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

這個時代物資也能代替銀兩。

東雍能產鹽鐵黃金糧食,這些物資都能代替銀子的一些用途。

王陽明充分發揮了這樣的樣的物資作用,才能代替一些銀兩的開支。

不過很多東西,不與許鬆說是不行的。少府可以說是整個東雍最大才財政支持。談論財政問題,離開許鬆根本不行。

朱厚煌說道:“現在的財政能夠支持多長時間嗎?”

“如果少府能承受這些負債的話,正支持半年,如果少府不能承受的,最多三個月之多。”

半年三個月,都不是朱厚煌想要的,除非朱厚煌立即結束在馬六甲的戰爭,否則,這些錢根本不能維持。

至於在馬六甲城下退兵,朱厚煌想了想,最後還是覺得不能。不能前功盡棄。

如果佛郎機人可以議和,那麼現在的戰爭早已結束了,但是佛郎機人不想議和,這一場戰爭將要綿延下去。如果朱厚煌退後一步,那麼佛郎機人很可能捲土重來。可以說馬六甲這個據點,佛郎機人隨時可再次打通香料羣島,甚至擾亂南海,朱厚煌之前花了這麼大功夫佔據的優勢,就沒有了任何意義。

所以,萬萬不能退。那麼不能退,只能進了。進就需要錢財。

朱厚煌說道:“王師,我們能不能發行交鈔?”

“發行交鈔?”王陽明立即皺起眉頭來。“殿下,何出此言?”

不是王陽明有這樣的表現,而然是中國歷史上發行鈔票從來不是什麼稀罕玩意。但是宋元明三朝的交鈔實驗,都以失敗而告終,所以所有有見識的文臣士大夫都對交鈔,視作洪水猛獸。所以朱厚煌一提起這個,王陽明立即警覺起來了。

朱厚煌說道:“如今東雍財政問題,不是這樣東挪西湊,能度過了。必須另闢蹊徑。所以孤想到交鈔之上。”

王陽明說道:“交鈔不過斂財之策,擾民太甚。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用此策。”

朱厚煌說道:“現在不是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了?”

王陽明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話。現在是不是萬不得已的時刻,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在朱厚煌看來是,在王陽明看來並不是。王陽明向來覺得,朱厚煌什麼都好,就是辦事太過急躁了一些。很多事情,最後步步爲營。而不是這樣衝動。

王陽明沒有說話。

不過,沒有說話也是一種態度。

朱厚煌看向吳行之,吳行之眼觀鼻,鼻問心,什麼也不說,朱厚煌知道他什麼也不說,並不是與王陽明一樣,而是他不知道其中奧妙,不知道從何處說起來。

這是以爲你吳行之底蘊缺乏。

吳行之之前不過是小賬房,或許在賬房界能屬於翹楚,但是打理一國財政,卻是有很多缺陷,他只能將賬做平,但是不能提出一點有建設性的意見。

朱厚煌說道:“既然如此,這些問題,到了東雍再說了。先說一說古晉的事情,古晉王師安排的如何了?”

王陽明說道:“臣已經調徐愛來此,古晉的一切事務,都是由徐愛掌管。”

朱厚煌深深的看了一眼王陽明,說實話,他太羨慕王陽明瞭,朱厚煌覺得自己的夾帶裡面的人物,還沒有王陽明的夾帶裡面的人物多。

王陽明在任何位置上都派出自己的弟子代勞。

朱厚煌立即召見了徐愛與王九川。兩人將古晉的情況一一向朱厚煌報告。現在東雍在古晉的統治分爲三部分,第一是港口,港口軍方管轄,關係着征戰大計。所以港口一帶由王陽明親自掌管。再有就是古晉城。

古晉城由王九川掌管。王九川幾個月的努力才堪堪維持住東雍對古晉城的統治。對於古晉城外只能一點一點的蠶食。

剩下的地方就是徐愛的地方了。

徐愛來往於渤泥各大部落之間,收攏各大部落的人心。並且參與進港口的管理之中。

徐愛是王陽明所選的替代之人,所有各方面的事務王陽明都讓徐愛過眼。

朱厚煌一邊聽徐愛與王九川的報告,但是心卻不在這裡。

古晉港口地位會被星港代替,在朱厚煌的眼中古晉港並不重要了。不過也算是一塊在南洋開拓的基地也不錯。但是不值得朱厚煌多費心了。

朱厚煌心中感嘆道:“東雍的財政一定要改革了,但是往那個方面改革啊?”朱厚煌苦思冥想,不得要領。

現實之中銀行到底是怎麼運作的。朱厚煌根本不值得,紙幣到底該怎麼發行,怎麼玩維持紙幣的價格,等林林總總的問題。一股鬧的涌上朱厚煌心頭。讓朱厚煌心中亂糟糟的一點定見都沒有。

朱厚煌讓王陽明去處理古晉事情,讓他們好好的交接,徐愛正式爲了古晉總督。

朱厚煌與王陽明吳行之一併離開了古晉,乘船到去東雍。

朱厚煌獨自一個人在船艙之中,不許人來打擾自己。他一個人想怎麼解決財政問題。

他寫下的第一個辦法是,鑄幣。

鑄幣又分成三種就是金幣,銀幣,銅幣。金幣,銀幣這兩種錢,沒有規格。朱厚煌雖然想鑄造,也不是一時半會能鑄造好的。

能立即鑄造的是銅幣。

臺灣也有銅礦,是與金礦伴生的銅礦,數量也不少。可以用來鑄銅錢,而且銅錢並不值錢,想通過鑄銅幣,發財致富,改善東雍的財政狀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朱厚煌另一件事情,也需要銅材。而且是大量的銅材。

就是攻破法摩沙火炮的問題。

想要攻破法摩沙城,就需要大口徑火炮,佛郎機火炮。而大口徑火炮不能用鐵製,就是因爲大明的鐵礦雜質。只能用銅製,所以需要大量的銅材。

這樣的問題,不能兩全。朱厚煌仔細計算之後,就將這個選項刪除了。因爲得不償失。

金銀幣的問題,不是一會兒半會兒能辦到的,這個問題暫時擱置。

朱厚煌只要想別的辦法。

他又想到後世常見的國債。但是朱厚煌首先想到是,這國債向誰發行。

這個問題,是大問題。

東雍國內,並沒有足夠富裕的階層來承接國債,朱厚煌想來只有兩個階層能承接國債,一個是的海商。

本來東海上的海商。都是半商半盜的存在。但是自從東雍清理東海之後,東雍附近海域,還有東海一帶。風平浪靜。

如此一來本來被壓制的海商瘋狂的成長。

東雍少府在海運上的增長,都比不過這些小海商。三年的時間,已經有一批依附東雍的小海商成長起來。

他們手中有錢。不過,在朱厚煌看來他們的根基太薄弱了一點。

另一批,就是江南的大豪。江南是大明最爲繁華的地方,這裡士紳豪商積累了大明八成的財富,可以說富可敵國。但是朱厚煌想從他們手中弄出錢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厚煌暗自想道:“難道我真要去求江南那些人嗎?”

朱厚煌對江南那些寄生在大明身上的寄生蟲,從來看不起。而且朱厚煌知道他們貪得無厭的態度,朱厚煌從他們弄出錢來,必然 付出極大的代價。

只是朱厚煌不想,又怎麼樣啊?

朱厚煌說道:“或許,許大哥有辦法?”

隨即朱厚煌搖搖頭,並不是朱厚煌看不起許鬆,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許鬆再厲害,能憑空變出錢來嗎?

朱厚煌將手中的毛筆擲在地上,滴下大片大片的墨汁。將寫好文字全部撕毀。

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五十章 封賞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十四章 地圖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六章 不服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
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五十章 封賞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十四章 地圖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六章 不服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