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

朱厚煌並沒有去懷疑楊慎的話。朱厚煌也算是在北京城之中長大的,別的不說,對整個京師有着足夠的瞭解。

城防雖然不是瞭解最詳細的資料。但是也看過城牆。就知道北京城防系統對於他在南方攻克的法摩沙城,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法摩沙城不管再怎麼堅固,不過是一個小城而已。十倍攻之,再怎麼困難也能攻下來。但是北京城卻不一樣,。

首先現在的北京城並不是一個小城,而是一個人口在百萬之上的大都市。單單是城牆就有好幾十裡了。

城頭上也裝備大量火炮,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佛郎機炮。

幾乎三五人看管一門火炮,一旦有開戰,他們就迅速的開炮。而且北京的城牆並不是那種直上直下的城牆,而是有着一個類似梯形的截面,上窄下寬。在城牆之上,能容得數人並排騎馬而過,下面的根基只會更加發達,並不會更窄小。

面對這樣的堅固的城牆,即便是朱厚煌的銅炮管用,也不知道要轟擊多少個日日夜夜才能打開一個缺口。

而北京不管怎麼說也是大明的京師,怎麼會出現圍困數月沒有人來管的事情。

所以見好就收。是朱厚煌最好的選擇。

如果不是朱厚煌覺得自己與未來的嘉靖皇帝,絕對尿不到一個壺裡面,註定要成爲敵人。朱厚煌也不會先發制人,弄這一手。

但是即便是心中,再怎麼憤怒,朱厚煌也死死的按捺下去。

“殿下,既然知道京師難以攻克,如此這一座天津衛城,要與不要又有什麼區別?下官勸殿下還是早日回到東雍。”楊慎說道。

朱厚煌冷笑一聲,說道:“你就這樣空口白牙的讓孤撤退,可能嗎?”

楊慎心中頓時一鬆,他豈能聽不出了朱厚煌口中的鬆動,立即說道:“卻不知道殿下需要什麼條件?才肯撤軍離開?不過---”

“不過什麼?”朱厚煌問道。

“不過時間長了,變速也就越多了,殿下還是越早越好啊。”楊慎半軟不硬的說道。

的確如此,現在畢竟只是大明中期,只要嘉靖登基之後,穩定局面之後,立即就可抽調大軍,圍剿朱厚煌。

時間拖的越久,對朱厚煌越不利。

“不過,”朱厚煌心中冷哼一聲:“孤從來不相信什麼協議,相信的只是實力。”

朱厚煌早已想過怎麼收場的。他只想讓下一位大明皇帝意思到,朱厚煌有在大明海域的任何一個地方,能投放一兩萬兵力。對於大明衛所實力的瞭解。朱厚煌這一兩萬實力,大明沿海城市幾乎都無法抵抗。

所以這纔是朱厚煌用以保證彼此協議籌碼。

朱厚煌說道:“不過,孤怎麼相信你。”

楊慎說道:“下官區區小官,自然做不得主,不過下官父親是誰?殿下你也是知道。”

朱厚煌說道:“只是楊大人,能做了楊閣老的主嗎?”

楊慎說道:“能做的了。”

朱厚煌說道:“好,請楊大人與王師去談吧。”

楊慎聽了“王師”這個稱呼,他心中微微一澀,之前朱厚煌也一直叫他楊師。不過這個稱呼今後再也不會有了。

朱厚煌打發了楊慎。然後叫王陽明,將這裡的情況告訴他。

王陽明說道:“殿下想與楊慎達成什麼樣的協議?”

朱厚煌說道:“保持現狀,保持正德朝的現狀,要求兩點,一定要保證,第一就是貨源一定要保持現狀,第二,就是一定要保證移民來源。在這方面之外的事情,你自己看。還有這裡面什麼需要與京師談,什麼不需要談,王師也要拿捏清楚。”

王陽明當然知道了。

比如貨源問題,王陽明即便與楊廷和說了,楊廷和管不到江南那邊的事情。如果說了,反而多此一舉。還有移民的問題。大明也沒有看管移民的部門,怎麼談。理論上移民這方面的權力,在大明基層管理上,根本就沒有這一項選項。但是實際上大明基層對管理很鬆懈,幾乎是默許的狀態。都是可做不可說的。

以朱厚煌的觀察,大明在很多在他看來重要的地方管理,很模糊,甚至不沒有。比如說市舶司。

大明對航海方面的管理,根本是一塌糊塗。比如大明的禁海政策。但是誰負責這個禁海政策,恐怕就不清楚了。

說實在的,朱厚煌也並不知道。

似乎,每個部門都可以管,就造成了似乎每一個部門都不會費心去管。海禁鬆弛,在制度上也是必然。

王陽明說道:“殿下,將這個交給臣吧。”

朱厚煌讓事情交給王陽明瞭,自己又陷入了思考之中。

正德去世,朱厚煌自己也知道,東雍與大明之間的關係,再也回不到從前了,即便是協議達成之後,也不知道能維持多少時間了。

東雍的戰略必須轉向了。之前東雍的財政收入全部依靠貿易,與大明之間的關係破裂,東雍所有財政是收入都不能作爲依賴。除非是東雍自己生產的貿易產品。

但是什麼樣的貿易產品,能在東雍大量出產。並且有足夠的貿易利潤。朱厚煌心中冒出了一個東西。那就是糖。

糖。在後世是東西貿易大宗商品。臺灣也是重要的產糖區之一。

不過想要提前實現這一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還是大量的工作。

“混賬。”楊廷和重重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說道:“張公公就是這樣辦事的嗎?”

此刻天津的消息全部傳了過來。楊廷和簡直受不了,他明明勝了朱厚煌,將朱厚煌趕成喪家之犬。但萬萬沒有想到,喪家之犬再次回到海邊,立即就變成了猛虎。一口咬回來了。

楊廷和一時間在心中猶豫不決。

按楊廷和的心思,一定要擊敗朱厚煌。爲新帝立威。只是楊廷和對人心向背更理解。現在的京營的是萬萬經歷不起大戰的。

所以,楊廷和寧可求穩,也不願意與朱厚煌交戰。先爲不可勝。待敵之可勝。可是讓朱厚煌在京畿之地留戀不去,對朝廷的傷害更大。

楊廷和暗暗的將朱厚煌在心中狠狠的記上一筆。說道:“派人告訴少爺,什麼條件都可以答應。都可以答應。”

楊廷和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暫時將朱厚煌給打發了。等楊廷和緩過勁來,一定想辦法處理朱厚煌。

也默許了楊慎的想法。

北京與天津之間,說近不近,說遠不遠。

楊廷和的信使,來到楊慎這裡。楊慎接到楊廷和信,這才鬆了一口氣,有了楊廷和的信,他纔有了底氣,與王陽明談判。

不過一兩天,王陽明與楊慎的談判很好的進展。

首先,王陽明提出要求大明恢復雍王的俸祿。每年一萬兩的親王俸。王陽明還提出了以雍王之功,應該享用雙俸。

雖然一年兩萬兩銀子的俸祿。對整個東雍財政來說,是杯水車薪。但是還是有一點用處的。

然後,就大明與東雍的關係進行確定。朱厚煌將世鎮南洋,如沐王府舊例。並且專南洋之徵伐。

還有就是零零碎碎的條件,比如說移民。還有貨物採買等等。。

其實上,除卻雍王年俸之外。其他的都是東雍在正德朝的權益確定下來。

朱厚煌在京畿大大出手,就是爲了自己的在正德時期的這些權益不受到傷害。不過朱厚煌並不知道,他示強之策,走了九十九步,在最後被人看出了端倪。

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八章 練兵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八十章 先鋒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
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八章 練兵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八十章 先鋒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