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

崇正八年(公元1635年)三月十五,大明藩屬國朝鮮乙亥恩科殿試在朝鮮王京漢城昌德宮舉行,殿試由大明崇正皇帝朱慈炅親自主持,朝鮮國王綾陽君李倧、大明詹事府詹事掌國子監祭酒黃道周和大明禮部左侍郎錢士升等陪侍在側。

這次殿試的題目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呃,這個貌似看着有點俗氣,不是朱慈炅沒文化啊,這句話也是從四書五經中摘出來的,出自《論語.顏淵篇》,原文是: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孔子認爲這是國家動亂的主要原因是等級秩序遭到破壞,只要恢復等級秩序,國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朱慈炅引用這句話主要是讓朝鮮官員反思,什麼是君臣之道,意思很明顯,他大明帝國皇帝陛下朱慈炅纔是君主,而綾陽君李倧只是臣子,要搞清楚從屬關係,不要老認爲朝鮮是獨立於大明之外的一個國家。

朱慈炅也主持過三次殿試了,對這個流程自然輕車熟路,他面帶微笑坐在那裡等着考生一一上前行禮取題,時不時點頭示意,擺出一副朕很欣賞你的樣子。

這次他倒不必爲點狀元而頭疼了,因爲三甲都已經定好了,狀元洪翼漢、榜眼尹集、探花吳達濟,並不是這三人有多出名,朱慈炅也不認識他們是誰,主要是這三人是有名的親明派,或者說事大派。

朝鮮國王是說一套做一套,但一百多年的事大主義宣傳對朝鮮民間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像朝鮮古書《象院題語》中所載:“雖在海外,三綱五常,中原一般了;敦行孝悌,遵守禮法,刑政法度,依着大明律條行。”;又比如朝鮮世宗創制朝鮮文時,大臣崔萬理等便上疏反對道:“我朝自祖宗以來,至誠事大,一遵華制,今當同文同軌之時,創作諺文,有駭觀聽。若流大明,或有非議之者,豈不有愧於事大慕華?”

可見在朝鮮民間事大慕華的思想還是很流行的,當然,這還不夠,朱慈炅想要的不是藩屬國至誠事大,仰華慕華,他想要的是所有藩屬國都融入大明,把自己當成大明的一份子。

下面的貢生正在安靜的答題,朱慈炅坐在那裡貌似在監考,實際上卻是在考慮怎樣控制藩屬國的問題。從他和綾陽君李倧第一次對話可以看出來,起是這些藩屬國的國王對大明還是比較敬畏的,只要下手不要太狠,應該不會激起太大的反抗,同時他們對大明的軍隊都很羨慕,希望手下的軍隊也能達到大明軍隊的戰力。

朱慈炅現在算是想明白了,要控制藩屬國,軍隊纔是重點,只要將藩屬國的軍隊掌握在手裡,他們就變成了**羔羊,只能任大明宰割。當然這個藩屬國也要區別對待,像朝鮮這樣有上百年事大慕華傳統的藩屬國還可以讓他們擁有那麼一點名義上的軍隊指揮權,像安南甚至是以後的東瀛那種刺頭,那徹底不能讓他們跟軍隊沾邊,一沾邊他們就會動歪心思。

殿試在繼續,朱慈炅的思路變的越來越清晰,看着考生唰唰的提筆疾書,他在想,或許自己也應該作篇文章,以前大明對這些藩屬國管理太過鬆散了,基本上是聽之任之。藩屬國“事大”愈是恭順,大明“字小”也愈是熱情,如果藩屬國敷衍了事,大明也沒什麼懲治措施,以至於這些藩屬國漸漸離心,崇禎朝那會兒,任你大明跟滿清大的死去活來,又曾有哪個藩屬國派出過一兵一卒!

這樣下去肯定不是,一定要有制度,大明可馬上要展開殖民大業了,如果沒有嚴密的制度管理這些本土以外的國家和地方,豈不是要走殖民列強的老路,當一陣子爆發戶然後就被打回原形。像葡萄牙這個曾經的海上霸主已經被打回原形了,西班牙也快了,荷蘭也不遠了,只有英國堅持的最久,不過最終他們卻落得跟在自己的小弟後面搖旗吶喊,着實可笑。

乙亥恩科殿試順利結束,狀元郎洪翼漢是帶着大紅花遊街去了,朱慈炅卻窩在昌德宮冥思苦想,做起了他這世的第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他無人可問,因爲沒有人能跟他一樣知道後面的發展進程,他唯有自己親力親爲,做好這篇文章。

三天後,崇禎八年三月十八,大明崇正皇帝朱慈炅在藩國朝鮮的王京漢城公佈了後世有名的《大明藩屬國令制》,第一個提出了宗主國本土以外疆域的管理方法。

令制將宗主國本土以外的疆域分爲三等:

第一等爲藩國,藩國由大明帝國皇帝冊封的藩王管理,擁有高度的自治權,所有藩國百姓歸藩王管轄,藩國官員由藩王任免,藩國稅收由藩王徵收。

這是權利,有權利就要有義務。

在經濟上,藩王必須向大明開啓所有口岸作爲通商之用,大明帝國本土商人可以任意在各口岸進行商業活動,但是大明以外的國家,沒有大明的特許藩國不得與其通商。

在軍事上,藩王可以組建藩**隊,但是將領必須由大明兵部任免,藩王擁有軍隊的指揮權,但大明兵部的調令藩王必須無條件遵守,爲了便於管理和溝通,藩**隊中,大明委派的將領和藩國本土的將領各佔一半。大明兵部負責軍隊的裝備和操練,藩王則負責軍隊的軍餉和輜重供給。

第二等爲屬國,屬國由大明帝國皇帝冊封的屬王管理,擁有部分自治權,所有屬國百姓歸屬王管轄,屬國稅收由屬王徵收,但是屬國官員則需屬王提出申請由大明吏部任免。

在經濟上,屬王必須向大明開啓所有口岸作爲通商之用,大明帝國本土商人可以任意在各口岸進行商業活動,但是大明以外的國家,沒有大明的特許屬國不得與其通商。

在軍事上,屬王無權組建軍隊,由大明兵部派遣將領在屬國徵召,屬王可以申請軍隊協助,但無權指揮軍隊,軍隊的裝備、操練和調動都由大明兵部負責,屬王只負責軍隊的軍餉和輜重供給。

第三等爲屬地,屬地由大明帝國皇帝委派的總督管理,所有屬地百姓歸大明戶部管轄,屬地的稅收由大明戶部負責徵收,屬地的官員由大明吏部任免。

在經濟上,屬地完全按大明規劃執行,在軍事上,屬地駐軍由大明兵部調派。

令制還規定,所有藩國、屬國、屬地皆需使用大明文字,習聖賢之學,藩王、屬王世子不習聖賢之學者,不得繼承藩王、屬王之位,藩屬之民皆可參加大明統一組織的科舉,但無科舉功名者,不得擔任藩國、屬國官吏。

令制最後一條,凡藩國、屬國違反《大明藩屬國令制》的,違反一次,降一等,也就是說藩國還有一次違反的機會,屬國違反了就什麼機會都沒了!

《大明藩屬國令制》可以說是大明帝國殖民史最重要的法令,對大明帝國的殖民大業意義之重大,影響之深遠......,這些都是後話,暫且略過不表。

話說這朝鮮也算是運氣好,他違背令制規定都不是一次兩次了,但是,那都是在令制公佈之前的事情,所謂既往不咎,朱慈炅爲了表彰他們奉行了一百多年事大主義,對大明恭順有加,特將朝鮮定爲一等藩國。

朝鮮國王綾陽君李倧在大明三十多萬大軍的逼迫下,只能接受《大明藩屬國令制》,老老實實當他的藩王,這個時候他內心的痛苦是無法言表的,軍隊按令制來的話,他的指揮權還沒大明兵部的大,等於是授人以柄,完全沒了翻身的機會。他卻不知道,後面大明的藩國真的很少很少,大部分都是屬國甚至是屬地,比他慘多了!

《大明藩屬國令制》頒佈以後,朱慈炅並沒有立刻返回京城,他親自組織秦良玉、曹文詔、毛文龍、黃道周、錢士升等隨同官員和朝鮮國王綾陽君李倧爲首的藩國官員商議了一下朝鮮軍隊的組建問題。

水師是不用想了,就算令制對藩國的軍隊有限制,朱慈炅也不想藩國擁有自己的水師,殖民時代擁有水師就代表你擁有了搶奪財富和土地的能力,他可不想到時候跟自己的藩國去爭奪殖民地,說出來丟人,乾脆讓他們沒這個能力,一了百了。

陸軍綾陽君李倧反而不想供養太多,按令制的規定,其實最終得利的還是大明,他纔不想出錢給大明養那麼多軍隊呢,所以最終朝鮮只定下了十萬陸軍的編制,正好湊一個軍團,軍團主將朱慈炅也給他們定好了,直接調原昌平總兵尤世威擔任朝鮮軍團主將,提督僉事銜,至於副將總兵就由朝鮮將領擔任,下面的參將、遊擊則大明和朝鮮各佔一半。

至於裝備,朱慈炅自然不會給他們最好的,正好禁衛軍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淘汰下來一批老式燧發槍,配給他們就行了,另外火炮、手雷什麼的他們也不要想了,炮灰是不需要這些的。

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十四卷 第四十三章 一波攻城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
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十四卷 第四十三章 一波攻城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四卷 第十六章 準備開戰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學院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裝甲戰車顯神威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