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

朱慈炅和徐光啓還有黃道周兩人商議了半天,終於定下了此次朝貢的接待流程和接待規格。

最後,朱慈炅通過電報做出了統一答覆,對於泥八刺、帕竹、渤泥和蘇祿的朝貢,大明表示歡迎,允許各國派出一個百人左右的使節團前來大明京城朝貢。

同時,還特別說明了一下,如果有意向大明稱臣,則需國王親自帶領使節團前來。

朱慈炅的意思很簡單:要麼你就接受《大明藩屬國令制》,服從大明;要麼你就當是普通的友好往來,你送大明幾車禮物,表示尊敬,大明回你幾十車禮物表示感謝。

但是,泥八刺、帕竹、渤泥和蘇祿的國王們接到回覆以後可不是這麼想的。

泥八刺和帕竹之所以想派使節前來朝貢,那是被大明給嚇壞了,莫臥兒帝國有多強大他們是清楚的,要不是西邊有波斯帝國牽制,莫臥兒帝國早就把他們給滅了,現在這麼一個強大的帝國都被大明給滅了,你說他們怕不怕。

兩國的國王都以爲大明這是在威脅他們呢,他們把朱慈炅的意思理解爲:要麼就國王親自帶隊去稱臣,不然就收拾你們!

所以,兩國國王猶豫了一陣之後都決定,還是親自帶隊去稱臣吧,要惹惱了大明,那就完蛋了。

渤泥和蘇祿的國王也被嚇壞了,不過他們不是被大明給嚇壞了,而是被荷蘭給嚇壞了,還好大明把荷蘭人給趕跑了,不然如果讓荷蘭人找到他們的藏身之處,他們就完蛋了!

至於向大明稱臣,無所謂了,他們可是連國土都沒了,還有什麼好失去的,稱臣就稱臣唄。

除了這四個國家,還有一個國家也被嚇壞了,這個國家就是與莫臥兒帝國打了幾十年的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準確的說現在應該叫波斯薩法維帝國,那也是一個很強大的帝國,整個中亞地區幾乎都是他們的天下,他極盛時期的疆域包括了後世的伊朗、伊拉克、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以及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區。

但是,正是因爲與莫臥兒帝國的戰爭,使他們走向了衰落。

並不是說莫臥兒帝國就一定比波斯薩法維帝國強,而是因爲他們的對手太多了,他們不但要應付西邊的奧斯曼帝國,還要應付東邊的莫臥兒帝國,兩邊都要兼顧,兵力不能集中,所以,在爭奪坎大哈的戰鬥中,他們敗給了莫臥兒帝國。

他們怎麼都想不到,才幾個月功夫,強大的莫臥兒帝國就被大明帝國給滅了!

這是一件相當恐怖的事情,要知道,在東線,他們甚至連莫臥兒帝國都幹不過,現在東邊竟然換成了一個能輕鬆滅掉莫臥兒帝國的大明帝國,要說不怕那是假的。

正當他們還在苦苦思索怎麼應對東邊的大明帝國時,一個更可怕的消息傳來了,西邊的奧斯曼帝國竟然在討論和大明帝國結盟的事情。

這個事情,如果從戰略的角度去分析,那再清楚不過了,兩國結盟以後,從東西兩面同時進攻,一舉滅掉波斯帝國!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無論是朱慈炅還是蘇伊曼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兩國結盟壓根就不是爲了來對付波斯帝國。

正是因爲他們不知道,才嚇得不行了,一旦兩國聯合起來收拾他們,波斯帝國鐵定完蛋,所以,波斯帝國的皇帝阿巴斯二世坐不住了,他立刻派出使者趕往坎大哈,希望能與大明帝國取得聯繫。

至於爲什麼不去找奧斯曼帝國,很簡單,兩國都爲了爭奪中亞打了一百多年了,這樑子結的太大了,去找他們一點意義都沒有。

找大明帝國至少還有一點希望,畢竟大明帝國是出了名的禮儀之邦,他的要求並不高,不求能結盟,只求別打我!

當朱慈炅收到侯世祿的奏報時,簡直哭笑不得,誰說他要去打波斯帝國了,壓根就沒這回事啊!

大明收拾莫臥兒帝國那是有原因的,這個後世人都知道,莫臥兒帝國實在是太煩人了,不收拾他不行。

但是,波斯帝國就不一樣了,無怨無仇的,爲什麼要去打呢,大明可不是想獨霸天下!

不過,人家既然主動找上門來送菜,不叼兩口那是不行的,因爲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奇怪,當你表面上很強勢的時候,如果不佔點便宜,別人反而會以爲你怕了他。

這種便宜不佔白不佔,所以朱慈炅很慷慨的應允,允許波斯帝國派遣使節團前往大明帝國商討兩國之間的問題。

緊接着就有的他忙的了,這前前後後可是五個使節團,每一個他都必須親自接見。

第一個到達的是帕竹國的使節團,出乎朱慈炅的意料,他們的國王竟然真的隨團而來了。

對於《大明藩屬國令制》帕竹國王並沒有什麼意見,一路見識了大明帝國的強大之後,他哪裡還敢說半個不字,藩屬國就藩屬國吧,總比被滅國要好,大明帝國要碾死他們簡直就跟碾死一隻螞蟻一樣!

朱慈炅對於他們主動投誠的行爲還是很歡迎的,直接將他們定爲二等屬國,並親自爲帕竹國王加冕,授予印璽袍服,賞賜了一堆崇正通寶、龍幣、綢緞、布匹、瓷器及茶葉等。

至於軍隊,那麼小個地方也沒必要專門組建軍隊了,直接讓江南預備軍團派上一千人去意思一下就行了。

帕竹國這就算是完事了,緊接着,泥八刺和帕竹如出一轍,也是由國王親自帶隊,最後朱慈炅同樣將他們定爲二等屬國,賜下大批物資。

接下來渤泥和蘇祿使節團聯袂而來,他們都是由南洋水師的戰艦送過來的,這兩位國王更奇葩,見識了大明京城的繁華之後,他們竟然要求常住下來,朱慈炅也準了,直接封了他們每人一個世襲罔替的大明伯爵,並賜下龐大的府邸,讓他們安心的在京城生活。

最後,就剩下波斯使節團了,由於南亞的鐵路還沒有修到坎大哈,所以他們還要趕十幾天的路,趕到最近的車站,才能坐上火車。

到底訛他們一點什麼好呢?請看下章分解。

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七卷 第十六章 抵達果阿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九章 明爭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熱氣球定位(下)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八卷 第五十六章 另類殖民,同化土著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九章 明爭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四卷 第四十三章 一波攻城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六卷 第十七章 第一猛將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
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七卷 第十六章 抵達果阿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九章 明爭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熱氣球定位(下)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八卷 第五十六章 另類殖民,同化土著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九章 明爭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四卷 第四十三章 一波攻城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六卷 第十七章 第一猛將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