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

至八月初,孫承宗已基本消除寧遠兵變的影響,遼東形勢趨向穩定,朱慈炅收到奏報後,一顆懸着的心總算是放下來了。至於孫承宗私自放生王之臣的事情,他壓根就不在意,貪官是要殺,但如果能讓貪官檢舉更多的貪官並把貪腐所得吐出來,比殺更有意義。

他現在關注的不是遼東,還有一件事情他更感興趣。

明朝每個皇帝繼位元年都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開科取士,也就是俗話所說的科舉。科舉一般三年一屆,當然有特別重大的喜事也可以開恩科,這新皇改元一般都是三年一輪的起始年。崇正元年是崇正朝的開始,自然要舉行新皇的第一屆科舉。

科舉考試分爲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一般在第一年的八月中旬舉行;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在第二年的二月中旬舉行;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在第二年的三月中旬舉行。

這寧遠兵變平定以後又恰逢科舉開始,朝野上下一片喜慶,貌似形勢一片大好,然而,真是這樣的嗎?

當然不是,明朝末年可以說是個悲劇的時代,不知道是大明氣數已盡還是天要亡明,所有倒黴事都集中在這幾十年間。什麼太監之禍、後金入侵、東林黨誤國這些事情一般皇帝遇到一件就已經算夠倒黴的了,偏偏明末幾位皇帝全遇上了。而且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北方連年大旱,據史書記載,明末的大旱從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一直持續到崇禎十三年(公元1643年),連續四十多年的大旱,是個皇帝都招架不住。崇禎皇帝朱由檢沒招架住,所以亡國了,那崇正皇帝朱慈炅呢,他能招架住嗎?

八月的陝西,日炎如火,空氣中都帶着扭曲的波紋,這是溫度高的了極致的表現。

天啓元年大旱、天啓二年大旱、天啓三年大旱、天啓四年大旱、天啓五年大旱、天啓六年大旱、天啓七年大旱......,這不是湊字數啊,重要的事情都要說三遍,這要人命的事情自然是要如實描述。

連年大旱,此時的陝西早已赤野千里,大小河流都已經乾枯見底,別說澆灌農田了,平民百姓喝水都成了問題;整個秦川大地樹木乾枯、寸草不生,別說糧食了,想找點草根樹皮充飢都找不到!

年初朝廷就已經撥下了賑災銀兩,但三百萬兩對於人口接近五百萬的陝西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官員清正廉明的州縣,賑災銀兩全部換成了糧食,平民百姓每天還能喝上一口稀飯麪糊;官員貪腐的州縣,平民根本就受不到一絲救濟,連草根樹皮都吃光了,最後就只能去吃土了,後世有名的觀音土就是出自這個時期的陝西。

其中尤以西安府和延安府一衆官吏貪腐最爲嚴重,西安府澄城縣知縣張鬥耀就是一個典型代表。陝西宣承布政司共有八府二州七十餘縣,這三百萬兩銀子一分散,再層層調撥剋扣下來到了知縣張鬥耀手裡就只有不到一萬兩了。

這怎麼行呢,俗話說: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這一年才賺了不到一萬兩,那不是還虧了兩萬多兩!張鬥耀眼珠子一轉,計上心來,這朝廷不是把今年的租稅給免了嗎,我可以去收啊,收多少都是自己的!於是,他不但不發放賑災銀兩,還向農民勒逼租稅!

這人都要餓死了哪裡還有錢交稅啊,這租稅自然是收入甚微,張鬥耀可不管這些,他最擅長的就是敲骨吸髓,這幫刁民不使勁榨取是榨不出油的,他把手下派到各地使勁催逼,不交稅,那就打,打到你交爲止!

王二是白水的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如果不是這場大旱,如果不是知縣張鬥耀的逼催,他肯定就會像那些什麼張三、李四、王五、趙六一樣,默默的種田,默默的娶妻生子、然後默默的老去,不會帶走一片雲彩,更不會在歷史上留下任何痕跡。

但張鬥耀這個天殺的太過份了,連年大旱,顆粒無收,他還派人來收租稅。地裡連草都長不出了哪裡還有錢交租稅!不交稅他們還打人,打他也就算了,他六十歲的老母都被推到地上踹了幾腳,結果一口氣沒回上來,死了!

王二徹底憤怒了,他草草的安葬了母親之後便開始挨家挨戶在鄉里動員,要去找張鬥耀報仇。大家都被張鬥耀給逼催的實在沒有辦法了,自然是積極響應,最後竟然被他聚集起幾百人!

王二沒什麼文化,他也不是想造反,他只是想報仇,所以,他把鄉里百姓聚集到一起之後也沒有發表激動人心的演講,他只有一句話:“誰敢跟我去殺死張鬥耀這個狗官?”

大家也早就忍無可忍了,所有人異口同聲回答道:“我敢殺。”

既然敢就行了,王二帶着這幾百人直接衝入縣城,殺了張鬥耀。事情就這樣完了嗎?當然沒完。

這人一多就容易出事,王二是把仇報了,其他人還沒滿足啊,這知縣都殺了,還怕什麼,他們乾脆抄了張鬥耀貪腐的銀兩,又搶了府庫,大家把錢一分,總算不用餓死了!

就這還沒完,王二首義陝西各地紛紛有樣學樣,當然他們不是學着王二去報仇,而是學着去殺貪官,搶銀子!

他們喊出的口號很簡單:“與其餓死,不如造反而死。”反正沒飯吃也要餓死,殺貪官造反還能搶點銀子,大家好歹能做個飽死鬼。

於是,陝西各地義軍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府谷王嘉胤、漢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米脂張獻忠紛紛揭竿而起。

這一時期最有影響的是王嘉胤義軍,他們曾經一度佔領府谷,稱王設官。剩下的都是到處流竄,並沒有多大聲勢,後面李自成和張獻忠加入了高迎祥的義軍,高迎祥才慢慢發展壯大,最後成爲義軍中最大的一股。

先不說義軍怎麼樣了,這些都是後話,現在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崇正皇帝朱慈炅怎麼樣了!

朱慈炅這會兒正興奮着呢,遼東那邊沒事了,科舉考試開始了,最重要的是畢懋康他們把第一把燧發槍給做出來了!

雖然外觀還很粗糙、雖然還需要把圓圓的子彈從前面捅進去,雖然時不時還打不響,但這些都掩蓋不了它劃時代的意義:

首先,可以瞄準了,火繩槍有的也有準星,但沒有多大意義,一個火繩在眼前燒着,有準星你也沒辦法瞄準啊,那會可沒眼鏡,火星子濺到眼睛裡面有幾個人受得了。

然後,射速上來了,燧發槍用低碳鋼做槍管以後,開幾槍基本上不會變形,等待冷卻的那幾分鐘時間就省下了,再加上不用再點火繩了,直接一扣扳機就行,這樣射速就大大提高了,熟練一點的火槍手一分鐘打個四五發也不是不可能的。

最後,射程增加了,達到了恐怖的兩百步(三百米左右),終於超過一般的弓箭了!

朱慈炅還沒興奮兩天,陝西的奏報如同一潑冷水當頭澆下來,澆的他心裡拔涼拔涼的。

農民起義終於還是來了,這後面十幾年可是天災不斷,農民起義會如同星火燎原般,越燒越旺。

朱慈炅知道,真正考驗他的時候到了。

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三卷 第十七章 花魁大會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五卷 第五十一章 恐怖的速度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八卷 第五十章 開始殖民,目標北美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
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三卷 第十七章 花魁大會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五卷 第五十一章 恐怖的速度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八卷 第五十章 開始殖民,目標北美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