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

俞大猷冷哼一聲說道:“哭什麼哭,本將軍還沒有想過殺了你們的。”

“將軍。我們背叛東雍,罪無可赦,今日此來,就沒有想過活着離開,只希望俞將軍等我將話說完。”一個癡肥的貴族說道。

“還有什麼話說?”俞大猷說道。

“我等願意獻萬丹之地於雍王殿下,只是求大人,能讓我們參軍,我們要報仇雪恨。”

“對,我們要報仇雪恨。”

也無怪他們如此連命能不能拿穩。就一心想着報仇。

椰城作爲萬丹的都城。可以說是萬丹的政治經濟中心,萬丹所有的貴族都在這裡有居所,一把大火,可以將整個萬丹國燒得離心離德了。

俞大猷微微眯着眼睛暗道:“這個可以接受。”俞大猷說道:“此事,我做不了主,諸位如何想要獻土,就去南都拜見我家殿下,再說此事。”

他雖然想要大量的勞動力,用裡經營椰城,以椰城爲中心,經營此地,建立起東雍在爪哇島上的橋頭堡。

俞大猷將這些萬丹貴族送到了南都。卻不知道,南都這個時候,正在談論他的。

朱厚煌冷哼一聲,說道:“俞大猷太讓我失望了。”

怎麼能不失望啊。

一場椰城之戰,雍軍的損失幾乎要過完了,單單是一把大火,雍軍就順勢近一個營,再加上很多零零碎碎的戰事,就有現在這個結果。

朱厚煌一直以來,覺得能在青史留名的人物,都是一等一的厲害,只是沒有想都俞大猷會在椰城吃了一個這個虧。

“殿下,勝敗乃兵家常事,而且俞將軍並沒有敗啊了,這一戰,淡目國的精銳主力損失數萬之多,幾乎將淡目國的老底子給掏空了,今後作戰,這樣的情況應該不多了。可以說淡目方面大局已定,剩下的不過是收尾而已。雖然損失多一點,但是能一戰而定,也算是大功一件。”吳明說道。

戚景通幾乎正式退休,樞密院這邊的事情,都交給了吳明來負責。吳明就是新任樞密使,而上面那一段話,正式吳明所說的。

朱厚煌沒有再說話。

“殿下,禮部接待萬丹國的貴族,應當怎麼處理?”楊慎說道。

朱厚煌說道:“楊先生,覺得該如何處理啊?”

楊慎說道:“臣覺得應該先羈絆,然後歸化府縣,成爲我國在爪哇島上的力量支撐,那就太好不過了。”

朱厚煌說道:“好,就設立椰城府,誰知府,你去擬一個名字。不過,椰城府尉,要張翰。”

張翰被貶了。

很多人對此都有心理準備,畢竟張翰弄出這麼大的簍子。樞密院也應該有所表示,不過張翰畢竟是人才,就讓張翰成爲椰城府的府尉,去穩定佔領區,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藉助萬丹與淡目之間的仇恨,竭力在萬丹徵兵,這些士卒都成爲了雍軍在爪哇進攻的炮灰了。

說起來朱厚煌還是挺滿意的。

最滿意的是少府。

許鬆在哪裡什麼也不說,但看神情就有幾分興高采烈的樣子,可不是嗎?剛剛得到的消息,前線的光俘虜就有數萬之多,按東雍剛剛制定的關於奴隸的規定,這些人全部沒入官奴之中,數萬官奴讓少府做什麼事情都硬氣起來。

不得不說,隨着佛郎機人與亞齊人之間的戰爭開始,雙方對火器的需要越來越高,讓整個東雍的炮作都高速運轉,換來了不少財物,但是這些不被朱厚煌看在眼裡面,最被朱厚煌看在眼裡的,是亞齊牽制了佛郎機的腳步,讓朱厚煌從容的吞併淡目國,這纔是重要的地方。

似乎佛郎機人也想安撫好東雍,與東雍的貿易全面展開,但是因爲海禁的問題,佛郎機得到的貨物很少。東雍得到到了利潤也不少。

會議匆匆進行了半日,所有人都按下心來,對淡目過是否能翻盤,也不抱任何擔心了。。

“殿下。”吳明說道。“有一件事情,我覺得可以做了,當初是因爲人丁不足的原因,只有八個營,這一戰,營兵傷亡不少,是不是重新徵兵,然後多組建兩營。”

“多組建兩個營。”朱厚煌在心中默默思量,吳明似乎是在給軍方示好。

不過,東雍發展不少,最少南都,馬六甲,宋卡,舊港,等府縣,都可徵召不少良家子了,當然了這數年之內,這幾地能徵召的良家子的數量並不會太多。

朱厚煌說道:“可以,不過,優先補足各營的兵力,然後再建新營。”

“臣以爲安南各營跟隨我軍征戰日久,已經深得上下信任,是以臣覺得,不能再以安南營爲營號了,還請殿下撤銷安南營編制,與各營一視同仁。”吳明說道。

朱厚煌皺眉沒有,暗道:“吳明想幹什麼?”

朱厚煌不用多想,就知道,這一句話的本質還是擴軍。

安南營之中的火器比例不如雍軍,讓安南營與雍軍營一視同仁,就是用足夠的火槍給安南營換裝。

“殿下,此事當從長計議,”楊慎說道。

朱厚煌說道:“哦,楊先生的意思是?”

楊慎說道:“殿下,吞併安南營,關鍵之處並不在乎安南營,而在於安南。安南營是以安南國的名義爲宗主國效力的,如果殿下想吞併安南營,其實是吞併安南營,實際上是在廢除安南的武裝力量,他們到底有沒有意見,這纔是問題所在。”

朱厚煌問道:“那麼先生的意思?”

楊慎說道:“臣覺得,是時候試探一下了。”

朱厚煌說道:“試探?”

“安南乃大國,殿下借擁立一命,插手安南事務,任命安南宰相,如今已經數年過去了,當初東雍不及安南,全靠兵力取勝,而如今安南不如東雍,而以屬國的關係大量的財政都積存在安南國之中,交納上來的並不是太多的。所以現在是一個試探安南的好機會。”

吞併安南,是朱厚煌一直想做的,只是一直沒有做好而已。

現在楊慎提議如此,朱厚煌決定試探一下,說道:“既然楊先生這樣說了,先生就去做吧,不過,要注意,凡是適可而止,注意分寸。”

只要東雍一日壯大過一日,安南絕對會一點一點的被吞併掉的,所以不能操之過急。朱厚煌也不希望出現什麼大差錯,以至於動刀槍。所以提前提醒他。

“殿下。只是如果臣能讓南去國,分府的話,那麼安南黎氏該怎麼處置?”楊慎說道。

朱厚煌一聽就知道楊慎是有腹稿的,說道:“楊先生的意思是?”

楊慎說道:“爪哇各地人口密集,但是都是夷人,如此讓這些成爲東雍國民的話,恐怕不是殿下所希望的,最好分過去幾個侯,鎮壓各地。百十年後,兩地歸於王化之後。殿下再收歸府縣,不知道殿下意下如何?”

“這個?”朱厚煌有一點遲疑。

數百萬回回教徒的聚居區,一想起來就讓朱厚煌感到頭疼,但是分封給別人,朱厚煌卻又不大願意。

怎麼說啊?

因爲這裡都開發好的土地,能養活數百萬,千餘萬國家的領地。只要能完全佔據爪哇,就一定是一個南洋大國,幾乎都是一個定律了,這樣的土地,朱厚煌又怎麼捨得交給別人啊?

朱厚煌有一點沉吟,想了一陣子,說道:“如果安南,占城能從此例,孤也允了。”

安南很容易漢化的,特別是安南北部與漢人沒有什麼區別,就當是用安南,占城換爪哇,這買賣值。

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五章 演武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一百章 傷寒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
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五章 演武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一百章 傷寒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