裡,朱慈炅不再猶豫了,直接把宋應星召了過來。

宋應星以爲又有什麼重大項目呢,結果朱慈炅看到他只是微笑着問道:“長庚啊,車間裡面炮管從一個機牀搬到另一個機牀或者從一個車間搬到另外一個車間挺麻煩的吧。”

他聞言一愣,可不是麻煩嗎,幾百上千斤的東西,雖然可以用吊葫蘆吊到手推車上,但推起來那叫一個費勁啊,一兩個人根本就推不動,必須三四個人一起上。不過,這只是小事而已,皇上怎麼突然關心起這個來了呢?

他小心的回道:“回皇上,的確有點麻煩,太重了,一個人推的話連手推車的把手都擡不起來,必須兩個人去擡,還要一兩個人去推。”

朱慈炅點點頭道:“恩,朕給你想了個辦法,你來看看。”

說着他抽出一張白紙,在紙上面畫了個草圖,就是四個輪子一塊平板。然後他解釋道:“這是平板車,輪子是鐵的,如果拉單個炮管的話可以做小一點,然後在上面裝個半人高的把手,拉着走就行了不用擡起來。如果拉一堆炮管的話就做大一點,不過石板地面估計承受不了這麼大的重量,必須在地上埋兩塊方形的鐵條,然後這個輪子的內面突出一點,不讓平板車輪子脫離鐵條,明白了嗎?”

宋應星仔細的看了看,點頭道:“微臣明白了,不過請恕微臣愚鈍,這個平板要用多厚的,鐵板還是木板,還有這個鐵條用多粗的?”

朱慈炅大概回想了一下,答覆道:“用兩寸厚的木板就行了,你總不會在上面堆幾十萬斤東西吧,至於這個鐵條,幾萬斤的東西用兩寸見方的鐵條就夠了。”

宋應星有點躍躍欲試的道:“不知皇上還有什麼事沒,如若沒有那微臣現在就去做。”

朱慈炅揮手道:“去吧,做好了,試一試再來告訴朕效果如何。”

宋應星立馬急匆匆的告退了,其實這個問題他也想過,奈何古代還很少有用純鐵做車輪的,所以一開始他的方向就錯了,四輪車他也做過,推起來的確不怎麼費勁,但那車輪的大小和承重能力就決定了那四輪車不適合在車間使用。要知道古代的木製車輪差不多都是直徑一米多的大輪子,四個輪子的車最少有三米長一米多寬,而且還只能運一兩根炮管,多了輪子就承受不起了。他現在一批可是鑄造一百根炮管,所以車間裡面最少要做五十輛這樣的大車子,那樣的話,過道基本就被堵住了,反而影響效率,所以他試了試就放棄了,費勁就費勁吧,總比把車間堵住好。

這次就不一樣了,按皇上的說話,推一兩根炮管的小車做四個巴掌大的鐵輪子就行了,這樣做個一米多長剛好能把炮管放下就行了,就算是五十輛也佔不了多少地方,至於大的軌道平板車,好像按皇上的說法,一次放上去四五十根炮管也是可以的,就是不知道到時候推不推的動。

宋應星本來就對這些有助於提高生產力的東西感興趣,要不他就不會去編什麼《天工開物》了,所以皇上提出這個方案以後,他就迫不及待的跑回去試驗起來。

車輪和方鐵這些東西都很簡單,鑄個大概的外形,然後去車幾刀,銑幾刀基本就成型了,兩寸厚的木板也不難找,軸承也有現成的,所以第二天他就把東西全準備好了,組裝是有點麻煩,畢竟第一次做,在各部件的連接上總會出現一點小問題。不過這個難不倒他,誰叫他牀子多,人也多呢,所以第三天他就把小平板車和軌道平板車都做出來了。

他首先試了試小平板車,一根一千來斤的四一七式榴彈炮管一個人拉起來竟然不怎麼費勁,兩根的話一個人拉就比較費勁了,但拉還是勉強拉的動的,那種四個木輪子的大車就不一樣了,一根炮管一個人勉強拉的動,兩根炮管就必須兩個人,在這兩個方面四個鐵輪子的小車都完勝,再加上他小巧的體積,宋應星決定,這種小推車,所有車間都配上。

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九章 明爭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
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九章 明爭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九章 召見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