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

朝廷改組,增添部門,數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沒變動的六部終於要動了,這個消息一出,朝野震驚。

當然,這會兒還真沒有人敢唱反調,老朱家的強勢可是出了名的,當初太祖皇帝裁撤中書省之前,不知道殺了多少官員,整個朝野上下幾乎被殺了個通透,剩下的都不到五成,中興之主崇正皇帝可是不亞於太祖皇帝的主,惹他,你能斷定他不會殺!

再說了,這次是要增添部門,並不是要裁撤部門,大家升官的機會更多了,爲什麼要冒死去反對呢?

所以,朱慈炅在一天早朝宣佈這個設想之後,整個朝野雖然議論紛紛,卻沒有一個人跳出來唱反調的,大多數人都是在熱烈討論,朝廷到底會新增多少個像六部那樣的衙門。

現在大明朝廷真的有很多衙門不堪重負了,當初大明才兩京十三省的時候是這麼多衙門,現在大明都兩京三十五省外加兩個直隸府了,還是這麼多衙門,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最少增添了三倍的工作量,而且當初還有南直隸留守的衙門協助呢,這樣算下來,各衙門的工作量起碼增添了四倍!

朝野上下議論了幾天之後,朱慈炅終於召集各衙門的大佬開會了,那麼大明在京的衙門到底有多少呢?

要知道衙門有多少,看與會的大佬就知道了,在乾清宮的偏殿中,各衙門大佬濟濟一堂,分坐兩側。

左側第一個是內閣總理大臣,信王朱由檢,呃,他貌似不是某個衙門的大佬,而是所有大佬的大佬。

坐在他後面的依次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

通政使司通政使吳建業;

大理寺卿方拱幹;

太常寺卿蔡邦俊;

光祿寺卿傅啓光;

太僕寺卿宋之普;

鴻臚寺卿周鳳翔;

右第一位則是內閣輔,禮部尚書徐光啓;

坐在他後面的依次是工部尚書畢懋康;

吏部尚書楊嗣昌;

兵部尚書孫元化;

戶部尚書程國祥;

刑部尚書蔡國用;

詹事府詹事黃道周;

翰林院學士顧炎武。

總共十六個位,最低的都是正五品大員,當然,並不是說大明朝廷總共就十五個衙門,但是,其他衙門的主官連五品都沒有,屬於小衙門,怎麼都不可能提升到等同六部的高度,所以,暫時就只能先放着了。

朱慈炅默默的掃視了一番在場的官員,這些可都是他精挑細選出來忠君愛國的典範,至少表面上都是這樣的,希望他們不要爲了一己私慾,爲了抓權而阻礙朝廷的改組就好。

懷着這樣的心思朱慈炅嚴肅的道:”諸位愛卿,大家都知道,大明這些年來迅猛展,光是疆域面積就擴大了一倍還不止,各衙門的事務都相當的繁重,所以,朕想改組朝廷,新增一些衙門,提拔一批官員,提高朝廷的辦事效率,大家有什麼想法,都可以提出來,一個個提,不要怕說錯,朕都會酌情考慮的。“

說罷,他直接轉頭看向左,結果,左是信王朱由檢!

朱慈炅錯點暈倒,怎麼忘了這茬了,他五叔底下可沒什麼衙門,新增什麼啊?

正當朱慈炅尷尬不已的時候,朱由檢竟然開口了,他毫不猶豫的拱手道:”皇上,微臣提議將內閣大學士全部提爲從一品。“

關於內閣大學士的品階可謂明朝官場最怪異的事情,這些內閣大學士明明行使着宰相的職權,但是,品階卻只有正五品,可以說嚴重的名不符實。

對於這個問題,朱慈炅也覺得很奇葩,但是,考慮到這是成祖皇帝定下的規矩,他以前都沒有想過要去改一改。

不過,這次就不一樣了,反正朝廷都要大動了,作爲中樞的內閣爲什麼就不能動一動呢?

他一咬牙,直接點頭道:”恩,內閣大學士行的乃是丞相之職,從一品也不爲過,朕準了!“

此話一出,在座衆人的臉上都露出震驚之色,這可是成祖皇帝定下的規矩,皇上竟然說改就改了,當然,當今皇上要說威名,已經越了成祖皇帝,他老人家說要改,誰敢反對?

這其實是他們老朱家自己的事情,現在最有資格反對的信王都是倡議者,誰吃飽了沒事去頂撞皇上啊!

既然沒人反對,那就繼續,朱慈炅直接將目光轉向右的徐光啓。

徐光啓倒是早就成竹在胸,他直接拱手道:”皇上,微臣以爲,禮部最好能專注於禮法,也就是禮儀、祭祀、典章、法度,還有科舉也可以兼且管管,其他諸如教學、外事、接待各國使節等事還是專門成立衙門來統管的好。“

朱慈炅聞言,點頭道:”恩師說的很有道理,朕正好也在思量這些問題,等大家都提完建議,就來議議這些。“

緊接着,他又轉頭看向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

李邦華也是乾脆,他直接拱手道:”皇上,微臣覺得都御和監察應該分爲兩個衙門。“

朱慈炅聞言,同樣點頭道:”恩,這個可以考慮。“

接着他又看向工部尚書畢懋康,現在工部的職權就有點大了,畢懋康醞釀了一下,才拱手道:”皇上,微臣覺得,兵器的研和製造,道路橋樑的修建和維護,技術的研究和展,都應分出專門的衙門來管理。“

朱慈炅聞言,還是點頭道:”恩,這個可以考慮逐步增添衙門。“

緊接着,他又轉頭看向通政使吳建業。

吳建業也是毫不猶豫的拱手道:”皇上,微臣覺得通政和郵局的職能要分開。“

這郵局也就是以前的驛站,本來就是通政使司從兵部接過來的,那時候倒還沒什麼,但是,自從電報出現以後,通政使司就有點忙不過來了。

朱慈炅聞言,想了想,點頭道:”恩,這個以後可以考慮。“

緊接着他又轉頭看向吏部尚書楊嗣昌,楊嗣昌倒是與衆不同,他直接拱手道:”皇上,微臣覺得吏部的職能倒是比較專一,不需要再擴充衙門了,只是下屬的清吏司有點少,請皇上恩准再增添幾個。“

吏部的職能的確很單一,倒沒必要拆分了,朱慈炅直接點頭道:”恩,你擬定個章程出來給朕看看。“

緊接着,他又轉頭看向大理寺卿方拱幹。

方拱幹有點尷尬的道:”皇上,微臣也覺得大理寺職能比較專一,無需擴充衙門,只是下屬的辦事官吏有點不夠,還請皇上恩准,增添一些。“

朱慈炅直接點頭道:”恩,你也擬定個章程出來給朕看看。“

在場的人員還有一大半沒開口,這需要增添的衙門卻已經多的嚇人了,朱慈炅真的會一次性增添這麼多衙門嗎?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二卷 第二十九章 葡萄牙王儲第十四卷 第十三章 發展實業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九章 明爭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十七章 實驗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
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二卷 第二十九章 葡萄牙王儲第十四卷 第十三章 發展實業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賣軍火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九章 明爭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十七章 實驗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