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

正當朱慈炅爲日興隆商號的開張和飛梭織布機的“發明”歡欣鼓舞時,整個華北地區那場史無前例的超級大旱災終於爆發了。

明末這場超級大旱災是有史料記載以來,持續時間最長、波及範圍最廣、造成破壞最大的自然災害,這場旱災持續了將近五十年,五省一京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區域除了沿海少數地區其餘幾乎都被波及,直接導致華北地區十室九空,大明王朝轟然崩塌!

後世的史學家和氣象學家分析,這場大旱主要是由千年一遇的“小冰河時期”造成的,明末那段時間正好是小冰河時期的巔峰,冬季的酷寒導致降雨區域南移,華北旱情越來越嚴重,糧食產量急劇下降,幾千萬人口淪爲饑民。

朱慈炅穿越而來,並且成功登上了帝位,他可以改寫歷史,將崇禎改爲崇正,卻無法避免這場旱災,因爲這場旱災並不是人爲造成的,而是天災。

崇正三年二月,四川、陝西、山西、河南、河北相繼爆發旱災,消息傳回京師,朱慈炅頓時頭大如鬥。雖然他早有心理準備,但這麼大範圍的旱災猛然爆發還是讓他措手不及。日興隆還在起步階段,一年之後能出效益就不錯了;飛梭織布機也纔剛“發明”出來,要形成經濟效益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大明還是那麼窮,國庫裡依然只有兩千萬兩白銀。

到底賑不賑災,這是個問題。

如果賑災,兩千萬兩白銀丟到將近三千萬人口中,每個人都分不到一兩,不算各級官員的盤剝和糧食運輸的成本,兩千萬兩投進去災民連稀飯都喝不飽!

如果不賑災,五省饑民必定會揭竿而起,農民起義軍必將遍地開花,我們的崇正皇帝朱慈炅恨有可能又要走上崇禎皇帝朱由檢的老路,變成亡國之君!

這明末的大旱可以說是一個千古難題,不管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遇到這樣的大旱他們照樣得歇菜。那我們的崇正皇帝朱慈炅呢?他會放棄嗎?

當然不會,穿越而來時那十五天生死之間的徘徊,早已把他的意志鍛造的堅硬如鐵、百折不撓,在這種生死攸關的大事面前他當然不會輕言放棄。只是,到底怎麼辦呢,這還真是個難題啊!

正當朱慈炅還在苦思對策時,農民起義卻已成星火燎原之勢,猛然間擴散開來。

早在崇正三年正月初,便有陝西農民起義軍王子順、苗美擁三四千之衆,南下圍攻韓城。

正月十五日,陝西巡撫楊鶴率大軍前往韓城招撫王子順,解韓城之圍,王子順見官軍勢大,韓城已不可下,無奈接受招撫。但苗美拒不受撫,引軍北去,於四月,被清澗秀才李攀龍殺於賀家灣。

四月二十八日,王子順以爲苗美報仇爲藉口復起,他害怕陝西巡撫楊鶴再次率大軍前來招撫,乾脆從神木渡過黃河,直撲陝西,攻陷蒲州後又分兵二路,東攻趙城、洪洞;西攻石樓、永和等,並由此開始自號橫天一字王。

而後,許多陝西的農民起義軍紛紛效仿王子順,從神木渡過黃河,攻擊襄陵、吉州、太平、曲沃等州縣,從此起義烽火燃遍山西和陝西。

這個時候農民起義軍已經有了一定的章程,他們通常以“營”爲單位,每營都有頭目一名,各營之間相對獨立,時分時合,有時候組成一大股攻城掠地,有時候又分散開來各自爲戰。

由於農民起義的人數太多,明末參與圍剿的官兵都不明白農民軍到底有多少營,開始的時候有三十六營之說,後面又出現了十三家七十二營的說法,反正就是多如牛毛,無法計算,能排上名次的大概有十三位:

第一位是府谷王王嘉胤,這個王嘉胤前文就提到過了,是王二首義之後第一個站出來響應起義的,在崇正元年就已經組織攻下府谷縣城,並設官稱王。後面發展到三萬多人,轉戰陝西、山西、甘肅等地,聲勢浩大,是農民軍前期當之無愧的老大,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王自用等都是他的部下。不過這個王嘉胤比較倒黴,崇正四年就被他的手下給暗殺了,不然說不定後面就沒李自成和張獻忠什麼事了,建立農民政權的必定是他王嘉胤。

第二位是紫金樑王自用,府谷王王嘉胤手下的頭號大將,農民起義軍三十六營的盟主。前期一直跟隨王嘉胤,當上盟主不久就病死了,不然後面肯定也比李自成和張獻忠名氣大。

第三位是闖王高迎祥,他是第一任闖王,李自成的舅父,曾以販馬爲業,擅騎射,臂力過人,崇正元年就在安塞揭竿而起,是農民起義軍中資格最老的頭領之一,這會兒也是府谷王王嘉胤的手下。

第四位是闖將李自成,第二任闖王,大順政權的創始人,本來是個驛站的驛卒,因丟失公文被裁撤了,後面又因不堪債主的催逼把債主殺了,再後面又將出軌的妻子給殺了,兩條人命在身,他不得不逃往甘肅去投軍,結果軍中參將剋扣糧餉不發,他又組織兵變把參將王國和當地的縣令全殺了!要放現代,這就是一殺人狂魔!還好明朝那會兒還沒有網絡,要不他怎麼可能一次次逃脫制裁!大概是人殺太多了,他不敢再去當兵了,乾脆轉頭了農民起義軍,這會兒還是個小隊長。

第五位是八大王張獻忠,大西政權的創始人,本來是延安府的捕快,因事革職,後面當了一陣邊兵,又犯法當斬,實在混不下去了,才走上了農民起義的道路,這會兒剛開始組織家鄉的十八寨農民準備起義。

第六位是賽曹操羅汝才,農民起義軍的智囊,很有謀略,善於調和各營之間的關係。

第七位和第八位是闖塌天劉國能和射塌天李萬慶,這兩人都是李自成的結拜兄弟,後面投降了朝廷。

第九位到第十三位是老回回馬應守、革裡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治世王劉希堯、爭世王藺養成,這幾位都是革左五營的頭領,革左五營是農民軍後期僅次於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勢力。

另外還有什麼闖天王、掃地王、整齊王、改世王、興世王、混世王、整世王、順天王、爬天王、太平王、瓦背王、大天王、四天王、齊天王等等等等,不知道是本來姓王呢還是王爺的王,反正都是王。

這些帶王字的起碼還能猜出個意思來,反正不是姓王就是想當王嗎,還有些千奇百怪的外號就不知道他們是想幹嘛了。

有叫上天猴的,不知道他是不是《西遊記》看多了。

有叫沖天柱的,這位估計沒看過《變形金剛》,不然他就該叫擎天柱了。

有叫映山紅的,這好像是一種野花吧。

有叫摧山虎的,這虎還能把山給摧毀了嗎?

還有什麼蠍子塊、不粘泥、點燈子、丫頭子等等等等就更不知所謂了。

反正就是亂七八糟一大堆,數也數不清,剿也剿不完。

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衛大遷移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驚喜不斷(四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六卷 第十七章 接着忽悠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三卷 第十三章 慘烈炮戰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驚喜不斷(四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一卷 第九章 豪情滿懷築雄城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二十章 明月
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八卷 第七十八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上)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衛大遷移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驚喜不斷(四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六卷 第十七章 接着忽悠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三卷 第十三章 慘烈炮戰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驚喜不斷(四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一卷 第九章 豪情滿懷築雄城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二十章 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