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

朱厚煌之所以不進攻。

就是因爲不攻下升龍城,根本無法繞過升龍城,去攻擊紅河水寨。而不攻擊紅河水寨而攻擊升龍城。

升龍城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援兵。所謂外無可援之兵,內無可守之城。反過來說,攻城的第一步,就是斷絕城池的外援之後。然後纔是應有手法。

所以,想要攻城,就要先斷絕升龍城的援兵。

朱厚煌之前的動作雖然有一點倉促,但是也是在正理之上。既然沒有成功,朱厚煌反思沒有水師相助,根本無法打下浮橋。

朱厚煌就在等下游的水師,還有火炮到來之前,不會輕易動兵的。

就在朱厚煌修整的時候。

沈希儀與莫登庸也在急速的調整自己的佈置。

“報,殿下,紅河北岸營寨已經探明瞭狼兵數萬,明軍數千。”

“報,紅河上的浮橋已經建好了。”

“報,敵軍水師越過浮橋南下,沿河攻擊紅河兩岸,糧道受阻。”

朱厚煌聽了一道道消息傳開。

紅河水道是朱厚煌預備補給線之一。東雍轉運過來的彈藥補給,現在都是由東雍直接轉運到海防。再由海防轉運到了前線。

糧食兵員民夫要在安南就可以就地補給。唯獨彈藥火器補給,只能東雍補給了。

朱厚煌皺起眉頭,說道:“立即給孤下旨斥責劉老刀,他做的什麼事情?怎麼現在還沒有弄好啊?如果再弄不好,那就軍法從事。”

“是。”

劉老刀簡直受了無妄之災。

莫登庸用半年時間在白藤江佈置了不知道多少木樁,攔江鐵索。劉老刀即便是再着急,也沒有什麼辦法。

劉老刀接了朱厚煌的旨意。

劉老刀心中暗道:“這麼大工程,白藤江本來就水情複雜之極,莫賊在白藤江之中,不知道弄下多少手段,這才幾日功夫,怎麼可能將航道打通?”

破壞要比建設簡單多了。

而莫登庸用花了這麼大的精力,一時半會兒,又怎麼能打通的。

但是戰事緊急,劉老刀也很明白。如果紅河河面控制權莫軍手裡,對雍軍大大不利。劉老刀也是明白的。

劉老刀去找阮潤臣,說道:“阮大人,你的陸上行舟之策。到底行也不行。”

阮潤臣說道:“劉大人,不要着急,馬上就好了馬上就好。”

劉老刀說道:“阮大人,我實在放心不下。”

阮潤臣說道:“不如劉大人,與下官一起去看看嗎?”

劉老刀說道:“好。”

劉老刀與阮潤臣之間,是有分工的。

劉老刀負責水面上的清理障礙,阮潤臣負責從岸上處理水中障礙。不過陸上行舟想法也是阮潤臣提出,自然也由阮潤臣來負責。

劉老刀跟着阮潤臣,就來到了岸上。

無數民夫好像是拉縴一樣,一起用力,“哎吆,哎吆。”

一艘船被放倒了桅杆,清理了船上的所有貨物。這船本就不大,下面鋪着一層層滾木。後面有人收滾木,前面有人墊滾木。船隻一點點的向前挪移。

速度並不快,不過阮潤臣的動作比較快。

此刻這一艘船已經快要繞過白藤江了。

朱厚煌催的急,不過兩三日功夫。

這一艘船已經從白藤江上流入水。有第一艘就有第二艘。不一會兒,阮潤臣一口氣轉運過來十五艘戰船。

這一十五艘戰船。在東雍水師裡面都不是什麼大船,這樣的船隻規模都不大,船隻上不過能裝幾門佛郎機炮而已。

畢竟,雖然說能陸地行舟,但是真正的大船也是運不了。

劉老刀在被朱厚煌催促之下,片刻不想停留。他立即將水師之中精兵強將全部調了出來。帶着十幾艘戰船逆流而上。

“臣東雍水師統領劉鋒拜見殿下。”劉老刀說道。

朱厚煌皺起眉頭說道:“水師到底來了多少船,能不能摧毀浮橋?”

對紅河水面失去控制,讓雍軍落於下風之中,整個局面都變得被動起來了。莫氏水師甚至派出士卒上岸騷擾紅河南岸。

這樣的騷擾讓紅河南岸民心浮動。升龍附近本身就是莫登庸的基本盤,朱厚煌能在紅河南岸安堵民間,就是因爲朱厚煌兵強馬壯,如今讓莫登庸在水面上的強勢,讓紅河南岸的民心動搖。無端生出了不少事端,甚至有小規模民軍叛亂。

劉老刀說道:“臣不敢妄言,到這裡的船隻比較少。摧毀浮橋恐怕不大可能,不過臣在這裡保證,有臣在紅河上一日,不會讓莫軍猖狂無比。”

劉老刀來之前,已經問過莫軍水師的實力,莫軍水師的實力並不算太強大。

水師建設是需要時間積累的。

安南國水師的重點在海防,而海防已經被雍軍所佔領。海防水師變成了雍軍的俘虜。而紅河上的內河水師卻不是重點,而且也被當初的雍軍水師清理一遍。剩下的並不多。

此刻的莫氏水師,不過是少量的船隻再加上大量的民船。數量雖然多,但是在東雍水師看來戰力卻不強。

但是有時候數量上的優勢,讓劉老刀感到非常之棘手。所以劉老刀計算來計算去,單單憑十五艘戰船,就攻破浮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劉老刀不敢亂說話,在這裡說大話可是要承擔軍法。

朱厚煌皺起眉頭,他努力壓制住一肚子火氣。莫軍水師到底騷擾,雖然沒有給朱厚煌帶來太大的損失,但是卻如同蒼蠅蚊子一樣,讓朱厚煌煩不甚煩。

朱厚煌本意想催促的劉老刀,但是話到嘴邊卻硬生生的嚥了下去。暗道:“欲速則不達,今日之戰,萬萬着急不得,而且白藤江如鯁在喉,想要通航也需要好一段時間。我即便是催促也沒有什麼用處,恐怕不旦有好處還有壞處。”

朱厚煌看着劉老刀低下頭不敢擡頭的樣子,覺得着急逼得劉老刀有些太急了,朱厚煌說道:“水上之事,孤就交付給你了。不過,你必須給孤一個日期,什麼時候能攻破浮橋?”

劉老刀心中暗道:“殿下,數次催促顯然是已經着急的很了。我如果說的時間長了,殿下恐怕等不得了,如果說的時間短了,海上的船進不來,恐怕不我也做不了。”劉老刀說道:“一個月,一個月之內,臣必定打破浮橋。”

朱厚煌說道:“好,那就去做吧。”

劉老刀告辭出來,來到船上。劉伯臣連忙上上前,說道:“伯父,殿下怎麼說?”

劉老刀說道:“你說什麼?”

劉伯臣立即知道自己失言,劉老刀不允許他在公開場合表露這分親戚關係。劉伯臣說道:“大人。”

劉老刀說道:“殿下的下令要一個月之內,攻破浮橋。”

“一個月時間,這也太緊了吧?”劉伯臣說道。

劉伯臣作爲劉老刀的得力干將,對現在的情況太瞭解了,除非能在調集戰船來此,單單憑藉這十幾艘小船。能不能打得過,也是未知之數。

劉老刀說道:“不是殿下要求的,而是本官請戰。不如此,怎麼顯示出本官的實力。速速去準備,今天我就要出戰,去看看莫軍水師到底有幾分斤兩。”

劉伯臣立即說道:“是。”

劉老刀命令之下,十幾艘戰船全部開始準備了。

這船隻雖然少,火炮也不多,但是船上所有水手,都是水師之中的精銳人馬,所以從劉老刀下令,到出發也沒有用不少時間。不過片刻之間,十幾艘戰船就依次離開了朱厚煌給他們佈置的水寨。

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十四章 地圖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
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十四章 地圖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