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

就在阮公心中糾結的時候,另一場談判也在進行中。

吳鳳儀作爲東雍的代表,此刻正在岑猛的軍中。

沈希儀佔據了安南北部數十州縣之後,將紅河沿岸的分給了幾個有實力的大土司。其中就有岑猛。

紅河沿岸可可以說是沈希儀所佔據的最好的土地了。但是沈希儀有自知之明。沈希儀麾下五千士卒,根本抵擋不了雍軍北上,需要各路狼兵聚集才能讓雍軍知難而退,故而這最好的領地,沈希儀並沒有劃入佔據的囊中,反而分給各位土司。

要他們賣力把守。

朱厚煌想與沈希儀達成協議。但是沈希儀拒絕與朱厚煌方面直接接觸,無可奈何之下。吳鳳儀決定通過中間人來商議。而中間人就是岑猛。

岑猛居中調停,而吳鳳儀並不與沈希儀派來的師爺見面。而是讓岑猛轉達。

談判很順利,無他,朱厚煌覺得兵老師疲,不想再打了,而沈希儀也不覺得自己麾下的狼兵,在真的盡心盡力爲自己賣命,所以見好就收,也是他的想法。

雙方以紅河爲界河。很容易達成了協議,不過是口頭協議而已,有實力隨時可以打破。

不過,吳鳳儀也發現沈希儀的破綻。這邊剛剛談下來,吳鳳儀就與岑猛開始密談了。

“岑大人,你覺得我東雍的兵馬如何啊?”

岑猛一想起在王陽明手中吃的虧,嘴角就微微抽搐,說道:“雍軍不過如此?”

吳鳳儀來之前,也做過功課的,說道:“你說的雍軍不過如此,你面對的雍軍大都是安南新軍,而不是我東雍本部。”

其實岑猛也不是眼瞎之人,他即便是沒有與東雍本部動過手,但是早已聽過不知道多少次東雍本部的故事,說道:“我麾下狼兵,也不是吃素的。”

吳鳳儀說道:“廣西狼兵天下聞名,卻不知道岑大人麾下有幾萬狼兵嗎?”

岑猛現在麾下能集結起來的狼兵,恐怕還不足一萬。

岑猛雖然在王陽明面前損失慘重。但剩下的狼兵還在一萬之上,而現在爲什麼動用不了一萬狼兵啊?無他,就是因爲其他狼兵都有事情做了,岑猛被沈希儀劃了一片大大的土地。但是這些土地都需要駐守,即便是刮地皮也需要人啊。

岑猛麾下的人都已經分下去了。

所以現在岑猛是最期盼兩岸和平的人了。

就是因爲打不過。

岑猛說道:“不論多少抵禦雍軍卻是足夠了。”

吳鳳儀沒有去說破,而是淡淡的說道:“岑大人也是在廣西長大,對廣西的兵備最爲熟悉,我想問岑大人,如果我家殿下北上,廣西有援兵南下支援嗎?”

岑猛很想說有,但是也知道,廣西本身就喜歡依靠狼兵打仗,麾下並不是沒有能打仗的部隊,但並不多,沒有幾萬。

吳鳳儀察言觀色,說道:“岑大人,當初岑大人與廣西官員不合,如果不是沈大人給岑大人一條出路,卻不知道岑大人多久會與朝廷兵戎相見?”

岑猛說道:“你不要亂說話,沈大人待我如此,我又怎麼會有非分之想。休要胡說。”

吳鳳儀說道:“岑大人不必緊張,我沒有想勸大人背叛的意思,只是告訴你,按照大明的制度,沈大人立下如此功績,想來是要升遷了,只是不知道升遷之後,誰回來接管此地,他們看到膏滋之地,全部你們幾個土司霸佔了,會如此想。”

岑猛皺起眉頭來。正想說什麼,卻見吳鳳儀一擺手止住了岑猛,說道:“岑大人,不必拒人於千里之外。將來用得着我東雍的時候,還長的。”

吳鳳儀沒有將話說死,留下意味深長的韻味,隨即告辭離開了這裡。

不過,並不代表吳鳳儀並沒有耍花招,他立即讓人將消息傳開,很快沈希儀就知道了,岑猛與東雍使者密談,相談甚歡的消息。

不過,這個時候吳鳳儀已經來到朱厚煌的身邊。

朱厚煌問道:“河北之地如何?”

吳鳳儀說道:“河北可取。”

“哦?”朱厚煌對這個結論,有些吃驚,說道:“願聞其詳。”

吳鳳儀說道:“河北之地,土司執政,將田畝土地當爲自傢俬產,到處擄百姓爲奴。兇殘之極,安南百姓已經有數地揭竿而起了。此其一也,河北之地,雖然爲一體,由沈希儀所管轄,但是本質上卻是數十家土司聯盟,彼此之間互相敵視,漠不關心。由沈希儀在,還算是一體,一旦沈希儀離開之後,恐怕就會有一場大亂。此其二也,有此兩端,如果不可取?”

朱厚煌聽了之後,長嘆一聲,說道:“可惜孤慢了一步,讓此地落入沈希儀之手。不管怎麼說,孤都不可能北上一步的。”

吳鳳儀說道:“爲何?”

朱厚煌說道:“因爲,孤不想與朝廷兵戎相見。”

朱厚煌不是不想與大明兵戎相見,而是覺得時間不對。他如果出兵驅逐了沈希儀,會不會引起大明對安南的干預,因爲大明與東雍之間的矛盾總爆發。這都需要朱厚煌小心謹慎應對,朱厚煌在確定沈希儀不能給他帶來威脅了,也就放棄了對河北之地的企圖。

朱厚煌說道:“舅舅,孤要你監視好沈希儀,沈希儀的一舉一動,我們都必須瞭如指掌。”

吳鳳儀說道:“是,臣這就去安排。”

處理這一件事情之後,朱厚煌決定離開安南了。

安南政事交給王陽明來處理,王陽明成爲安南相,管理安南所謂政務。阮潤臣被升爲峴港府知府,不過,這個時候的峴港府已經成爲不是原來那樣,朱厚煌大筆一揮,將安南大片土地劃給了峴港府。而俞大猷身爲安南總督,朱厚煌準備留下來四個營,三個佈置在紅河一線,提防北岸移動,一個放在峴港,提防占城異動。

當然了這只是留下來的雍軍。

安南還有自己的軍隊。

在王陽明的組織之下,安南所有的士卒打亂混編,並優勝劣汰,將不合格的兵員全部淘汰。整頓之後,計有安南兵十萬。分佈各地,特別是升龍以西。雖然升龍一下,大局已定,但是在升龍以西的邊邊角角里面,還有一些莫氏殘軍,需要清掃一番。

這十萬安南軍,就是朱厚煌在安南最大的收穫之一,他有一支強大的僕從軍了,雖然安南士卒的戰鬥力,朱厚煌不是多信任,但是很多時候,因爲手中兵力捉襟見肘,而不得不冒險被動應對,這種局面朱厚煌受夠了。有安南兵的存在。朱厚煌再面對十萬規模大戰,不會覺得手中兵力不足了。

當然了這十萬大軍,也不是全部在安南駐紮的,朱厚煌準備帶走兩萬安南軍。駐紮馬六甲。以幫助汪直應對馬六甲的局面。也許是老天不讓朱厚煌安寧,現在的滿刺加國王,是越來越不安分了。

朱厚煌大軍從安南撤離也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所以朱厚煌自己先行離開安南,回到了東雍。

東雍碼頭之上,百官跪迎朱厚煌,喊道:“雍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朱厚煌說道:“起來吧。”

朱厚煌早已將東雍當做家了,回來之後,整個人都放鬆起來了,在安南,即便是軍營之中,朱厚煌都繃緊了一根神經,唯恐有人忽然偷營,突襲什麼的。唯有東雍讓他有一種安寧的感覺,甚至在大員,他敢帶三五個侍衛就上街。這種安全感,是其他地方買不到的。

“只是,我以後恐怕不能在這裡常住了。”朱厚煌一想起他的遷都計劃,心中就多了幾分惆悵與不捨。

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
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